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厚重历史如何“轻盈”表达?《给90后讲讲马克思》提供不少线索
将90后定为目标受众,邀请8位80后作为主讲老师讲述马克思的故事,《给90后讲讲马克思》凭借活泼的语言、多矩阵的传播,拉近了年轻受众与马克思的距离,迅速圈粉90后年轻群体,引发关注。5月18日,在总局例会上,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策划部主任杨叶超从项目策划、节目制作、内容传播等方面向广电同行分享了创作经验。
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阿基米德FM联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人民网上海频道五家单位,从4月16日-5月5日,在广播平台和阿基米德音频APP,以及微信公众号上推出19期短音频系列党课《给90后讲讲马克思》,全国24家省市广播电台的频率同步播出,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5日,《给90后讲讲马克思》累计收听量超过3亿人次,仅在阿基米德APP的相关社区中,收听量达到3000多万人次,圈粉90后年轻群体。这一系列党课的推出,也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纷纷刊发报道。新华社评价道:“80后高学历教师团队,遵循新媒体和互联网传播特点,用90后话语体系,讲述19个马克思生平故事,妙句频出、‘冷知识’不断,很不一样!”人民网报道称,“每期音频短短数分钟,但内容经过精心策划选择,配有文字大纲和幽默漫画,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吸引90后不断‘追剧’”。在海外,英国BBC及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关注到了中国90后通过这个音频党课重新学习马克思的潮流。
“能不能让80后给90后讲马克思?”
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来呈现”“目标受众该如何确定”成为摆在项目组面前的一系列难题。
马克思画像
许多受众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课本教材中对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都有概括性的介绍。然而,对于马克思这个人,包括他的思想成熟过程,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书本中的一个片段和符号。前期讨论中,项目组的成员感知到,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马克思主义,对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
为此,项目组专门走访了上海的几所高中、大学,听取了学生们对马克思的印象,更加印证了之前的想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年轻人还原一个真实的伟人”成为《给90后讲讲马克思》的策划初衷。
之所以选择将90后作为目标受众,并在节目中突显90后的概念,是因为在策划初期,项目组通过调查发现,90后视野开阔、见广识多,对于马克思,他们不是一味接受课本中的几个概念,而是通过网络了解一些马克思的细节。
与此同时,这些年轻人群又是互联网的重要受众,明确节目90后的受众定位也更有利于其在互联网的传播。
马克思其人
通过一系列调研,节目组发现:虽然这批年轻人虽然不反感了解马克思,但又不愿接受“灌输性”“纯理论化”“概念式”的表述。换句话说,他们不喜欢深奥的理论和引经据典刻板考证,而是期待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马克思。
这就意味着《给90后讲讲马克思》需要一个既懂马克思,又懂90后年轻人的“桥梁角色”。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8位80后青年博士成为这个音频党课的主角,他们熟读、研究马克思,同时又懂网络语言,本身就拥有打动目标受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
从内容与包装创新着手
为了全面呈现马克思的一生经历,《给90后讲讲马克思》从马克思1818年在德国小镇特里尔出生到1883年在伦敦寓所与世长辞,讲述了贯穿马克思一生的特别的、有意义的、重要的19个小故事,如“最熟悉的陌生人——1818年,伟人诞生”“问题少年到学霸——1836年,大学生活”“旷世宣言惊风雨——1848年,不朽宣言”“史上最强判决书——1867年,鸿篇巨著”等。
第三讲《从问题少年到学霸 ——1836年,大学生活》
摒弃空洞说教,《给90后讲讲马克思》以年轻化的话语体系、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来帮助现在的年轻人更好地了解马克思这位伟人的人生历程,以及他的重要思想成果对于现当代中国的意义。
“如今很多90后们面临的生活小烦恼,原来当年的马克思也经历过,马克思也曾经是‘问题少年’、也有初入职场的苦恼。”
“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到社会,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丑陋性的一面就暴露出来。在学校学习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在现实问题面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后来马克思在回忆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时,把它叫作‘《莱茵报》时期的苦恼’。”
《给90后讲讲马克思》追求的正是这种略带时尚感又接地气的呈现方式,实践证明,这种表达方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阿基米德社区,在人民网上海频道的网站上,大量听众发来评论,或要求授权转发。
