008期| BrainNews抑郁症研究简报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免费分享给所有人
第008期
1
标题:针对减少LGBTQ年轻人抑郁的适应性团体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
译者:Lenore
抑郁症不同比例地影响着LGBTQ(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或酷儿)青少年及青年人。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循证治疗方法,然而,基于LGBTQ年轻人群来调整和评估CBT的研究目前仍然有限。此项研究探查了一种名为"实力出柜"(Being Out With Strength, BOWS)的干预措施的可行性。BOWS是一项包括8次会面的基于CBT的小型团体干预措施,其旨在减少LGBTQ年轻人的抑郁情绪。
研究使用了描述性横向混合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来评估BOWS的可行性,其中调查数据取自79名LGBTQ年轻人,访谈数据取自9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几乎一半的年轻人有临床意义上显著的抑郁症状。所有专业人士都表示抑郁是此人群面临的一个问题,亦表达了对BOWS的需求。三分之二的年轻人有兴趣参与BOWS。
专业人士认为自我认同为LGBTQ的、处于青春末期或青年期以及轻度或中度抑郁症患者而言均可接受BOWS。年轻人及专业人士还就实施BOWS的环境、BOWS会面的频率、会面次数、团体规模以及辅导员组成这些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对BOWS的需求切实存在,并且目标人群对BOWS的接受度较高。此研究成果可协助BOWS的成功实施及对其初步疗效的评估。
关键词: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酷儿;青少年;干预措施;认知行为疗法;团体心理疗法
针对LGBTQ年轻人抑郁状况的基于CBT的干预会面内容描述
参考文献:Hall, Rosado, Chapman (2019) Findings from a Feasibility Study of an Adapt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Group Intervention to Reduce Depression among LGBTQ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or Queer) Young Peopl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8(7) doi: dx.doi.org/10.3390/jcm8070949
2
标题:综述| 中脑边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译者:Ayden Lee
现如今,科学家们广泛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整个神经系统的神经和突触可塑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中脑边缘多巴胺(DA)回路中的BDNF起源于腹侧被盖区DA神经元,并投射到伏隔核,这对于暴露于慢性社交失败应激的小鼠抑郁行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尽管BDNF调节DA对严重的失败压力反应的编码信号传导,但单独的BDNF信号传导可能是慢性社交失败压力后行为效应的原因。在另一种被广泛应用到小鼠中的慢性应激范例中,即慢性轻度应激(也称为慢性可变或不可预测的应激),作者观察到非常不同的模式,其中DA信号传导是行为效应的主要原因。
这篇综述讨论了其分子,细胞和回路层面的信息,这其中涉及到压力的性质,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它对腹侧被盖区域---伏隔核中脑边缘电路内的不同细胞类型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模型;BDNF;抑郁;多巴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与多巴胺(DA)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在控制慢性应激后中脑边缘循环中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Koo, J. W., Chaudhury, D., Han, M. H., & Nestler, E. J. (2019). Role of Mesolimbic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Depres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3
标题:持续刺激大脑奖赏区将改善抑郁症引起的认知缺陷并恢复前额皮质的可塑性
译者:Lucy LIU
抑郁症引起的认知缺陷与异常的奖赏加工、神经化学和结构改变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脑奖赏区域的持续电刺激能诱发强大的抗抑郁作用。然而,外侧下丘脑—内侧前脑束(lateral hypothalamus - medial forebrain bundle,LH-MFB)的重复电刺激对抑郁症引起的认知缺陷,以及对前额叶皮质(PFC)中相关神经化学和结构改变的影响尚不清楚。
本研究为新生大鼠给予氯丙咪嗪(CLI)以诱发抑郁,或给予盐水。在大鼠成年期,为两组大鼠植入双侧电极并训练其进行14天的颅内自我刺激(intracranial self-stimulation ,ICSS)。接下来,检测了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学习和记忆、PFC体积、单胺及其在PFC中的代谢物水平。结果发现,LH-MFB的持续ICSS逆转了CLI诱导的绝望和快感缺失行为。有趣的是,自我刺激还使CLI大鼠受损的物体识别和位置记忆正常化,并且CLI大鼠学习障碍的改善与PFC体积减少的逆转和单胺代谢物的恢复有关。
本研究证明了LH-MFB的重复颅内自我刺激改善了CLI诱导的学习缺陷,逆转了受损的单胺代谢和PFC萎缩。研究结果支持了持续脑刺激奖励经验可能成为抑制抑郁症和相关疾病中学习障碍的潜在治疗策略。
关键词:新生儿氯丙咪嗪诱导的抑郁症;认知缺陷;前额皮质;颅内自我刺激;单胺代谢;结构可塑性
参考文献:Chakraborty, S., Tripathi, S. J., Srikumar, B. N., Raju, T. R., & Rao, B. S. (2019). Chronic brain stimulation rewarding experience ameliorates depression-induced cognitive deficits and restores aberrant plasticity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Brain stimulation, 12(3), 752-766.
