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走势】 日本打算重启TPP

2017-04-26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点击「 蓝色微信名 」 可快速关注  

来源: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微信号

  智编导读 

日本准备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重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一立场转变有望让这个巨大的贸易协定起死回生。媒体对于日本积极推进没有美国参与的TPP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经济热点 

日本打算重启TPP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本已准备好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继续推进TPP协定,而不对现有TPP文本作大量更改。此前,日本不愿意在得不到美国汽车市场更便利准入的情况下,让日本农民受到农产品进口激增的影响。

  这个决定对澳大利亚等非美国食品出口国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利好,并可能改变亚洲贸易协定的格局,提供一个替代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选择。

  “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我们将在5月份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就11个成员国的TPP开始谈判,”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日前在纽约举行的一个活动上表示。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史蒂文•乔博访问日本时,讨论重启TPP事宜。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的首批行动之一,就是退出尚未获得国会批准的TPP协定。这使得日本成为该协定中的最大经济体。其他10个成员国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

  澳大利亚早就希望继续推进,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时表示,TPP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是“无意义的”,此言反映出日本的工业产品将失去一个大市场。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誓言要挽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但数个国家的贸易谈判代表称,美国退出后TPP难以维系。

  不过,有几个因素促使东京方面重新思考。据东京的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GRIPS)高级研究员川崎介绍,首先是日方意识到,即使没有美国,TPP也能带来经济效益——而日本需要这些效益。“若没有任何自由贸易协定,我们就不能指望重振经济,”川崎说。他表示,对日本来说,来自关税减免的大部分推定收益涉及美国,但是来自非关税壁垒消除的推定收益主要涉及亚洲贸易伙伴。

  还有一个地缘政治层面:TPP将巩固日本与澳大利亚和越南等重要地区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且此举将保住TPP在知识产权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确立的严格规则。这将形成压力,要求RCEP协定也达到更高标准,后者覆盖一组不同的亚洲国家,包括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最近访问东京时宣告:“TPP对美国来说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尽管如此,东京方面依然热衷于把美国拉回来。“由于贸易转移的影响,美国可能会因TPP11(美国缺席的TPP)吃亏,”川崎表示。例如,澳大利亚牛肉和智利葡萄酒在日本市场可能比美国竞争对手处于更有利地位。

  日经中文网分析认为,日本政府推动没有美国的TPP原因有两个方面:

  原因之一在于,日本已经确定特朗普政府并未对在排除美国的前提下推进TPP提出异议。在2月的日美首脑会谈中,在美国宣布退出TPP的基础上,两位首脑一致同意探索促进亚太地区贸易和增长的最佳方法。会谈后发布的共同声明中有一句写道,“日本以现有的协议作为基础继续推进地域层面的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表示,这是“日本向美方确认了包括推进TPP11在内的问题”。

  希望由日本主导TPP11的期待也不在少数。新加坡外交相关人士表示,“在美国退出后,TPP内具有最大经济规模的日本不采取行动,事情就难以取得进展”。在美国部分国会议员和专家之间,有声音希望日本取代美国,在亚洲推进贸易自由化。也有观点担心,由于美国退出作为重返亚洲政策支柱的TPP,中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将加强。

  日本政府首先将在5月下旬在越南召开的TPP部长级会谈上,争取通过指示事务官员讨论TPP11生效方法的共同声明。

  没有美国的TPP要想生效,需要11国在排除美国的修订协定上达成一致。虽然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持积极态度,但难点是说服越南和马来西亚。对于期待美国这一巨大出口市场而在谈判中做出让步的两国来说,没有美国的TPP吸引力很小。

  如果越南等国家要求撤回因美国压力而做出的让步措施,TPP11的谈判等于从核心内容上从头开始,事态将难以收拾。此时需要高超的谈判技巧,既要维持TPP的协议内容,也要确定将美国排除在外。在日本推进TPP11的背后,也有意牵制在贸易领域加强双边主义的美国。在即将举行首次会议的日美经济对话中,预计美国将要求日本推进削减贸易赤字的单独磋商。在此前的中美首脑会谈中,美国为消除贸易不均衡而提出“百日计划”,要求迅速取得成效的姿态十分明显。

