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论语·乡党》篇看注释之选择——兼述孔子的饮食观

马绪宇 青苗法鸣 2023-09-28



前言


2017年10月,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中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1]。在今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传统文化越来越多次的被国家最高领导人所提及,越来越被被国家和社会所看重。曾经一度被遗忘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着的东方智慧,渐渐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


《论语》是我国传统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所记”,盖“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2]。尽管《论语》以对话和语录式内容为主,但它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孔子应答”,《论语》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对孔子日常生活的描写,从而使一个活生生的孔子形象跃然于纸,使读者感到“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乡党》篇就是其中之一。


《论语》该读,《乡党》篇自然也有有待我们探索的道理。但我们今天读《论语》,应该是无法直接读懂的,所以必须借助好的注释版本。然而同所有的注释学问一样,对《乡党》篇的注释,也会因人而异。而注释版本的因人而异使得注释的质量千差万别,因此选择注释的版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比注释的观点就成了读《论语》、读《乡党》篇的当务之急。


本文意在以《论语·乡党》篇中“食不厌精”一章为例,阐明选择注释版本、对比注释观点的过程,同时对此章内容进行浅析,兼述孔子的饮食观,从而使得读者能够从中获取有益的东西。我还只是一个青年学生,文中有所疏漏在所难免,还望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论语》



第一章:何种注释版本为最善?


注释,即“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或用来解释字句的文字”[3],是我们弄懂高深晦涩、佶屈聱牙的内容不可获取的帮手。但注释毕竟也是由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因人而异的本性使得注释本身具备了因人而异的特点,从横向上来说,不同的注释会因不同注释者的观点不同而产生观点差异,从纵向上来说,不同的注释会因不同水平注释者的能力不同而产生质量差异,这就是在注释选择中应当注意的两方面内容。


经学是研究我国儒家经典的学问,而经学研究的基本形式就是注释。在经学中,原著叫经,对原著的注释叫传,对传的注释叫注,对注的注释叫疏,对疏的注释叫正义,层层注释,令人叹为观止。这虽然导致了我国缺乏原创性思想著作的客观现实,但客观上却也促进了我国学术考据、考证的发展,在“训诂考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代“乾嘉学派”就是这样的例证。


《论语》是“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经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曾经被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称赞为“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4]。对《论语》的注释,古往今来层出不穷,已非“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所能形容。但由于上述的原因,《论语》注释始终都是良莠不齐、各有千秋的,远不是一本注释所能囊括的。因此尽管笔者极为推崇程朱理学集大成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集注》,也不能仅仅以此为准,而忽略了对其他版本论语注释的探究。


在《论语》注释版本的选择上,我们应当参考别人的评论。这类型评论可以是当代人的评论,也可以是古代人的评论;可以是书单推荐式的评论,也可以是书评叙述式的评论。我们同时也要采用历史的方法去看待这件事,因为《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著作,所以我们在选取《论语》注释之时,不仅要注意注释者及其观点,也要注意其所存在的时间,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选定注释的不同的较好版本。


在参考评论方面,在此我们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的评论为例说明此点。《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于清乾隆年间编纂而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对《四库全书》所收书与存目书的提要介绍”,由纪昀等人编纂而成。其中所记载的提要介绍,都是极其精准详尽的,对我们选定注释版本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目录中有关《论语》的第一部著作即为曹魏何晏等注、南梁皇侃疏之《论语义疏》。此书“博极群言,补诸书之未至,为后学所宗”,但由于“讲学家门户日坚,羽翼日众,铲除异已,惟恐有一字之遗”,“遂无复称引之者……佚在南宋时矣。惟唐时旧本流传,存於海外。”[5]此书以何晏等人的注为基础,其生活年代为较为接近《论语》成书年代的曹魏时期,而此书成型年代所处之汉代经学的发展与传承在历史上又是鼎鼎有名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版本的论语注释来探究汉代以来早期学者对《论语》思想的认识。这也正是前面所说的“结合历史”的选择方法的体现。但由于此书曾经“亡佚”,直到清代才从日本传回,因此未免会有“辗转翻刻,讹谬百出”[6]的毛病,因此只能选择同样以何晏注为底本的唐代孔颖达等编纂的《论语注疏》为代表《论语》在早期流传的一个注释版本。


