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紧贴民生,讲好故事,广播电视人助力脱贫攻坚战

赵旭 张雪飞 广电时评 2020-01-28


近些年,随着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媒体聚焦脱贫攻坚,开设相关专题专栏,形成强大声势、取得显著成效,广播电视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1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山西记者站站长赵旭,西藏广播电视台(原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雪飞在总局例会上向全国广电同行分享了广播电视做好脱贫攻坚宣传报道的相关经验。


《山西岢岚:脱贫攻坚打硬仗》:讲好主题主线新闻故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山西记者站站长 

赵旭



中国崛起是人类历史上伟大事件,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是广电人的使命。三大攻坚战,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不缺乏鲜活素材,这也是时代给大家的机遇。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用真情实感,用鲜活事例,记录这个时代,是广电人的伟大使命,也是广电人的职责。众多广电人脚踩泥土,深入基层,记录着普通人的悲喜,记录着社会的巨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

记录故事,需要碎片化素材的采写。要帮助人们理解大的社会问题和趋势,真实人物的故事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但是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广电人不怕脚踩泥土的付出,也不缺乏翻山越岭的勤奋,但存在记录往往流于碎片化的情况。



以《山西岢岚:脱贫攻坚打硬仗》(以下简称《硬仗》系列)来说,报道记录的是山西岢岚县为彻底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对100多个村易地搬迁的过程。就像60多年前赵树理、周立波写的《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一样,脱贫攻坚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115个贫困村,4000多农民,他们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为了挖掘记录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和鲜活人物,整个团队用一年的时间,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岢岚县。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去过的赵家洼村;有地理上最偏远、脱贫难度最大,也是搬迁难度最大的小化沟村;还有搬迁意愿强烈,但搬出来就业有困难的则堡塔村等,这些村子搬迁的进度都不一样,群众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面貌也不一样。



报道团队采取了纪录片式的跟拍方式——不干预,不引导,采用长镜头,早开机,晚关机,在重点段落采取多机位拍摄,力求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现场,记录人物最真实的一面。但这样做也导致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长达一年的记录,素材多达几十个T,出现在镜头下的主要人物50多个,小故事线无数。

如何把这些记录整合成为一个合格的作品,诠释好总书记关于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展现好基层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

在互联网实时传播的快节奏下,虽然即时的碎片化新闻消费成为时尚,但社会对深度新闻精品的需求并没有减弱,毋宁说更加旺盛了。在注意力瞬息转换的网络时代,如何让社会成员静下心来系统地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吸引多元化的受众?如何发掘和呈现新闻的深度意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硬仗》的创作或能提供两点启示。


讲好故事:从自然顺序到主题主线

一般来说,讲故事往往会以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线为逻辑。但是,故事发生的自然顺序,并不一定就是讲故事的顺序



上面这张图罗列了其中一集片子中所涉及到的事件的时间线。小化沟村的搬家是2017年11月——贾换荣卖羊是发生在2017年9月——赵家洼村的搬迁是发生在2017年9月——王三女上坟是发生在2017年9月——分房大会发生在2017年12月30日。等于这一条片子是把多条时间线揉合在了一起,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得按部就班地按着时间顺序来讲故事。

另外一种,以报道者收集材料的时间前后为顺序,被称为采访顺序。按部就班按着采访顺序讲出来的也未必就是好故事。

所以,片子的主线并不是故事的自然顺序,而是一个能体现意义的顺序。那片子到底应该按什么顺序来结构?片子的逻辑以什么为主线?

这就是常说的,主题主线。所谓“主题”,并不是指话题、地点或者主要人物的层面,它指的是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某种处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的东西。如《硬仗》第二集中所说的:“这场涉及115个村、4300多人的大搬迁,岢岚县3000多名干部投身于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从动员到搬家,每一步都是对干部们的考验。”



脱贫攻坚战是此次节目报道的主题,而基层干部如何经受考验,为人民服务,是节目报道的主线。

《硬仗》中每一集都有自己鲜明的主线。第一集是“走出大山 摆脱贫困”,展现的是整村搬迁吹响冲锋号;第二集聚焦干部作风;第三集关注的是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搬出大山之后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三集一个整体,于2018年6月21日至23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朝闻天下》栏目,连续三天播出,同时配发央视评论。央视新媒体也在此期间连续推出两条反映山西岢岚脱贫攻坚打硬仗的原创短视频。报道播出时正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并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一周年之际。报道取名《脱贫攻坚打硬仗》,正是来自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到的“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所以说,从讲故事的方法来说,讲述逻辑并不等于记录逻辑,换句话说,要根据主题主线的逻辑来组织故事的讲述,而不是仅仅根据自然顺序来组织内容。找准了真正的主题主线,片子就有了灵魂,故事和人物就不再仅仅是某个村里的某一个人,而是变成了某种人人都能理解和体会的象征。众多鲜活的素材可以纵横捭阖。

