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50中国》新书上市 | 走向 2050的中国发展大趋势

关注->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2024-09-17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2050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胡鞍钢 鄢一龙 唐啸 刘生龙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1日


内容

        全书围绕着“2050中国”这一主题进行布局、深入展开,书稿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因素与优势,探索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的和基本逻辑,认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同时,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着“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较为详细地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及分目标,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建设“六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探讨和政策建议;前瞻性地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世界影响和作用,最后,进一步展望了第三个百年目标。

简介


后记

文/胡鞍钢


30年前,当我还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做博士生时,参加了由周立三学部委员主持的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分析小组,从事我国国情研究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首次提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三步走”设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1]

邓小平同志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2]始终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他是中国领导人中第一个为中国定位“世界公民”的人。[3]

当时这些就对我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我曾在国情研究中试图研究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演变以及所经历的现代经济发展过程。我把中国发展视为现代化的“持久战”,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现代经济发展准备阶段(1950—1980年),或者说是经济起飞的积蓄阶段;二是现代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80—2020年),从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水平过渡,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体制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形成发展,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这个阶段既是现代经济起飞阶段,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振兴崛起的关键阶段。三是现代经济稳定增长阶段(2020—2050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以4%-5%的速度稳定增长。[4]当时还很难想象,中国能够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而后我一直不断持续跟踪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轨迹,又不断研究2020年的中国,先后出版了多部著作:《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020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决胜百年目标》(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2011年我们还首次研究了2030年的中国,与鄢一龙、魏星执笔撰写《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实际上也前瞻性地研究了2030年的世界,首次发现南方国家大发展,南北国家大趋同,南北格局大逆转,全球治理大变革,创新性地提出世界人民共同构建共同繁荣的“大同世界”!

当时作为博士生的我也没有想到,30年后我会带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首次研究2050中国。邓小平给我们留下了极其重要的政治财富,他在与外宾谈到“三步走”设想时说:“如果我们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四千美元,而且是共同富裕的,到那时就能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就为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指出了奋斗方向,更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5]

作为后人,我们不仅不断地学习伟人之书,与伟人交流,还在不断地验证伟人的伟大预言。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成果,已经超过了邓小平同志当时的设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但还是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设想,这是中国下一个发展的核心目标。

这里,我们对未来中国发展趋势的分析,采用了两种互补性分析方法:一是进行战略预见,洞察发展大势,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目标,确立发展步骤;二是进行专业预测,为战略预见提供定量分析。没有预测的预见,只能是空洞洞的预见;没有预见的预测,只能是干巴巴的数据。战略预见是治国之道,未来预测是治国之术。对此,我们再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2017年,中国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召开党的十九大。从2016年,我们开始着手研究2050年中国,先后发表了多篇《国情报告》和学术文章,从更加专业化、更为全面的视角,分析走向2050的中国发展大趋势,前瞻性地提出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及战略步骤,在此基础上撰写了《2050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书,将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所提出的2050年目标写成9万多字的宏伟蓝图和路线图的“智库版”,供中央决策参考。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深入研究、系统分析,充分吸收了报告的核心观点和战略部署,特别是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对能否到2035年比原定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到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战略目标进行了大胆的远景展望和定量的趋势分析,为全面地理解和深入思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提供了解读思路。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作为大学智库,我们的理念是“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想国家之未想”,其定位就是做国家发展瞭望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前瞻性地研究2050中国。这项研究本身就是极富挑战的课题,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大局,既有可预测的因素,也有更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既要宏大目标,又要留有余地,既要把握机遇,又要应对挑战,既要考虑全局,又要分清主次,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忧患意识。

全书围绕着“2050中国”这一主题进行布局、深入展开。创新之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因素与优势,如五大因素(现代化因素、社会主义因素、中国文化因素、绿色生态因素、党的领导因素)和五大优势(后发优势、社会主义优势、中国文化优势、绿色生态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分析和总结了近7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并将其概括为十大转变,以显示其量变到部分质变,再量变进而质变。

