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研究】核机会主义:一种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如何使用核武器的理论 |国政学人
简 介
【作者】Mark Bell是明尼苏达大学政治科学系的助理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核武器及扩散、国际政治理论和美英对外政策。
【编译】王俞欢
【校对】姚寰宇
【审核】王国欣
【来源】Bell, M. S. (2019). Nuclear opportunism: A theory of how states use nuclear weapon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42(1), 3-28.
【期刊】《战略研究》致力于用多学科方法研究战争。主要领域涵盖那些挑战对人类实现政治目标理解的文章、关于当代安全和持久争议的文章、将历史和理论方法结合到现代战争、国防政策和现代战略研究中的文章。最近的版本主要关注中国的国防创新,亚太地区的海上力量以及非洲的维和行动。2018年影响因子为1.482。
核机会主义:一种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如何使用核武器的理论
Nuclear opportunism: A theory of how states use nuclear weapon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rk Bell
本文旨在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会使用核武器助推不同的对外政策,这些政策可被分为六类:侵略(aggression)、扩张(expansion)、独立(independence)、支持(bolstering)、强硬(steadfastness)、妥协(compromise)。核武器可以助推上述每一个种行为,但不同的国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本文提出的“核机会主义”(nuclear opportunism)理论认为,国家在不同的战略环境中有不同的政治优先事项。不同的优先事项导致国家利用核武器助推不同的行为。该理论与目前研究核武器的主流国际政治观点“核革命理论”(theory of the nuclear revolution)不同,核革命理论认为拥有核武器会保证本国的安全,从而降低了采取侵略或好战外交政策的必要性。与此相反,核机会主义将核武器看作国家用来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它可以让国家变得有竞争力、好战、或者有扩张性。
本文首先简述了核革命理论的内容,以及核武器可以推动的国家行为。然后作者描述了核机会主义的逻辑和假定,并且用实例表明国家是如何对获得核武器做出反应的。最后,作者回应了针对该理论可能产生的异议,并阐明了结论及启示。
作者认为核武器可以推动一系列不同政策行为的发生。首先,核武器可能刺激侵略(aggression):核武器会使国家在解决之前的争端中或追求之前确定的利益时表现得更加好战。第二,核武器可能推动扩张(expansion):核武器可以帮助扩大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目标(包括建立新的联盟关系,或新的敌对关系)。第三,核武器可能推进独立(independence):核武器会让国家做出盟友反对或不支持的行为。第四,核武器可能强化支持(bolstering):拥核国家可能采取行动来增强联盟、同盟伙伴或盟友的实力。第五,核武器可能使对外政策更加强硬(steadfastness):拥核国家会减少在面对争议或胁迫时退缩的倾向,并增强捍卫现状的意愿。最后,核武器可能推动妥协(compromise):核武器会让国家在既存的争议中得到更少的收益。这些行为并不互斥,一个国家可能同时出现几种反应,也可能针对不同国家制定不同的对外政策。
核机会主义理论
The theory of nuclear opportunism
不同的国家处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中,因此有不同的政治优先事项。这些不同的优先事项导致不同国家在拥核后采取不同的对外政策行为。
核机会主义理论构造了一个包含三个变量的“决策树”(decision tree),这三个变量描述了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并揭示了其政治优先事项。第一个变量,领土是否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或是否发生战争。第二个变量,是否存在一个高级盟友保障安全。第三个变量,国家的相对权力是在增长还是衰落。该理论是一个现实主义传统的对外政策分析理论,不考虑国内政治和特定领导人的影响。
核机会主义理论指出,国家以一种机会主义的方式(opportunistic way)利用核武器,使之帮助提升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并实现其政治目标。该理论与和核革命理论有本质不同——因为国家关切的政治目标并不随着安全得到保障而终结。简言之,核武器能够刺激,而非抑制一个国家的政治野心。
图1展示了该理论的结构和对历史上拥核案例的预测过程。因为这是一个理论结构,所以有些国家出现了两次。例如,该理论预测英国会利用核武器在其高级盟友美国的束缚下寻求独立,同时也会支持它的低级盟友,并在威胁中表现得强硬(steadfastness)。
这个中层理论(mid-range theory)的目的是解释不同国家在拥有核武器后做出的不同反应。如果一国利用核武器助推特定的行动,意味着核武器能帮助其降低行动的成本。该理论预测的是行为的变化:尤其是用来解释单个国家行为的变化,而不是国家间行为的变化。
“获取核武器之时”(The point of acquisition) 指的是,国家获得能够按其自主设想方式使用核武器的技术能力的时刻。下文作者对该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辅以实例佐证。由于该理论的目的是要评估核武器对对外政策的影响,因此作者考察了在“获取核武器之时”国家是如何改变其对外政策的。
变量1:领土是否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或是否发生战争(serious territorial threat or ongoing war)