4
标题:黄芩苷通过PI3K / AKT / FoxO1途径抑制Toll样受体4的表达,改善神经炎症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译者:Sheena
背景:黄芩苷是从黄芩中分离出来的单体,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黄芩苷的抗炎作用与toll样受体4(TLR4)有关,后者参与抑郁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探讨了黄芩苷是否可以通过调节小鼠TLR4信号传导产生抗抑郁作用,并试图阐明潜在的机制。
结果:黄芩苷(特别是60mg / kg)的给药显着改善了CUMS诱导的抑郁样症状;大大降低了海马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显着降低TLR4的表达。LPS激活TLR4的作用可引发小鼠神经炎症反应并诱发抑郁样行为,黄芩苷(60mg / kg)治疗也缓解了这种行为。此外,黄芩苷的应用显着增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FoxO1的磷酸化。黄芩苷的应用也促进FoxO1核排斥,并有助于抑制FoxO1反式激活,导致CUMS小鼠或LPS处理的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TLR4的表达下调。此外,作者还发现FoxO1在黄芩苷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下调原代小胶质细胞中FoxO1的表达,调控LPS引发的TLR4和TLR4介导的神经炎症。
结论: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黄芩苷通过PI3K / AKT / FoxO1途径抑制TLR4表达,改善了神经炎症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关键词:抑郁症;黄芩苷;神经炎症;TLR4;FoxO1
黄芩苷抑制神经炎症机制的示意图
参考文献:GUO L, WANG S, SU J, et al. Baicalin ameliorates neuroinflammation-induced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through inhibi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4 expression via the PI3K/AKT/FoxO1 pathway[J].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19,16(1).
5
标题:青春期创伤导致腹侧海马长时程增强的持续增加:星形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
译者:格式化
青春期创伤是诱导与压力相关的心理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或生活后期抑郁症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然而,尽管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递质释放和突触可塑性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的递质代谢对这种应激性精神病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在啮齿类动物中,青春期创伤可以通过动物幼年期的压力暴露来模拟,这将导致焦虑增加,并损伤成年期时对压力的应对能力。
本研究发现大鼠的幼年期的应激,无论成年期如何的额外应激,都会导致腹侧海马CA1区Schaffer侧支的突触效能降低,但在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的长期增强(LTP)效应会增加。通过阻断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降解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来验证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是否能导致幼年应激后观察到的塑性持久变化。
在幼年大鼠的脑切片中灌流甲硫氨酸硫氧胺(methionine sulfoximine)药理学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模拟了幼年应激对VCA1 LTP的影响,同时灌流谷氨酰胺也足以使LTP正常化。检测vCA1区辐射层稳态mRNA的表达显示,青春期创伤、成年创伤或青年期创伤结合成年期创伤,能够明显改变谷氨酰胺合成酶、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转运体的表达。虽然青春期创伤后谷氨酰胺合成酶的mRNA的水平持续降低,但是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蛋白水平保持稳定。
总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在调节青春期创伤对vCA1可塑性的长期影响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谷氨酰胺合成酶;青春期创伤;腹侧海马
参考文献:S, I. et al. Persistent increase in ventral hippocampal long-term potentiation by juvenile stress: A role for astrocytic glutamine synthetase. Glia undefined (2019).
6
标题:慢波活动在调节醒时脑电theta波活动作为重度抑郁症睡眠倾向标志的初步研究
译者:he
背景:睡眠时的脑电慢波活动(SWA)和清醒时的脑电theta波活动均在清醒时增加,在睡眠时减少,表明这两者都是睡眠倾向的标志。然而,在患有严重抑郁症(MDD)的个体中,已经观察到SWA的模式改变,这表明睡眠稳态失调。本文旨在研究慢波干扰是否会改变健康对照组(HC)和MDD患者的睡眠倾向。
方法:25名被试(其中13名被诊断为MDD和12名为健康对照组)参加本实验。在一个晚上的适应睡眠后,参与者进行了一晚的基础睡眠,以及通过听觉刺激进行了一晚选择性慢波干扰。在晚上睡觉前和睡醒后的第二天早晨,参与者(直立姿势,眼睛睁开)醒时脑电图被记录下来。
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出显著的三向作用,例如,在慢波干扰后,MDD患者的theta波活动显著降低,但HC则没有。此外,SWA与MDD中的theta波活动不相关。
局限性:这些数据是基于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相对较小的MDD样本量。
结论:这些数据可能表明SWA在HC和MDD中对睡眠的稳态调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并为SWA的存在导致MDD中的适应不良提供了额外的证据。
关键词: 睡眠;慢波活动;theta波活动
不同时间,状态下的醒时脑电theta波活动
参考文献:Jennifer R. Goldschmied, Philip Cheng , Roseanne Armitage, Patricia J. Deldin.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slow-wave activity in modulating waking EEG theta as a marker of sleep propensity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57 (2019) 504–509.
校对/排版:Simon (brainnews编辑部)
【抑郁症研究简报】往期回顾
1 杭州纽顿科技有限公司 400元
2 江苏博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400元
3 成都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00元
4 杭州拾睿科技有限公司 300元
5 上海科技大学 胡霁 200元
6 升元投资 栗源 200元
7 友福乐 150元
8 AAA苦咖啡 150元
9 BioWorld 公众号 100元
10 西南大学 方永慧 100元
11 暨南大学 陈蔚炜 100元
12 顾卓筠 100元
13 吕小一 100元
14 张楠 100元
15 今天吃小鱼干了吗 100元
16 顾婉冰 100元
17 陕西师范大学 甘雨 100元
18 陈思亮 100元
19 孙成 Eric 100元
20 蚊 100元
21 暨南大学 凯子 100元
22 云中月 100元
23 水上书 100元
24 核动力三蹦子 100元
25 210(俊亦)100元
26 搬砖民工李燕兴 66.6元
27 Psyche w /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66.66元
28 刘伟 66元
29 深圳市康宁医院 李涵贵 50元
30 Arwen 50元
31 BenThomson 50元
32 邓国杰 50元
33 HBR 50元
……
(篇幅有限,暂时展示捐赠大于等于50元的信息,后面会继续补充。如有遗漏或者需要补充修改的,请及时联系小编:brainnews_01 ,再次感谢大家 )
众筹支付宝账号6月份收支明细(每月更新):
收入:4808元,支出:0元
以下是每一笔赞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