以第二集的文稿举例,下图左边是播出前一版,右边是播出版。两个版对比来看,第一张删减了哪些内容,第二张增加了哪些内容,一增一减之间,就是片子从自然顺序到主题主线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要让发生的事情为你所用,而不是跟着事情的发生走。你了解的自然顺序越多,结构时就要越巧妙,有时候必须跳出自然顺序来讲故事,但过渡部分通常较为难写。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带有目的性的谋篇布局,将文字和场景系统地组织起来,才能让电视报道以一定的顺序呈现出事件、观点、人物,引导观众



见思想:思考和补采是必要一步

提到“补采”两个字,一开始会把它想成一种补救的手段。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让团队意识到,补采是这类报道成片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手段。

这是一个把故事和观念结合起来的技能,特别是当故事具有宏大主题背景的情况下,你不光是个记者或叙事者,你必须积极处理观念,揭示出故事背后更大的主题和寓意。

在什么地方补采?在故事的几个关键地方,即观念层面和故事层面相关的枢纽点。举个例子:


【正文】
小化沟村算是这些贫困村里条件比较好的一个,但是对搬迁的抵触也大。包村的水峪贯乡干部孙永平到处碰壁,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打起了退堂鼓。
【字幕】岢岚县水峪贯乡扶贫工作站
【同期】小化沟村包村干部 孙永平
这个村(小化沟村)
人们最大的一个就是不想搬
咱们党委和政府看小化沟村能不能不搬
如果能不搬的情况下
尽量不搬
【同期】水峪贯乡乡长 王海波
乡长:是不是你就不想搬 你是不是觉得有难度了?
包村干部孙永平:难度可大了
乡长:再有难度也得搬了吧
包村干部孙永平:主要是群众不想搬 不是我不想搬
乡长:那你的工作得先做通了吧。
孙永平:我也是替群众着想了,这是我在调查中,遇见了群众们的实际困难。
乡长:咱们困难县上都有政策了,你得下去解释了。
孙永平:具体咱下来也是宣传政策了,人家老百姓也不理解,就是说我们就不搬。
乡长:咱一切的工作目标是什么,让老百姓往好的走了。
【同期】水峪贯乡乡长 王海波
我跟老孙发过火 拍过桌子
我想的这个压力每个人都有
我也有 老孙也有
【同期】岢岚县常务副县长 岳利文
我们主管扶贫的 压力也很大
群众的诉求我们覆盖了没有
干部的思想工作
工作程序这些考虑了没有
我们又把这个方案开过十几次的讨论
征求过方方面面的意见
我们最终认为精准了
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愿望和想法
这个信心是有的
冲锋号吹响了
就没有后退的余地


这一段中,前面的现场是当时的记录,后面乡长和副县长的采访是补采的。补采的关键是要找到枢纽点。在新闻中,这个枢纽点就是主要人物做出影响故事方向的决定时刻。这个时候,需要用观念层来推出主题,补采起到的作用就是让进述进入观念层。而由于这种情况下观念层是牢牢固定在叙事层上的。所以观念的表达不会让观众有反感,反而因为观念和故事以及人物紧紧相联,因而对观众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在这次补采中,团队和扶贫干部们共同探讨脱贫攻坚的认识。因为掌握了大量实践,可以提出很具体的问题。而他们在面对这些针对性很强的问题时,完全抛开了官腔,采访者和受访者双方进入的是互相碰撞,互相激发的状态。像这一集的主题,《扶智加扶志 激发内生动力》就是来自他们的启发。



一个有雄心的叙事记者,必须有雄心推出强有力的观念,这就要求对材料有着强大的掌控力。拿《硬仗》来说,团队需要对脱贫攻坚有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在补采中与采访对象形成思想的碰撞。补采其实是思考结果的呈现,你的理解有多深,你的报道就有多深,你的局限就是报道的局限。基层走得再多,如果不去思考,团队的能力也会一直停留在基础层次。这就是为什么这种长时间记录的走基层作品,必须靠补采的一步,就像一把好刀,必须经过的最后一道工序——淬火。

