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迎战“山竹”,电视人“逆风而行”

卢战 戴杰 广电时评 2020-01-28


9月16日,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登陆前后,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尤其是广东和深圳,及时报道舆情信息和介绍防灾救灾安全知识,加强风险提示,增强了民众的防范意识,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体现了广播电视人的职业素养、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11月2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民生部总监卢战,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编委委员、总编办主任戴杰在总局例会上分别向全国广电同行分享了抗击超强台风“山竹”宣传报道工作的相关经验。


广东广播电视台抗击超强台风“山竹”宣传报道经验分享


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民生部总监 

卢战



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影响。


“山竹”直径达到1200公里,比一般台风大1.5倍,12级以上风圈笼罩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东向西持续出现10—14级强风,珠三角出现阵风16—17级,广东全省46.22万棵绿化树被吹倒。


此外,广东省有11个站点超历史实测最高潮位,其中广州市中心的中大水文站比超历史最高超了47厘米。“山竹”还造成了大面积暴雨洪涝,深圳、珠海、惠州、江门、茂名、云浮等地出现大暴雨,阳春市春城镇录得最大雨量426.0毫米,出现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



尽管情况危急,仍有许多记者坚守岗位,为观众带去最及时的一线报道。深圳站记者何聪在现场报道深圳一幢大厦有玻璃幕墙坠落的消息时,又有一大块玻璃幕墙当场坠落,现场情况十分危险。但记者坚守现场,专业地完成了这次出镜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新闻客户端触电新闻APP第一时间把这段新闻制作成小视频,并向用户推送,当天全网点击量突破千万,视频后来还在央视播了十几次。


广东省在这次超强台风报道中,一共出动了37路记者在台风一线布防,东到汕尾,西到湛江,覆盖香港、澳门整个大湾区城市群。除了前线的37路记者,后方还动用了五个编辑团队,新媒体团队、加上技术播出人员全员值守,动用的人力超过三百人。在节目中,他们不停地呼吁老百姓回家避风,不停地敦促停工停产停市,然而,记者却是逆风而行,用责任和担当出色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记者谢平江,在“山竹”的登陆点江门台山大浪湾做直播连线时,他的头撞到了车门,直到完成报道,他才发现,原来脸上流下来的不是雨水,而是血水;直播车记者王硕,因台风登陆点的改变,她所在的卫星车被迫临时调整位置,但当时高速路已经封路,经过协调后才允许通行。偌大的高速公路上,只有这一辆车向前直行;记者温国栋,在汕尾小漠渔港码头做连线报道时,为了保护好摄像机,他把摄像机放进车里,自己独自站在风雨中出镜报道;记者黄耀敏在采访途中汽车抛锚,最后只能徒步走向直播点……


广东这一次防御山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把人员、财产损失被降到了最低,靠的是全省各部门的总动员,靠的是一线防灾抗灾人员的众志在城,也靠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广泛的社会发动,广泛的预警提醒。


提前预警、社会动员,发挥广电媒体优势

对于类似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广电媒体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迅速、无死角地开展充分的预警和社会动员。


对于这次台风登陆前的宣传报道和预警信息服务工作,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并以之为遵循展开宣传报道、灾害预警工作。其重点是牢牢把握“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理直气壮做到“三个宁可、三个不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听群众骂声、不可听群众哭声。




>>>加大新闻版面,及时、突出报道省委省政府关于防御台风的工作部署和领导批示指示精神


台风来的前三天,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各档新闻栏目已经把防御山竹作为报道的重点来抓,在台风登陆之前的15日,已经打通了广东卫视和新闻频道的版面,播出台风专版,报道省委省政府的战前动员以及省领导亲赴一线督导防御工作的情况。


>>>高频次播发《紧急动员令》,务求人尽皆知,做到最大的社会发动


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把省政府15号傍晚下发的《紧急动员令》制作成6分钟的电视特别节目,在全台所有频道的新闻栏目和新闻频道中反复滚动播出,从15号傍晚到16号台风登陆前,全台12个频道交叉播出该动员令98次,走马预警信息1620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报道,敦促渔船回港避风、敦促各地排查安全隐患,敦促低洼地区百姓转移安置,敦促居民留在家中......



>>>制作并密集播放公益宣传片《台风来了五不要》,增强百姓防灾抗灾安全意识


在台风登陆前,全台各频道屡计播出达248次;出动新闻主持人,制作宣传短视频,亲身示范如何加固门窗玻璃如何处理阳台杂物。


>>>迅速形成台风预警服务信息的全媒体矩阵


为了做好台风预警服务工作,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迅速形成了电视宣传片+走马字幕,广播宣传声带+主持人口播;新媒体平台带官微官博的联动机制,所有平台都及时推送省应急办等相关部门发布的各类预警、服务和辟谣信息。触电新闻APP聚合台风“山竹”报道内容并全网分发,第一时间建立《全球风王“山竹”来袭》专题,让权威发布、记者直击报道全网传播,不留死角。


总结这一次台风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把预警真正做到了最充分、最广泛,实现了人尽皆知,切实提高了群众防风避险意识,增强了防风能力。


