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营利组织该接受政府资助吗?

李华芳 读品贩子 2019-09-12

-------- 获取更多读品,点击上方【读品贩子】 --------

1.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

当前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如果大包大揽所有的公共事务,往往既吃力也不讨好。对于特定的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以及养老等,政府往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老百姓还是不满意。

于是政府开始转变思路,将部分公共服务外包给非营利组织,一方面希望非营利组织能高效运作,从而在节省政府资源的同时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也希望通过服务外包,提高老百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从而增加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

这种政府购买服务,非营利组织负责实施的方案,听起来的确不错。问题在于非营利组织应该接受来自政府的钱吗?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并不鲜见,不仅历史悠久,且形式多样。尤其是在多灾多难的国家,更是如此。但这种合作往往是基于短期项目,一旦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完成后,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的合作关系也到头了。非营利组织依旧维持其独立的地位,从长期来看,这种独立地位对于吸引私人部门的捐赠,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何以非营利组织有时候也被称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区别开来的原因。

是以,就单个项目而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或许不会影响其独立性,对将来吸引个人捐赠影响可能也不会很大。那么如果非营利组织长期接受政府资助,并且依赖这种政府资助,对非营利组织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2. 挤入还是挤出

政府资助对非营利组织而言,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第一种效应是“挤入效应”。在这种情形中,政府的资助往往被来自私人部门的捐赠者认为是一个信号,也就是说,个人捐赠者往往会认为政府资助的项目就是好项目。这样政府资助就相当于发了一个关于非营利组织“质量”的信号,个人认同政府资助的好项目,也会进一步捐赠给相应的非政府组织,从而“挤入”更多的捐赠。

第二种效应与上一种“挤入效应”恰恰相反,叫做“挤出效应”。在这种情形里,个人捐赠者往往把政府的资助看成是自身捐赠的替代品。所以一旦一个非营利组织有了政府的资助,个人捐赠者就会想,反正你已经有了政府的钱就不需要我的钱,所以我可以把钱捐赠其他的非营利组织。这样一来,政府给非营利组织的资助就会挤出个人的捐赠。

2.1 挤出也挤入

那么到底是不是存在挤出效应呢?如果存在的话,用什么方法可以去判定呢?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范睿慎(Van Ryzin)和金米瑞(Mirae Kim)通过一项实验研究了这个问题。

实验将有捐赠意向者随机分成4组,第一组面临的是一个不接受任何政府资助的NGO,第二组面临的是一个三分之一收入来自政府资助的NGO,第三组面临的是一个三分之二收入来自政府资助的NGO,第四组面临的是一个三分之一收入来自享有盛誉的政府机构资助的NGO。实验要求有捐赠意向者表明自己的捐赠意向。例如100元钱有多少愿意捐赠给你面对的NGO。

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捐赠者人均愿意捐47元给不接受政府资助的NGO,捐赠者人均愿意捐35元到36元给不管是接受三分之一政府资助还是三分之二政府资助的NGO,而捐赠者人均愿意捐39元给获得有声誉的政府机构资助的NGO。

这些初步的结果表明,有没有政府资助的影响很大,而且的确存在政府资助对民间捐赠的挤出效应(没有政府资助,人均愿意捐47元;有政府资助,人均只愿意捐35-36元)。但是政府资助多少对捐赠意愿的影响比较小,政府资助三分之二只导致人均捐赠意愿减少一元,这一效应并不显著。

有意思的是,即便大家都接受相同份额的政府资助,例如都是三分之一,但接受享受盛誉的政府机构资助的确会造成一定的“挤入效应”,比起那些在一般意义上接受政府资助的NGO,会“挤入”4元到5元的捐赠。

这一实验方法有效甄别了不同的效应,同时证实了存在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只不过挤入效应极端依赖于给予资助的政府机构的声誉。“挤入效应”在NEA对特定艺术性NGO增加资助的情况下会发生。NEA资助了不少与舞蹈艺术相关的NGO,相比于其他的资金,NEA如果给资助会带动更多的私人捐赠。

之前也有研究表明对于不同领域的非营利组织来说,政府资助的效应不同。上面说对艺术类的非营利组织而言,政府资助反而有可能挤入私人的捐赠。而对于其他的非营利组织来说,政府资助挤出私人捐赠的可能性要更大一点。

Kim, M., & Van Ryzin, G. G. (2014). Impact of Government Funding on Donations to Arts Organizations: A Survey Experiment.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43(5), 910–925.