这是一个不缺乏记录的时代,手机、相机......众多新技术让记录的门槛变得前所未有得低,每一个人都可以很方便地记录。但是大多数记录是私人的、碎片的。而专业广电人的职责是要用专业化的记录给时代和社会留下见证。讲好故事,引发共鸣,这不光考验走基层的态度,也考验团队有没有练就业务硬功夫。



时代变化如此之快,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东西在改变、在消失,每一天又有大量的东西在涌现、在新生。木心先生有句话: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大时代的记者应当有公心和诚意,要真的沉浸到生活中。事实本身自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渗入人们的内心。如果广电人能持续不断地提供这样的记录和作品,那么即便岁月流逝,还是能为世界留下一些东西的。


《藏北牧民南迁记》:“此心安处是故乡”



西藏广播电视台(原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张雪飞



2018年6月17日-18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加玲加东村125户289名牧民,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搬到1000多公里外的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乡嘎冲村,开始新的生活,标志着中国西藏第一个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项目顺利完成。基于这个项目的《藏北牧民南迁记》专题报道时长8分半,从接到采访任务到完成稿件制作历时五天。

记者团接到采访通知是6月15日的下午,当时距离搬迁还有两天的时间。采访地定在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加玲加东村,距离拉萨1000多公里。“第一个”“高海拔”“生态搬迁”“脱贫攻坚”等关键词触动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神经。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采访,团队召开了策划会,认为此次搬迁在西藏乃至全国都是重要新闻事件,为此提出了伴随式采访思路,要求一定要抓住广播的核心价值——“声音”,在声音里找情感,通过声音讲述故事,通过故事反映区党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的重大意义。记者团15日查阅了相关资料,初步拟定以特写的方式,以一家人为主线来进行此次报道。



西藏,不仅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还是高海拔地区,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集中连片、局部贫困突出等现象较为普遍。而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工作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西藏自治区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自治区政府多次召开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专题会,研究制定《西藏自治区2018年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实施方案》,并最终于2018年6月实施首批群众搬迁。

这次搬迁对西藏自治区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搬迁有利于统筹推进扶贫和生态保护工作。这跟荣玛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荣玛乡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高寒缺氧,灾害频发,生态脆弱,公共服务发展欠缺,不适宜人类生存,人均寿命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且当地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属于国家禁止开发区。因此,整体搬迁对从根本上解决特殊区域人群脱贫和保护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有着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搬迁有利于深入推进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针对当前农牧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情况作出的,而从高海拔的荣玛乡向城镇聚集、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搬迁,正是落实这一战略的具体行动,它不仅有利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也有利于激发荣玛乡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搬迁是增强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有力举措,是具有西藏特点的减贫之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必将对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做好专题报道?

为了求学远离家乡,乘坐大巴车从尼玛县往家赶的小朋友们,小的六、七岁,大的也不过十几岁。虽然尼玛县到荣玛乡的距离只有184公里,但因为都是土路,需要8个小时车程。因此,他们很多人几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这些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艰辛早已经被抛之脑后,当时的他们只顾得开心,因为明天他们就要搬去拉萨的新家。用小朋友石秀欧珠的话来说,“拉萨就是那个有高楼大厦、有汽车、有商店的大城市。”这是孩子们的视角。

在历经两天20多个小时的车程后,记者团一行三人顺利抵达荣玛乡。来不及休息调整,记者团就在荣玛乡加央边久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多吉热登的家中。多吉热登的家人很热情,在愉快的交谈后,记者团了解到,多吉热登早些年做过一些小生意,也曾多次去过拉萨,通过他的描述,拉萨对于这家人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大家都很愿意搬迁到拉萨。其实,巴宗去过两次拉萨,今年年初还专门去拉萨看了房子。她说,“拉萨的气候好,交通等各方面都很方便,她很愿意搬过去。”这是成人的视角,但成人的视角绝不会这么简单。


搬家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从草原深处搬到城市。记者团当时从加央边久书记的口中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牧民都愿意搬迁。仁增便是其中一位。仁增的手关节比一般的人要粗大,手指已经变形,因为他患有严重的痛风。这种病在高原较为普遍,因为高寒、缺氧,会使人体器官和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但即便是这样,仁增仍然不想离开。他说,因为已经习惯了放牧的生活,同时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担心去了拉萨无法就业。因此,心有难处的他迟迟不愿在征求意见表上签字。



