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看好共享充电宝
抽烟 烫头 喝可乐
文丨霍超
充电宝本已是一个老掉牙的词汇,但在共享经济「buff」的加持下,突然间重回第二春,焕发生机。
是的,共享充电宝这个概念火了,火的是那样不可思议。
3月31日,小电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投资,由金沙江创投、王刚领投,德同资本、招银国际、盈动资本跟投;
同一天,街电获得了IDG资本、欣旺达领投,联新资本等跟投的A轮融资;
4月5日,来电科技获得2000万美金投资,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飞毛腿跟投;
4月10日,Hi电获得数千万人民币投资,投资方为志拙资本和非同凡想创投;
同天,小电科技在上一轮不到十天过后又获得腾讯、元璟资本领投,鼎晖、道生投资及上一轮投资方王刚、鼎晖创投、金沙江、德同资本、盈动资本跟投的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
在这场资本轮番追逐的背后,像极了半年前同样打着「共享」旗号的单车之战,但稍有不同的是,这场战争在尚未扩大到市场,真正触及用户痛点神经之时已然爆发。
资本的算盘打得很明确,以充电宝每小时租赁费1元起,市场上公布的数据(如果真实)每个充电宝每天的租赁时间平均4小时计算,百元以下硬件成本在不到25天的时间内便可回本。
并且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手机用户以突破13亿,再加上除了智能手机以外还有庞大的移动平板市场。就此看来,共享充电宝还真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但在《接招》(微信公众号:itakethat)看来,在「百电大战」即将开打之际,如果各家单以充电宝租赁来作为盈利方向的话或许无论是谁都难以笑到最后。
一
「谁还没个充电宝?」
当初充电宝市场的火爆脱不开当初移动互联网到来后,智能手机普及的浪潮。
诚然,在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之后,不断增大屏幕和不断增强的计算能力使得过去几十年没有突破的锂电池技术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手机用户从功能机跳转到智能机后发现原本一个礼拜的待机时间如今被缩短到了不到一天,这还是在中度使用的前提下。
充电宝原本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产品正是在这个机遇下迎风而起,从最初的各路山寨充电宝出世,再到类似小米、华为等大的手机厂商入局,在出货量以及市场规模不断增高的同时随着供应链不断完善,充电宝的硬件成本也在不断拉低。
遥想2013年,小米第一款5000毫安时的充电宝售价高达269元;然而不到一年后,同样是小米10000毫安时的充电宝已经降到69元。
所以在高需求,底单价的前提下,充电宝出货量连年增长,市场保有量庞大。现在路上随便一人,兜里不揣一个两个,都不好意思出门。
二
手机厂商的目标其实是除掉充电宝
当智能机时代我们手中的通讯工具化身成为计算设备时,在脱离电源插口的前提下如何增强设备的续航时间成为手机厂商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而现在广泛运用于手机中的锂电池技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商业化以来少有突破,所以现在厂商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大多为两点:
其一,简单粗暴,增大手机电池;(起始于2015年红米NOTE3首次在手机上加入了4000mAh电池)其二,通过大电流或高电压的充电方式,加快充电时间。(耳熟能详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说的就是它)
在技术驱动下,如今手机续航相比智能机普及初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轻/中度使用前提下,待机时间一两天的产品比比皆是。就算在低电量的前提下临时需要出门,快充技术的发展也能让用户在零碎的时间内满足电量的使用要求。
另外,除了上面两项技术之外,手机厂商对于电池以及手机续航的研发还有很多,可以说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干掉充电宝」。不排除在未来解决了电池技术的瓶颈之后,人们对于充电宝的依赖还有几何?
三
使用场景的伪需求
如今共享充电宝的投放场景大概分为两种:
以小电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发放的地方在餐饮、KTV、台球、亲子、咖啡等地方;
以来电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投放地点主要为商场、医院、景点等。
通过共享充电宝的投放地点不难发现,以商场以及餐饮为主的场景大多限制在用户的短途出行当中,人们在这些场景停留的时间大都不会超过12小时,并且在逛街和餐饮的过程中,用户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不会太长,对充电宝的需求并不是特别强烈。
另外,类似餐饮、KTV以及咖啡馆这些场景中,店内一般会在每个座位前配备一个电源插座甚至是USB插口。并且这种B2B2C的区别于共享单车直接面向客户,抢占线下场景也是各种企业必须付出的成本。
而在类似旅游景点这种长时间出行,需求更强烈的户外场景下,用户大多都会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备好自己的移动电源。
四
归还时的不便也造成了用户体验的差强人意
回想共享单车之所以火爆于无论是时间和政府支持力度都要高于它的市政交通单车,拼的就是随骑随停的野蛮生长。
目前的共享充电宝虽然也同样披着共享经济的外衣,然而定点归还的限制让他看起来反而更像带桩的市政单车。
与共享单车另一个不同点在于,单车的重量和体积都相对较大,不容易随身携带,而停靠在路边又容易丢失;而充电宝在技术的发展下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聚合物电芯逐渐取代18650电池后),便于随身携带,丢失几率也小之又小。
五
盈利模式和安全的思考
在共享充电宝之前,手机充电桩(一般叫做手机加油站)曾在公共场所做过尝试,最早的盈利模式和共享充电宝类似——半小时/元,以投币的方式支付(当时移动支付还未兴起)。
早期在充电宝单价偏高还未普及之时,手机加油站确实有一定的市场。然而随着供应链和技术的变革,用户使用需求和付费意愿的降低后,手机加油站的盈利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从早期收费转向免费,靠屏幕广告以及手机应用植入盈利。
所以在这种环境的改变下,付费使用共享充电宝能否获得用户的认可目前还不可而知。但单单从这条赛道上不断涌现出的创业公司势必会通过竞争降低一部分收入。
另外在2017年315晚会上播放了一段关于「手机充电桩猫腻」的视频,在一家电影院外的公共手机充电桩上,只要是连接了充电数据线的路人,手机里的信息都将被黑客操纵,甚至可以在用户不可知的情况下盗取其移动支付软件中的财产。
而共享充电宝是否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改造,使其变成传播病毒的载体虽然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是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小结:
说一千,道一万,或许在这场共享充电宝风口的背后,资本方看中的是需求明确、教育成本低并且精准的线下流量。然而即使在堆积流量之后,背后究竟会催生出怎样的生意,还需我们拭目以待。
接招报道过的知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