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贡院门与儿童公园

2017-07-07 朱文杰 老西安记忆

明清陕西贡院图


贡院门与儿童公园

文/朱文杰

  

  贡院门是西大街西头靠北一条巷子,因明清陕西贡院在此巷内而得名。

  

  贡院名字的由来,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朝廷。在封建王朝,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皆称贡品。唯贡院是向皇上进贡贤才,即“邦国举贤者于王”。

  

  贡院,秀才们参加科举考试考举人的地方。那可了不得,读书人一朝中举,鸡犬升天呀!记得《儒林外史》一书中有“范进中举”, 范进一中举竟高兴得疯了,被丈人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才打醒,而胡屠户手却疼将起来,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从此范进成为人上人的老爷。

  

  在明清时代数百年间,陕西贡院是西北各地无数中了秀才的读书人渴望再上一层楼,实现“中举”梦想的地方。三年一次的大考,数千秀才汇聚到这里,使之成为西安盛极一时的政治漩涡的中心。

  

  南方才子北方将,确实,陕西状元少得可怜。明清两代仅有三个状元。明代陕西武功的康海、高陵的吕柟,清代韩城的王杰。他们都是在这里的陕西贡院乡试高中后,进京参加会试、殿试,并最终获得魁首的。中进士的人数还凑合,达到1913名,全国排名第 12 。这些状元、进士都是从这里走上仕途的。

  

  我家住白鹭湾时,房东刘家就是清末的举人,刘家是老西安,应该就是在贡院门中举的吧。可惜我1962年搬进时刘举人已逝世。刘家女主人还和家沾着亲,是我一个舅母的妹妹。当然在新社会已翻过了天,刘家曾经的显赫,变成了原罪的黑五类,子女们都受了连累。

  

  所以,我对这所贡院没认识,受五十年代末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房东家老大刘春德的影响,我初中毕业后坚决没报考高中。他给我讲了他因家庭成分高,考大学不行,背井离乡去新疆后的种种生活遭遇。我认为自己绝对考不上大学,遂断了念头,志愿填的全是中专中技。其实当年没考虑我家庭成分是工人,和刘举人家不属一个阶级。但想到的是“文革”中正好废除了高考,使我躲过了上山下乡。这事如今想来都有点邪。

  

  因了这个贡院,如今这一带街巷名全源于此。有东西两条对接的举院巷,因贡院考取举人俗称举院。

  


  西举院巷到西大街还有个牌楼巷,因当年竖有贡院的牌楼而得名,高大的牌楼上书写着:陕西贡院。“明经取才” “为国求贤”分别题于两旁的石坊之上。大牌楼后,贡院西南角还有个魁星楼,又名五星楼。据《典故纪闻》、乾隆《西安府志》载,陕西贡院为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公元1456年)左布政使许资奏请朝廷修建。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陕西巡抚都御史王荩、巡按御史郑气增修贡院增筑内外围墙、厨灶、杂役仆工的住宿屋宇,将数百间号舍席棚改为木构,并新增了数百间号舍,并在门东、西两侧新建“腾蛟”“起凤”两座牌楼。

  

  牌楼巷西边临西大街还有个楼楼巷,是否名字也和贡院牌楼、魁星楼,以及贡院的瞭望楼有关系?这个楼楼巷拐向西连接神器库巷,临西大街口,有建造精美的二层门楼(过街楼),我小时候住神器库巷,出此巷到西大街须从此楼下穿过,楼楼巷也可能得名于此楼。记得门楼上有古乐演奏,有笙、笛子、小鼓小锣等乐器,演奏乐曲很雅很好听。田克巷在《西安老街巷》一书中记述:“清代有一条楼楼巷,巷南口只有一大间房宽,临西大街,楼内供有神像,每年过会颇热闹,现在这个小楼尚在,巷口已改修为一大间铺面房,原巷口的雕花门额及两边的砖柱尚在。”而此书田克巷老先生完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至今已超三十年,经后来九十年代的大拆迁,已物变人非,旧貌难觅了。

  

  在贡院的西墙和东墙外还有两条南北向的巷子叫西早慈巷和东早慈巷,原来是贡院为防止考生越墙舞弊,在墙头插满枣刺,因此被老百姓俗称“枣刺巷”的,直到1917年,“枣刺巷”才被后人雅化为早慈巷。

  

  现在人们说的早慈巷,指东早慈巷,我对这条巷子的印象就是因了这里的西安第41中学,我有不少初中同学和校友升入41中上高中。西安第41中学的前身是陕西省立第一中学,解放后搬迁西七路成了西安中学。我还收藏有一张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学生宣誓的老照片,红旗上印有西安市第41中学的校名。

  

  西安最早的私立小学,首推健本小学。系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元老焦子静所倡导兴办。教师中有范紫东。校址曾设于早慈巷原举院之一部,1923年改为中学。还有辛亥革命后兵马都督张云山所创办的同志小学,建在一座名玄天阁的道观内,解放后改为东举院巷小学,即现在的西大街二小。我舅舅家的一位表姐在这里教了几十年书。再是西举院巷三、四十年代西京建设时期,这里设有陕西建设厅、陕西省公路管理局、陕西省驿运管理处、西京市政工程处等机构。我曾于1985年去过省公路管理局旧址,去找陕西省交通史志编办的一位朋友。

