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早期投资已死

2017-11-20 方浩 接招


不吹不黑


文丨方浩


 

国庆前后,碰到几位做早期投资的朋友,无一例外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募资。募什么资呢?中后期的成长基金。也就是说,做天使投资出身的他们,开始筹钱做VC甚至PE了。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最近三、五年成立的早期基金的创始合伙人,现在每天一般就做三件事:要么忙着募资,要么忙着清算,要么焦虑地持币观望。双创最火的时候,最幸福的不是创业者,而是早期投资人,他们前脚投完,后脚就有人接盘。现在接盘侠被骗的越来越精了,早期大神们只能靠募资来接自己的盘了。一家成立于三年前的早期基金,过去两年把超过50%的资金都放在了不到10%的项目上,天使投完A轮投,A轮投完B、C投,D轮钱不够再拉上LP直接投。

 

根据泰合资本的统计,2017年的1月到9月份,国内二级市场上总体募资规模是1804亿,同比大幅增长。但是在投资规模(数量)上,同比2016年的1月到9月,反倒下降了17%左右。也就是说,今年各类投资机构投出去的钱增多了,拿到投资的公司数量变少了。钱都去哪了了?头部公司,即那些已经在市场证明了商业模式、未来可期的稳定型公司。早期创业公司连喝汤的机会都变少了。

 

早期投资火不火,看看它的周边就清楚了。现在去百度搜「孵化器」,后面紧跟着是「倒闭潮」三个字;联合办公空间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在一线城市入住率超过50已经算是流量大户了;几家知名创投媒体早就砍掉了FA、股权众筹等撮合业务;靠人海战术起家的新型融资中介们,调整的调整,裁员的裁员;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成为名胜古迹……

 

与早期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后期投资市场的大跃进。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融资最多的十家公司,总计融资234亿美金,占当年全部融资额的40%。更有意思的是,来自微链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0月底,中国10家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当年一共投出244笔,也就是说平均每30小时就有一家创业公司被巨头看中。屌丝离场,巨头进场,是当下中国早期创投市场的基本面。

 

据说中国目前私募投资机构已经超过两万家,其中绝大部分是2010年之后成立的。过去几年说北上广深满大街都是投资人,并不扩张。要知道,上世纪末中国传销组织最疯狂的时候,也不过一万多家。做投资的比搞传销的都多,能不洗牌嘛。

 

早期投资成为显学乃至泡沫,与过去这些年对它的错误解读有很大关系。双创最热闹的时候,媒体热衷报道徐小平投谁赚了多少倍、雷军投谁赚了多少倍,但很少有人关心:徐小平投资陈欧之前,还投了兰亭集势的郭去疾,投郭去疾之前,还结识了很多上过新东方、留学归来的创业者;雷军投资李学凌之前,他俩已经认识好多年了,2005年投的时候,雷军就定下了不熟不透的基本原则;连长王江投资做美团的王兴之前,他俩早就在清华创业者校友圈子里面了,属于闭着眼也要投的;王刚投资程维之前,他俩十多年的阿里中供同事,属于上下级领导;海纳亚洲王琼投资张一鸣的今日头条之前,已经投了他的九九房,在此之前,还投了酷讯,张一鸣当时是技术负责人……

 

我想说的是,真正牛逼的早期投资,都是过往人脉在未来的折现。而2010年之后,无数新成立的新基金的合伙人,并没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源支撑他们寻找下一个张一鸣、王兴。以今年最火的人工智能和新零售为例,这两个领域与传统的纯互联网创业风口几乎不沾边,连创业者都是跨界而来,还能指望做互联网出身的投资人懂多少?