为了让与仁增一样有顾虑的群众改变心意,当地干部从2017年6月开始,到每家每户做家访,因为荣玛乡地域面积较大,且群众以放牧为生,有些人的家里需要开一天的车才能到达。即便这样,当地干部还是不厌其烦地去讲解和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从便民利民的角度、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从后期就业安置的角度,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才终于把工作做通。

也正是因为群众对搬迁的意见不统一,改变了记者团最初想以一家人为主线的策划思路。因此,及时进行了调整,两家人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是易地搬迁过程中很普遍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包括对搬迁的认知、也包括群众情感层面的。还原这样的搬迁故事才是真实的,也是对记录西藏自治区第一批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的客观呈现。



记者团调整了思路,以两条线索进行报道:搬迁是主线,情感变化是副线,不刻意放大冲突,平实地去呈现,按照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情感逻辑去挖掘新闻素材。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不同人面对搬迁的不同情感和心情,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他们的顾虑等问题,成为随后采访的重点。

6月17日凌晨4点多,天还下着雨,牧民们家的灯逐渐亮了起来。记者团分成两路,到了多吉热登和仁增的家中。在这期间,记者团并没有刻意进行采访,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帮着他们收拾行李,用心去感受他们马上要搬迁的那种喜悦与不舍。


此次搬迁中年龄最大的老阿妈卓玛次吉,今年已经80多岁了,一路上老人克服晕车带来的不适,满怀感恩之心。她说自己这辈子以放牧为生,本以为“贫病深山、终老深山”是自己的宿命,却不曾想在有生之年可以搬到拉萨居住。



丹卓一家三口,特别是孩子的笑脸深深感染了记者团。丹卓的孩子当时只有六个月大,是这次搬迁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一路上,小家伙儿不哭不闹,表现特别好。丹卓说,应该是离拉萨越来越近了,海拔越来越低,气候越来越好了,所以孩子的状态很好。

这是一个海拔和含氧量的对照表:据百度资料显示,19.5%—23.5%为正常氧气浓度,低于19%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荣玛乡的氧气浓度仅有10.9%,几乎为正常氧气浓度的二分之一,会导致人体呼吸减弱。虽然拉萨也属于高海拔缺氧地区,但相对于荣玛乡要好很多。在荣玛乡,树木几乎是不能生长的,一年内只七八九三个月才能看到绿色的草原,其余时间可以用冰天雪地来形容。

拉萨通过近年来的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春天鸟语花香、夏天树木葱郁。所以丹卓说,不仅仅是海拔低了,希望也越来越大了。以后,孩子长大了,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自己和爱人也会有更多机会就业。

让整个团队记忆最深的是仁增的妻子嘎玛德措,搬迁的时候,嘎玛德错已经到了临产期。尼玛县安排医护车和医护人员全程护送。在此之前,因为自然环境恶劣,医疗条件较差,她先后夭折过6个孩子。但这一次,嘎玛德措和仁增少了很多担忧,她说有这么多医护人员的陪护,放心多了。



让人高兴的是,搬迁到拉萨的第二天,即19日凌晨1点左右,他们的孩子平安降生。女婴,起名古卓玛,意为在古荣乡出生的幸运女孩。看着仁增开心的笑脸,整个报道团队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高兴,因为这次搬迁不仅让他们拥有了更好的医疗条件,还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

对于不同人的情感的一些捕捉,在后期的稿件中,报道也通过声音进行了呈现,并拍摄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在微信平台与网络上进行发布。比如,在微信上推送的藏文版《新生儿的故事》,受到了广泛关注。除此以外,还有为了说服群众搬迁而不辞辛劳的当地干部、为群众搬迁提供医疗保障的医护人员、为大家安全保驾护航的公安民警等。正是这一路上人和事给予了记者团最真切的感受,才有了后期写稿的灵感。

“此心安处是故乡”,讲好西藏故事,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更多案例分享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小成本、大情怀,《可爱的中国》里的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迎战“山竹”,电视人“逆风而行”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情感节目如何春风化雨?《谢谢你来了》有好故事和好声音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着眼立意与模式创新,民生节目如何“向前一步”?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做“活”新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

总局公布2018年一季度全国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17件作品入选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广播节目《保持通话 》:打造7分钟故事的“声”命力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京剧这样“唱响”,《传承中国》让“经典”找到今天的传播样貌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厚重历史如何“轻盈”表达?《给90后讲讲马克思》提供不少线索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声临其境》总导演:如何把“冷门”做成“热门”和“独家”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爆款恰自来?《经典咏流传》总导演详解幕后



编辑:李颀 侯雯慧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广电时评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凤凰号、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北京时间等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