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解读-02: 思维的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
思维,是人类的特有能力之一,我们的整个教育工作,可以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成熟的思维。教育哲学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论述了思维与教学的关系。如果杜威是从抽象角度来演绎,苏霍姆林斯基则是更具实用性的指导。
-01-
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
借鉴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将人的思维分为两种类型:逻辑—分析、数学思维;艺术—形象思维。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学龄前期的儿童(0-6岁)还没有生成特定的思维类型,但已展现出一定偏向。想要发现他们的思维特点,就请你把他们带到自然中去吧。到秋天的树林,绵延的大山中看落叶与山川,你会发现,有些儿童对自然界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很感兴趣,而其他儿童则偏爱钻研夕阳为什么是红的,大树靠什么生长的问题,前者可以称为艺术——形象性思维,后者则是数学——分析思维。
儿童期(7-12岁)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从事物好不好看来作判断,对事物的看法趋于简单。与此相比,少年期(13-15岁)学生的思维则实现着智力发展的深化及强烈的情感发展。“日益深化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是少年期的特点。”少年总是对事、对人持一种批判态度,不像儿童时期一般听话了。
而在青年期(16岁后),学生的抽象思维即概念思维能力更快提高,总想竭力弄清事实、现象和矛盾的各个方面,喜欢“讲究哲理”,引用大量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从学龄前到青年期,是思维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其中,教育必不可少。
-02-
怎样发展学生思维?
面对学生不同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应该怎样进行思维训练?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了“多重空间”、“多种方法”、“多种感官”相联合的培养方式。
在大自然里,开展“思维课”的教育。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思维课的目标是教会儿童观察与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每周都领孩子们去大自然两次,在4年内进行了300次观察,形成了300页的《自然界的书》。观察的可能是花、鸟、虫、鱼,但教给儿童的却是用现象、原因、结果、事件、制约性、依存性、区别、相似、相同、可能性等概念进行思考的能力,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材料。
在学校中,利用多种资源开发思维能力。首先,劳动的触觉帮助大脑思考,“思维在检查、纠正、改善着劳动过程,而手似乎把各种细节和详情报告给思维,于是劳动就发展成了智慧,教给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别看学生是在种树、浇水,其实其间,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思维。其次,以阅读的视觉为思维提供基本材料。阅读是思维发展的第二套教学大纲。“没有具体事实和事物的知识,就不可能有抽象思维。”思维的流畅和敏捷以脑海中信手拈来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这种基本原理的识记,要通过阅读来掌握。学校“思考之室”里陈列的各种书籍、直观教具与专门仪器都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资源,营造着一个思考的世界。图画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之一。
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的思维教育。这时,教师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更为明确地认识到:我在这节课上必须要理解的是什么呢?我在学习新教材的思维过程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思维才成为一种研究性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可是“思维的引火线”,学生思考越积极,学习就越轻松。
在课程进行中,教师要以关注学生的思维为中心,随机应变。“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数学思维”所包含的特点,可以贯彻到所有课堂上的脑力活动中去。数学应用题可以激发大脑的内在能量,刺激它活跃起来。比如,用狼、山羊和白菜一起过桥的故事、判断真假话村的游戏去锻炼学生能够同时把握住“好几步”的思维技能。这些类似的题目被苏霍姆林斯基一起编在《周围世界的习题集》里,就成为思维训练的秘籍。
到这里,关于如何发展学生思维的内容,为您解读完了,研究思维,大多是心理学的专业,从这个意义上说,苏霍姆林斯基也是一个心理学家。他懂得学龄前儿童、学龄前期儿童、少年以及青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并依此创造了在多重空间、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官的思维训练方法。但我们也别忘了,他更是教育者,尤其是一名文科教师。除了理性解析学生思维外,他对阅读也抱有极大的热情,下一部分,我们就来看一看,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观。
审校:闫德明
撰稿:苗双双
音频:马琳琳
美编:国典教育
- END -
热文推荐●教师读书读什么怎么读-01:让阅读助你成为有洞见的智识型明师
●是明师就不能错过的一本好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Pexels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遵守《著作权法》,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左下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