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着眼立意与模式创新,民生节目如何“向前一步”?

邵晶 广电时评 2020-01-28


北京卫视社会民生类节目《向前一步》模式新颖,围绕城市发展中的难点、重点,正视城市管理者和普通百姓间的分歧,倡导双方进行平等对话与沟通,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7月20日,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向前一步》监制邵晶从立意到模式向广电同行分享了该节目的创作经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7289cs072&width=500&height=375&auto=0

“社会文明越发展,它越尊重个人利益,但是另外一面,个人也更勇于承担公共责任。”传播渠道日趋多元,舆论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主流电视媒体如何切实关注民生问题中的焦点、难点、痛点,给予新时代发展下人民幸福生活更多的关照?电视荧屏娱乐节目扎堆周五档,社会民生类节目如何成功突围,且做到关注时代,温暖人心?


北京卫视在今年6月29日周五黄金档推出的“公民课堂”节目《向前一步》试图给出答案。


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

《向前一步》监制 

 邵晶


立意创新:围绕“公德”构建六个“关系”

《向前一步》选题来源于城市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构建多维沟通平台,由城市规划专家、人民调解员、心理专家、法律专家等组成城市调解团,每个人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化解分歧、达成共识。节目旨在建立公德意识,普及公共价值,构建公共情感,解读公共政策,最大程度释放公共政策的善意,让市民成为公民。


>>>家国情怀与微小个体的“和解”


区别于传统以解决个体之间的财产和情感矛盾为核心的调解节目,《向前一步》定位于公德节目,推动的是市民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对话,节目以标志性的个体案例入手,聚焦群体关注的公共领域话题,聚焦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言和”。


从个人利益谈到公众利益,再延伸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天坛的心愿》一期作了很好的示范。


79岁的天坛公园总工程师徐志长介绍,天坛腾退项目的目的就在于将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后,露出天坛的坛墙,重现天坛整体建筑的宏伟与壮观。老人在节目现场说道:“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天坛的273公顷,仍旧像明清时那样,完整地还给人民、交给世界。”恢复天坛的历史原貌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再加上嘉宾对项目大背景的解读,令李先生的态度逐渐缓和。原本对立双方的各自诉求也找到了能够重合的部分——那便是对于天坛、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与责任。节目最后,李先生交出了自家的钥匙,为天坛重现原貌做出了贡献,实现了家国情怀与微小个体的“和解”。


天坛公园总工程师徐志长


>>>主流声音和民间舆论的同心共振


实践过程中,团队发现政府工作遇到阻碍的时候,往往是社会舆论批评最严重、最多的时候。因此,各级政府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让政策走进百姓家、走进百姓心,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创造主流声音和民间舆论的同心共振也成为节目组创作节目的初衷之一。


《向前一步》尝试给市民一个说话的平台,说出自己的困惑、不解和诉求,也令基层工作人员在阐述政策时能更有的放矢。同时,在实际问题的探讨中,节目释放出更多有效信息,为市民解读政策,打开了解城市发展进程的窗口。


>>>势与事的关系


做民生类节目离不开两个字,第一个是势,第二个是事。


节目中出现的难题与矛盾,如拆迁、棚改、文物腾退、老旧小区改造等,这就是“势”。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落实到绣花的层面上,必然要走入寻常百姓家,跟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打交道。


如何让市民成为公民,正确理解并化解个体和公共政策之间的矛盾,是团队要围绕“大势”所做的“事情”。具体到实践中,让老百姓把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弄明白,保障北京城市建设得以顺畅地推动下去,成为《向前一步》围绕“势”所做的“事”。


化解个体和公共政策之间的矛盾


>>>回与合的关系


新时期下,舆论监督到底怎么做?不再是一个聚焦,一个批评那么简单。

说一个事,批评就是批评,表扬就是表扬,但是这个事的背后现在不是一个回合那么简单,需要多个回合才能把一件事探讨明白。所以就得创新传播手段。《向前一步》用一个系统的70分钟,把这个“回”与“合”贯通起来。既有对某些钉子户的曝光,更多的是对事件本身背景、政策、原因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整合。例如《八米阳光》一期中,当节目把“退红线”的规划政策讲明白时,原本激动的当事人冷静下来,承认了自己对政策的误解;还有市民现场加入老街坊调解队,说服其它邻居拆除违建。


如果没有70分钟里“回”与“合”的处理,这种和解很难实现。


《八米阳光》


>>>“软”与“硬”的关系


如果说解决痛点是《向前一步》最大的魅力,那敢于碰硬是《向前一步》最大的决心,节目中既有3年未拆迁的钉子户,也有20年不交物业费导致被弃管的小区居民。


好的节目一定要给人出路,敢于碰硬的同时,《向前一步》也在凸显情感的柔软和人性的向善。在坚决贯彻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同时,节目组也会为很多问题的解决设置情感的“缓冲区”,让尖锐的矛盾可以实现“软着陆”。


