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没有共同体,但都在一条船上
这两天,全国优公为“孩子爸爸”喊冤,成为法律圈一件热点事件。
同情者有之,转发就是支援。同情之余,是来自律师圈的灵魂拷问:
钥匙枪案你是公诉人,你冤枉了好人你不知道吗?你的双手沾满了蒙冤受屈者的血泪!好好反思你办过多少冤错案件,顺带着帮他们也平一平反吧!
身为前检察官,我依然保留着我的检察制服,珍藏着检徽和工作证件。成为一名检察官,是我在那之前想都没敢想过的事。检察官的职业尊荣伴随了我十年,始终倍加珍视。
我从检十年,为每一件有问题的案件据理力争过,救过一些人。甚至干过很多“蠢事”。但这些蠢事成为我转型后最骄傲的地方,如数家珍,津津有味。
跟个人的职业前途比,别人的人生显然分量更重。辞职时并没有想过太多过往,更没有预想过太多将来。如今若干年过去,沉淀下来,仔细想想,我能是我,首先可能来源于天生反骨。我爸爸就一辈子刚直不阿,当了几十年的科员警察。我弟弟也是。一家人都是,没前途的那种人。呵呵。
其次得益于氛围。当年我们院是新院,刚成立,各方面都特别规范。尤其是我当时的领导,就要求我们特别规范,把案件办好,不要想歪门斜道,带着我们研究讨论案件、请示汇报、据理力争。回忆起来,是难得的纯粹与珍贵。
我也一心钻研业务,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抢着上。领导喜欢,同事讨厌。我曾为此困惑,但死性难改。辞职时,也没有带走多少祝福。who care。我珍视的宝贵情谊从未离开过我。
但我感激检察院对我的培养,感激在检察院得到的锻炼。“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离开检察院也带着前公诉人的标签,这让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给老东家丢人。就像我一直以来奋斗的动力,就是让我那没当过“官儿”的老爸以我为荣一样。就像我做事但求无愧于心、并且要为我的儿孙积福德的朴素初心一样。
当然,老东家也许并不在乎我是谁。但我在乎。
可见,一个好检察官,一方面要有个人坚定的信念,要做重大的取舍;一方面也需要成长环境。否则可能就不太现实。
检察官十年,接触过不少律师。正如律师群体对以这名喊冤的全国优公为代表的司法一线人员各种扎心的冷嘲热讽、恨不得挖出祖宗三代进行灵魂追问一样,司法人员也普遍排斥律师。因为律师给司法人员的普遍印象同样不堪。太不专业,胡说八道,表演式甚至有害辩护很常见。还有勾兑。优秀的有,少。
如今,从法庭的左边坐到右边,真正体会到“换位思考”,真正地反思过从前经办的案件,不能说完全没有遗憾,但可以说没有冤错案件。如今,身为辩护人,也为我经办的每一个案件拼尽了全力,也救过一些人。我的当事人都还在我的朋友圈,我的前同事也在我的朋友圈。
听过我庭审的人,也包括司法人员,普遍评价就是我在法庭上的义正辞严,一身正气,还是更像一个公诉人。没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力量有限,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光明磊落,敢做敢当。
曾经一次庭审,副检察长连续听了两天,庭审结束后连连与我握手,赞叹学到了很多。还有一次庭审,27个被告分为四轮庭审,最后只剩第一被告和一个辩护人,我作为辩护人的律师助理,与一告辩护人共同配合无死角回怼5名公诉人。庭审后,第一公诉人胜赞辩护词很感染人,辩论很精彩,辩不过。
近年来没办过认罪认罚的案件。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件带来的激励远远抵消不了那些看着判决就流眼泪的案件带来的沉重打击。没错,尽管我拼尽了全力,穷尽了合法手段,我还是有好几个案件让我流泪,心痛。不是挫败感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我发现想说服公诉人接受无罪观点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往往不完全站在犯罪构成的角度,而是从“这个人是不是坏人”这个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只要觉得这个人不完全是个好人,起诉和指控就比较心安理得。站在道德制高点,而不是罪刑法定的应有立场。
但更多的案件,在我们的辩护之下,司法人员也明确知道定罪存在问题。有的在庭审结束就宣布将提交审委会讨论。当事人也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他们也努力过,也抗争过。对这样的司法人员,当事人也并不责怪怨恨。
我常想我上辈子可能是被冤枉的被告人,这辈子让我来当刑辩律师,去一次次体会那种深刻的无助和无力。也可能我上辈子是麻木不仁的司法人员,或者一个无良的律师。这辈子前半生所有的积淀都为了成为一个还算有良知的刑辩律师,去换位思考没权没势老百姓的苦。
