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廉颇、蔺相如后来怎样了?

燕晓 燕晓文史
2024-11-27
晓书僮文学课
深度剖析“长平之战”


写在前面:

“晓书僮文学课”是几位致力于将国学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老师共同倾力打造而成。旨在帮助家长消解教育的焦虑情绪,用国学文化营造家庭氛围,借助文学形象,引导孩子树立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注/收藏/点赞/转发


全文约54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如不想看文字,可观看完整版视频讲解: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左滑查看更多


语文老师并未告知我们廉颇蔺相如之后的故事,今天咱们就为大家交代清楚,并为大家解析影响中国千年大变局的一场关键之战——长平之战!


为何说长平之战是千年历史大变局、历史转折的关键之战?只因秦汉大一统政治即将取代夏商周三代以来分封、建藩列国并立的旧制度。


在长平之战前,赵国尚还勉强能够与秦国抗衡,然而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一国具备单独对抗秦国的能力,秦国吞并六国遂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


在大家熟悉的语文课本中,《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圆满落幕,然而故事随后发生了逆转。此时,一个重要人物登场了,他叫赵奢。


其实这后面的故事,司马迁依然写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中,只是全文比较长,咱们的语文课本就将它给节选了。


下面,就让晓书僮就来给大家继续剖析这篇经典佳作《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后半部分。


01

故事发展概述


1

赵奢


先看看司马迁是如何让赵奢登场的:“赵奢,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赵奢相当于税务局局长,一登场就杀了九个人,而且还是平原君的人,这胆子着实不小!


2

赵胜


平原君赵胜是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四公子指的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和春申君黄歇。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四位公子:


孟尝君田文乃齐国宗室大臣,曾在齐国任相,后因被齐王猜忌而被迫出走,转至魏国任相。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为人贤明,善于招揽人才。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之子,曾两度击败秦军,拯救了赵国和魏国。


春申君黄歇在楚国受楚考烈王重用,曾担任楚相。


据说,战国四公子养士的规模皆超千人,也就是养着上千个谋士,随时为国效力,相当于庞大的人力资源公司。


3

文学剖析


赵奢得罪了大老板却毫不慌张,面对前来兴师问罪的平原君,他淡定说道:“您贵为赵国公子,倘若纵容家臣不守国法,法力就会被削弱,法削则国弱。国弱就会被其他诸侯国吞并,届时连赵国都不复存在,又何来您的富贵?”


平原君一听,觉得有理,当即举荐给赵王,直接将赵奢擢升为国家税务部部长。


这个人物与廉颇、蔺相如有何关系?听我慢慢道来。首先,这个赵奢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他不仅收税有一套,打仗也颇具能力,曾帅万人大破秦兵,解阙与之围而救韩。


赵惠文王赐赵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崇尚武德: 

春秋战国时期崛起的世家大多靠征战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但“崇尚武德”并不是提倡好勇斗狠,而是推举勇气与智慧并存的将领。赵奢用实际行动站在了公卿的位置上。


02

故事发展概述


01

赵括

威风凛凛的赵奢之所以名声不显,是因其有个更为出名的儿子,叫赵括,没错,正是那个“纸上谈兵”故事中的主角,他也是长平之战中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

 

司马迁对赵括的描写入木三分:赵括自年少时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无人能敌。

 

一个年少轻狂、目空一切的儒生形象跃然纸上。从小研习兵法,谈论起战略战术,头头是道,自诩天下无敌。

 

知子莫若父,赵奢对儿子的评价竟一语成谶。他生前曾言:“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02

赵孝成王

赵括登上历史舞台之时,不仅赵奢已逝,赵惠文王也已驾崩。当时的赵王叫赵孝成王,这位赵王相较他的父亲赵惠文王,可差得远了!

 

公元 260 年,正当廉颇在长平与秦军对峙之际,赵孝成王求胜心切,听信了秦军的反间计。秦军对外宣称,他们最为惧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赵王信以为真,立马让赵括取代廉颇,担任赵将。

 

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极力阻拦劝说,赵王却不听!