例如团队曾经给必须要搬走的烧饼铺找投资商和铺面;帮文物腾退项目中搬走的阿姨找工作;帮一楼拆除违建的居民搭建小区绿篱等。正因为处理好了“硬”与“软”的关系,节目才有了公正的立场,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公民权益。


>>>挑战“话题禁区”与政策“能见度”的关系


很多人将拆迁问题划到“话题禁区”,往往对其敬而远之。在《向前一步》团队看来,是否传递正能量成为能否成功攻克此类节目的关键。


为什么某一公共政策的出台,往往会伴随老百姓不理解?这在于政策仅仅被提出来,但没有被解读,也没有被人性化的、形象化的分析,老百姓不理解或者产生误解也就在所难免。当受众对政策的感知度为“零”时,不仅有违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更不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


调解进行时


《向前一步》用多个维度向百姓解读清楚了“怎么挑选评估公司”“为什么周边地区的评估价格不是传说中的30万”“您家的评估价格到底是依据什么法律算出来”的之后,团队发现,当事人是可以理解并支持的。政策要有“能见度”,让见到的人明白它的生动、细节和可能,《向前一步》这类节目要更好地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


模式创新:民生节目的场景创新

作为北京卫视自主研制的新节目,《向前一步》在场景类节目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创作团队把节目的录制场景设置在篮球馆中,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实现沟通,且把具像的民生问题进行了综艺化表达。


>>>在篮球场上构建多元话语场


节目演播室设在篮球馆内,球场中线隔开了分庭抗礼的双方,在开放、自由、平等的辩论互动中,一旦一方被说服,便可以跨过分歧线,向前一步,表示矛盾得到解决。在篮球场中构建的话语场,这样的灵感来源于电影《十二公民》中,以公民说服公民的方式,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放到台面上讲清楚。在全面还原事件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对话,最终通过充分辩论获取一致意见,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对公民普及公德意识的过程。


球场录制


每期节目至少要围绕“当事人”的诉求,设立8到10个以上的攻防场景。整期节目邀请了包括官方、民间、传媒、法律层面的人士加入,让这样的话语场形成了生动的众生态,增强了受众对节目真实性的信服。


此外,节目放大了很多金句,“无金句,不节目”也成为节目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点。


>>>法、理、情并重


法律的左手是道理,右手是情感,节目在最后阶段为什么能够峰回路转?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向前一步》在讲法理的同时,兼顾情感的感化。


节目试图从文化情感、历史情感和亲情情感,三个角度去化解这个社会矛盾。例如《天坛的心愿》一期中,李凌飞脖子上母亲送给他的项链成为化解他心中的坚冰,最关键的一把钥匙。一档刚性的调解节目,也因此变成一档充满人文关怀的帮忙节目。


《天坛的心愿》化解问题


>>>个体与公共领域的对话


在个体与公共领域的对话沟通中,节目特别注重政府工作人员的气场重塑,那就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一定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态度柔和。


政府需要树立真实可信的形象,节目通过最真实的方式,把这种情形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力量的均衡和平等。《向前一步》通过纪实拍摄的方式,展现政府工作人员征收工作的真实状况,例如一天敲多次门最后吃闭门羹,依然要哭着或笑着给人赔不是。


截至目前,《向前一步》已经播出了三期,累计到达北京观众的人次为900万人次。在赢得众多观众肯定的同时,节目真正解决了一些社会痛点。在第一期节目《天坛的心愿》播出后,两户两年不搬的钉子户在看完节目后,了解到政府“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决心,在节目播出后两周内主动完成了签约;在即将播出的节目中,一个被物业弃管了20年的小区重新有了物业的管理。


被物业弃管了20年的小区重启物业


《向前一步》在创作之初,只有四位核心导演。节目的组织策划难度很大,说服当事人来到现场,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团队邀请第一个当事人来到节目时,导演一共去到当事人家里请了九次。但是做节目从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向前一步》是一档在“奔跑”的节目,不同于综艺领域奔跑,民生的奔跑是潜藏在冰河之下的,可能厚一点,冷一些,寂寞一些。但是心是火热,也是职业之温度。而这种温度,是做一切节目之信心。


“社会文明越发展,它越尊重个人利益,但是另外一面,个人也更勇于承担公共责任”,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向前一步》的尝试,在电视平台上搭建起了一个公民课堂,有益于人们建立公共意识、普及公共价值、构建公共情感,让市民变为公民,将孤岛连成大陆。


更多案例分享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做“活”新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

总局公布2018年一季度全国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17件作品入选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广播节目《保持通话 》:打造7分钟故事的“声”命力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京剧这样“唱响”,《传承中国》让“经典”找到今天的传播样貌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厚重历史如何“轻盈”表达?《给90后讲讲马克思》提供不少线索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声临其境》总导演:如何把“冷门”做成“热门”和“独家”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爆款恰自来?《经典咏流传》总导演详解幕后



编辑:夏晓茜  王海婷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