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改造香港“大馆”:是警察署、裁判司署、监狱? 或者是古迹及艺术馆!

惠玲 未来预想图 2021-09-21

每个接改造计划案的人都会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新生,比想象之中更加艰难。

从招标开始,到社区关系,再到持续运营,每一步都需要专业人士积极参与。


△ 被高楼包围的中区警署建筑群, 活化后的运营名为“大馆”。图片来源 | taikwun.hk


人们可能会对大馆这样一个地方充满复杂情绪。


它是香港岛现存最早最大型的殖民时期历史建筑群,这由警署、监狱和裁判司署组成的三合一司法机构,象征着殖民地时期的法律和秩序,成为了香港人的集体记忆。


在 2018 年对公众开放前,它虽坐落于香港中环的核心地区,却是一个割裂于社区的存在。但它真正成为一个融入社区的博物馆,也经历了诸多挑战。


“大馆”太大了。其中历史建筑就有 16 座,它们也是香港中环地区仅存的 19 世纪后期至 20 纪初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于 1995 年被勘定为“香港法定古迹”。


△ 白天与夜晚的大馆检阅广场。摄影 | 惠玲


正如所有古建筑遇到的新问题——人们对于如何处理这些老房子举棋不定。单单原样保存,可能会让人失去参访兴趣,反而失去了留存的价值;可一旦开发新用途,如何能真正引发这个地块的活力——而非仅仅建成那种初衷绝赞、实际上客流寥寥、只能半天营业的文创小商品市场,也在考验接管人的运营能力。


临近居民和公众也有各种牢骚与意见。视野、光照、空气流通、隐私权、光污染、风水……这些问题全都摊了出来。也有人担心深层挖掘与大量地基工程会影响历史建筑的稳固性,可能对城市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和行人流量、雨水和污水排放构成影响。


△ 大馆,这个曾经的铁门重锁之地按原貌保存了下来。政府曾公开表示,大馆项目的招标评审准则会偏重 “质量方面的表现”,包括文物保存、环境及交通的考虑、小区及旅游效益等。摄影 | 惠玲


2003 年至 2004 年间,中区警署建筑群改造项目的招标过程风波不断。最初是各方质疑政府招标准则导致计划推迟,接着,拥有诸多地产物业、被称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何东家族提交了一份计划书,建议将它改建成一所收容视觉艺术学院、演艺中心、零售和餐饮设施的文化场馆。因为何东家族当时并未参与招标,政府拒绝以直接拨地的形式将该地批给某个特定机构。


看起来,公众更想要一个不那么商业的新大馆。香港政府在 2003 年至 2006 年间举办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多数人认为,大馆改造应是非盈利项目,关注历史建筑保育与社区权益。


到了这个地步,所有人都知道,想要接改造计划案的人都会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看上了大馆这块地方。


最终的“赢家”是香港赛马会。香港赛马会是香港一家“非营利保证有限公司”,负责提供赛马运动、体育运动及博彩娱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赛马机构之一,“艺术、文化及保育”是其慈善信托基金重点资助领域之一。早在 2003 年政府计划公开招标时,这家机构便开始研究大馆的改造方案。2007 年,他们提出一个目标:将大馆变成一个集文物古迹、文化艺术、商业休闲设施为一体的多用途空间。这一次,他们通过了香港政府对此次招标的一系列评估。


香港赛马会以捐赠形式承担了项目高达 18 亿港元(约合 16.2 亿元人民币)的基本建设资金。项目改造完成后,由以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成立的赛马会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这也是一家非盈利机构。


更让香港政府动心的是,香港赛马会同时承诺,愿在投入营运的最初数年承担所有亏损,直至运营可以收支平衡。项目未来若有盈余,也将全部用于保存和维修馆内建筑群上。


赛马会在运营中采用了专业团队与民间机构结合的形式。现任总监简宁天(Timothy Calnin)曾在悉尼歌剧院、香港管弦乐团担任高层。此外,还组合古籍保护、艺术、社区、教育、商业、政府等各界人士,设立了向管理团队提供意见的咨询委员会,以及对历史文化与艺术节目提供建议的文物工作小组和艺术工作小组。


△ 大馆现任总监简宁天(Timothy Calnin)。他于 2017 年 4 月接替合约期满不再续约的大馆前总监颜士同(Euan Upston),负责大馆的管理和营运工作。简宁天曾在香港管弦乐团先后出任艺术顾问和行政总裁,熟悉香港艺术行业。图片来源 | taikwun.hk


组织结构的建立,才是真正征途的开始。赛马会必须直面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一个争议聚焦在是否要在改建过程中保留历史建筑价值比较低的“F 仓”。本来它被列入拆除清单,考虑到 F 仓是当年囚犯和访客进出监狱的出入口,具有社会价值,最终予以保留。


为了不让建筑群最终成为一座“陵墓”,香港赛马会按原样保存和修复了当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同时对一些次要部分做了较大改造,并加建两座现代建筑,避免展览设施对历史建筑造成损害。


