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宋学山:月色相伴 勇战深蓝
随笔▏月色相伴 勇战深蓝
文/宋学山
十八大以来,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成为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部署,“经略海洋、走向深蓝”的主调频繁成为了时代名词,在国家大力推进开发海洋,建设绿色海洋的大背景下,海洋测绘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与窗口期。
2019已悄然走来,蓦然回首,过去的2018年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深切认识海洋测绘的一年,更是我们团队积极转型升级的一年。以前,我们主要负责陆地及内陆水下湖泊勘察测量,对于海洋测绘,用接地气的一个词“旱鸭子”来形容我们,一点也不为过。
源于跨越时空的古人诗词,“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关于大海的描述,充满向往大海之情。沧海为景,风浪相伴,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静寐悠悠;有广阔壮丽、雄浑阔大之景,亦有豪迈之情,征服之心;更有大海与明月相依,天涯若比邻的温暖。
提笔之间,过往场景历历在目,相对于古人多数描述大海的豪情意境,我们体验的则是大海给予我们的重重困难、艰难险情和战胜大海的快感,征服海洋的乐趣。海洋测绘,字面意思简单,但其实博大精深,从事海洋测绘要有过硬的海洋装备,更需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决心。
还记得,舟车劳顿奔赴现场,寻找合适船只的疲惫不堪;还记得大包小包、半夜起床急奔码头排队的一路狂奔;还记得调试设备整宿不睡的焦虑心境;还记得设备出现问题,四更时还在折返机场的不眠之夜;还记得第一次登船的呕吐眩晕不止;还记得波涛汹涌,躺在甲板上,闭目凝神渴望陆地的急切心情;还记得临岸验潮时,彻夜蚊虫相伴的读秒时刻;还记得安装调试海洋设备的困难与艰辛;还记得远海作业,台风预警前连夜折返的担忧;还记得天公不作美,等待作业天气的焦急之情;还记得探测效果不成功,垂头丧气的情景……。
凌晨四点灯火通明的码头
夜晚就地抛锚的大海与明月
凌晨月色下合成孔径声纳探测设备装载场景
当然,更记得在历经风浪、适应大海,不再晕船后的欣喜;更记得迎着海风、看着落日、思念家人的惬意;更记得躲避大风,就近登岛后的释放;更记得设备调试成功、顺利实施作业的愉悦;更记得晴天丽日、碧蓝壮阔的鱼跃大海情景;更记得清晨甲板之上,手钓海鱼的兴奋;更记得月光下美味佳肴相伴、觥筹交错、畅谈人生的豪饮;更记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任务顺利返航的笑逐颜开;更记得项目顺利通过业主专家评审验收的心花怒放……
漫无边际的湛蓝海洋
威严耸立的国旗给自己安全感
2018年,跨越了东海与南海,有海上风电勘测项目,有生态鱼礁项目,还有石油管道探测项目。感触最深的是上海市深远海域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是上海市重点科研性项目,工作内容为海底地形及海底光缆勘测,海底光缆探测是该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性难题,在已有资料中鲜有论述,在深远海域更没有实施案例。该项目位于深远海海域,测区距离岸边80km,开船需要12个小时。作业期间,台风异常频繁,现场勘测过程异常曲折,多次的设备更换测试,多次的进场出场,多次的无功而返,但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任务。
该项目应用了多波束测深系统、星站差分、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探测、磁法探测、合成声呐等多种先进的海上风电勘测技术,对深远海域海底地形、海底障碍物、海底光缆进行研究分析,为海上风电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特别是采用国际先进的合成孔径声呐探测技术,在深远海域成功实施并完成海底国际光缆探测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精度,解决了常规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无法完成海底光缆探测的技术难题。
一系列的常规物理探测手段最终以失败落下帷幕
虽然过程曲折,但从勘测方案设计、技术实施及成果精度、成果展示等方面得到与业主及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评审。
2018已经过去,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更是结识了一帮海洋测绘界的朋友;2019,我们蓄势已定,继续扬帆远航,勇战深蓝、一起探索海洋、畅游海洋。
威武霸气的大家伙—合成孔径声纳拖鱼
“大鱼”完成任务上甲板
一起笑一个吧
【作者简介】宋学山,男,本科,1986年10月,山东日照人,2010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工程系,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于工程测量、海洋测绘等工作。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34196402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