03

长平之战

赵括取代廉颇之后,即刻向秦军发动进攻,他殊不知,自己要面对的是强大的秦将白起!据历史数据显示,经白起诛杀者达数百万人,彼时,周天子旗下的总人口数也不过千万。

 

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关于这一战,司马迁认为数十万降卒全部被残忍活埋——“秦悉坑之”。关于这一点,历史学家多有质疑,特别是民国时期的疑古风刮起时,更是将《史记》批判得一无是处,认为“赵卒皆身经百战,岂会束手就死?决不可信。”

 

这个谜团终于在近代被解开了。1995年5月12日那天,山西省高平市永录村的李氏父子像往常一样,到自家地里干活。无意之间,他们挖到了N多具人体的骨骼,同时,还挖出了青铜质地的箭头、钱币等等,有些箭头直接卡进了骨头里。

 

经文物专家鉴定之后,确认这里便是当年赵军被“坑”之处,此地被命名为“长平之战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欣赏一段原文:

       秦伐韩,军於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譟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後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後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後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於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後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後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03

晓书僮歪解


1、阙与之战


为了让大家欣赏司马迁的文笔有多妙,特意选了这1000来字,其中包含了赵奢的“阏与之战”和赵括的“长平之战”两场战役。


司马迁可能并不知道“长平之战”是千年历史大变局、历史转折的关键之战,他将笔墨放在了赵奢的“阏与之战”上,将整场战役描写得栩栩如生。


赵国老将乐乘和廉颇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不愿意带兵去阏与解救被秦军围困的韩国。只有赵奢认为可以一试,因为他研究过那里的地形“其道远险狭”,秦军人虽多,但在狭小的地方相遇,他人多的优势就施展不开,此时,勇者将胜出。


原句写得相当传神:“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由来。


然而,离开邯郸三十里后,赵奢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表现得一点不勇敢,还斩杀敢来劝他攻打秦军的人。他带着兵在离秦军较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便吩咐安营扎寨。远处传来秦军锣鼓喧天的操练声,赵奢像没听到似的,一停就是28天。


秦国派出探子到赵奢这边打听消息,赵奢完全不设防,好酒好菜招待对方。探子回去将情况告知后,秦将大喜,料定赵奢无心救韩。而另一边,赵奢等探子一走,便立即下令“今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也就是让精锐部队悄悄到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修建军事防御工程。


秦军这才反应过来,立即展开迎战。这时,赵军中有位叫许历的人,建议“先据北山上者胜,後至者败。”赵奢认为此计可行,便先派兵占据了有利地势,果然大破秦军。


事后,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於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2、战略战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赵奢不仅有勇有谋,还相当沉得住气。他知道,在军事力量上,赵军远远不如秦军,那么,只能借助“天时地利人和”。

 

赵奢离开邯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压住士兵的躁动情绪。“狭路相逢,勇者胜”,他要的是冷静果敢的勇士,而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愚夫。所以一开始,他不允许任何人提建议,就让他们心里憋着一股劲。

 

探子来探听虚实,正中他下怀,他要麻痹秦军的神经,让他们轻敌。等探子一走,他立即开始行动。所以,当许历冒死提军事建议时,他允了,因为他知道天时到了!

 

许历占据北山的建议,想必也早在赵奢的计划内,但他不动声色,让许历坐拥这份荣耀,回国被封为国尉。总之,“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往死里干了。

 

你有没有发现,司马迁不仅文学造诣相当了得,对于军事也颇有研究,对战事、战势、双方的心态都把握得很到位,让人读来如临现场,非常有收获。

 

司马迁为了写好《史记》,曾走遍天下,他去过许多古代战争现场,他的依据不仅来源于当时留存下来的史料,还有许多是他从当地收集、考证而来的信息。整部《史记》耗时40年才完成,这份严谨的治学精神,也影响了后世许多优秀的学者。


3、心理剖析


今天有不少学者为赵括喊冤,认为如果不是秦国悄悄将秦将换成了白起,赵括说不定也能赢。此结论我们姑且不下,留给大家慢慢思索。

 

