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虚增森林面积3.5万亩,为了绿色上海?伪造数据变“存量”为“增量”,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沈一杭 海洋与湿地
2024-08-22

 本文约2400字,阅读约6分钟 


森林是地球的肺,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仅能提供氧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还能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特别是公益林,其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因此对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建设迅猛,但其林业用地却十分有限。数据显示,上海市以生态效益为主导功能的公益林面积仅有162万亩,这意味着——每一块林地,都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

然而,2024年5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对上海市进行督察时发现,上海市在林地保护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和漏洞,非法毁林问题十分突出。这一发现无疑为上海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

森林是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数据造假!督查揭开上海森林统计的黑幕】

在督察过程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是: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失真。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上海市时抽查发现,宝山区将四块共计46.1亩已无树木的林地仍纳入了“森林资源统计”。

具体来说,位于宝山区西北部的罗泾镇的生态公益林管护示范区中,被毁的9.3亩香樟树林地,原本在2021年已经被毁坏殆尽,而补种的桂花树苗,大部分也已经枯死,并未成林。然而,这块林地,在2023年依旧被统计在内。

此外,闵行区在2021年有112亩森林资源被重复统计,这些数据的失真严重影响了对实际森林资源状况的判断。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应对上海市新增森林面积指标的考核,上海市林业主管部门采取了将部分已成林地填报为“未成林地”,再逐年改为“已成林地”的做法。

这种“变存量为增量”的手段,仅在2021年就虚增了3.5万亩森林面积。这种数据造假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生态保护的初衷,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敢问,如此弄虚作假,将原本非林地纳入森林资源数据,除了应对指标考核外,意义究竟何在?同时这也引发了思考:这一所谓的“上海市新增森林面积指标考核”初衷无疑是好的,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正如各位所见,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保住官位,数据造假已靡然成风。该如何破局?这一指标考核是否有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空间?该如何考核才能真正鼓励自发的、明智的、生态环保式的森林绿化行动?另外,这也反映了相关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单单考核新增森林面积——量,而不做“质”的要求和考核,是否主观认为“种树”即好,种树越多越好?有没有将“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考量呢?毕竟此前曾经被列入中央环保督查的南汇东滩湿地大规模植树事件尚殷鉴不远:植树不等于"绿色发展"。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种树、应该种树;不能以植树的名义、以生态的名义恶劣破坏当地的典型生态。

我国领导人在近年每年的植树节活动中都强调植树要讲科学,要因地制宜,不能脱离实际。“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范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因此,科学植树、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植树,是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内在要求。

(组图:为应对上海市新增森林面积指标考核,把已无树木的林地纳入森林资源统计、重复统计、以及“变存量为增量”——数据造假。图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为什么种树老种不活?】

笔者注意到,本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上海时一并发现的问题中,还有“种树种不活”的问题。

2020年12月~2021年1月期间,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生态公益林管护示范区内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非法毁林事件。该区域85亩公益林被非法毁坏,并被倾倒渣土10.6万立方米,导致林地的种植条件受到严重破坏。

根据宝山区出具的土壤分析报告,相关区域的土壤入渗率非常低。采集的16个样品中,大多数不符合《绿化种植土壤》的最低标准要求,深层土壤几乎不具备渗水能力。这一结果表明,倾倒渣土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还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自然渗水功能,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组图: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宝山区罗泾镇生态公益林管护示范区内85亩公益林被非法毁坏并倾倒渣土10.6万立方米,林地种植条件被严重破坏。根据宝山区出具的土壤分析报告,相关区域土壤入渗率很低,采集的16个样品入渗率大多数不符合《绿化种植土壤》最低标准要求,深层土壤几乎不具备渗水能力。对此,宝山区绿化市容局一直未予查处。督察组暗查发现,该区域2021年补种的苗木已大量死亡。图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也就是说,种树种不活,背后并非自然的原因,而是另有他因。

