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虑曲率匹配因素的钢轨砂带打磨宏观接触压力建模与仿真丨JME文章推荐

樊文刚,王文玺等 机械工程学报 2022-04-23

提示点击上方"机械工程学报"↑关注我吧


钢轨打磨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实现各类轨道交通方式(高铁、重载、地铁、有轨电车等)钢轨日常维护保养的通用手段,通过去除钢轨表面损伤和缺陷、矫正钢轨廓形,可有效改善轮轨匹配关系、抑制滚动接触疲劳、延长钢轨服役寿命、降低列车运行噪声、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安全性以及乘客舒适度,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常见的钢轨打磨技术主要包括砂轮端面打磨、砂轮周面打磨、铣磨复合打磨、砂轮高速打磨和砂带打磨,其中钢轨砂带打磨技术凭借着涂覆磨具特征、柔性接触等因素,已经在打磨效率、打磨质量、集尘以及安全等方面体现出了一定优势。



钢轨砂带打磨基本原理


钢轨砂带打磨本质上是砂带表面磨粒在指定压力分布作用下对钢轨表面进行划擦、耕犁和切削的物理作用过程。而接触轮、砂带和钢轨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接触行为,是引发磨削过程中各种相关物理作用的前提条件,决定着这些物理现象的产生和演变。然而现有面向内凹接触轮的接触模型并未考虑Hertz接触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和“轮”轨曲率匹配所带来的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樊文刚、王文玺、侯广友、王煦辉将针对上述现有接触理论模型的缺陷进行完善,以建立更为符合工程实际的钢轨砂带打磨宏观接触压力理论模型,实现对接触区域边界曲线和接触应力分布的计算。该团队在《机械工程学报》2020年第2发表了考虑曲率匹配因素的钢轨砂带打磨宏观接触压力建模与仿真一文,对本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速戳屏幕下方的“阅读原文”,免费获取全文阅读



引用本文

樊文刚, 王文玺, 侯广友, 王煦辉. 考虑曲率匹配因素的钢轨砂带打磨宏观接触压力建模与仿真[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2): 154-162.

FAN Wengang, WANG Wenxi, HOU Guangyou, WANG Xuhui. Macro Contact Pressur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Rail Grinding with Abrasive Belt Based on Curvature Match[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0, 56(2): 154-162.


重要结论

(1)基于对钢轨砂带打磨的宏观接触分析,将三维接触问题转化为外包薄层弹性橡胶的圆形刚体与刚性平面之间的二维平面接触问题,建立了考虑接触轮内凹曲率与钢轨廓形曲率匹配特性的钢轨砂带打磨宏观接触理论模型,实现了对接触区域边界曲线和应力分布的数值计算。

(2)仿真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接触斑形态不再仅仅表现为传统椭圆形,而是在受接触轮内凹曲率与钢轨廓形曲率匹配因素,以及接触压力影响下,表现为椭圆形、双三角形和马鞍形三种;不同接触条件下的主要参量误差均在钢轨砂带打磨工况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ABAQUS有限元仿真模型


团队带头人介绍

李建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机电学院院长、先进磨削与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长、载运工具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副总干事、机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超精密抛光、高速铁路钢轨打磨维护技术与自动化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省部级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部。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注重基础理论、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鼓励贴近工程实际、扩大学术视野,使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主创简介

樊文刚,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进磨削与精密加工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入选北京交通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曾获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佳作奖、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首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优胜奖、江西省抚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主要研究领域为钢轨打磨技术与装备、复杂曲面高效切削磨削技术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基金、航空基金以及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近20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EI检索论文超过30篇。


近两年团队发表文章(仅钢轨打磨方向)
Wang W, Salvatore F, Rech J, et al.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sms of dry belt grinding on AISI52100 hardened steel[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18, 121: 310-320.

Wang W, Li J, Fan W. Investigation into static contact behavior in belt rail grinding using a concave contact whe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9, 101(9-12): 2825-2835.

Wang W, Salvatore F, Rech J, et al. Investigating adhesion wear on belt and its effects on dry belt finishing[J].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2018, 40(12): 570.