 

著名的天使投资3F法则是:Family、Friends、Fools,即投资你的亲戚、朋友和傻子(疯子)。前两个F都是指身边人。到了中国,有了双创,把早期投资当成彩票事业的投资人们,只学会了满大街找傻子。在历史的大变革期,是有可能遇到足够牛X的傻子的,比如2010年前后,移动互联网代替PC,整个游戏规则都变了,但当江湖格局趋于稳定、利益集团形成之后,撞大运式的投资真的比中500万彩票大奖还要难。

 

双创之前,是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继续做互联网,互联网出身的投资人继续投互联网,但现在互联网已经变成了基础服务,在此之上,一切都是新的。在一个新的领域,没有人脉积累,没有经验积累,仅仅有钱,是远远不够的。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创业创新的运营机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PC时代开始,互联网创业在中国就是由权力精英之外的边缘人群来推动的,无论出身好与坏,这些创业者就像拓荒者一样,硬生生地从0到1搭建起中国互联网的基本格局,哪怕是五年前,也是如此。

 

但最近三年,互联网巨头不仅投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且很多项目干脆是自己撸起袖子干,BAT如此(比如在AI领域的布局),第二梯队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如此。巨头们有钱有资源,抵达优秀人才的成本也最低。马云一出手,就把新零售的核心位置占据了;今日头条用不到两年时间把短视频矩阵做成了独角兽矩阵;李彦宏可以把陆奇请来,但一家早期基金可能把陆奇拉出来创业吗?

 

所以,中国创业创新的底层运行机制,已经由过去的自下而上,变成了现在的自上而下。手握流量、人才与资本的大小巨头,能够以席卷之势抢下各种风口。以往早期投资拼的是资本,但现在光有资本远远不够了:你能不能找到靠谱的团队、找到之后又能提供何种资源?不是创业的附加值在变重,而是创业者选择的空间在变大。钱挑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人挑钱。

 

纯互联网创业机会越来越少,而现在做早期投资的,大多来自纯互联网创业领域,当投资方向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崭新的时候,谁的资源多,人才就会靠向谁,这是最基本的吸引力法则。给自己贴再多的标签,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巨头,也是没用的。

 

说白了,中国创投江湖正在向二八法则回归理性。VC也好,巨头也好,它们只会越来越「二」,因为整个中国社会的态势就是资源往上走。

 

即使是一些老牌VC,也不得不打着「我们是早期基金」的旗号,去抱巨头的大腿跟人家一块玩中后期。五年前,谁会想到以早期投资著称的IDG会领投美团这种几百亿美金的公司?早期投资赚100倍曾被视作很正常,问题是现在赚100倍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宁愿跟着巨头去赚5倍、10倍。不是VC们变得势力,而是变得现实。

 

个人天使不好做,就募很多钱做机构天使,本质上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因为好项目不会因为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而相应变多。恰恰相反,当钱越来越多的时候,陷阱和坑也会变多,因为一个再不靠谱的公司或赛道,只要有人不停注资(很多时候是自己接自己的盘),就会造成「生米煮成熟饭」的假象。资本疯狂涌向O2O的教训并不遥远。

 

搜狗上市了,微信会不会?支付宝会不会?其实「二代们」上不上市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的赛道、大的风口,已经被「皇亲国戚们」占据了。如今想靠早期投资一举成名,难度应该不亚于以前屌丝当上驸马。



接招是由方浩及其小伙伴们一起创立的互联网商业新媒体。方浩拥有十年以上互联网创投媒体报道经验,先后供职于《创业家》、《创业邦》等多家媒体,并曾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商业报道卓越奖」。接招专注于记录、梳理中国互联网江湖的真实商业逻辑。接招接招,见招拆招(此处可以呱唧呱唧)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jiezhaonews1 









接招原创热文


《AT巨兽诞生记》


《朱啸虎VS王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


《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姚劲波赢了江山,杨浩涌收了江湖》


《垂直电商的断层和张良伦的钻头》

 

《知春路:没有巨头,只有创业者》


《穿越最长的一条赛道》

 

《王兴式宿命》


《我为什么不看好共享充电宝》


《重新评价朱啸虎同志》


《张朝阳没有敌人》


《中国互联网的格局是1964年定的》


《福建人的流量生意》 


《人民想念周鸿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