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作业 | 1920年与1926年汉口原英租界及周边街道商号分布

陈恩强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2024-09-04

由何捷老师主讲的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共32学时,包括授课、讲座及讨论课。与平行的英文版课程“Spatial Humanities and Digital Humanities”于19-20学年春季学期首次开设(本年度英文课程由于疫情原因延缓一学期开设),是国际上极少数的几门“空间人文”(spatial humanities)专门课程之一。课程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展示与研究社科人文与空间场所问题的国际学术潮流,训练硕士研究生学习数字化技术在史学、考古、文化遗产、社会文化与行为等方面应用的前沿理论和方法。

6月1日和8日,本年度课程作业进行了共18项结组大作业的汇报,并特别邀请数字人文与空间人文领域知名学者——南京大学陈静副教授、南京大学陈刚副教授、和山东大学邱伟云副研究员担任评审嘉宾。公众号近期从中选取十二个优秀作业陆续刊出,部分作业的精华版内容曾由“零壹lab”公众号整理首发,本公众号的推送将完全展示作业演示文件原貌,并记录评委点评与讨论。敬请批评指正。



1920年与1926年汉口原英租界及周边街道商号分布

陈恩强

       近代汉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最早开埠的内地城市之一。从1861年起,英、俄、法、德、日五国陆续于汉口创立租界,直至1898年开辟日租界后才停止。《汉口租界志》编纂委员会认为1915—1928年是租界贸易与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英租界于1927年被收回,由此可认为1926年的英租界商业格局是其发展的最终形态。

       本研究对现有成果进行数据整理,依据1920年《汉口商号名录》和1926年《汉口商业一览》整理商号名称、地址、类型等信息。将重要时间节点的历史地图进行判读、比较与分析;利用地图配准,分析具体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将地图与档案中的地址、年代数据相结合,通过数据处理和文本可视化,直观表现1920年与1926年的汉口商业分布情况。从而从贸易、运输与市政等多角度对其空间现象进行分析,了解两个时间点下租界的商业空间布局与其形成原因,探讨其与华洋交流和贸易发展的相关性。





点评意见

何捷、陈静、邱伟云、陈刚

何捷老师:

由于街道线性要素和数据本身的问题,街道对商业类型需求的不同本身也会影响商业布局类型。街道除长度之外还有其他属性特征,然而在本次研究中,街道属性只有一个名称,还不够丰富。建议日后可从更多文献中获取信息来完善街道属性。


陈静老师:

由于采用信息本身的问题,很难定位到具体地点,这会导致该研究很难与其他研究进行交流。建议可以从更多的文本文献(如洋行志、商业贸易志等)中获取信息,同时思考的范围也可以扩大,譬如从商业布局扩展到商业网络,建立上海兜安氏在武汉的分销商贸易网络等。


邱伟云老师:

建议研究可以回到历史脉络中,例如1925年汉口惨案后,在汉口英租界范围内发生大规模罢工,这样的历史事件或许都会对1920到1926年间的商业分布有所影响。


陈刚老师:

街道研究等还可以再多几个时期进行对比,还可以多了解上海、天津的租界研究是否有相似课题。


(注:点评意见根据评议老师现场点评录音记录整理并提炼,未经评议者本人审阅。特此说明。)


任课教师:何 捷

课程助教:马昭仪

编辑 / 袁诗雨

校对 / 王超群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课程作业终期汇报

网红文化引导下城市消费空间的时空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

纸上中土--中土世界数字地图集

CSI犯罪现场:纽约影集中犯罪事件呈现与空间关系

像见昆仑:基于VGI数据的宁海步道户外旅游者的视觉景观感知偏好研究

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空间可达性与社会活动关联度分析

北京二环内古建筑在线地图

电影读城——基于电影视角的城市意象探究

天津市养老机构空间分布结构研究 ——数据可视化与在线地图制作

《射雕英雄传》男女主恋爱路线梳理与再现

朝圣之路——《冈仁波齐》中的神圣地理与叙事景观

从城市时空叙事看《海上花开》的“穿插藏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