怪谁呢?检察官,甚至也包括法官,上下级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大家都懂,个人意见服从组织意见,不应苛责,检察官的个人意见也没有任何途径公开公布。不应指望法官检察官去拼个鱼死网破。律师也可以做那条破网的鱼。家属也可以做这条破网的鱼,比如这个全国优公。做好自己,做一束光,别做手电筒。伸出一根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有四根指向自己。对别人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是痛苦的根源。
怪谁呢?律师也一样要生存,要糊口。没有体制的保障,没有充足的案源,怎么能实现办案质量的飞跃?狙击手是子弹喂出来的,好律师和好司法人员,也一样需要大量的办案经验历练和打磨。指望自律,对少数人有用,对多数人,不切实际。
怪谁呢?法学教育有没有教给我们人生如何做取舍?精致的利已不是当下的常态?五十步笑百步的指责、各自群体内的自嗨、踏上一万只脚是法律人该干的事吗?谁又不是在苟活?
该批判的还是要批判。但是要将事件一分为二地看。时代的一粒尘,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同为天涯沦落人。法律是个圈,从来没有过共同体。老检察官并不是很信任警察,但无能为力。法官也并不想总给检察院擦屁股,但无能为力。有些法学教授热衷于用晦涩的专业术语去解释鸡毛蒜皮的纠纷,以此划分并自诩法律贵族阶层。君不见当下很多案件连基本法条都难以得到准确适用。律师认为司法人员没担当,司法人员认为律师只会骗钱。两个世界的挫折,两个群体的自嗨。只敢批评落难的,没有人敢批评当权的。
全国优公为“孩子爸爸”申冤,尤如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四年扫黑除恶运动中第一次掀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希望这颗石子可以掀起千层巨浪。我那些案件的当事人,说不定能从中受益。她还没离开体制,这肯定也是没有其他办法了。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就是说,“道的运动原本是相反和复归的统一,事物的运动既有朝着相反一面发展的规律,又有返本复初、循环运转的规律,当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一直运行,它便踏上了复归的道路,……所以老子在说明道的运行时又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作用于万物永无穷竭,却并不声张;它自隐于万物之中,若有若无,虽有造化之功却不显现它的意志和力量。道的作用,也就是‘德’。
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人间无疾苦。
唯愿: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唯愿:国泰民安,天下无冤。
理想和现实存在距离,这是生活的常态。
《博观约取》专家推荐
按姓氏笔画排序:
门金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 京都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时代发展将刑事辩护推向专业化之路,成熟的刑辩律师越来越注意在办理案件之余的业务研究与交流。辩护是一门开放的学问,每一场辩护都有它的不同之处,注重积累,注重总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本书既是一本可以手把手教你做刑辩的工具书,也是一本可以引领你深入刑辩理论的参考书。
王发旭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刑委会名誉主任、首席律师
《博观约取》从辩护思维、实战经验及实务技能三方面出发,着眼于提高刑辩律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律适用能力,体现了作者审慎思考的过程,是作者十几年的刑事业务素质养成和刑事辩护思考、经验的总结,值得一读。读完本书,本人受益匪浅。
许昔龙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中国区刑委会顾问
张成、律璞玉两位资深律师珠联璧合、厚积薄发,将多年在讲学、办案过程中所积累的思考精华、实战心得通过出书的方式倾囊而出,对法律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接地气的参考书,对其他的读者来说,这又是一本有趣的法治科普读物。
何慕 北京大成(杭州)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
本书是一部关于刑辩思维及技能透析的上乘之作。著者立足于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感悟,以专业、凝练、生动的笔触就刑辩律师的执业操守、素质养成、风险防控、刑事案件的辩点挖掘以及企业刑事合规等问题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论述,对律师理解及参与刑辩工作具有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综观全书,不难发现,在高超的刑辩技艺背后,还隐含著者高尚的刑辩情怀。律之大者,此之谓也。