  原因之二是期待经济效果。对于TPP提出的多边“高质量自由化”的理念,看中短期利益的特朗普政府并不太关心。日方的战略是通过经济对话与美国继续磋商,同时促使TPP11生效,以在未来让美国重返多边贸易框架。日本外务省的官员表示,“日美经济对话与TPP11互为表里”。

  关于TPP11,在日本国内仍有需要解决的课题,例如如何构筑以包括美国在内的11国为对象的大米和乳制品进口框架等。此外,在日美的双边磋商中,美国要求日本的市场开放程度超过TPP的日美协议,这让日本感到为难。

  即便如此,对于日本来说推进TPP仍然有意义。据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的川崎研一教授推算,包含美国在内的TPP12能够将日本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推高1.37%,TPP11能推高1.11%,小于TPP12。但即便少了美国,其经济效果也不容忽视。

  由于英国脱离欧盟和特朗普政权的上台,全球多边主义出现动摇,世界贸易开始倾向于双边主义。其中,守护多边贸易自由化的TPP还具有抑制反全球化主义的意义。

  由于自民党总裁的任期延长,安倍有望执政到2021年9月。这将超过特朗普的第1任期(截至2021年1月)。即使少了美国,如果日本能促使TPP11生效,也将成为安倍政府重要的政治遗产。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美经济续温和扩张


  据香港商报网讯,美联储4月19日发布褐皮书称,2月中到3月底的美国国内经济持续扩张,所有12个联储地区经济均呈“适度至温和”的速率增长。就业人口温和增加,输入价格温和上涨,制造业继续温和扩张。

  尽管大多数地区报告称,招聘低技能员工的难度增大、劳动周转率上升且保留员工的难度加大,预示薪资增幅仍有上涨空间。建筑和高技能行业的招聘难度增大,预示着薪资增幅仍有向上空间。褐皮书显示,劳动力市场仍然紧俏,令一些地区的用工成本上升,限制了制造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大多数企业预计,未来六个月的用工需求及薪资都将呈温和增长。

  同时,零售价格整体温和增长,能源价格持平或略有回落,输入价格普遍温和增长,但涨幅超过售价的幅度有限。大多数企业预计,物价将在未来数月温和上涨,这代表美国通胀面临的向上压力依旧有限。

  有分析人士认为,褐皮书措辞符合美联储今年再加息两次的预期。芝加哥商交所根据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交易数据制作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预计5月不加息的比率为96%,预计6月再加息的比率不足50%,从4月初的71%明显回落。

  与此同时,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19日强调,美联储将继续渐进加息节奏,海外经济有能力应对加息带来的溢出效应。费希尔当天在IMF的相关活动上表示,美联储渐进加息进程有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同时降低对海外经济的溢出风险。费希尔说,今年美国经济和海外经济状况或将一致向好,即使全球货币政策仍存在分化,海外经济也有能力应对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

  另据路透社4月20日报道,美国截至4月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减少,4月初消费者信心上升,因家庭财务状况保持乐观,表明3月的就业增长大幅放缓只是短暂现象。其它数据显示,3月生产者物价七个月来首次下降,同比升幅为五年来最大。报告直指经济正稳步增长,可能促使美联储在6月再次升息。“今天的报告与美联储有关经济接近充分就业、通胀压力逐步攀升的说法基本一致,”穆迪分析高级经济学家雷恩·斯威特称。

  美国劳工部称,截至4月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1000人,经季节调整后为23.4万人。这是连续第三周下降,接近2月触及的44年低位22.7万人。初请失业金人数已经连续110周低于表明就业市场健康的门槛30万人,为1970年以来的最长跨度,当时的劳动力市场规模要小得多。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失业率为近10年低位4.5%。初请失业金人数处于较低水平,表明3月就业岗位增幅大幅放缓只是暂时现象,劳动力市场仍在不断收紧。3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9.8万人,为去年5月以来最小增幅。“3月中初请失业金人数曾短暂升高,可能反映出在3月就业报告中显而易见的天气拖累,4月上半月数据要强劲得多,直指4月就业岗位重新加速增长,”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特德·魏斯曼称。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4月初消费者信心指数从3月的96.9升至98.0。调查中的消费者现状指数跳升至2000年来最高,报告财务状况改善的家庭占比增加。消费者信心强劲可能表明,第二季消费者支出加速,年初时曾明显放缓。去年底今年初消费者信心急升未能转化成支出增长。特朗普4月19日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称,美元“过强”,他喜欢“低利率政策”,从而导致美元对一篮子货币下跌,美债收益率一度跌至五个月低位,股市基本持平。