第一个变量是国家领土是否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或是否发生战争。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国家几乎没有回旋余地:他们的政治优先事项是解决威胁根源或改善其在战争中的地位,因此这些国家会把核武器用来服务上述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侵略”(aggression)和“强硬”(steadfastness)是较有吸引力的政策行为。因为这些国家通常希望威胁变得更易掌控,希望从威胁方获取领土或其他资源,或希望危机水平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这意味着核武器能帮助它们在面对挑战时表现得更加强硬,还可以帮助他们努力地追求更多的修正主义的目标(revisionist goals)。
作者将巴基斯坦作为例子说明该部分的观点。巴基斯坦利用核武器来提升其对印度的优势地位,并助推了其 “侵略”(aggression)与“强硬”(steadfastness)政策。核武器成为一种屏障,使巴基斯坦能够更积极地追求在克什米尔和对抗印度的目标。核武器还使巴基斯坦能够在应对印度挑战时保持强硬的态度。
变量2:是否存在一个高级盟友保障安全(presence of a senior ally)
第二个变量是,是否存在一个高级盟友保障安全。拥有高级盟友的国家如果想采取高级盟友反对或不支持的行为时其行为会受到一定限制。由于高级盟友为低级国家(junior state)提供安全保障,低级国家在采取可能触怒高级盟友的行动时,必须谨慎行事。
被高级盟友限制意味着处于这种地位的国家急于提高他们独立于高级盟友行动的能力。因为这些国家认为独立(independence)具有吸引力,所以它们会用核武器来促进“独立”(independence)政策。当这些国家获得核武器时,它们会对批评或不支持高级盟友、违反盟友利益行事、违抗高级盟友、甚至完全退出联盟等行为产生更少的内疚感。
在此作者以英法为例加以验证。两国都利用核武器寻求从高级盟友——美国的限制中独立出来。在获得核武器之后,英国在采取军事行动时,更少考虑美国的政策偏好。法国领导人看到了核武器促进法国独立的作用。获得核武器后,法国更愿意采取与美国不同的立场,如采取了批评布雷顿森林体系、追求与苏联的缓和、承认新中国以及退出北约的指挥机构等行动。
变量3:权力变化轨迹(power trajectory)
正在崛起的相对安全的国家往往希望扩大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因此这些国家会认为“扩张”(expansion)政策具有吸引力,并可能使用核武器来促进这种行为。 “强硬”(steadfastness)也具有一定的有吸引力,因为即使是崛起的国家也需要继续保护它们的既得利益。
如果国家的相对权力没有上升,那么保持现状就符合其利益。“支持”(bolstering)和“强硬”(steadfastness)的对外政策具有吸引力,因为支持联盟有助于国家维持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同样,希望保持国际地位的国家,特别重视在面临挑战时坚定地捍卫现状。
作者用二战后的美国、印度、中国和英国四个国家的例子进行了论证。二战后,美国没有面临严重的领土威胁,没有高级盟友提供安全保障,美国从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力量变为占三分之一的力量。核机会主义理论预测,美国将使用其核武器和有利的地缘政治地位,扩大其在世界政治中的利益并支持现有的低级盟友。的确,美国扩大了其在国际政治中的野心和参与程度,几年之内,将14个国家带入北约,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军事合作关系。印度幅员辽阔,并对巴基斯坦有军事优势,对中国有天然地理屏障且没有领土威胁;崛起的中国也具有相似特性,因此印度和中国也都采取了利用核武器来推进“扩张”(expansion)的政策。
与上述三个相对崛起的国家不同,二战后英国面临了实力的相对衰落,在获得核武器后它更愿意强硬(steadfastness)地回应威胁,并用其核能力支持欧洲、亚洲和中东的盟友。
Potential Criticisms
作者讨论了该理论面临的潜在批评。首先,人们可能会认为上述行为不是由核武器导致的,而是由推动各国发展核武器的动机造成的。确实,由于每个国家都处于特定的战略环境中,因此他们会采取特定的外交政策行为,反过来核武器又赋予他们这样做的实力。但是,作者认为,如果国家在拥有核武器后使用其推动前文所述的政治行为,那么就不能否认核武器对国家行为产生影响的事实。核武器可以说是国家推行对外政策的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
第二,可能会有人认为该理论将国家获得核武器后的反应所涉及的复杂变量关系过度简化。本文仅使用三个二元变量,使理论相对简约,许多潜在的重要因素确实因此被排除在外,但是任何理论都必须简化复杂的现实世界。如果假定是明确的,那么给定国家的行为是否支持或推翻该理论就变得更加清晰。其次,使用可在获取核武器前测量的变量可以在该国获取核武器之前预测其可能的影响。
第三,可能有人认为该理论忽视了各国不同的政治偏好。例如,修正主义国家的偏好就没有包含在理论中。作者省略了这个变量,但认为应该假设获得核武器的行为会影响各国的政治偏好。作者称,提出“一国是否是修正主义国家”这样的问题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修正主义的成本足够低,那么所有国家都有修正主义者的偏好。核机会主义理论解释的是不同国家在获取核武器后可能产生的修正主义决策类型。
第四,核机会主义理论预测,国家不会使用核武器来促使一种类型的行为发生:“妥协”(compromise)。尽管如此,这种行为仍然保留在可能的行为类型中,因为核武器促进国家妥协是核革命理论的核心预测。然而值得明确的是,为什么核机会主义理论预测各国将不会使用核武器来促进妥协。核机会主义理论认为,各国利用核武器来改善自己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因此,获得核武器后,国家不会放弃他们以前想要的领土或其他资产。尽管各国可能会因为一系列原因被迫妥协或自愿妥协,但核机会主义理论表明,各国不太可能使用核武器来促进这种行为。虽然学者们认为各国应该使用核武器来促进妥协,但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有任何国家这样做过。
本文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使用核武器来促进不同的外交政策行为:侵略(aggression)、扩张(expansion)、独立(independence)、支持(bolstering)、强硬(steadfastness)、妥协(compromise)。虽然核武器可以助推上述所有行为,但不同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不同的政治优先事项,因此会使用核武器来助推不同的行为。