有了厚重又不失趣味的内容,活泼的包装便成为点睛之笔。
《给90后讲讲马克思》项目团队深入文稿写作过程,和主讲教师一对一探讨——以怎样的讲述方式既能突显内容,同时又能吸引目标听众。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组还原创了一首RAP,作为片头和宣传片的主体。轻松活跃的RAP节奏一出,原本厚重的内容立刻有了时尚感,进一步向年轻人的讲述方式、聆听方式贴近。
此外,项目组反复聆听讲课内容,并不断和主讲老师沟通,比如“马克思念书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性格?”“当他身无分文时,他的情绪是否依然乐观”等,然后由此寻找合适的音乐和音效,以衬托气氛。
《给90后讲讲马克思》每讲都有16分钟,为了牢牢“抓住”听众的耳朵,项目组还邀请专业配音演员进行角色演绎。比如,青年时期无忧而骄傲的马克思、记者时期睿智而犀利的马克思、撰写《共产党宣言》时胸怀天下的马克思……每一个时期,声音和情绪都有所不同,项目组成员为此反复揣摩,精心打造,最终节目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成长中的马克思。此外,其他角色如恩格斯、燕妮乃至马克思的女儿等,项目组都根据内容打造出了不同的声音表现形式。
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
为了让《给90后讲讲马克思》在微博、微信、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项目组制作了微信稿件。除了链接节目音频外,图文方面也请了专业插画师为每一篇稿件制作了精美的插画。这些包装上的“小心思”也得到了听众和网友的认可。
基于广播 融合传播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更好地让受众与相隔200年的马克思相遇、碰撞,项目组在《给90后讲讲马克思》的传播方式上下了一番工夫。
节目开播的前一天(4月15日),项目组在中共一大会址举办了一场沙龙——对话“最熟悉的陌生人”马克思。8位80后博士与来自上海多家单位90后党员们面对面交流,为第二天正式推出的系列音频党课“吸粉”。
节目收官当晚(5月5日),项目组又在复旦大学举办一场线下沙龙,结合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的三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与400名大学生就“90后的担当”这个话题进行了富有意义的对话。一头一尾的沙龙,主讲人与受众的面对面交流,提升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80后教师解读马克思
媒体融合方面,《给90后讲讲马克思》系列音频党课通过阿基米德平台向全国输送,得到各兄弟台的积极响应。全国24家省市电台同步联播。同时,节目也得到了中央网信办的大力支持,对节目的微信产品进行全网推荐。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腾讯、新浪等72家主流网络媒体和关键媒体在第一时间转载该内容,有效整合了传统广播平台和网络平台,实现了广播节目的广泛传播。
《给90后讲讲马克思》之所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其背后还有着更为厚重的策略铺垫。自2014年成立以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就把如何“将创新理论学习节目与融媒体建设相结合”作为重要课题来攻关,并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提出了“基于广播、融合传播”的节目制作新策略,重点打造适合“精品化制作,互联网碎片化传播”的短音频。近年来,由其策划制作的《党旗下的回响》《忠诚与信仰》《听总书记讲故事》等节目都成为线上线下热播的短音频,画出了一个弘扬红色文化、传播先进理念的同心圆。
通过这次《给90后讲讲马克思》短音频党课的策划、制作和传播,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媒体融合转型的当下,主流媒体在主题宣传方面更广阔的潜力。
更多案例分享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声临其境》总导演:如何把“冷门”做成“热门”和“独家”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爆款恰自来?《经典咏流传》总导演详解幕后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如何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欢乐中国人》第二季总导演详述幕后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结合时代特点,弘扬“红船精神”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专注内容创新,《儿行千里》讲述具有时代精神的家风故事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如何让国宝“活起来”?《国家宝藏》总导演详述幕后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文化节目可以更多元,《阅读·阅美》有拓展还好看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一档原创节目的前世今生,《机智过人》何以“过人”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电视理论节目巧创新,《社会主义“有点潮”》潮在哪儿?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小而美,《唱响中华》如何“萃取”中国故事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开学第一课》如何做到内容和传播“双优”
作者:杨叶超
编辑:夏晓茜 王海婷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