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伏灸专题·末伏化瘀丨最后10天!这6个地方男女都要注意,不然亏大了

艾艾贴 艾艾贴订阅号 2021-03-18
今日末伏至。它的到来,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三伏天余额只剩下10天,且无法充值……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强调了三伏天是全年阳气最足的时期,也是冬病夏调的好时机,很多呼吸系统问题、消化系统问题、妇科问题都能通过三伏灸得到很好的改善和调理,到了秋冬能减轻不适或减少发病。

 

 

在调理身体的同时,补阳、驱寒、散滞、祛湿、化瘀也是三伏灸保健的要点,到了末伏,我们身体上的某些健康问题应该也通过之前的三伏灸调理得差不多了,末伏灸则要为身体保健再“加一把火”,让体内阳气得到更好的升发。

 


常灸6大升阳点


 

虽说已经立秋了,但现在仍处在一年中阳盛的时期,在自然界阳气旺盛的时候要顺时而为,宜于养阳,也易于养阳。而我们人体有6大升阳点,能固护一身之阳气,可葆生命活力。末伏这10天,可常灸这6个地方:

 

振奋心阳——神道穴

 

高温天气下,很多人会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心肌供血不足症状,主要是因为心阳不振,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影响气血运行。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在督脉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个神道穴,“神”是指心神,“道”是指通道。

 

它的位置也正好是在心脏背后,被左右两旁的心俞穴所夹,所以神道穴和心脏保健关联较大。常灸神道穴可振奋心阳之气,能补益气血、安神定悸


温通脾阳——脾俞穴

 

之前我们在“大暑”这篇文章里讲过(热文回顾:大暑|夏日长,苦炎热,养脾祛湿,艾灸最强,心与脾是母子关系,一旦心阳不振,就可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相应的,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来源于脾胃,如果脾胃运化失常,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不适等。

 

所以,振奋心阳的同时,也要注意养脾健脾。后背的脾俞穴利湿、补脾的穴位,艾灸脾俞穴可以调节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能正常运化水湿

 

虚胖之人多因脾虚,痰浊瘀积于内造成身材发福肿胀,气虚体胖的人可经常艾灸脾俞穴来温脾阳、去痰浊、除湿气,补脾的同时还能消肿、瘦身。


温补胃阳——中脘穴

 

胃阳不足,胃腑失于温养,以胃脘部隐痛,每遇寒冷而发,喜温喜按,饮食减少且喜进热食,口淡不渴等为主要症状。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胃阳虚的人,要常灸中脘穴,它是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位于中焦胃脘部,连通上下,是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常与脚上的足三里穴合用,能温补胃阳、补中益气。


温养肺阳——中府穴

 

肺主皮毛,外邪是通过皮肤入侵体内传到肺部,致使肺部阳气不足。比如夏天的时候长期处在超低温度的空调房内,或者秋冬的时候为了露美腿,经常穿着短裙短裤出街,没有好好保暖也会被冻出肺气不足。

 

长期肺阳不足的人表现为反复咳嗽、咳嗽恢复时间很长,甚至发展为慢阻肺,这类型的人抵抗力很差,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比如很容易就感冒了或者被其他传染病盯上。

 

温肺阳一是要注意保暖,谨防寒气入体,二是通过艾灸穴位来起到保健的目的——在我们的锁骨下方,有个中府穴,它是肺经上的要穴,位近于肺,内通于肺气,艾灸这个穴位能温养肺阳、止咳平喘,经常咳嗽、气喘、胸痛的人,要常灸此穴。


滋养肾阳——关元穴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阳气是逐渐衰退的,所以中老年人肾阳虚的人比较多,这类型的人平常比较怕冷,一到温度低的环境就受不了,常见有腰冷、腰膝酸软、四肢冷等。

 

肾阳虚的人还可能伴有尿频的毛病,尤其是夜尿频。很多肾阳虚的女性经常有痛经的烦恼,男性则可能伴有阳痿、早泄及遗精等。

 

肾气禀受于先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关元穴在脐下3寸,居丹田,为真元之根,有补肾固元之功,擅长调理男科、妇科等生殖系统问题及各种虚寒之证,老年人常灸还能延年保健

 

阳中之阳——至阳穴

 

至阳穴被称为后背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至”也就是极、最的意思,“至阳”的含义就是阳气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顶点。

 

至阳穴为督脉的要穴,督脉总督诸阳,至阳穴靠近于心,心主血脉,又为督脉阳气隆盛之处,艾灸这里有激发全身阳气之功,温化阴寒之效

 



末伏养好背


 

人体背部分布了两条举足轻重的经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位于脊背正中,总管全身阳气;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背两旁,从上到下分布了12对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之处。


 

我们常说“背为阳,腹为阴”,背部分布的基本都是人体的阳经,末伏养好背能提升阳气,使气血通畅,强身健体。在这里教大家一个疏通背部经络的好方法,叫“摇篮式滚背”:

 

每天早晨起床之后,伸伸懒腰,活动一下四肢,然后双腿弯曲,双手扶住小腿,在原地前后摇摆,反复滚上三到五分钟,每次滚完以后会感觉到背部热热,这表明气血疏通了,对打通后背经络效果非常好。



 

末伏养背还要多晒晒太阳。

 

清代的慈山居士在他的《长寿秘决》中写道:“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空,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遍体和扬。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在他看来,晒太阳对人体非常有益。

 

中医里也有“采日精”的说法,就是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让背多晒晒阳光,背部的诸多穴位经络,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脉,也能受到阳光的濡养,使通体调畅。

 

现在正午的阳光还比较猛烈,所以建议每天晒太阳的时间是早上9点之前,或下午4~5点之间,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与阳光接触,到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晒个20~30分钟,隔着玻璃窗晒的话效果没那么好。

 

 

我们也可以在每天晒背之后,再做一做艾灸,重点艾灸督脉和膀胱经上的背俞穴,如肺俞心俞肾俞膀胱俞等,补阳效果加倍,对身体保健很有益处。

 

参考来源:人民日报、生命时报、广州日报、凤凰健康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和它一起睡了好几晚,起身关节酸痛、头晕鼻塞……空调病,你中招了没?


三伏灸专题·儿童篇丨人民日报:少年体质“弱”得触目惊心!小孩身体差赶紧调理


热伤风or中暑?感冒了怎么才能好得快?


三伏灸专题·儿童篇丨人民日报:少年体质“弱”得触目惊心!小孩身体差赶紧调理


点个“在看”,把这份“艾”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