  美国劳工部在4月20日发布的另外一份报告中称,3月份最终需求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下跌0.1%,为8月以来的首次下跌,2月PPI上升0.3%。尽管3月PPI下降,但截至3月的12个月内,PPI急升2.3%,为2012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幅,2月时增2.2%。最终需求服务物价指数下降0.1%,占3月PPI降幅的四分之三。能源价格下跌2.9%,为8月以来首次下降,汽油价格急降8.3%。由于油价近日上涨,几乎收复了3月的所有跌幅,月度生产者物价可能会恢复上升走势。美元兑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今年下跌2.8%,也使得生产者物价保持潜在上升的趋势。3月,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最终需求商品物价增长0.4%,2月时仅微升0.1%。

(综合信息)


经济前景好转 支撑股市升势


  汇丰私人银行董事总经理兼投资策略及咨询业务亚洲区主管范卓云在为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的文章中认为,受惠于周期性前景改善及各国推行利好增长政策,环球股市相信可望在未来六个月更上一层楼。

  美联储在三个月内两度加息,是2006年上半年来频率最高的,反映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增长信心转强。美联储自3月15日加息后,决策官员多次发表评论附和主席耶伦的鸽派论调,令市场深信美国2017年内将只会再加息两次,加息后反而令市场释怀,因为得悉更明确的利息政策走向而感到鼓舞。3月的加息行动令投资者对经济复苏信心上升,相信这有助提升投资者承受风险的意愿。美联储在3月份会议纪录中披露,有大部分委员认为,今年稍后时间可能有需要调整现行“债券投资续期”的政策,意味着央行在量化宽松时期购入的债券在到期时可能不再续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会逐步缩减,美国国库券及按揭抵押证券均在不再续期的考虑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联储透露有可能在今年稍后开始退市,但美债收益率不但没有攀升,反而辗转回落,显示市场对美联储考虑缩减资产负债表早有心理准备,投资者也预期央行开始退市后,可能会暂停加息。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持续,预期美联储今年6月及9月将再加息两次,每次分别上调25个基点,今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水平将介于1.25%至1.50%,利率仍处于历史低水平。同时,美联储会于2018年3月再将利率调高25个基点,然后暂停加息,通过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将货币政策正常化。作者并不太担心美联储今年内继续加息或考虑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也相信温和退市不会扭转股市升势。

  根据过往经济周期的市场数据显示,股市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初段,一般仍能保持升势,原因是货币政策正常化恰好反映经济复苏稳健,周期性前景好转将利好企业盈利前景。

  事实上,环球经济周期展望自今年初以来持续改善,经济增长加快带来的再通胀预期,以及消费者信心回升都利好公司盈利前景。观乎近期全球采购经理指数稳步上扬,市场预期通胀重临,帮助制造商恢复定价能力,推动企业盈利进入复苏周期。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经济刺激措施、税务改革,以及减少行业规管方案,都利好美国经济及企业盈利增长前景。不过最近数月环球经济录得出乎意料增幅最大的市场,一概位于美国境外地区,包括新兴市场和欧洲。

  根据汇丰环球研究部外汇策略师的分析,新兴市场的惊喜指数显示,今年初以来经济活动数据一直优于市场预期。此外,欧元区采购经理指数也创下近六年高位,失业率更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时,随着欧元区各国大选将至,中东军事冲突局面紧张,加上英国正式宣布启动脱欧谈判,以及全球地缘政治和贸易前景的不明朗因素挥之不去,作者相信各国央行将继续推行支持增长的货币宽松政策,各国政府也会选择性推出经济刺激措施,特别是增加基建开支。

  受惠于周期性前景改善及各国推行利好增长政策,环球股市相信可望在未来六个月更上一层楼。故此,我们环球投资委员会将股票的投资评级由“中性”上调至“增持”,并增持美国及新兴市场的股票及债券,若短期内市场因为地缘政治事件出现调整,有机会为策略性投资者带来趁低吸纳的机会。