△ 大馆 16 座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图片来源 | taikwun.hk


△ 在争议中保留下来的 F 仓(上图低层历史建筑)建于 20 世纪初,原为印刷工场。F 仓将设历史故事空间。即可作为展廊及历史文化活动的临时场地,也可作为当代艺术展览用途。旁边的新建的楼宇赛马会艺方(上图右方现代中层楼宇)设有展览场地、观景台和餐厅,并连接 F 仓的展廊,适合举办更大型的展览。摄影 | 惠玲


新楼“赛马会立方”和“赛马会艺方”由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默隆(Herzog & de Meuron)负责设计,是两栋形状方正的现代风格建筑,取消了原先在风水和视觉融合问题上反对声颇多的、屋顶过高的 “竹棚” 设计。它们将承担大型演出活动和现代艺术展览功能。


考虑到与历史建筑的融合度和对环境的影响,新建筑的设计风格和高度受到了严格限制,不会比四周的建筑物或上层庭院的户外空间更突出,并采用具质感的金属覆盖层作为墙面,表面纹路设计有助于减轻建筑在日照下的反光问题,也可过滤晚上建筑内部透出的光亮,降低光污染。


△  上图为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默隆(Herzog & de Meuron)最初的新建筑设计效果图,原先构想是加建一座高约 160 米,以“巨型竹棚”为设计理念的艺术地标大厦。因遭到周围居民和其他人士的反对,这个方案被弃用。两座新建筑最终采用下图“黑盒子”式的方正设计。图为赛马会艺方。图片来源 | 香港《信报财经新闻》、metalocus.es


△ 赛马会立方,可供举办电影放映会、会议、研讨会及教育活动。露天广场上设有椅子供人们休憩。摄影 | 惠玲


此外,香港赛马会设计并新建了一条人行天桥连接半山自动扶梯,以及符合交通署要求的车辆通道,一方面方便访客往返周边地区,另一方面避免引发当地交通问题。


△ 大馆入口通道规划图。行人通道是否方便也是能否吸引人们走进来的关键之一。为此,大馆开设了更多出口,并建造了一条人行天桥。图片来源 | taikwun.hk


△ 建筑之间的连接通道。摄影 | 惠玲


从 2011 年开始到改造工程结束,香港赛马会持续公布环境监测与审核的月度、季度、年度跟踪报告,接受公共督查。


大馆的长远营运目标是自负盈亏。为此,它必须引入商业设施。香港赛马会引入了餐厅、咖啡馆、书籍、手工艺品、时装洋服、陶具等店铺,它们分布在大馆建筑群的不同角落, 占大馆建筑群总面积的 27%。


△  塔森(Taschen)是入驻大馆的商户之一,它是一家德国艺术书籍出版商。图片来源 | taikwun.hk


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对入驻商户制订了相应的筛选标准,包括商户对大馆活化计划的愿景、提供的服务能否配合建筑群的特色以及管理运营能力等方面。所有获选营运者必须承诺不会损坏古迹建筑物,并须积极参与赛马会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在建筑群内举办的活动,包括开放日及文物与当代艺术推广活动等。


这些商店强调本土特色或原创工艺。像拥有 40 多年历史的阮氏洋服店,曾为赤柱驻港英军量身订做洋服;而其他店铺如生态盆栽店、花店、陶瓷店均设有工作坊,人们可自由参加各种体验活动。这些入驻大馆的商户除了为访客提供服务,也为大馆提供了租金收入,协助支持建筑群的持续营运。目前,这些商铺的营收状况未公开披露。


△ 阮氏洋服工作坊会举办一些手工艺制作活动。图片来源 | taikwun.hk


△  “大馆 101”手工皂制作工作坊。访客可了解昔日警署洗衣房的有趣逸事、学习手工皂的制作、保养等基本知识,并亲手制作一件 ”大馆 101” 特别版手工皂。图片来源 | taikwun.hk


大馆也设立了自己的文创商店——“大馆小店”售卖自己设计的周边产品。大馆公共事务部拒绝透露目前营运状况,但他们表示,期望营运逐步可达至收支平衡。


△ 大馆自营周边商店——大馆小店。图片来源 | taikwun.hk


就博物馆身份而言,如何规划体现独有特色的常设展,邀请有吸引力的企划特别展,也是运营能力的表现之一。


在与大馆历史本身有关的展览上,香港赛马会倒是帮助大馆建筑群说了一个好故事。那些在历史中真实使用的老对象与多媒体效果结合,在展览中还原出了警察、囚犯等不同群体的生活样貌。在开幕一周年历史文物特别展 “大馆 101”中,来场观众可以模拟一个角色,体验当时的生活细节。