到了宋代,由于“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导致了“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7]。此时,以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等人为代表的道学家兴起,构建了伊洛学派,提出了“道学”或者“理学”的思想主张,并以朱子(即  朱熹,本文表尊敬,皆称“朱子”)为代表,达到了一个集大成的状态,成为了此后几百年间我国的官方意识形态。而这一变化又以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最为突出之著作。理学是在经学应对“异端邪说”的佛教、道教的前提下产生的,代表了当经学发展的最新方向,因此《四书章句集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的《集注》引用繁多、语言精练、说理性强,集结了作者毕生心血,有“大抵朱子平生精力,殚於《四书》[8]”之称,因此《四书章句集注》不仅是中晚期学者对《论语》思想观点的直接反映,从内容上讲也是研究《论语》所应当必读的注释版本。


到了近代,由于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9],因此有识之士无不奋起,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传统学问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开始逐步的发生变化,经学自然也不例外。清末民初,随着我国近代化的逐步深入,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涌现了出来,在论语学方面,无可胜数的新的注释版本开始涌现,其中以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为最细致、最贴切之作,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近代学者研究《论语》的实例,构成了《论语》历史注释版本的最后一环——近现代。


在确定了《论语》的注释版本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些版本的观点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并最终深入的了解《论语》所想要表达的实际内容。接下来笔者将以《乡党》篇为例,阐述此类方法。


▲《论语新解》 钱穆



第二章:《论语·乡党》篇如何体现了注释观点的差异?


笔者之前曾写道:“从横向上来说,不同的注释会因不同注释者的观点不同而产生观点差异”,这一点在《论语》的注释上也不例外。虽然《论语注疏》、《四书章句集注》和《论语新解》都是非常优秀的《论语》注释,在内容上三者也不乏共同之处,但实际上三者之间不同之处甚多,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笔者在下文将通过《论语·乡党》篇中的实例来验证这一论点。


首先,在《论语·乡党》篇的章节数上面,三者就明显的存在差异。《论语注疏》中很明显的写道:“此篇虽曰一章”,所以在《论语注疏》中,《乡党》篇应该是只有一章的,这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中“旧说凡一章”也是相对应的。因此也可以看出,在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中,《乡党》篇肯定不是一章,实际上,在朱子《集注》中,《乡党》篇被分为了十七节,这就直接体现了二者的不同。而令人惊讶的是,在章节划分方面,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与二者也有极大的不同。和朱子《集注》一样,在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中,《乡党》篇同样被划分为了十七节,这与《论语注疏》是不同的;但由于钱穆先生将朱子《集注》中的第一、二节合二为一,并将朱子认为应当省略的“入太庙,每事问”一节另行拿出,因此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与朱子《集注》也有所不同。在笔者看来,这三种不同的划分,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思维,即:《乡党》篇是一篇完整的叙述,《乡党》篇是分散的记录、第一二节没有连贯关系而且与《八佾》篇中的内容有重复《乡党》篇是分散的记录、第一二节有连贯关系而且与《八佾》篇中的内容没有重复。这三种思维在笔者看来都是正确的,只是理解的方法不同而已,因此纠结于此不同并无任何意义,但却能体现出注释者观点不同而产生的观点差异。


其次,在具体的内容上,三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在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第九“食不厌精”章中,就存在着这样的典型的观点不一致。这第九章一共有十七句话,有十二句的解释完全一致或相似,有五句的解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甚至有迥然相异者。其中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不厌”之解释,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与《论语注疏》中均为“言以是为善”[10],而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中的解释则为“不饱食”[11],前者以为“饭与脍皆尚精细也”[12],后者以为“不因食脍之精细而特饱食”[13],在笔者看来,后者与后面“不饱食”相重复,而似乎是前一种观点更有道理。对“食不语,寝不言”中“语”、“言”的解释,朱子《集注》以为“答述曰语,自言曰言”[14],《论语注疏》以为“直言曰言,答述曰语”[15],《论语新解》以为“语、言二字通用”[16]是为互文,以上观点,朱子集注“自言”与《论语注疏》“直言”意思一致,即“从自我言语”之意,而钱穆先生“言、语二字通用”的观点,显然与常理相悖,因此“食不语,寝不言”的意思应当为“吃饭的时候不答复别人,睡觉的时候不主动说话”。