  要捕捉全球再通胀带来的机遇,投资者可考虑增持美国、新兴市场和亚洲的股票。虽然美国当局施政可能未能完全符合市场极高的期望,美国股市在经历大选后的急升或在短期内出现获利回吐,但我们继续看好美国金融股、工业股及能源股,这些企业有望受惠于美国新政府推行的再通胀政策及减少行业监管方案。

  近日中东的紧张局面也利好石油价格,支持环球能源股和美国高息石油债劵。

  在新兴市场之中,中国和印度的股市表现最乐观,投资者可考虑增持这两个市场的股票。中国和印度乃亚洲区内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都以内需驱动增长,预期两国在结构性改革进展理想和财政宽松的环境下,于2017年将录得较大的每股盈利增幅。

  如今环球经济增长及债券收益率仍处于历史低位,加上环球政治风险有增无减,作者看好较能抵御外围不明朗因素且受惠长期结构性改革的市场。

  欧洲股市自2015年4月至2016年底一直跑输美国股市,但由于最近欧洲周期性前景好转,企业盈利渐见起色,欧洲股票经历大幅跑输美股的时期后,如今估值再次展现吸引力,因此我们将欧洲股票的评级重新上调至“中性”。欧洲股票基金多年来出现资金赎回情况,环球投资者长期减持欧洲股票,在投资者持仓取态保守的情况下,欧洲股票的下行风险看来相对有限。相比美股,欧洲股票正处于五年多以来最具吸引力的估值水平,具有复苏潜力但估值被低估的欧洲蓝筹股较具投资价值。

  中美首脑在4月7日举行高峰会议,双方同意展开为期100天的贸易谈判计划,以推动美国出口及缩少中美贸易赤字,令市场对中美贸易磨擦的忧虑稍微缓解,有助提振环球风险情绪。

  同时中国经济复苏动力在第一季度增强,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由2月的51.6上升至51.8,不单只优于市场预期,还升至2012年4月以来的五年最高位,也是连续八个月处于扩张水平。3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也跃升至55.1,高于2月的54.2,也是2014年5月以来最高值。

  受供给侧改革进展良好带动,中国工业产品价格及边际利润显著回升,今年首两个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按年急升31.5%,达到人民币1.02万亿元水平,令不少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再度重拾兴趣。据上月全国人大会议所通过的2017年宏观经济计划,中国将着重推动经济增长及厉行结构性改革。北京将继续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灵活运用财政储备金应付增加基建开支所需资金,以及将地方政府每年的发债限额增加一倍至人民币8000亿元。汇丰经济师预期中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望维持6.5%。作者看好受益于结构性改革的中国新经济板块,当中包括那些能受惠于电子商贸及金融科技迅速增长的互联网领导者,以及那些具备竞争力颠覆现状发展人工智能、虚拟实境、云端运算及大数据的科技企业。加上中国资金持续大举南下流入香港市场,应有助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重新估值。

  (联合早报,2017.4.23)


用人类智慧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桑希尔认为,将人工智能的积极贡献最大化,将其有害后果降至最低,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艰巨的公共政策挑战之一。

  在他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文章中写道,关于人工智能的变革威力,人们提出了很多大胆的设想。但我们也有必要听听一些严重警告。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凯特•克劳福德(Kate Crawford)警告称,如果被威权政府滥用,威力与日俱增的人工智能可能会酿成一场“法西斯梦”。克劳福德在SXSW科技大会上表示:“就在我们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呈阶梯型上升时,其他一些事情也在发生:极端民族主义、右翼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崛起。”她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庞大的数据登记册、针对特定人口群体、滥用预测型警务以及操纵政治信仰。

  克劳福德并不是唯一对强大的新技术被错误使用(有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感到担忧的人。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马克•沃尔波特(Mark Walport)警告称,在医学和法律等涉及细腻人类判断的领域不假思索地使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破坏性结果,并侵蚀公众对这项技术的信任。

  尽管人工智能有增强人类判断的潜力,但它也可能带来有害的偏见,并产生一种错误的客观感觉。他在《连线》(Wired)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机器学习可能会内部化在量刑或医疗历史中存在的所有隐性偏见,并通过它们的算法外部化。”