Wang W, Salvatore F, Rech J, et al. 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adhesion wear on cutting efficiency and energy cost in dry belt finish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8, 95(5-8): 2119-2123.

Wang W, Li J, Fan W, et al. Characteristic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stochastic modeling of surface topography for zirconia alumina abrasive bel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7, 89(9-12): 3059-3069.

Cheng C, Li J, Liu Y, et al.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based in-process tool condition monitoring in abrasive belt grinding[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19, 106: 1-13.

Fan W, Liu Y, Song X, et al.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rubber wheel on contact pressure and metal removal in corrugated rail grinding by abrasive belt[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 140(12): 124501.

He Z, Li J, Liu Y, et al. Investigation on wear modes and mechanisms of abrasive belts in grinding of U71Mn ste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9, 101(5-8): 1821-1835.

Zhe H, Jianyong L, Yueming L,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contact pressure on rail material abrasive belt grinding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7, 93(1-4): 779-786.

Liu Y, Gong S, Li J, et al. Effects of dressed wheel topography on patterned surface textures and grinding for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7, 93(5-8): 1751-1760.

Liu Y M, Yang T Y, He Z, et al. Analytical modeling of grinding process in rail profile correction considering grinding pattern[J]. Archives of Civi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8, 18(2): 669-678.

樊文刚,刘月明, 李建勇.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54(22):184-193.

樊文刚,刘月明,王文玺,等. 基于弹性赫兹接触的钢轨砂带打磨材料去除建模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2018,54(15):191-198.

樊文刚,程继发,吴月峰,等. 基于内凹型接触轮的钢轨砂带打磨静态接触行为与仿真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2018,54(14):152-158.

樊文刚,程继发,吕洪宾,等. 波浪型面钢轨砂带打磨时变接触行为与仿真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2018,54(4):87-92.

刘月明,赫思尧,丁召伦,等. 面向钢轨目标廓形的多砂带磨削作业打磨模式[J]. 中国铁道科学,2019,40(3):32-37.

何喆, 李建勇, 刘月明, 等. 砂带虚拟形貌的建模[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7, 45(12):85-91.

王文玺,李建勇,樊文刚,等. 基于赫兹接触的钢轨砂带打磨功率预测模型[J]. 中国铁道科学,2017,38(3):25-30.


课题组简介

先进磨削与精密加工研究所针对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通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产业迫切需求,主要围绕现代综合轨道交通钢轨高效高质打磨养护技术与装备、硬脆半导体材料超精密抛光技术与装备、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切削磨削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所目前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高级工程师1名、博硕士研究生20余名。近5年以来,研究所成员共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超过30篇、EI检索期刊论文超过50篇;主持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重点课题、企业横向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近30项。

研究所建有钢轨高效打磨技术实验室、硬脆半导体材料加工超洁净实验室,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建的半导体材料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拥有钢轨砂带打磨试验台、钢轨砂带磨削试验机、化学机械抛光机、磁流变平面抛光机、原子力显微镜、白光共聚焦显微镜、钢轨廓型测量仪、微纳米压痕/划痕仪、红外测温热像仪、流变仪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


编辑:金程   校对:张彤


寻觅合作伙伴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媒体!



推荐阅读


1.中国科协第39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前景,会议成功举行
2.电动汽车电池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现状丨JME封面文章3.轮足式仿生软体机器人设计与运动分析 | JME文章推荐4.深海海底钻机收放装置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分析与试验丨JME封面文章5.绿色切削微量润滑增效技术研究进展丨JME封面文章6.摩擦纳米发电机在自驱动微系统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 |JME封面文章7.激光加工平面型微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丨JME封面文章8.面向灾难搜索救援场景的空地协同无人群体任务规划研究丨JME文章推荐9.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物细胞电阻抗成像检测技术丨JME文章推荐10.双臂协调机器人相对动力学建模丨JME文章推荐11.针对高维优化问题的快速追峰采样方法丨JME论文推荐12.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估计丨JME文章推荐13.基于单目视觉的松软地面星球车车轮滑转率估计丨JME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为《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需要转载的文章题目及要转载的公众号ID以获取授权!


商务合作:


联系人:张强

电话:010-88379891

E-mail:cjmezhang@126.com

网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号:jmewechat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