张雪峰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刑委会副主任
刑事辩护的思维与实务技能,常谈常新。作者心系青年律师、心系刑辩事业、心系刑事司法的公平公正,通过扎实的办案和深入的思考,践行着刑辩律师的操守,维护着刑辩律师的职业尊荣。这是我读《博观约取》与作者对话,得到的感受。期待作者“刑事辩护的思维与实务技能”系列的《无罪辩护》、《全面质证》早日与读者见面。
周泽 著名律师、学者
刑辩思维的养成及刑辩实战技能的增长,看同行有关刑辩心得体会的文章、书籍,学习、借鉴同行的刑辩经验与教训,是一道捷径。《博观约取:刑事辩护思维与实务技能》值得年轻刑辩律师一读。
郑国强 北京大成(哈尔滨)律师事务所主任
刑事专业律师的有效辩护和成长离不开学习、思考和实践。《博观约取》中有理论、有思考、有数据、有实践,更有二位作者的情怀和温度。该书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论述和解析,对刑辩律师的学习和实务会有良多助益和启发。
曹春风 草原狼刑辩创始人
高超的刑事辩护技能一定是集辩护人的理念与情怀、理性与尽责、技术与经验于一体的智慧结晶。两位作者在以案例表达刑辩思维的同时又不忘初心,把刑辩律师综合素养培育的具体方法也以专题、专章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毫无保留、不遗余力。我想这就是他们的责任使然,既心思布道,又不忘传承,这一点是值得我敬佩和学习的。
韩嘉毅 中华全国律协刑委会副主任,大成中国区刑委会顾问
一名优秀的刑辩律师,既要有诉讼技术,也要有建立在诉讼技术之上的诉讼意识。在反复运用诉讼技术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诉讼意识,实际上就是辩护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提升。关注诉讼技术的专著很多,上升到关注更高层级的诉讼思维方式的同行不多。在我看来,这是比前者更为重要的领域。本书恰恰能同时关注这两者,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希望更多的同行能对此给予关注,引起广泛的探讨!
翟建 中华全国律协刑委会名誉顾问,大成中国区刑委会顾问
对于刑事辩护律师的工作方式,我概括为“说什么”?“怎么说”?说白了,就是如何增强刑事辩护说服力的问题。说而不服,等于没说。本书的作者对于上述问题作出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且将其上升到更加理性的高度。因此,看完此书之后,我认为该书不仅对刑事辩护刚刚入门的律师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避免这部分律师在执业的道路上走弯路,即便对于有着相当辩护经历的律师,也不失为一本好的参考书,也能够给我们日常的刑事辩护工作带来有益的启迪。
薛火根 中华全国律协刑委会委员,南京市律协刑事诉讼法委员会主任,大成中国区刑委会顾问
专则精,精则深!作者能刑民兼修、知行合一、笔耕不止,本书从执业理念到刑辩实务都得到了充分展示,非常值得广大律师和法律研习者学习和借鉴。
京东、当当、淘宝等各平台均有售
律璞玉律师,懂股权的刑事辩护律师
律璞玉律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前检察官(06-16年),前省级优秀公诉人,检委会列席委员、部门负责人,哈尔滨市业务技能竞赛第一名,曾参加第五届全国优秀公诉人培训班。曾任北京大成刑委会理事、培训部副主任、宣讲团成员、丽人营副主任,担任大成律师事务所中国区第三届“大成杯”控辩大赛出题人,获大成特别贡献奖。中国行为法学会培训合作中心特聘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icourt法秀、律风刑辩大讲堂讲师,曾发起刑事辩护技能全国巡讲,在北京、西安、哈尔滨、无锡等十地举办,获当地律协及律师的一致好评。办理正厅级职务犯罪案件6件,重大黑恶案件、经济犯罪等各类案件数十件,对疑难复杂案件的刑民行法律关系处理具有独到见解和实务经验,能够多维度、系统性的最大限度地为客户追赃挽损、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合著《单位犯罪实务精解》,著有“刑事辩护的思维与实务技能”《博观约取》(已上架)《无罪辩护》《全面质证》(即将上架)。与郑晓钧律师合著文章《股权代持风险研究》入围大成30周年论文评选。
大成研究 | 律璞玉:新冠疫情防控对刑法适用影响的立体考察与反思
刑事时评|关于成都詹肇成律师涉嫌辩护人妨害作证一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