  就像一直以来的情况那样,识别危险仍然要比化解危险容易得多。没有底线的政权永远不会遵守限制人工智能使用的规定。然而,即便在正常运转的基于法律的民主国家,框定适当的回应也很棘手。将人工智能可以做出的积极贡献最大化,同时将其有害后果降至最低,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艰巨的公共政策挑战之一。

  王新锐认为: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对透明性和举证责任的要求,与机器学习结果的不确定性和算法保密要求之间,存在着一种结构性的紧张关系。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很难理解,其用途往往带有神秘色彩。找到尚未被行业挖走、且不存在其他利益冲突的独立专家也变得越来越难。受到该领域类似商业军备竞赛的竞争的推动,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争夺人工智能领域很多最优秀的学术专家。因此,很多领先研究位于私营部门,而非公共部门。值得肯定的是,一些领先科技公司认识到了透明的必要性,尽管有些姗姗来迟。还有一连串倡议鼓励对人工智能展开更多政策研究和公开辩论。特斯拉汽车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帮助创建了非盈利研究机构OpenAI,致力于以安全方式开发人工智能。亚马逊、Facebook、谷歌DeepMind、IBM、微软和苹果也联合发起Partnership on AI,以启动更多有关该技术实际应用的公开讨论。谷歌DeepMind联合创始人、Partnership on AI联合主席穆斯塔法•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在应对我们这个时代一些最大挑战方面发挥变革性作用。但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超过我们理解和控制这些系统的集体能力。因此,领先人工智能公司必须在对自己问责方面发挥更具创新和更主动的作用。为此,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公司正在尝试可验证的数据审计,并将很快宣布一个道德委员会的构成,该委员会将审查该公司的所有活动。但苏莱曼指出,我们的社会还必须设计更好的框架,指导这些技术为集体利益服务。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Tech Tonic播客的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能够控制这些系统,使他们在我们希望的时间做我们想做的事,而不会自说自话。”

  一些观察人士表示,做到这点的最佳方法是调整我们的法律制度,确保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向公众“解释”。从原则上说,这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可能极为复杂。布鲁塞尔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法律和科技学教授米雷列•希尔德布兰特(Mireille Hildebrandt)表示,人工智能的危险之一是我们变得过度依赖我们并不完全理解的“不用脑子的智慧”。她认为,这些算法的目的和影响必须是可测试而且在法庭上是可争论的。她表示:“如果你无法有意义地解释你的系统的决定,那么你就不能制造它们。”我们将需要更多的人类智慧来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FT中文网,2017.4.24)


 中国经济 


让新服务迅猛普及的三大中国式机制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小高航撰写的报道说,如果把中国比喻成高速公路的话,那就是超高速车道与超低速车道的一种并存。“5年计划”和“10年规划”等国家与国有企业制定的长期改革目标看起来像是迟迟没有进展的超低速车道。另一方面,以想要一夜暴富的创业热潮为背景,城市地区人们的生活正在迅猛变化,这可以看作是超高速车道。

  最近到中国出差的外籍人士应该不难感受到这种变化。一出机场就会发现,街上到处都停放着橘色或黄色的自行车。这是1年前完全看不到的情景。街头的这些自行车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利用的共享单车,费用基本为“半小时1元”等。这类共享单车因“可以随骑随停”、“无需担心被盗”、“既有利于健康又环保”等理由而迅速普及,据称单单上海就已经投放了十几万辆。

  中国在正常的网络环境下无法利用Facebook和谷歌等,生活各方面存在诸多限制。这是政府担忧快速的变化而设法将其控制在“超低速”的意愿所致。另一方面,让很多在华日本人感觉“比日本方便得多”的服务也不在少数。除了共享单车外,还有利用智能手机的电子支付、送餐及打车服务等,这些只要用过一次就欲罢不能服务在过去1-2年迅速增加。这些服务全部是在超高速车道激烈竞争的企业提供的。

  新的创意和服务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普及的背后,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三项“机制”在发挥作用。以共享单车为例来看一下。