首先,该理论强调各国利用核武器服务于其政治目标。尽管这一论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直觉得出的,但是它挑战了核革命的理论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政治和大国竞争的性质。核武器并没有显著改善各国之间的安全竞争,而是被纳入到国际政治实践之中。各国利用核武器参与安全竞争,追求自己在获取核武器之前就有的政治目标和愿望。
其次,该理论解释了历史上各国对获取核武器的反应方式的多样性。由于不同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了不同的地位,并且具有不同的政治优先事项,因此不同国家在获取核武器后对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这个理论阐明了我们在历史记录中看到的多样性。此外,该理论可以帮助分析者更细致地预测,国家应如何应对其他国家获取核武器。
第三,该理论提出了一些问题——如果核武器能够促成一系列外交政策行为,为什么很少有国家拥有它们?核机会主义理论解释了美国为何将防止核扩散作为二战后一贯的对外政策目标——因为无论是扩散至对手还是盟友,核扩散都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最后,虽然本文用历史案例说明了理论的合理性,但并没有对理论进行全面的实证检验。获取核武器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方式存在其他解释,可能是国家内部政治的变量、特定领导人的心理或国际规范。因此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来充分检验该理论对其他竞争理论的反驳,以此帮助学者们更全面地了解获取核武器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方式。
往期阅读
【重磅速递】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兴衰:从威尔逊到特朗普 | 国政学人
【重磅推荐】巴里·布赞:英国学派视角下的中国崛起 | 国政学人
【重磅速递】米尔斯海默:注定失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兴衰 | 国政学人
【IPE重磅】罗伯特·基欧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与旧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历史在国际社会中的应用:从巴黎和会到现在 | 国政学人
【国际组织】IO杂志: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武力运用问题研究 | 国政学人
【国际秩序】为什么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理念将美国外交政策引入歧途?| 国政学人
【关系理论】“关系”:世界政治关系理论的中国话语 | 国政学人
【英国学派】张勇进:中国与全球国际社会中的自由主义等级制:实力与对规范变迁的协商 | 国政学人
【地区秩序】论经济实力的可转化性: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安全秩序 | 国政学人
【中俄关系】不得已的伙伴:系统-单元动态与中俄关系 | 国政学人
【IPE研究】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1934年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国政学人
【现实主义】斯蒂芬·沃尔特:傲慢的终结与美国克制的新时代 | 国政学人
【理论批判】系统、层次与结构理论:沃尔兹的理论并非系统理论 | 国政学人
【外交政策】单极体系下的不和平状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 国政学人
【欧洲研究】资本主义多样性与合规:加入欧盟后中东欧的经济改革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吴建树:权力、道德、均势、联盟与摩根索——汉斯·摩根索的经典现实主义思想再解读
【友谊国关】将友谊重新引入国际关系:从中国到西方的关系本体论
【定量研究】政党实力和经济增长(Party Strength and Economic Growth)| 国政学人
【台湾学者】向骏:美国从“霸权稳定”到“霸凌不稳定”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巴里·布赞等:重思日本: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偏见 | 国政学人
【南亚研究】南亚对冲:中印竞争中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平衡 | 国政学人
【外交政策】美国霸权的自我毁灭:华盛顿浪费了单极时代 |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谁在欧洲议会中领导委员会? ——基于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的研究 |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暴露于难民危机之中会让当地人更有敌意吗?| 国政学人
【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组织扩展数据(EDTG)的介绍——从1970年到2016年 |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赞助、信任和国家能力:庇护主义的历史轨迹 | 国政学人
【伊朗研究】比较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威权政体的本质和领导能力 | 国政学人
【东亚研究】东亚的重叠式区域主义:决定因素和潜在影响 | 国政学人
【战争研究】不确定的战争:克劳塞维茨在全球时代仍适用吗?|国政学人
【历史类比】克服西方历史想象的贫困:理解中国南海冲突的其他历史类比案例 | 国政学人
【区域重磅】阿米塔·阿查亚:重塑东南亚研究:自我怀疑、渴望和对比较的承诺 | 国政学人
【安全研究】打击军事力量的新时代:科技变化与核威慑的未来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砝码国家何以自抬身价?——两极格局下同盟政治中的“科林斯难题”研究
【中东研究】国际误识:以色列公共外交中的幽默政治和国家认同 | 国政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