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是常为新的
在北大官网的简介中,第二段的描述如下: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北大官网的首页赫然写着鲁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北大的评价,这样几句话以横排竖列的方式呈现着:
北大是常为新的,
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要使中国向着好的,
往上的道路走。
北大在维新运动中应运而生,在新文化运动中沉淀,是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榜和模范,因为北大不仅仅有多如繁星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社科专业,还有一大批大师名流,120年间,涌现出大批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北大校史馆杰出人物展览中展出了217位北大人物,包括李大钊、陈独秀、严复、蔡元培、章士钊、梁漱溟、钱穆、吴晗、华罗庚、钱三强、朱光亚、黄选等。
这些人无需介绍,他们的生命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历史高度融合、深刻互烙。从新文化运动到西南联大,从80年代初中国男排夺冠时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到建国三十五周年群众游行时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北大学生总是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推动着国家进步、民族振兴!
北大燕园内没有政治宣传标语,唯有在新太阳学生中心那有副石刻标语,内容是:““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北大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是五四精神的精髓提炼!北大一直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理念著称!因此,她具有独特的对青年人的包容力和忍受力。北大学生也经常以在如此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为骄傲自豪,校领导和老师们也总是能顶住压力,保护学生,鼓励自由,肯定独立思考!
北大的代校歌《燕园情》歌词这样唱道: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
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
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燕园情》旋律低沉清脆,温婉大气。字字句句,平实如璞,但这其中的理想抱负、家国情怀显而易见。这首歌不是靠喊出高音,而是一种如叙家事般传承吟调。好一句“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意指“一方未名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
不同的学校文化传承不同,理念禀赋相异。与同样作为国人自豪的清华大学相比,北大很少将爱国、奉献这样一些精神价值通过外化的标语、条幅、口号表达出来,北大的情怀是含蓄的。当然这两种方式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仅仅是文化传统不同而已。清华的操场上经常挂着这样的标语“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是清华的体育精神,一种个人与集体高度融合的精神!
北大总是在批判中思考,在发现不足,明白缺憾中,用自我的毅力精神、实际付出来为个人价值之实现,国家民族之振兴而奋斗!
昨天的一则被刷屏,被不断删除的新闻贴或者说“求救贴”再一次引爆舆论,挤满朋友圈。由于我们不了解事实,因此也不能对这件事本身做出一些评价,当然学校的一些处理方式肯定存在很多问题。
在北大,没有被强制要求参加的各种活动;没有各种集体形式宣扬;没有所谓的组织生活;每一个北大人就是整个北大,而不是一群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才是北大。北大并不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个人是一团火,一群人同样也是一团火。
北大的学者和学生也许是一丝不苟地传承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理念,因此在很多场合,时间点,总可能会触及一些“主流话语”的敏感神经。以前,因为北大这样一块牌匾,我们可以顶住很多压力。现在,我们还在吃力地顶住这样一些压力。未来,当学校建设成为与世界名流高校比较的标杆,成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规划的北大发展是难逃的命运宿归。这样一种“规划变迁”深刻地展现了在培育现代大学精神与指标量化发展之间的逻辑矛盾,暂且将这种矛盾称之为“一流矛盾”!
北大从来不怕站立在风口浪尖,因为其脱胎于风口浪尖,成长于血雨腥风,发轫于力挽狂澜。
有人诘问:北大还是当年的那个北大吗?我想说的是,北大还是当年的北大,只是我们已经不是当年的我们。相信北大能够妥善解决一些问题,并在其中饱有人文关怀。这种关怀是学生们传承北大精神的引水渠,是眼底未名水之外铭记胸中黄河月的萤烛。
最后,每一位北大人应当吟唱《燕园情》,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少年与中国,少年即中国!不忘初心,不忘红楼飞雪,不忘民主科学!
作者简介
青仲平,青苗法鸣编辑部重要评论。
青苗法鸣编辑部
201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