  3月上旬的一天,凌晨12点,我正在上海市区的街头走着,一辆卡车突然停住,车上下来3个年轻男子。我一开始有些紧张,以为是干什么的,但3人戴上手套从车厢里抬下来十几辆新自行车摆到了人行道上。然后再次上车,开到几百米开外重复同样的工作。这才想到他们可能是在投放新的共享单车。

  例如,较早推出共享单车业务的“摩拜单车”从2016年4月开始在上海提供服务。之后仅一年时间,上海至少有7家企业涉足了共享单车业务。商业模式基本相同,自然就变成了“价格”竞争。半小时1元的收费降到了0.5元、0.1元,最近又接连推出了“免费一周”等宣传活动。如果各公司争相投放自行车,费用也降低的话,就会作为很有魅力的服务快速普及。作为第一个中国式机制大致经历三步:(1)看到其他公司成功的话毫不犹豫地涉足→(2)价格随着过度竞争降低→(3)服务普及扩大

  当然,所有公司都在亏损。既然如此这些企业为什么还硬着头皮往里钻呢?原因很简单,各公司重视的不是通过主业盈利的营业现金流(现金收支),而是在寻找四处漂流的投资资金。

  在中国,2016年初创企业募集的资金达到2364亿元,1年实际增长了70%。掀起这股投资热潮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提倡的鼓励“双创”的政策。中国政府首脑的发言一般非常有分量,美国和日本根本没有可比性。培养初创企业一旦变成“上面的意思”,地方政府就会争相设置旨在培养初创企业的补贴制度,企业和投资者则争先恐后地投资。

  初创企业吸收的资金多的话,尽职调查(业务前景和资产评估)当然就变成了走形式。商务模式毫无特点,只是一味模仿成功案例的企业也能募集到资金。各企业还在打着如意算盘,认为即使后涉足的企业在竞争中失利,只要把资产出售给竞争的“赢家”就能回本。募集到的大量资金成为新业务的原动力,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第二个中国式机制。

  第三个机制或许是对“失败”的思考方式。大体来说,日本为了防止失败和事故,会过度谨慎地提前研究规定和对策。美国的思考方式是,虽然一定程度的失败不可避免,但为了防止损失增大,会提前采取对策,也就是考虑“故障安全原则”。而中国完全是服务先行型,规定往往要滞后一段时间才会逐渐跟上。

  共享单车也是如此。随着新企业纷纷涉足,共享单车数量猛增,街头大量出现的自行车对步行和交通构成阻碍,自行车被扔到河里等行为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原因是相关法规不完善。不过,一旦发生问题,行政解决问题的速度之快和强硬程度也是日本无法想象的。上海市2017年在加强自行车停车位相关规定的同时,还强制撤除了4000辆违法停放的自行车。另外,不但禁止投放新的自行车,为了方便提供服务的企业掌握自行车的位置,还规定所有共享单车必须配备全球定位系统(GPS)。

  企业方面也表示“后期加强相关规定在预料之中”,立即开始采取对策。率先提供服务的摩拜单车大量雇用了自行车“整理员”,展开了在深夜等将路上散乱停放的自行车一个不落地摆放整齐的人海战术。该公司的自行车一开始就内置GPS,掌握所在位置没有问题。最近,清晨大量共享单车整齐停放的场景也越来越多。

  摩拜单车高管的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便利的新服务肯定会出现问题。就像菜刀也是一样,虽然为很多人做饭提供了帮助,但也会成为武器。较之于把小问题放大扼杀新服务,发生问题后制定对策才更有助于社会进步”。

  我以前采访摩拜单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王晓峰时,他还曾询问过我的看法,称“以后还想在日本提供这项服务,能不能顺利开展?”就个人而言,我非常希望在日本也能利用该服务,但“日本对放置不管的自行车等的规定非常严格”,我告诉了他这个难题。超高速和超低速车道并存有时会造成混乱,不过从全都是“中低速车道”的日本来看,这同样也充满魅力。

(日经中文网,2017.4.18)

(原载经济走势跟踪1733期,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推荐阅读

【经济走势】 中国楼市调控再加码

【经济走势】 中美贸易关系将向何处去?

【经济走势】 我们应该对机器人征税吗?

【经济走势】 为什么我们需要工匠精神?

【经济走势】 无现金支付的危与机


  (编稿:林盼、董丽霞    审校:郭冠清)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 长按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感觉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