以上两点应该是很清晰明白的表达了注释观点差异了,至于其它更多的例子,笔者在此章就不想赘述了。而我们既然遇到了《乡党》篇,就不妨来了解一下孔子的饮食观,即上一段所描写的“食不厌精”章。


▲《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熹



第三章:圣人孔子有怎样的饮食观?


笔者在上一章中提到并叙述了三种不同版本的注释在《乡党》篇第九章之间的某些不同,但笔者并不想有始无终,因此还是决定在这章的开头将剩下的三种不同叙述一二。


对“不时不食”的解释: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以为“不时”系“五谷不成,果实未熟”[17],《论语注疏》及《论语新解》均以为“不时”系“非朝、夕、日中时”[18],此处,笔者以为二者均有道理,可将不时不食作二解。


对“割不正”的解释: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和《论语新解》以为“割不正”系“割肉不方正”[19],《论语注疏》以为“割不正”系“折解牲体,脊胁臂臑之属,礼有正数,若解割不得其正”[20],二者均是以违背“礼”的要求为理由“不食”“割不正”的,但其出发点不动,一系微观之食用,一系宏观之加工,此处,笔者以为二者均有道理,亦可将其作二解。


对“不多食”的解释: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和《论语注疏》皆以为“不多食”系“不可过饱”[21]“适可而止”[22],钱穆先生则认为“不多食”系“此三字单承上姜食言。姜虽不撤,亦不多食”,笔者认为钱穆先生的语句在其自身的语境之下是合适的,因为他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不过多吃饱的意思,此处作此解不会重复,但放在朱子语境下就会显得突兀,因此需要区别对待。


叙述完不同之处,笔者就要对孔子的饮食观进行叙述了。《乡党》篇是孔子弟子对孔子日常生活进行记录的一篇,可以较为直接地反映孔子的日常起居。其涉及孔子饮食的主要是“食不厌精”一章,原文是这样描写孔子的饮食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23]这些语句看似难懂,但通过前面的注释论述,读者应该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结合前面的比对,此段话可以句为单位分别作如下解:


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饭以精致为善,切脍以细致为佳。朱子曰:“食精则能养人,脍麤则能害人。不厌,言以是为善,非谓必欲如是也。”[24]

2、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食物、鱼肉腐败就不吃。《论语注疏》曰:“言饭之气味变,及鱼肉败坏,皆不食之。”[25]

3、色恶,不食。臭恶,不食:“未败而色臭变”[26]者不吃。

4、失饪,不食:烹调失“生熟之节”[27]不吃。

5、不时,不食:“五谷不成,果实未熟”[28]之类或“非朝、夕、日中时”[29]不吃。

6、割不正,不食:“割肉不方正”[30]或“折解牲体……解割不得其正”[31]者不吃。

7、不得其酱,不食:“食肉用酱,各有所宜,不得则不食”[32]。

8、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食以谷为主,故不使肉胜食气”[33]。“气”通“饩”,意为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此处特指粮食。一说“气”作“小食”解,此处以朱子及钱穆先生解,不从。

9、惟酒无量,不及乱:酒没有限量,但要“以醉为节不及乱”[34]。另有程子(颐)曰:“不及乱者,非惟不使乱志,虽血气亦不可使乱”[35],今从之。

10、沽酒,市脯,不食:在集市上买的酒和干肉不吃。以其肉不知为何肉、其酒不洁之故也。

11、不撤姜食: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36]

12、不多食:适可而止,不可以吃得过饱。

13、祭于公,不宿肉:帮助国君祭祀,所得到的胙肉,应当归即赏赐。不等到过夜,这叫做不留存神的恩惠。

14、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家里祭祀用的祭肉,应当不过三日就皆以分赐。过了三日,肉就一定会腐败了,人不能食用,就是亵渎鬼神的恩惠。这句与“食饐而餲”句表达意思相近,但也同时表达了“敬神”的观点。