  


  文化革命中“横扫一切”的1966年,贡院门改名为育红街,东举院巷改名为奋发巷,西举院巷改名为奋强巷,早慈巷更名为富强巷,牌楼巷改为反帝九巷,名字都左得可爱,人在割断历史的举措中陷入幼稚和荒谬。“文革”没结束的1972年已被西安居民唾弃而恢复原名。

  

  全国的各个贡院大概都有一座明远楼,北京、南京、太原等地的贡院都有。“明远”二字,取自于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的含意。我欣赏清人为陕西贡院《题明远楼联》:“楼起层霄,是明目达聪之地;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也欣赏清朝张之洞为太原贡院明远楼所题楹联:“秋色从西来,雁门紫塞;明月几时有,玉宇琼楼。”

  


  根据现存明远楼照片可见,此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并方便和贡院四周围墙建有瞭望楼联系,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明远楼上因之置鼓,试卷分发后鼓响开始答卷。

  

  我们能看到公元1906年~公元1910年在陕西任教的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拍摄的老照片明远楼。

  

  陕西贡院的明远楼今何在?据载1926年被拆迁至革命公园,改名革命亭。

  

  其具体原因是1926年“二虎守长安”时,守城军民和解围部队共死亡5万余人。1926年12月,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倡议成立了“陕西省革命大祭筹备委员会”,决定建立革命公园,将遗散在城内各处无人处理的死难者的尸骨收集在这里合葬。拆迁清代举院内的“明远楼”复建园中,改名革命亭。所以,我们还能来这里一睹陕西贡院明远楼昔日之风采。

  

  陕西贡院所在之地曾是西安的风水宝地,1200多年前唐代,这里属皇城范围。唐大理寺就设于此,贡院门南口西大街上竖有唐大理寺遗址石碑。还有唐代大衙门“将作监”旧址,据《长安史迹考》“将作监以将作大将为长官,司邦国建修土木工匠之政令。总辖左校署、右校署、甄官署、百工监、就谷监、库谷监、斜公监、太阳监、伊阳监等。”掌管殿廷供设、汤沐、灯烛、天子行幸的“奉宸局”,掌管朝会、祭祀、舆辇的“尚辇局”旧址,都在这一带。

  

  《庚子西行记事》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狩”西安时,因贡院占地广大,屋宇众多而成为朝廷六部堂官来陕的驻地,陕西贡院成为中央六部公所所在地。

  

  另外,贡院后边还有“莱公祠”,据清代《长安县志》卷16记载:“宋代寇莱公祠……今在贡院之后,祠中有石刻诗。”寇莱公,即北宋名相冦准,陕西华州下邽人。

  

  贡院门离西门近,西门瓮城有甜水大井而闻名,当年在西安市临时参议院门前(今儿童公园)也有一口甜水大井,可见这里风水好。

  

  我学龄前进的第一个公园,应该是贡院遗址改建的建国公园。我小时1953年至1956年曾在离此很近的神器库巷住过,模糊记得我舅爷,我母亲,还有姑姑,带着我多次进过这家公园。

  

  1960年建国公园改名叫儿童公园。我上小学时这座公园离得最近,走路也就三十分钟以内。记得园区中有假山、长鼻子大象,以及西安地区最早设立的几面哈哈镜和转转椅车,后面有石马、石狮、石羊、石碑、石柱,歪七竖八倒卧在地,长大后方知这都是贡院遗物。

  

  而我童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照哈哈镜,做各种鬼脸取笑耍闹。没想到以后的人生,也如这哈哈镜中的自己,变幻各种脸面以应付社会,却把本相隐藏起来。

  

  还有就是一座转转椅,圆型,上安有十来个铁椅子,人坐上去,下面有人推着转圈,小孩子非常喜欢玩。但我仅坐过一次,就伤了,再不敢上。那年我上小学五年级的1961年,和几个同学一起玩坐转转椅,当我坐上去后,下边同学便使劲推着疯转,一下转了百十圈,我再惊喊乱叫也不停,说老实话:我们这些匪学生,玩的就是心跳,并非恶作剧。但由于我体质上怕悬空转,一下转转椅就晕眩的天昏地暗,眼冒金星,软倒地上,发虐想吐。上初中时有空军学校招生,有一项测坐转转椅,有同学就说我:“你不行!”这记忆太深刻了,我六十年代坐公共车都晕车,更别说长途车了。好在七十年代后才不晕车了。要不坐不成长途车,哪里也去不成。影响游山逛水,去看外面世界的精采呀!那就亏大咧。

  

  在贡院坐不成转椅,意味着我一生与官场仕途无缘,一辈子仅当过相当于科员的股级干部。学历也是1989年42岁后获得的成人教育性质的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的本科文凭。但这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不影响我的幸福指数,反正是无官一身轻嘛!不求官也就不必仰人鼻息,“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啦。

  

2016.6.20~21于龙首苑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

往期链接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四)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三)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二)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一)

朱文杰 || 游记:啊!太白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