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1.《孟子》二章

伊人频道 2021-10-25


第21课 《孟子》二章

一、初识作者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创作背景

1.《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公元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者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这次进攻,军至函谷关而还。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另外,孟子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孔子之道不著。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起发扬儒家学说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敌手。终于使“雅说者不得作”。所以说,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



三、课文精析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没有冲突。”

【段析】摆出景春的错误观点。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孟子说:“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诉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告以顺从是为人之妻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段析】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并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子之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提升为令尹,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性格坚强,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作外患的情况,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以后知道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四、写作技法

《富贵不能淫》

1.含蓄幽默,讽刺尖锐。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

2.文中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通过言“礼”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结论:对公孙衍、张仅之流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甚至是深恶痛绝的;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来源:Z|xx|k.Com]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搏比的运用,增强语势,论述透彻全面,节奏鲜明,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增添了文章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2.多种论证手法的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多种论证方法,多角度烘托观点,更全面更透彻地论证观点,以便增强真实性,更好说理。

五、拓展阅读

孟母三迁[来源:Z#xx#k.Com]

从前,在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为贤才。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母亲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母亲又带着孟子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历初一,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都一一学习记住。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来源:Zxxk.Com]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六、基础练习


1.孟子,名        ,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          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有“         ”之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之(    )    胶(    )   亩(    )  

(    )    士(    )    (    )     益(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池非不深也。        池:                            

(2)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3)委而去之。          委: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                           

(6)亲戚畔之。          畔:                                       

(7)百里奚举于市。      市:                                      

(8)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士:                         

(9)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4.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整体感知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文章从作战入手,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提出了中心论点: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孟子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的句子是“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文章首段举了        、        、        、        、        、        六位古代名臣名相为例,引发议论,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和治国观。

(4)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他们在承担起重任之前,必会受到上天的哪些考验或磨练,考验或磨练的结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能力提升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来源:Z,xx,k.Com]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来源:学科网]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来源:学科网]

7.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列每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
B.何为者也       或异二者之为
C.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来源:学科网ZXXK]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

       要概括。

 

(4)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_______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______取胜。  

 

 

 

参考答案

1.轲   思想   教育   孔孟  亚圣

2.sù  pàn  gé  quǎn   yuè  bì  shùn  zēng

3.(1)护城河  (2)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  (3)放弃;离开  (4)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5)威慑,慑服。   (6)通“叛”,背叛  (7)集市  (8)辅佐君主的贤士。  (9)用这些办法来……

4.(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3)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4)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使人萎靡死亡。 

5.(1)《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孟子·告子下》  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来源:Z|xx|k.Com]

6.(1)C  (2)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意思对 即可)

7.(1)(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愤怒—威胁—害怕(色挠)—道歉(敬佩)  (4)勇气 智慧


[来源:学#科#网Z#X#X#

(伊人频道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暑假预学案

七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4.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8.《世说新语》二则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论语》十二章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朝花夕拾》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湘行散记》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八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9.三峡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短文两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与朱元思书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唐诗五首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红星照耀中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 岳阳楼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 醉翁亭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湖心亭看雪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行路难)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一)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和读后感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自我检测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部编九年级上册小说素材|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7.6.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7.7.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7.7.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7.7.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7.8.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7.8.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