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3.周亚夫军细柳

伊人频道 2021-10-25

第23课 周亚夫军细柳

一、初识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二、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地慰问军队。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纪实。


三、课文精析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入侵。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守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守棘门;任命河内郡太守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用以防备匈奴侵扰。

【段析】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人奉命备战戍边。这样,就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译文】皇上亲自去犒劳守军。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时,(皇上的军队)长驱直入,(两军营)将士高接远送。随后,(皇上的军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拉弓搭箭,戒备森严。天子的先行卫队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官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得进入。于是,皇上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军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天子车队就按住缰绳慢慢前行。来到营中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天子被感动了,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就离开了。[来源:Z。xx。k.Com]

【段析】第二段是本文的中心段,集中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呢?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出军营大门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愕。文帝说:“啊,这才是真将军啊!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人,简直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虏。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长时间对周亚夫称赞不已。

【段析】最后一段借助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进行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四、写作技法

1.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将文帝在霸上、棘门所遇到的情况和细柳驻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来衬托细柳驻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文中出现了三处对比。(1)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先是“先驱”不得入,然后“上至,又不得入”,直到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2)在前两处军营,文帝及随从可以“直驰入”,但在细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拉住缰绳慢慢地走。     (3)当天子到达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面对文帝则是“持兵揖”“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细柳驻军的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同时也表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格、严肃、严谨,突出了他“真将军”的风范。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是很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跃然纸上。如,正面描写周亚夫面对文帝时,拿着兵器行礼(“持兵揖”),并言明“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面对皇帝,周亚夫表现得不卑不亢,毫无阿谀之态。同时,作者通过霸上、棘门军和细柳军对比,描写细柳军的军纪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使人物虽未出场,却已让人感受到了军纪的严明和周亚夫在治军上的威严。

3.材料组织详略得当。

课文的重点在于塑造人物,材料的安排必然也为这一目的服务。所以,提到匈奴入侵这个大背景时,只是一笔带过。同时。文帝犒劳霸上、棘门军的内容也处理得很简单。重点描写的对象是细柳驻军的情况,以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五、拓展阅读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当了史官,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皇家的藏书、档案,整理和考证历史资料。那时的文字都刻在竹简上或写在丝绢上,有时一部书就要堆满一间屋子,读书是很不容易的。到41岁那年,他开始写《史记》。6年后,司马迁因直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皇帝,被投进监狱。他在狱中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他又觉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就这样轻易死去,《史记》由谁来完成呢?他决心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50岁那年,司马迁被释放出狱。他更加发奋,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去。他用了14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这部50多万字的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共记叙了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揭露帝王作恶的文章,也有歌颂奴隶起义的故事。这是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写出的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一部伟大著作。


六、练习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居无何

(2)军中闻将军令

(3)将军约

(4)天子为动

(5)使人称谢

(6)曩者霸上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差别的一组是(   )

A.使人称谢     非常感谢

B.明日,徐公来  明日这班车才能到达

C.天子先驱至     李大钊是红色革命的先驱者

D.上自劳军       他是个军人

3.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       )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2)入 ①匈奴大入边(    )

②直驰入(    )

(3)持 ①彀弓弩,持满(    )

②于是上乃使持节诏将军(   )

4.填空。

(1)《史记》作者       ,字          (朝代)夏阳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史记》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裁)。《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共      篇,五十二万多字。鲁迅赞为“                 ”。

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守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B.周亚夫是文中的主人公,可全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的。

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

D.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是迫于周亚夫的军威。

6.阅读下面一则小材料,思考问题。

曹操戎马一生,用兵灵活,擅长选将用将,治军严整,赏罚分明。有一次,他的坐骑

受惊跑进了麦田,他当场割下头发代替脑袋以严肃军纪。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上面故事的主要内容。

 

(2)除了上面的这个故事,你还知道古代哪些治军严格的故事?请以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天子且至( )    

(2)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军细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10.“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几句话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              ,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

11.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1.(1)过了不久(2)听从(3)规定(4)感动(5)告知(6)刚才

2. (D)

3.(1) ① (皇帝发布的命令)② (下诏)(2) ① (侵入)② (进入)(3) ① (拉)② (拿)

4.填空。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2)《太史公传》或《太史公书》,纪传体通史十表八书七十列传一百三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D)

6.(1)秋毫无犯。

(2)示例:岳飞治军严格,曾号令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7.(1)(将要)(2)(缓慢)

8. (B) (解析:A.到,往/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意义;B.都是“派遣”的意思;C.担任/被;D.军士/驻军、驻扎。)

9.(1)于是,皇上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

(2)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

10.严阵以待(士气高昂、戒备森严)治军严明(带兵有方)

11.示例:恪尽职守(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严整)、刚正不阿。


(伊人频道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暑假预学案

七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4.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8.《世说新语》二则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论语》十二章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朝花夕拾》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湘行散记》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八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9.三峡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短文两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与朱元思书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唐诗五首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红星照耀中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 岳阳楼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 醉翁亭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湖心亭看雪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行路难)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一)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和读后感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自我检测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部编九年级上册小说素材|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7.6.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7.7.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7.7.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7.7.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7.8.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7.8.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