以人为本,提升内容影响力和传播力

在天灾面前,电视媒体有着强大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台风登陆当天,电视新闻中心的新闻频道从早晨7点就已经开始了第一档台风防御的特别直播。到了中午,根据山竹登陆时间的变化以及危害的情况,电视台领导把并机直播的任务提前至15:00,并机频道从广东卫视、新闻频道,扩大至珠江频道、南方卫视、南方经视。9月16日下午三点,启动《众志成城 迎战“山竹”》8小时5大频道并机直播特别报道。这个直播迅速赢得了全省乃至全国观众的关注,成为大家了解台风实时情况以及广东如何防御台风的主力平台。



根据酷云发布的实时直播关注度上,广东卫视一度位居全国第二,CSM收视数据上,广东卫视9月16日全天多个时段进入全国前十,18:00--19:00黄金时段《广东新闻联播特别节目》更是位居全国第五。而珠江频道在18:00--19:00的《珠江新闻眼》时段的市场占有率,更在广东本土高达19.55。电视媒体在台风天灾面前,实时直播的天然优势得到了的彰显,很多观众在事后都说,那一天都没出门,电视一直开着,锁定在广东电视台。


在内容生产上,人是最宝贵的财富。通过“逆风而行”的电视新闻人可以看到广东媒体人的“战斗力”。他们具备政治素质、大局观念,并能将之落实在具体的宣传报道任务执行的过程;他们具备责任与担当,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二话,只有奋勇向前;他们还体现了过硬的综合能力,无论是大屏的播出,还是小屏的聚合,做强内容依然是硬道理。


融媒体发展向前一步

超强的传播力体现了广东广播电视台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台的融合传播实力显著


此次报道,去年底落成的广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中心发挥优势,实现了五个工作团队不同演播室并机直播,十几路卫星、光纤、4G信号安全接入。为传统电视和新媒体提供快捷生产和内容分发,为实时全方位直播报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台网融合传播渐入佳境


由广东广播电视台自主研发的触电新闻客户端,2016年12月30日上线。截至2018年9月底,触电新闻客户端累计下载量5000万,日活量328万。


这一次台风报道,电视新闻中心深度融合,大小屏互动,各栏目和记者开设的触电号在此次台风中也发布了相当数量的短视频。其中,仅时政部“撸起袖子政经干”发布有关台风“山竹”稿件共计40条,阅读总量突破30万,其中,《李希赴阳江督导检查台风“山竹”防御工作》阅读量突破10W+。


此外,网络短视频在此次台风报道中表现优愈,触电APP共发布近百条台风一手短视频,其中深圳站记者何聪的现场报道的短视频点击量突破千万。《全球风王“山竹”来袭》专题,全平台共发布台风相关内容近4635条,平台点击量3300万。原创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在央视、腾讯、今日头条等众多平台分发,全网点击量近三亿人次。


深圳广电集团抗击超强台风“山竹”宣传报道经验分享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编委委员、总编办主任 

戴杰



2018年9月,南太平洋生成的双台风“百里嘉”“山竹”接踵袭击广东沿海,其中台风“山竹”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是1983年以来影响深圳最严重的台风,也是深圳广电集团成立以来遇到的最恶劣的灾害天气。深圳广电集团利用所属的10套频道、4套频率和壹深圳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准确发布台风信息,认真做好防台风宣传报道工作。


做好抗击台风报道的广电“小黄人”

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率先在深圳大鹏半岛一带登陆。深圳广电集团新闻记者身穿专门制作、统一配发的黄色防风防雨服,第一时间奔赴台风中心,深入灾情最严重、事态最危急的第一线拍摄、采访,在狂风暴雨中开展特别直播和连线报道,及时准确采写了大量直击现场、生动鲜活的报道,聚焦市委市政府对台风的最新部署,实时交通状况,救助站、渔船、景区、危房、工地等各领域的防御台风实况,以及政府和民众积极抗击台风的作为,在抗击台风的最前线留下了一个个坚持不懈的广电“小黄人”身影。


在此次的抗击台风报道中,深圳广电集团打破部门编制,统一调配记者资源。



9月12日,深圳广电集团调派记者奔赴粤西,追踪报道台风登陆情况,因为预计的登陆点从湛江一直往东移动到茂名、阳江、台山一带,“追风小组”驻扎地点也多次调整。


9月16日,“山竹”正式登陆后,深圳广电集团各大新闻档所有外采小组均奔赴全市各地开展现场报道,如在受灾最严重的东部沿海地区,在盐田海鲜食街海水倒灌、海边栈道坍塌、南澳街道停水停电时,外采小组都在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任务最重的一个采访小组,仅16日一日就奔赴6个地点进行直播、报道,连续奋战超过24小时;也曾有超过20个外采小组同时在外报道,在全市狂风暴雨、积水严重、树木倒塌、道路封锁的情况下坚持开展连线和现场报道,甚至有记者一度被困在南澳的三防办内。广电“小黄人”的不懈奋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为了深圳广电的又一品牌形象。



