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签约作家】梁小玲 |那年年事

东方文韵工作室 东方文韵 2021-12-24

那年年事

梁小玲


 “腊八腊八,冻死老鸭”,天气尽管一天比一天寒冷,但在过去的年月里、在老家,腊八过后的每一件事似乎都浸润着喜悦。四十年前的那一年,在我家尤为不寻常。

 

那一年的阴历三月初九,锣鼓声中,精明能干的二嫂终于迎娶进家门。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连七八岁的我,也如释重负。我清楚地记得:多少个黄昏,父母站在房中,陪着笑脸,低声给坐在炕沿上的媒人递茶卷烟;多少个夜晚一觉醒来,还听见父母一声接一声的叹息声……彩礼、婚事,巨大的花销让父母耗尽了心血。

 

在老家,不管是正月还是腊月娶进的媳妇,只要还没过新年,都叫新媳妇。而新媳妇头一年有很多讲究:初二回娘家,必须有隆重的礼品:糕点、烟、酒,大馍等。礼品必须是双数,四件、六件或八件。新媳妇娘家初五过后元宵节前送鹣馍,而且也是双数。所谓好事成双,意在表达福寿双至,比翼双飞的祝福和企愿。夫家必须叫了厨子或村子里厨艺精湛的婆娘准备上好的“汤水”招待,以示体面。

 

争强好胜的母亲,自然绝对不允许任何有失体面的事发生。五月份开始,母亲在下地之余便纳鞋、纺线、织布,准备年事了。

 

“七亩地,八亩宽,中间坐个女人官。脚一踏,手一扳,十二个环环都动弹。”织布在那些年月,是极普遍而又非常精细的手工活。从釆锦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拐线、染色、缠籆子、经布 、穿眚、过缯等七十二道工序。“经布”这道工序最关键,有一定的经布口诀,一般人搞不懂也记不住。经布者必须心灵手巧账算清,精确计算好经线总根数,然后根据经线数确定摆放的络子数,一点也不能出错。母亲是村子里的经布行家,我至今还记得,母亲经布时的情景:父亲在巷道两树间横空架好一根“经杆”,簸箕里摆放了一溜籆子,缠绕着红的、白的、蓝的、绿的等各色棉线。我蹦跳着帮母亲钉好木橛,在母亲的指挥下,又把籆子插在木橛上。母亲一边有条不紊的忙上忙下地配线、穿线、捋线、绕线团,一边回旁边婶婶们的问话。经布需要耐力和耐心,劳神费眼,一天下来母亲常常累得腰酸腿疼。而少年不更事的我,因特喜线的浆香味,整日里都盼着母亲经布。经好布后,便开始织布。每每放学回家,我老远就能听见织布机“哐嘡––叮啷––哐嘡––叮啷”的响声,恍如天籁之音。

 

那一年的腊八会极盛大,加之母亲的手艺十里闻名,织的单子布色彩斑斓、颜色亮丽、舒适透气,几天功夫就被一抢而空。卖布换来的钱足以准备二嫂回娘家的礼品及送鹣馍的汤水,母亲高兴得直抹眼泪。腊月十二这天,父亲不到天亮就套好骡子出去了。母亲也随后起来,说是这天要磨面。想不起那一天究竟是怎么回事,父亲出去后,家里就只有我和母亲。母亲起来后,我也一骨碌从炕上爬起。

 

放麦子的大瓮在灶房的西南角。母亲先把瓮盖的馍笼一一取下,放在案板上,然后慢慢挪动瓮上的大石盖,母亲取了个洋瓷碗,让我张开袋子,弯腰去舀,却发现瓮里一粒麦子都没了!

 

母亲掀开瓮盖的那一瞬间,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于是,端了个凳子,让我站上去看,后来自己还再弯下腰,把头伸进瓮里,尽力地用手去摸。没有!瓮底光溜溜,一粒麦子都没有!母亲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口里喘着粗气,一句话也没有。吓得一旁的我拉住母亲的手直哭。母亲缓过神,挣扎着起身,掸去身上的土,把我搂在怀里,问:

 

“玲儿,刚看见什么了?”