我们知道,健康的土壤中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固定氮元素、促进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清淤底泥、尾矿和矿渣通常含有大量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会填充土壤中的孔隙,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这样会导致土壤变得密实,根系难以呼吸和生长。如案例中提到的,采集的土壤样品入渗率很低,深层土壤几乎不具备渗水能力。土壤的入渗率降低会导致水分难以渗透到根系所在的深层土壤,影响植物的水分吸收。

而且,清淤底泥、尾矿和矿渣可能含有酸性或碱性的化学物质,排放到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的pH值。大多数植物在中性到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最佳,pH值的剧变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收养分。更别说重金属污染——尾矿和矿渣往往含有重金属,如铅、汞、镉等。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会被植物根系吸收,导致植物中毒死亡。此外,重金属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事实上,《森林法》早就有明确规定,禁止毁坏林木和林地,禁止向林地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图源:网络

【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语重心长地指出,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部分地区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措施不力,作风不实,监管不严。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说来,在于林长制等相关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能有效落实,导致问题多发、并长期存在。

具体来说,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非法毁林行为屡禁不止。另一方面,监管不严、问责机制不健全,使得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进而助长了不良风气。此外,林长制等制度的流于形式,使得相关责任人未能真正履行职责,形成了责任真空。

在此,点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敢于发现问题、揭露问题,真正让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落到实处。

【三点建议:充分公示、公众参与】

对此,为了助力“绿色上海”的建设,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供参考:

一是上海当地林业部门应充分公示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公开森林保护数据、管理措施及违规处理情况,增强透明度,确保公众知情权。让每一块地的数据,都公开、透明放到网上,让老百姓能查到、便于查看,从而方便监督。

二是建立一个公开的在线举报平台,方便公众举报非法毁林、非法排放等行为。该平台应保证举报人信息保密,并设立明确的处理流程,确保每条举报信息都能及时得到处理。

三是相关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布森林保护工作的进展和问题,包括被破坏林地的修复情况、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等。这样的透明度有助于增强公众的信任感和参与热情。

毕竟,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能促使林业部门更加规范、有效地履行职责,防止数据造假和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留言、点评、批评、讨论。)





THE END

湿

欢迎转载、留言、转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 | 沈一杭
编辑 |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拓展阅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https://www.mee.gov.cn/ywgz/zysthjbhdc/dczg/202207/W020220723761599351181.pdf

“湿地植树”事件获回应,上海南汇新城镇:将科学谋划,解决好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2019)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9312.html

 上海南汇应停止工业化造林运动,植树不等于"绿色发展"!亟需保护长江口生态(2019)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8188.html

南汇东滩植树事件进展:施工队撤出!造林工程暂让位生物多样性保护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895302

以植树之名,行破坏之实:上海“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有环评吗?(2020/5/9)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6/12384.html

森林覆盖率数字压力下的毁湿造林?滨海湿地生态价值应被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南汇东滩调研(二)(2019/7/29)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9402.html

南汇回应“湿地植树”惹志愿者疑问:毁湿造林已是事实,今年秋冬候鸟怎么办?(2019/7/22)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9329.html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 退林还湿,边退边种?聚焦洞庭湖湿地生态破坏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 荒谬的“指豚为鱼”事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江西省鄱阳湖暗访,敲响生态保护警钟

❁ “挖湖造景”屡禁不止?河西走廊水资源挥霍,得不偿失!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反馈情况

❁ 绿色误区?重造林≠生态恢复!非洲大片非森林区域面临植树威胁

❁ 海南:五个红树林保护区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点名通报,缘何?

❁ 5岛灭失!无居民海岛竟成开发香饽饽?福建平潭海岛生态破坏被中央环保督查通报批评


海洋与湿地
全球环境治理
微信号:OceanWetlands

联系小编/投稿/授权: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欢迎投稿、转发。联系后台长期授权:  18910282583


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 | 支持绿会生态保护公益项目,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洋与湿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