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品展示▏莫少华:用心照亮涠洲岛

征文作者 溪流之海洋人生 2021-10-08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随笔用心照亮涠洲岛

文/莫少华

有人说,涠洲岛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火山岛。它每天都在成长,而我,也伴随着它慢慢变老,从最初刚踏上海岛的懵懂少年,到耳边青丝现出白发的中年汉子,至今和它已走过了十七个年头。十七年来,与我共事的不少同事纷纷离开了海岛,而我依旧在人生的字典里,平凡地书写着家和岛、岛和家的故事。

涠洲海洋站,是广西沿海成立最早的海洋环境监测站,具有观测风暴潮、台风、赤潮等灾害的天然条件,也是北部湾海洋生态监测的主战场。这个二十平方公里的海岛到北海市也就两小时海程。然而,隔着蔚蓝的海水,我看不到北海的家。站里只有一位老前辈老万和我对守相望,最初的日子,条件的艰苦和生活的寂寞让我多次有过逃离海岛的念头。很快,父亲觉察到了,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岛在,人在,希望在。这时候我想起父亲三十年前,瞒着我母亲,义无反顾,毅然奔赴南海前哨,成为第一批建站守礁的海洋人。在当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睁眼是大海,闭眼是海风的孤岛上一守就是整年。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后来我才知道,1988年,南沙岛礁多有“不速之客”,几乎每隔一个星期都遇到敌方的飞机在礁堡上空盘旋侦察、侦察渔船经常在礁盘外海域游弋的情况,那时候父亲连睡觉都是睁着一只眼睛,情况紧迫的时候,礁上会拉响急促的警报,而父亲也会时刻准备用生命来捍卫国土的尊严,幸运的是父亲凭着坚毅的意志完好无损回家了。作为海洋人的后代,我默默打消了逃离的念头。而老万破旧的书桌板下压着的泛黄手绘方位图和潮汐表,一摞摞满载数据的记录册码,也依稀让我有了点“海洋观测”的感觉。

我们在这里,每天都做着同样的海洋观测工作,经历台风袭击更是司空见惯。周而复始,枯燥乏味,而我也像表盘上的指针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出现在规定的地方。海洋观测不仅仅是苦活、累活,更是技术活,2004年以前站里还只是人工观测,早起第一件事是用收音机校准时间,然后每隔3小时在山顶和悬崖边3处测点轮流观测一次,10个分类记录册上,都要写下风力、浪高、水温、潮汐时间……每遇恶劣天气,还要每隔一小时加密观测一次。尽管这样我与老万从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力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台风季节是我们最繁忙的一段时间,别人都往里走,我们却往外走。2014年夏天,超级台风“威马逊”肆虐海岛,香蕉林东倒西歪,粗大的树木被拦腰折断,渔民的房屋被掀翻,小岛一片狼藉。当时老万为第一时间采集珍贵的潮位数据,需要走过不到一米宽的栈道,脚下是十几米高的悬崖,而风浪却把防护栏杆都拍打掉了,他只能整个俯下身子,抱住脚下的栈道,就这样几厘米几厘米地往前移动,台风吹得睁不开眼睛,连他魁梧的身体都有些飘摇,他回过头,大声冲我喊道:“如果我掉下去了,你就别过来了。”正是老万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使涠洲海洋站的观测数据未出现过差错,而老万的精神也深深镌刻在我们心中。如今涠洲站也从最初的两个人成长到凝聚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党员青年,在老一辈海洋人的精神感召下,站里的每一个人都认真钻研技术,苦练过硬本领,也将心在涠洲站安方。环境是艰苦的,但我们的情怀是浪漫的, 我们把晒得黝黑的皮肤称为涠洲岛颜色,把脚底磨出的厚茧称为最美印记,把手上的血泡称为海洋监测员勋章。