Kim, M., Mason, D. P., & Li, H. (2017). Experimental Research for Nonprofit Management: Charitable Giving and Fundraising. In O. James, S. Jilke, & G. G. Van Ryzin (Eds.), Experiments in 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Challenges & Contributions (pp. 415–43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2 非线性关系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对于规模不同的政府资助来说,例如有些政府资助占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大头,而有些则占很小的一部分,对私人捐赠的影响是一样的吗?都会挤入(挤出)私人捐赠吗?也就是说,不仅要研究非营利组织要不要接受政府资助的问题,更要研究到底接受多少政府资助合宜的问题。对政府而言,回头也要去看资助的有效性问题,一味给钱到底是不是真的合适?

马里兰大学的尼克拉娃(MilenaNikolova)在2015年6月的《非营利与志愿部门季刊》上发表了《政府对私人志愿组织的资助:挤出效应存在吗?》一文,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是美国联邦政府关于国际援助和发展的政府机构,这个机构每年要依靠大量的非营利组织来完成任务,主要通过合作和外包的形式。这就构成了一个研究政府资助会不会挤出私人捐赠的很好的例子。尼克拉娃收集了从1947年到2005年与USAID合作的私人的非营利组织的数据,研究了对非营利组织而言,USAID的钱到底会不会挤出私人对这些非营利组织的捐赠。

尼克拉娃发现,与USAID合作的非营利组织,如果自身收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钱都是来自USAID,就会显著挤出其他来自私人部门的捐赠。不过,如果来自政府的资助在三分之一以下,反而会有助于该非营利组织吸引更多来自私人的捐赠。也就是说,政府资助太多会挤出私人捐赠,但政府资助分量较少的时候,是有挤入效应的。

研究还发现,相比于宗教性的非营利组织而言,世俗性非营利组织的挤出效应更明显。也就是说,如果宗教性的非营利组织与USAID合作,并且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钱来自USAID,才会出现挤出效应。那么对世俗性非营利组织来说,这条“挤出线”要低一些,不到三分之一就会发生挤出效应。

另外,有些捐款人没有意识到非营利组织的效率问题,他们对非营利组织的绩效信息置若罔闻,一般只看该非营利组织是否历史悠久。这样一来,成立时间比较早并且持久运行的非营利组织在吸引个人捐赠上就比较占优势。

对非营利组织来说,要有基业长青的打算,所以要看重长期。短期内接受少量政府资助完成特定项目,也许并不是坏事,因为有挤入效应。但长期来看,大量依赖政府资助,不仅会挤出私人捐赠,更重要的是,会丧失独立性。

Nikolova, M. (2015). Government Funding of 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Is There a Crowding-Out Effect?.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44(3), 487-509.

2.3 其实不尽然

有意思的是,范塞克(Van Slyke)等人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捐赠者在捐赠的时候,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所捐赠的NGO到底有没有接受政府的资助或者接受了多少政府资助。也就是说,捐赠者捐不捐和政府资助不资助没什么关系。在他们的调查中,超过80%的受访捐赠者表示即使他们支持的NGO从政府那里获得了更多资助,他们还是会继续捐款的。这一结果表明民间捐赠与政府资助之间可能并没有什么关系。

Horne, C. S., Johnson, J. L., & Van Slyke, D. M. (2005). Do Charitable Donors Know Enough—and Care Enough—About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Affect Private Giving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34(1), 136–149.




【睡不着?长按二维码处学习】

阅读更多《如何用163个词穷尽非营利研究的题》。




关于博士这件事

1要不要读博士(劝退为主)

2怎么读

3如何找工作

4面试注意事项

以及5非要读的话欢迎读公管。 

都是掏心掏肺的话,请多多转发。



知道你用iPhone,

看不到打赏按钮?

别慌,不要走,

按下面直接转账也是可以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