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相声有新人》:以新表达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动力”
由东方卫视打造的相声竞演综艺《相声有新人》,在“相声不易”的艰难困境下走进大众视野,聚焦相声这一传统文化,着力展现当下年轻人对相声艺术的探索与创新,成为垂直类喜剧综艺的一步重要尝试。在12月21日的总局例会上,东方卫视独立制作人、《相声有新人》总导演施嘉宁从节目立意、赛制设计以及喜剧创作等层面向广电同行分享了经验和体会。
东方卫视独立制作人、《相声有新人》总导演 施嘉宁
8月11日,《相声有新人》在东方卫视开播,通过12期的体量记录相声界新人的诞生,着力展现当下年轻人对相声这门传统喜剧艺术的探索与创新。
节目第一期播出拿下季播类综艺节目第一;单条短视频网络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到总决赛为止,节目全网播放量破5亿,“相声有新人”的微博话题阅读量破6.3亿,累计热搜上榜13次,还得到了网友的集体点赞。
《相声有新人》的突围不仅源自综艺节目原创力量与传统艺术形式的结合,更是东方卫视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喜剧综艺矩阵”的打造与垂直细分综艺品类的结果。
寻求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相声有新人》团队长期从事喜剧节目创作,在做了很多年喜剧节目之后,愈发觉得相声不易,相声作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文艺形式,流传了150多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今天各种文艺形式争奇斗艳,观众审美趣味日益提高的形势下,也面临着如何传承创新,做到雅俗共赏,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现实问题。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方针。
因此,节目团队也产生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策划《相声有新人》这个节目,就是想为所有相声人提供一个平台,发掘一些有现代感的新人新作,表达现在百姓的生活,带来正能量和对社会的思考,唤醒观众对相声的新期待,引发社会对相声的关注,进而为繁荣相声行业做出切实贡献。
《相声有新人》的愿景是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表达。为此,节目组从人,作品,视觉元素,赛制选择,舞美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创新。
捕捉新人、新作品
喜剧节目最核心就是在“人”,《相声有新人》就是要寻找有现代感的相声新人。节目组不只是在做一个纯粹的喜剧节目,更多的是在做一档关于“人”的节目。
着眼于相声这个曲艺的垂直门类,整个团队几乎跑遍全国所有相声园子和高校,意在用遴选而来的张张“新面孔”,加持以符合传播规律的方式,努力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找到一个突破口。
节目中刻画的每一个相声人都有不同特点和追求。来自相声世家的谢金、李鹤东,带着作品《我有三高》来舞台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虽被称为是教科书式的表演,依然想突破束缚,走出死板;95后“眼线哥”辛杰,是舞台上最年轻的一颗星,他与搭档姬攀用年轻的视角、流行的方式诠释相声魅力,以独特的气质冲击着传统艺术。
在诠释和弘扬之外,更多的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坚守,除了北京天津,素有相声沙漠之称的兰州营口深圳等地,依然有人在默默坚持着,有人一个月只挣2000块,家里还急需花钱;有的人一礼拜都演不上一场;也有人只因喜欢就坚持四年,却赔了四百多万……面对如此多的难处,他们从不轻言放弃,真真实实地上演着相声不易,追梦不易的感人故事。
这些“人”的故事,也赋予了节目格局和温度。
有了这些有现代感的新人,才能创作出有现代感的新作品。节目引导这些有温度的相声人,不仅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使命,更鼓励他们创造更多贴近生活的精彩作品,带来正能量和对社会的思考。
比如周培岩带来的作品“路怒症”,展现了都市人的焦虑和迷茫;陈曦和金霏探讨了相声的创新形式;陈印泉、侯振鹏的《家和万事兴》演绎上海婆媳关系,分房、催生等家庭常见话题,让观众强烈共鸣;北京大学张宇识博士科普单口,揭秘朋友圈谣言真相;洪方舟、李大成的田野相声,走遍了贵州的88个县,用相声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些优秀的作品,都给观众提供了正向的价值引领,抛出了值得思考的时代话题,让《相声有新人》迅速拉近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以现代化的表达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动力”。
多维创新,用现代感贴近年轻人
为营造“沉浸式”的语言表达环境,《相声有新人》专门打造了一座“相声小镇”——舞美设计呈“凹”字形排列,景观都很具有相声特色,比如砸挂咖啡馆、说学逗唱包子铺等。坚持打造这样一座相声小镇,为的就是将“传承相声文化,挖掘相声新生力”的节目理念从抽象到具象都做足。
节目力求舞美创新和传统元素展现兼顾。“召唤师考核间”两侧设有长条凳与茶桌,给整个舞台增添了文化意蕴与活泼气息。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让相声新人与“召唤师”拥有一个完整的相声世界,也为观众增添了更多代入感,令其专心投入情境中。
舞美呈现之外,节目还强化视觉元素,用花字完成相声知识的科普。难得出现像《相声有新人》这样一个为相声这个传统文化宣传的综艺节目,一定要让观众在获得笑声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所以在恰到好处的地方用花字做科普,就能寓教于乐。
在批量创作的同时,如何避免廉价笑声,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节目在最后呈现中并未追求一味的爆笑桥段,而是选择兼顾不同故事的内容编排,希望观众在笑的同时能有别样的感受,能和所谓的“戏剧张力”一样有松有驰、有笑有悲。
在传统的曲艺文化表达上寻求突破,《相声有新人》尝试用赛制倒逼改革,以“短”“平”“快”为主的节目赛制,贴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节目基本流程很注重现代感,高度区别于传统的相声大赛类节目。现场65组选手要争夺两位“召唤师”手中的20块令牌,相声选手在小镇广场落座,通过选择“召唤师”进入相应的“召唤师考核间”直面考核,甚至会出现待定选手互相Battle(对决)的情况,争取实现梦想。之后还有1V1对战,战队赛,魔王赛等多种赛制。
节目在海选时将每个相声作品的时长压缩到4分钟,对相声选手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之后,随着节目的陆续进行,有6-8分钟甚至10分钟等时长的相声作品出现,由此,节目呈现的作品有了节奏上的变化。很多观众看了《相声有新人》会发现其耳目一新的地方,这是节目组在追求的东西——在尊重相声的同时颠覆观众以往对它的刻板印象。
除了在播出平台和新媒体端收获不错的传播效果。曾经生存困难、艰难维持的各地相声园子,在节目播出之后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效益。不愿辜负师父的营口相声人李振威,在20进10的舞台上笑谈相声园子在比赛前后的转变;“父子相声组合”衡小珍、衡治也表示,通过节目,让更多人知晓了相声园子,他还在社交媒体晒出上座率明显提升的视频。
通过《相声有新人》关注相声的人越来越多,观众从最初的看热闹开始自发地步入“看门道”的行列,几乎实现了“像喜欢说唱、街舞一样喜欢相声”的文化出圈,标注了下一个国民兴趣的起点。借用“召唤师”郭德纲在节目里说的一句话:“你们带回来的这些好消息,可以看见相声一步步在复苏。”
期望《相声有新人》能尽到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也期望相声这门已经流传了150年的传统艺术能一直流传下去。
更多案例分享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上新了·故宫》这样让故宫文化“焕颜”:推开“三重门”、透过“三原色”、联通“三次元”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紧贴民生,讲好故事,广播电视人助力脱贫攻坚战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小成本、大情怀,《可爱的中国》里的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情感节目如何春风化雨?《谢谢你来了》有好故事和好声音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着眼立意与模式创新,民生节目如何“向前一步”?
作者:施嘉宁
编辑:佘博睿 王海婷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的文章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