第二,探索和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的和基本逻辑,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演变和飞跃,从“物质现代化”向“人的现代化”的演变和飞跃,从“经济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演变和飞跃,从“发展是硬道理”向“六大发展”的演变和飞跃,更加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和“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思想。

第三,进一步认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将其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并划分为若干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未来趋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五个基本特征进行了历史的与趋势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四个突出方面,并对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发展战略和发展步骤产生重大影响。

第四,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较为详细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及分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2050年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六个主要目标。

第五,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建设“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入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政策建议。

第六,前瞻性地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四大趋势(大发展、大趋同、大逆转、大变革)、对人类发展的五大贡献(经济发展贡献、科技创新贡献、绿色生态贡献、文化文明贡献、发展知识贡献),进一步提出了世界人民共同构建共同繁荣的“大同世界”。

第七,进一步展望了第三个百年目标,即到2078年全面建成高度发达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中国共产党所承担的四大历史使命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之,本书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一部“集大成之作”和“精心之作”,反映了我们对当代中国研究的智力创新,也反映了我们对未来中国发展的预见与预测。本书由胡鞍钢、鄢一龙、唐啸、刘生龙执笔,由刘生龙计算并预测中国经济增长趋势(2015-2050年),由王洪川计算并预测中国人类发展指标趋势(2015-2050年),由石智丹计算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类发展指数(1982-2030年)。本书吸收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各位老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对本书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

30多年之后,我可能很难亲身验证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形成了老、中、青的研究梯队,还要持续研究下去,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决策知识贡献! 

胡鞍钢         

2017年12月    

于清华大学     



[1]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87年10月25日)。

[2]党的十四大报告将邓小平称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年10月12日)

[3] 1984年12月,邓小平在为英文版《邓小平文集》(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1984)撰写序言中,提出"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1017页。

[4]胡鞍钢:《中国:走向21世纪》,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1年。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196页。



目录

第1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从“三步走”到“两个阶段”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五大因素与五大优势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方法论:创新与继承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十大转变
第2章 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飞跃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三、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六大发展”的飞跃
第3章 中国进入新时代:新特征、新矛盾
    一、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下半场
    二、中国进入新时代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第4章 2050中国:战略目标与两个阶段
    一、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依据
    二、2035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2050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5章 现代化总体布局
    一、经济建设
    二、政治建设
    三、文化建设
    四、社会建设
    五、生态文明建设
    六、国防建设
第6章 中国现代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四大趋势1侣
    二、中国对人类发展的五大贡献
    三、中国推动共建世界大同
第7章 结语: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
附录
    中国经济增长预测(2015—2050年)
    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指数(1982—2030年)
后记
注释



更多阅读

新书 | 《中国新发展理念》英文版正式出版发行

你会怎样定义一个清华人?清华校庆人物宣传片发布!

清华正芳华 | 清华大学107周年校庆暨国情研究院2018年度院友年会成功举行

研究 (全文)| 王绍光:《治理研究:正本清源》

刘生龙:《断点回归:基本原理、实证应用与软件操作》 | 珞珈公共经济论坛

聚焦 | 王绍光:回归“治理”的本意

聚焦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新书介绍会暨“中等收入陷阱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杨竺松:以务实举措克服精神懈怠危险

直播回看 | 王绍光:《治理研究:正本清源》

胡鞍钢、李萍:开放怀抱等你 你会爱上这里(望海楼)

胡鞍钢、王洪川:习近平健康思想与优先发展健康生产力研究

新闻联播点赞学堂在线 | 慕课:共享知识 打破大学围墙

研究 | 王亚华:《诊断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理解中国古代的灌溉自主治理》

“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合法性基础及其价值”圆桌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

鄢一龙:推行“新鸟笼经济”,应对有效需求不足挑战

招聘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信息

我的学术之路:读书、写书、教书

旧文新读 | 胡鞍钢: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TFP

胡鞍钢、张新:习近平经济思想与政策框架

胡鞍钢:如何推进中国基础设施现代化重塑中国经济地理

知|识|为|民 · 知|识|报|国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