 

“瓮里没麦子了。”

 

我仰头看着母亲,母亲轻轻抹去我挂在脸上的泪珠:没了,麦子没了。但凡有一点办法,谁都不会在这个时节去偷,不能说……玲儿,不能给任何人说,记住了?要过年了,不能让家里人都跟着难过!我懂事地点了点头,母亲麻利地收拾好家里一切,叮嘱我不要乱跑,便出门了。

 

那一年,庄稼欠收。母亲说,过年的时候,每人才分了斤半麦子,一家人分的麦子都不够在磨面机上磨,几家便合着磨,磨出的面、麸子(母亲说几乎没有留麸子),按各家的麦子分。分时都是大概,那时虽缺吃,但纯朴憨善的老家人谁也不会计较谁家多分了点。

 

因为二嫂是头一年过年,蒸大馍是必须的程序,母亲便早早打算着。自家队里是借不到麦子的。那时,我的三哥在离我们村二里路的桥上村教书。无论那个年代,知识和知识人都是受人尊重的,三哥说明家里的境况,桥上的书记二话没说,借给了150斤麦子,就一直存放在瓮里。

 

 

大约三四天后的早晨,母亲早早起来。我张着袋子,眼看着母亲从瓮里舀出麦子,父亲、二嫂帮着淘麦、擦麦、磨面。在我仅有的记忆中,那一年的面比任何时候都白,蒸馍的规模比任何时候都盛大。贴窗花,跟着嫂子和侄儿蹦蹦跳跳的去给叔伯婶婶们拜年,在哥哥点燃炮竹的那一瞬间捂着耳朵和侄儿一起跳跃……懵懵懂懂中,我早忘了母亲瘫坐的情景。


我至今都无法想象,母亲受了多大艰难才又借到麦子。前些日子,和母亲念叨起那年的事,母亲笑笑:过去的事了,记心里有啥用?多向前看,多向好处想。饥一顿,饱一顿,帮他财东一满囤,日子不都过来了?

 

母亲整日里笑着、忙碌着,全然忘记了丢麦子的事。一天天长大的我 ,渐渐明白,这也许就是母亲为人的宽宏、善良,为妻、为母的担当:为了让家人安心,再大的困难、再沉重的打击、悲伤都能装进心里,并且,了无痕迹。世事无常,早已成家的我,每每遇到猝不及防的艰难,想起母亲搂着我及母亲在家人面前大声说笑的情景,我便有了独担的勇气、力量和责任。

 

门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又是一个新年至,往事亦渐渐模糊。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任何过往都会形象为美好的故事孕育在我心中,我一定会更加泰然、坚强、愉悦和温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梁小玲,中文系毕业,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县作协会员。工作之余,喜随心随性书写生活,文字舒畅、细腻,温婉、耐看。凡人小事,经她点染便如香茗漫盏,暗香沁鼻。有文散见于网络平台、《陕西老年报》《东方散文》《西南作家》《大东方》《燕京诗刊》《渭南日报》《蒲城文学》。《老纺车》获微型文艺“中华杯美文大赛”一等奖。《有空就多叫声娘》获“首届国际东方散文大奖赛”优秀奖。《父母的心》获“海河杯”全国文学大奖赛二等奖,《追随三叔,仰望楼观》获首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无畏的太阳

心情|阅读|鸡汤|电影|牢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合作伙伴

顾问:东方散文杂志总编  憨仲

        西南作家杂志社主编  曾令琪

            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社长、著名诗人 王芳闻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宋永照   白 冰   国 哥   梁小玲  

 陈庆连   毕玉芝  禹艳芬  李婷  郭英

合作纸媒:东方散文 海河文学杂志社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 西南作家杂志

投稿邮箱:2108332259@qq.com


往期回顾

【签约作家】梁小玲 |老家 老屋 老树

【签约作家】梁小玲 |腊八记事

【国际东方散文奖征文】梁小玲 |  有空就多叫声娘

【原上花开 小说】梁小玲  | 情人节,我苦苦等的就是你

【签约作家】梁小玲| 林海小木屋(绝句小说)

【东方文韵 诗歌】梁小玲 | 我坐在四季的夜里

【东方文韵 散文】梁小玲 | 怀念路亚娣老师

【原上花开 小说】 梁小玲 | 女主管的故事

【签约作家】梁小玲  |当过民办老师的大哥

【签约作家】梁小玲 |年少读书味

【签约作家】梁小玲  | 免费卖主

【“海河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 梁小玲 | 梦中,有棵山楂树(外一首)

【签约作家】梁小玲 |我和学生共成长

【原上花开 说】梁小玲 | 王老头的年味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