那么,司马迁是不是也认定赵括就是不行?我觉得他其实是有所保留的,在叙事的过程中,我get到了他另外的想法:“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但凡谈论带兵打仗,赵奢都难不住赵括,但赵奢就是认为赵括不行。除了看到一个年少轻狂、目空一切的儒生形象,我还看到了一个内心特别受伤的“小孩”。

 

在司马迁的描述中,有些东西他并没有说,但我们可以脑补一下。赵奢作为父亲,孩子喜欢带兵打仗,却又显得经验不足,他为何没将他带在身边进行历练?而是在赵括的母亲面前强调,这孩子千万不能上战场。

 

所以,赵括的母亲为了阻拦孩子出征,也是费尽了口舌。看上去,司马迁是在表达父子二人实力与性格的差距,但真正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赵奢深知战争的残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置身于危险的境地。

 

从赵奢登场到赢得“阏与之战”,都可看出,赵奢绝对是一个极其冷静且敢打敢杀的人,都说虎父无犬子,赵括底子应该是不错的。但他却根本没给孩子上战场的机会,就一口否定他:“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潜台词不就是:我确实考不住你,但你就是不能上战场!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担忧,大家感受到了吗?赵括内心的受伤,大家是否也感受到了呢?爱与伤害,本就是孪生兄弟。

 

一个总是被否定的孩子,要么特别自卑,要么特别自大。赵括想通过一场战役证明自己,自然也是人之常情。

 

今天很多人讲中国人没有批判性思维,我真的希望他们多读读《史记》。司马迁其实就相当有批判性思维,只是他记录的是历史,有些事情在当时已经“盖棺定论”,他自然不能去改变结果。他把一些信息和观点隐藏在了细节里,你只要仔细品,就能有所发现。时间虽过去两千年,但人性一点没变......

 

只有赵孝成王看好赵括。

 

我想,赵孝成王和赵括有着同命相怜之感。赵惠文王把江山传给他,他自然也希望通过一些战绩来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时,他也想培养“自己人”,而赵括是最佳人选。


秦国的反间计之所以能奏效,就是抓住了这一人性弱点。


04

悲凉的结局


1、一败涂地


长平之战令赵国元气大伤,差点就此终结!幸赖楚、魏诸侯前来救援,才得以解除邯郸之围。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如此评价长平之战:从战争进程来看,长平之战并非秦赵两国事先谋划的一场大战,而是秦国统一战争必然要发生的一场大决战。它既是秦赵之间的一场主力决战,也是秦国与东方诸侯各国之间的一场主力大决战。



2、利令智昏?


长平之战的起因实则是秦伐韩,韩割上党郡十七城给秦求和,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投降,转而投奔赵国。

 

赵孝成王认为上党是邯郸门户,一旦被秦占领,下一个被灭的就是赵国。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并非历史评说的“利令智昏”,赵王和平原君因贪图城池而接受了上党郡。

 

受地后,赵王便派出廉颇驻守上党,这摆明了也是做好了作战准备的,这两步棋其实并无差错。


3、我思用赵人


但当廉颇与秦军交手之后,发现秦强赵弱,于是采取坚守的策略避开锋芒。岂料,一个求胜心切的赵王遇见了一脸自信的赵括,再加上秦军的反间计煽风点火,赵王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长平之战后,廉颇虽也立过功,但逐渐被边缘化。等赵悼襄王即位时,想让乐乘取代廉颇,这把廉颇惹怒了。他把乐乘打跑后,自己去了魏国,却始终未获重用。后来又任楚将,也无功绩,说:“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这才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真正结局,蔺相如在赵括登场之后便再无记载,想必已离世。廉颇是高寿之人,经历了三任赵王,目睹着赵国实力由强转弱,自己浴血奋战多年却流落他乡,内心无比悲凉!


好一句“我思用赵人”!道尽了内心多少无奈!


如果长平之战没有临时换将,廉颇能扭转乾坤吗?请在评论区写下您的看法。


下一期将为你带来:国学启蒙,为何建议孩子先读《史记》

更新日期:未定



说明:图文皆为原创,付费转载请联系作者



往期内容回顾

欢迎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共读经典名篇


精彩有后续,欢迎点赞在看+关注转发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燕晓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