△ 文物特别展“大馆 101”模拟报案场景。访客可以领取手册进行角色扮演。图片来源 | taikwun.hk


△ 特别展“大馆 101”展出的红色肩章、钟戳记勤系统及工具箱等物品。图片来源 | taikwun.hk


大型艺术特别展主要集中于“赛马会艺方”内,每年大馆会策划并主办 6 至 8 个展览以及与展览相关的公共项目。所有艺术节目均以机构合作的模式举行,强调“多元参与”。


于 2019 年 9 月结束的为期 3 个月的大型个展 “村上隆 对战 村上隆”,由大馆艺术主管托比亚斯·伯格(Tobias Berger)与挪威奥斯陆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Astrup Fearnley Meseet)策展人贡纳尔·克瓦兰(Gunnar B. Kvaran)共同策展。



△  “村上隆 对战 村上隆”位于赛马会艺方内的展览。图片来源 | taikwun.hk,摄影 | Kitmin Lee,©村上隆 / Kaikai Kiki有限公司


伯格曾担任西九文化区 M+ 视觉文化博物馆的视觉艺术策展人。在策展过程中,他给了各种建议以切合场地特色和参与者体验,尽管这些建议有时候让村上隆摸不着头脑——例如起初村上隆不愿在廉价的帆布上作大型绘画,但成果出来后才发现“原来效果可以那么好”。


△  作为“村上隆 对战 村上隆”的策展人之一,大馆艺术主管托比亚斯·伯格(Tobias Berger)与村上隆在画作前合影。伯格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艺术家做些全新的、在其他地方无法做到的创作。” 图片来源 | cup.com.hk


这个展览也是此前在奥斯陆举办的展览“村上隆的村上隆”的延续。展览最终占据赛马会艺方大楼的 3 个楼层,并在大馆内的几处公共空间也设置了村上隆的雕塑作品,并放映相关影片。村上隆将此次展览称为自己最好的个展之一。


伯格表示,大馆当代美术馆首先会强调香港本地艺术家,进而再推广到珠江三角洲和整个东亚地区,展览更多侧重于展出艺术家创作的新作品。


仅有这些还不够——因为那都是普通博物馆们都在拼命竞争的领域。在大馆之前,就有其他历史建筑改造为艺术空间,如前身为皇家空军军官俱乐部的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由石硖尾工厂大厦改造的艺术村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等。


△  同样位处中环的前已婚警察宿舍改造的 PMQ 元创坊也是政府与民间机构的合作项目。它由政府出资并负责建筑的工程改建,由同心慈善基金会负责营运管理,其经营所得的盈余将由营运机构和政府平分,与大馆项目的合作方式不尽相同。图片来源 | pmq.org.hk


把古建筑改建成单纯的博物馆、艺术馆或者索性变成一个大型商场的案例并不少见,难的是如何将这些老房子改造成一个能让人们不断拜访的新空间,让大馆真正融入街区。


一个有效的方法可能是空间与活动。大馆有两个开阔的露天广场,设有绿化带和座位供访客休憩。这些公共空间还装置着由大馆当代美术馆委托创作的一系列公共艺术作品供人们欣赏。


△  艺术家书籍图书馆位于营房大楼,主要收藏亚洲艺术家书籍,免费向公众开放。图片来源 | taikwun.hk


不仅建筑群的室内空间会举办展览,大馆户外空间也会定期举办表演活动,洗衣场石阶、监狱操场和检阅广场等场地会化身为表演、剧场、音乐、舞蹈及电影放映场地,举办多元化的表演节目,吸引不同访客。 


△  周六于洗衣场石阶举行的音乐表演。图片来源 | 大馆古迹及艺术馆


英国珀塞尔(Purcell)建筑保育事务所担任大馆的建筑保育顾问、现任其文化遗产总监的布莱恩·安德森(Brian Anderson),在接受香港《明报》的采访时特别指出,建筑的改建工程只要技术运用得当就能把工作做好,但更重要是项目完成以后,想要在 25 年、50 年后仍不衰落,关键在于建筑的用途。


“大众来到可能会说,翻新得真漂亮,然后到访一次便不再回来。要让建筑真正活过来,必须让人不断回访。” 他说,这是餐厅、商店进驻的原因,也是他说服政府要建新建筑的理由,“要鼓励人们再访,就需要这些功能,大众会为展览、活动而回来。若大众感到大馆是属于他们的,那就更好。”


自 2018 年 6 月大馆对公众开放以来,访客累计超过 550 万人次,成为香港最多人到访的古迹。截至 2020 年 6 月,大馆已举办了约 1000 场公众节目和活动,它的确正在成为一个热门目的地。


△  为了给访客带来新鲜体验,大馆每天都会在网站首页更新活动信息,并标注节目是否收费及是否需提前预约。图片来源 | taikwun.hk



延伸阅读


香港街招 | 给乐高设计屋顶游乐园的设计师们 | MoMA 纪念品商店 | 台北南机场公寓 | 眼科医院卖甜品?


文:惠玲 | 编辑:赵慧

校对:李起光 | 微信编辑:吕姝琦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点个在看吧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