灾害性天气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都高度关注的热点事件,主流媒体不仅要切实履行责任担当,完成党和政府交予的任务,还要将做好灾害性天气作为树立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强化自身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建设。


从“将军”到“士兵”的战斗

此次抗击超强台风“山竹”宣传报道中,深圳广电集团根据《深圳广电集团全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关于灾害性天气特别报道宣传操作规范流程》启动最高级别响应机制,首先搭建起市三防指挥部到新闻指挥中心到播控中心到一线采访记者快速通讯网络,全面激活并延伸应变的神经网络,灵活应对讯息万变的抗击台风形势。



在外: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总裁助理和编委委员24小时轮流在市三防指挥部值守,总编办主任更是15日、16日连续值守,并与市气象局、应急办、交警等重点责任部门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将反应机制的神经网络延伸至抗灾最前线,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的权威信息,确保宣传工作耳清目聪、有的放矢。


在内:深圳广电集团领导坐镇全媒体指挥中心,统一调配采编资源。宣传报道安排节奏有序、重点突出、敏捷应对。



9月15日早上7:30,台风“山竹”即将进入南海,深圳广电集团立即启动全时段的防台风报道;16:00,深圳启动黄色台风预警信号,集团随即启动整点滚动播报,加大字幕播报频次;20:00台风红色预警信号生效后,新闻频率、交通广播打破正常节目编排,启动不间断的台风跟踪报道;


9月16日台风“山竹”登陆前后,深圳广电集团打破常规编排,都市频道于12:00启动全天不间断的防台风特别报道,不间断刊播走马字幕。稍晚深圳卫视、电视剧频道、公共频道、娱乐频道也陆续加入与都市频道的并机播出。并机直播直至台风预警信号降级为橙色后,于17日0:00前后陆续结束。



同时,深圳广电集团不惜承担几百万元的经济损失,于9月16日14:00起停播所有频道频率的广告播出,全力保障抗击台风报道版面时长。此次并机报道,深圳广电集团投入了收视份额最大的5个频道,并机频道数及播出时长、报道数量均创集团灾害性天气报道记录,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此次报道中,深圳广电集团深感灾害性天气复杂多变,信息繁杂诡秘,尤其是当前自媒体对社会舆论场影响加剧。主力媒体要做好灾害性天气,就要在信息获取和反应机制上下功夫,确保信息获取快、准、全,报道播出速、活、多,最大限度提高宣传报道的时效性、权威性。


实施“新媒体首发”战略,彰显“合成军”特色

在此次抗击超强台风“山竹”报道中,深圳广电集团实施“新媒体首发”战略,一线采编人员均作为全媒体记者,同步为壹深圳平台提供现场画面和影像,主要新闻档在壹深圳平台开设专栏,为壹深圳持续提供丰富的全媒体报道资源。


如深圳市长15日巡察三防办、大梅沙喜来登酒店海水倒灌、南澳海鲜食街灾情均实现了“新媒体首发”;深圳广电集团还以壹深圳为重点,集中集团官方微信、微博、壹深圳客户端、CUTV网站等新媒体资源,推出防台风大型直播、专题报道,用轮播图、专题、直播、消息推送等全景式滚动报道,高密度发布抗击台风相关报道。



据统计,9月15日8:00-17日12:00,深圳广电集团“两微一端”新媒体累计发稿1025条,总点击量2641万次。其中,壹深圳24小时直播在人民网客户端、触电新闻客户端总播放量达400万;深圳卫视官方微博、微信发稿34条,累计阅读量247.7万次;深圳卫视壹深圳号台风实时动态更新21条,累计阅读188万次。


在报道中,深圳广电集团还尝试运用新媒体手段提升报道的专业性及可看性。


在台风来临之前,深圳广电集团领导带队到市气象局,商谈建立数据链路,配合做好抗台风报道事宜,同时也与市气象局采用虚拟VR视频,让老百姓直观感受十五级强台风状况。该VR视频在集团各频道频率官方微信、微博及壹深圳客户端、CUTV网站等新媒体发布,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集团还采用市气象局实时数据,在多个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呈现“山竹”的实时卫星云图,直观报道台风情况。


通过此次报道,深圳广电集团深感全媒体传播快捷、直接、形式多样,在灾害性天气报道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专业化、可视化的气象报道对抗灾救灾及市民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易被群众接受。深圳广电集团今后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快与市气象局、市应急办、市交警局的数据链路建设,培育专业气象报道人才,作精专业化的全媒体气象报道。


更多案例分享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情感节目如何春风化雨?《谢谢你来了》有好故事和好声音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着眼立意与模式创新,民生节目如何“向前一步”?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做“活”新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

总局公布2018年一季度全国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17件作品入选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广播节目《保持通话 》:打造7分钟故事的“声”命力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京剧这样“唱响”,《传承中国》让“经典”找到今天的传播样貌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厚重历史如何“轻盈”表达?《给90后讲讲马克思》提供不少线索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声临其境》总导演:如何把“冷门”做成“热门”和“独家”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爆款恰自来?《经典咏流传》总导演详解幕后



编辑:李颀 侯雯慧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广电时评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凤凰号、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北京时间等媒体平台。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