随着国家对海洋台站提出更高的要求,涠洲站也深化了“一站多能”建设,我们的担子更重了,青年文明号创建以来,更是激发了大家的革命斗志,而我们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青年团队能够参与珊瑚礁和鲸类调查,能够在深蓝国土上洒下汗水,留下足迹,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啊。珊瑚礁是涠洲岛乃至整个广西沿海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每年的调查期正是太阳最猛烈的时候,调查中下潜海底作业,记录珊瑚礁生长状态和健康情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让我们尝到了人生中丰富无比的味道。下潜作业,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恐惧,而海底深不可测的黑暗和无法预知的危险,都让我们的下潜作业无章可循。每次队员们背着沉重的氧气瓶从海里艰难爬上小艇,除了体力超负荷的消耗,还要忍受太阳的猛烈炽烤,皮是脱了一层又一层,大脑也时常会出现眩晕,肠子不停的在肚子里翻滚,有时吐到胆汁都出来,人生中大概能尝到胆汁的机会不多吧?那真是苦啊。而那次惊险的海底之旅更让我记忆深刻,我与同事下潜作业时,突遇暴雨滂沱,海面掀起大浪,海底出现暗流,中性浮力无法控制,同事的潜水装备撞击到礁石,造成咬嘴无法正常呼吸,紧急关头他做了断气的手势,而我想都没想果断摘下自己的咬嘴,递了过去和他轮流呼吸,关键时刻我们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然而就在向水面上潜时,我的蛙鞋被废弃渔网缠绕了,海流加急涌动使渔网越缠越紧,而我只能边控制咬嘴,边用小刀使劲切开渔网,海流太急连用刀都变得笨拙,小腿多处被扎伤,溢出的鲜血也为五彩斑斓的珊瑚也增添了不少色彩,直至切断渔网,我们才慢慢上潜化解了危机,最终把珊瑚礁的数据完整记录下来。

这样的意外情况或许还会发生,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坚定前行,正是有了这样的坚持,不仅为保护珊瑚礁提供翔实的资料,同时调查成果还成为我们与各国开展海洋科技交流合作的基础。回想起涠洲岛上的点点滴滴,大家亲如一家,我们组织了扶贫岛上居民,与海警官兵共建,给岛上孩子科普海洋知识等系列活动,为涠洲岛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2013年、2016年,应上级召唤,我先后两次来到离家更遥远的西沙和南沙从事海洋气象观测工作。守着祖国南海孤岛,我顶住寂寞的侵蚀,战胜强大的孤独。妻子难产,疼痛难耐,我却没办法尽到责任;母亲生病,卧床不起,我也没有在膝下尽孝;女儿成长,我更无办法悉心陪伴。尽管家人没有抱怨,可我明白,自古忠孝很难两全,对家人的愧疚也只能深埋在大海,而我也继续在这孤岛上踏踏实实完成守礁任务。对此,我无怨无悔,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的优秀守礁卫士这个奖章,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有人问我,十七年了,你为什么不找个理由离开海岛?   

我笑着回答:岛就是我的家,家就是我的岛。

在这片深蓝的国土,我们用党性谱写着坚守海岛的时代赞歌,海岛那头有我们坚强的组织,亲爱的家人,我们,不孤单。在鲜艳的党旗下,我们必将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心照亮海岛。

【作者简介】莫少华,1977年1月出生,广西北海人,广西涠洲海洋环境监测站副站长,2002年至今一直奋战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第一线,2007年、2016年莫少华被北海中心站评为年度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年度文明个人。

相关阅读推荐

征文公告▏“苏州桑泰杯”海洋文化类有奖征文活动评选办法

作品展示▏宋学山:月色相伴 勇战深蓝

征文作品▏赵玉勤:迷彩画面风

作品展示▏杨鲲:吾将海洋兮已出东方

作品展示▏刘风非:建设“蓝色种业硅谷”,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作品展示▏曲铭: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作品展示▏肖文涛:一朝海大人,十年大海情

作品展示▏倪涵:德清那些事

作品展示▏余春:舌尖上的海灶

作品展示▏顾豪然:平凡的早晨,平凡的日子

作品展示▏孙毅:南冥有雀

作品展示▏黄滨:童年渔趣

作品展示▏朱老七:梦圆看大海

作品展示▏郝晓光:新编世界地图,你从海洋走来

作品展示▏陈帅:祖国之眼——再忆那些南极科考的日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3419640254@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