15、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的时候不回答别人,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16、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虽然是蔬菜、菜羹、瓜一类的食物,在祭祀的时候也要严肃恭敬。词句亦言“敬神”。


综上所述,除第13、14、16句主要说“敬神”是指吃饭也要心存敬畏的思想饮食观外,孔子的具体饮食观可以概括为:


“吃饭、切脍以精细为善(尚细),食物、鱼肉腐败就不吃(忌腐),食物没有腐败但颜色味道都变坏就不吃(忌坏),食物没有处理好生熟就不吃(忌失饪),没有到吃饭的时间或者蔬菜谷物瓜果没有成熟就不吃(忌不时),肉加工的不方正就不吃(忌不正),鱼脍不得其芥酱就不吃(忌不味),肉虽然多但不使其超过谷物(节肉),酒没有限量但不能致血气混乱(节酒),在集市上买的酒和干肉不吃(忌不洁),不撤去有姜的食物(尚姜),不可以吃得过饱(忌过饱),吃饭的时候不回答别人(忌言语)”。

以上这些,均系孔子饮食观。


孔子的饮食观,不仅是孔子那个时代的贵族的饮食观,也是我国后世读书人所遵循的饮食观。孔子的饮食观,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一曰“精”,一曰“诚”。精致细腻为精,因为精致细腻的饮食往往能凝结厨师本身的手法和智慧,往往能实现很好的营养搭配,这也正是日本料理之所以能风靡世界的原因——大概这也是《论语》“精”的饮食的体现吧!严敬怀本为诚,因为所有的食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通过一定的加工才得来的,这其中既有“天神”所赐——即大自然的恩惠,也有生民所赐——劳动人民的双手,只有把:“诚”体现到饮食之中去,才能不忘根本,做到《大学》中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7]。这样的饮食观念,何尝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 孔子


后记


论语注释的选择,是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事情;其具体操作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看待。孔子饮食观贵在“精”、“诚”二字,时至今日仍不失为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优秀思想。在当前西方文化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刻,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但又不逆潮流而动,方是正确的思想价值。这也是本文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



丁酉年冬月廿六

2018年1月12日星期五

仰曦斋主人作于山西平定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3页)

[2]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宋·邢昺·中华书局·2009年·卷五·第5332页)

[3]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783页)

[4]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44页)

[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

[6] 《十三经注疏·总目录》(清·阮元等·中华书局·2009年·卷一·第3页)

[7]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元·脱脱等·中华书局·2000年·卷五十·第9937页)

[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

[9] 《筹议海防折》(清·李鸿章)

[10]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11] 《论语新解》(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88页)

[12]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13] 《论语新解》(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88页)

[14]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1页)

[15]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宋·邢昺·中华书局·2009年·卷五·第5420页)

[16] 《论语新解》(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89页)

[17]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18]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宋·邢昺·中华书局·2009年·卷五·第5419页)

[19]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20]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宋·邢昺·中华书局·2009年·卷五·第5419页)

[21] 《论语注疏》(宋·邢昺·中华书局·2009年·卷五·第5419页)

[22]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23] 《论语·乡党》

[24]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25] 《论语注疏》(宋·邢昺·中华书局·2009年·卷五·第5419页)

[26]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27] 《论语新解》(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89页)

[28]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29] 《论语注疏》(宋·邢昺·中华书局·2009年·卷五·第5419页)

[30]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31] 《论语注疏》(宋·邢昺·中华书局·2009年·卷五·第5419页)

[32]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33]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34]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35]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36]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37]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12年·第120页)

论语 · 乡党



作者简介:

马绪宇,字因齐,号仰曦斋主人,山西平定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推荐阅读:

桃花源记(上)

《桃花源记》今人今解(下)

法理:礼义秩序中的草灰蛇线

两千年前的一场路线斗争——李斯末路

“反经达权”冲击下的法律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再平衡 ——以宋代编敕活动为例



本期编辑:吴沁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