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击 | 《煤城往事》:美国一战后的工运模板

五月写作组 木棉浪潮 2023-01-14




作者 | Shawn Chan


了解更多关于《煤城往事》的背景,可以阅读:

影评 | 煤城往事:戏里戏外

《煤城往事》与美国早期工运背景:

https://zhuanlan.zhihu.com/p/86450697

影片资源链接:工击 | 电影资源链接




1.
从农民到工人
我们不妨先了解美国的农民变成工人,和整个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工业化。土地层面上,是把农地变成工厂和配套的城镇设施;人力劳动层面上,从农民(更多是自耕农)变成工人。即资本家“收购”农民土地建厂,然后农民进厂打工。有些不愿意被工厂束缚的失地农民,就流浪在山野之间,成为了流民/山民,这就是电影中在罢工营地赶走侦探社的人。农民们因为被糊弄而失去土地,变成了工资奴隶,所以他们也自嘲地说,他们自个儿是“白皮的印第安人”。
那么资本家如何夺得农民土地?首先,这些农民算是小农经济,经营小范围种植,以及打猎砍柴来获得肉类和燃料,一般是自给自足,不够的话还得去一些商店赊账来买粮、种子和肉。而一般资本家看中那块地方,就派人去那个地方低价收购。
好听点叫收买土地,难听点(实际上)就是欺诈。因为他们原先承诺,他们买了土地,然后会再租给原住户,不会赶走它们,但是最后却提高租金或者动用武力赶走。最后一些人流落他乡,或者进厂打工,变成山民/流民;一些流民一边流浪,一边会给农场打零工,《愤怒的葡萄》就是讲述流民工人的故事。因为消息封闭的缘故,农民们不知道资本家的诡计,所以很容易中招。
片中的治安官是同情并帮助工人的,因为他类似于工人亲戚或者是同一个镇的熟人,所以愿意帮助矿工,这就有点像同乡工友的带头人,不过他是官方人员,比起工人的带头人要更有力量。
 

2.

资方
资方到底如何压榨工人?
首先,我们在片头就能看到,公司的工厂和城镇是“独立王国”,这里距离大城市很远,工人难以接触外界,所以他们衣食住行全都依靠公司提供,他们不能用政府发行的货币,因为只有公司发的券才能买东西,他们的所有谋生工具也是向公司租借或者购买的。换句话说,他们赚的工资等于全部还给公司这就更接近IWW(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对资本主义的称呼:工资奴隶制度。
其次,除了明面的资本家和代理人,即资方/管理层,我们还可以看到资方的打手。片中所谓的侦探所就是反工会打手,是资产阶级聘用来阻拦工人建会的走狗,最出名的反工会打手机构当属平克顿侦探社。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只是因为他们不可能直接说自己是暴力流氓。后来罗斯福新政,法律允许工人建会,这些侦探社渐渐退出反工会活动。
最后,也是公司的杀手锏:以土地属于公司为由,赶走工人。因为工人“了他们的房屋,他们违反了公司不准建会的要求,所以公司有权要他们离开,赶走工人的任务当然是由侦探社承担,这种桥段在美国工运里面屡见不鲜。
 

3.

工人
作为工人组织者,乔刚来到煤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工人们克服分歧,不要再搞地域和种族的内斗,必须所有工人一起,不分种族,即“一个大工会”(one big union)。
我们可以看到,白人是本地人,他们在建会的罢工上最积极;而以缺衣汉为首的黑人原来是被运来顶替罢工者的,也就是充当工贼,最后在缺衣汉带领下加入了建会斗争;而非本土的意大利人(美国的二等公民,移民),一听到工会(syndicato)就非常犹豫,因为他们在意大利也见过类似的工团主义,他们作为移民,更希望的是在美国这个“机会天堂”赚钱,平静过日子。所以原本是不想加入斗争,可是在经历一系列的资方盘剥和工人的团结之后,他们也加入了罢工阵营。
我们可以看到组织者用的方式,先是参加本地工人的会议,但是本地工人都是白人,外来的黑人和意大利人难以接触,所以他直接找到各个群体的带头人在公司赶走工人之后,他们在山上扎营,也成为了在镇子外的流民
工人们互助生活也是一个亮点,小牧师和他的母亲的小旅馆,就是一个帮助工人的节点。除此之外,在山上扎营坚持斗争,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苦中作乐——在空地打棒球,一起驱赶荷枪实弹的侦探社员,美国本地人和意大利人的分歧也渐渐消弭。除了内部的互助,同样的,他们也得到了其他工会或者周边地区群众的资助
 

4.

结局
不像一些非常主张力比多消耗的无产阶级文艺,这部电影克制了情绪和暴力发泄,它除了展示工人生活与斗争,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南方矿战的结局。
  • 工贼和奸细。黑人被当做工贼运来煤城,但是他们不愿意出卖罢工者,所以加入了罢工行列。餐馆老板假意帮助工人,但是从一开始就拒绝外地人入会,并且利用寡妇布莱迪传播谣言,分化工人和工会组织者。
  • 在工厂之外的斗争。不同岗位、不同种族的女性在家务和生活习惯中争吵,最后逐渐体谅对方。小牧师在传道时传播工人同工同酬的思想,借圣经故事来暗中透露乔被餐馆老板陷害的真相,挽救了乔和整个罢工斗争。他逐渐从牧师成长为工人组织者,拥有出色的演讲说服能力,最后的葬礼更是导向了实际的无神论(要在现世斗争),这和《愤怒的葡萄》里面的牧师异曲同工。
  • 组织者的坚持和无奈。乔希望和平解决,不要开枪,不要给资方动用武力的借口。但是工人们已经等不及了,和平反抗无法避免地演变为血腥的枪战,最后牺牲的除了工人,还有乔。
这个结局说明了什么?
除了说明组织者的无奈,以及工人们忍无可忍的暴躁。更重要的是,罢工不只是罢工,经济斗争的最终解决只能是诉诸政治和武力。虽然矿工们开枪过于急躁,但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决战不可避免。乔只是一个工会组织者,煤城也是弹丸之地,这里难以承担更大的斗争任务。在1919年的西雅图和1970年代的明尼苏达,那里的工人把工会斗争扩展到整个城市,完全掌握了经济命脉,实际上悬置了老板和国家,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独立王国”(如俄国的苏维埃)。如果不能演变并保持独立的苏维埃,乃至联合运作的跨地域的公社,那么无产阶级的斗争仍会以悲剧收场
另一种改良主义的政治方式,则是二战期间的罗斯福新政,国家劳动关系法案出台,国家允许工人建立工会。可是我们都知道,法条的东西从来是不能当真的,由于战争和各种原因,资方依旧阻挠或者收编工会。
二战后,反工会法案(Taft Hartley Act)卷土重来。法案要求工会服从公司,变相限制工会运作,并且禁止野猫罢工(未经工会批准的罢工),要求工会成员声明自己是非共产党人,国家有了中止“危害社的罢工的法定权利,工会不只是被绑住手脚,甚至和资方狼狈为奸,这就是《社会中坚》所讲述的事情了。


插图 / 盖井
排版 / 坚尼地城




相关阅读:

学园战争:美国教师罢工和工运催化剂

卷土重来的美国工运

国·家|西雅图总罢工的前夜——船坞工人和他们的窘境

天下为公|1919年西雅图总罢工:工人接管城市




木棉浪潮是一个青年思想交流平台

我们秉持国际主义立场


我们的主要论点有且不限于

时事热点

哲学、经济学、精神分析、历史

文艺批评

地方民俗文化、都市传说


——————————————————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