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与认知症长者开展游戏活动?附多项互动小游戏

关注→ 养老运营消消乐
2024-10-08

图源: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认知症(老年痴呆症)长者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

大厅里,一群人在轮椅上“排排坐”,大家要么望着电视发呆,要么互相看来看去······

房间里,长者都躺在床上,醒一阵、睡一阵,即使醒来,也是看着天花板,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走廊里,也有长者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


以上这些情形,客观上从侧面反映了很多认知症长者真实的生活场景。这当然不是认知症长者合适的生活场景。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家属或照护者无法有效地填充长者的生活。很多时候,即便是有心让长者的生活丰富起来,也会因为长者配合不起来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照护者无从下手。


本文通过如何组织与认知症长者相适应的游戏这样一个视角,来透视如何激活长者的生活场景



首先,设计和组织适宜认知症长者的游戏活动,在日常的照护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01设计和组织适宜认知症长者的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从身体能力方面来讲,帮助和组织认知症长者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身体“残存机能”,因为身体机能“用进废退”。如果长者不通过游戏活动来锻炼四肢,维持肌肉能力,那么身体机能就会因为“不活动”而持续减退,久而久之,四肢僵硬,肌肉减少,坐轮椅、卧床就会是长者的常态了。


除此之外,保护“残存机能”也是为这些认知症长者构筑生存质量和尊严最基本的底线和基础,也唯有通过保护认知症长者的身体残存机能,才能从照护的角度,去争取实现让认知症长者回归“正常人”一样“有尊严”生活的机会。所以,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帮助认知症长者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主动地保护身体的机能。

其次,从精神和心理方面来讲,认知症长者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有助于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摆脱“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什么东西也不懂”的消极想法,觉得自己还“有事可做”,是个“有用的人”,这对于他们价值感和满足感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另外,如果能够更多地参与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即需要大家的互动和配合才能完成的游戏。那么,通过参加活动,也可以锻炼长者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提升后,很多“脱序行为”也会相应减少。


那么,我们在设计和组织认知症长者进行游戏活动时,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02设计组织认知症长者进行游戏活动的原则


1. 积极沟通,多用语言来调动长者的积极性


2018年,爱知机构入住的一位路易体氏认知症的奶奶。奶奶除了认知障碍之外,肢体上没有什么问题,行动能力还是比较好的。但即使行动能力没有障碍,奶奶在家里除了吃饭、如厕之外,其余时间基本都躺在床上,不怎么活动。 


在刚入住的半个月左右,奶奶还是喜欢在房间里待着,即使照护人员引导她出来大厅,她最多就待10分钟,然后又回到房间躺下。


针对奶奶这个情况,我们的照护团队讨论后认为:不是仅仅让奶奶愿意出大厅就可以帮助她摆脱房间、摆脱床,而是要调动她的积极性,让她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改善目前的状况。


我们与家属沟通后了解到:奶奶年轻时喜欢打乒乓球,并且还拿过单位的第一名。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决定从与奶奶打乒乓球来入手。有天下午,我们将球拍拿到奶奶面前,问她是否愿意打打球,但奶奶把球拍拿在手里看了看,又给回了我们。看着奶奶打球的意愿不高,我们并没有放弃,于是工作人员又说:“奶奶,听说您以前是打乒乓球的高手,能不能露两手给我们,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也学习一下?”奶奶听后笑了笑,轻轻对我们说了一句:“那来吧。”




在打球的过程中,我们故意“输球”,不停跟奶奶说“好厉害”等等赞美和鼓励的话语,来激发和调动奶奶的积极性。那天下午,奶奶打了将近1小时的乒乓球。


奶奶参与活动的兴致被成功的激发了起来,当天的一下午没有回过房间。并且从参与打球活动开始,后来奶奶每天回房间的频率和次数都开始逐渐的减少。


2. 不被目标所困扰,多鼓励长者,尽力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


爱知机构里有一位奶奶,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奶奶左侧偏瘫。除此之外,由于脑卒中及所伴随的脑部损伤和病变,也使得奶奶有比较明显的认知障碍,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思维锐化”。在奶奶身上的具体表现为:她会格外在意,或担心一件事的结果和影响,如果她认为结果不好的话,就会抗拒这件事。


首先,依据奶奶左侧偏瘫的身体状况,从保护身体残存能力,以及适度复健的角度,我们在奶奶的介护计划中安排了“做操”的活动。但是,在刚开始的几天里,并不理想。


 

奶奶表现地比较抗拒,她说:“都一把年纪了,我不想做这些东西,反正做了以后,身体也不会变得跟以前一样好。这些动作,我也做不好看,别人会看我很丑的。”


根据奶奶的这一想法,我们的工作人员认为不应该去勉强奶奶,因为这样会适得其反。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从先解决有无的角度,重点是唤起奶奶的参与意愿。因此,不应给奶奶设置具体目标,或者让她一定要完成做操这件事。而是应当先鼓励和支持她,让她先建立自信心,然后循序渐进,从活动手指、抬腿这些与做操有关但又简单易操作的动作入手,逐渐过渡到做操这件事,以此达到帮助她锻炼和恢复身体功能的目的。”


据此,我们调整和优化了方式,总是不经意地创造些“偶然”的、简单而又容易成功的活动场景(比如因为“忙不过来”而请奶奶帮忙择豆角),让奶奶意外但又不突然的参与进来,同时又起到活动某些肌肉群或关节部位的目的。



并且在过程中充满鼓励和感谢,对于奶奶身体能力的“惊人表现”也会适时的给予肯定。逐渐的,奶奶对于“做操”这件事情的接受程度也明显增强了。


通过这个案例,提示我们不要教条化地去给长者设置具体目标,并通过“努力” 让他们一定要做完这项活动。这其实会让长者压力和负担过重,也会导致长者抗拒。反之,我们不要受制于目标,或者可以把我们的目标化整为零,融入生活中。通过唤起长者的意愿,增强长者的信心,来循序渐进的实现参与游戏获得复健的目的。


3. 准备充足的道具,让每位长者都参与进来


爱知机构中的入住长者,都比较喜欢玩“套圈”的游戏。游戏的过程是这样的:我们会准备一些小零食、日用品,以及装饰品放在长者面前,给每个人发5个套环,让他们去套中自己喜欢或想要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也会进行一些引导,让每位长者根据自身的喜好或需求来进行选择。 


为什么“套圈”的活动会受到长者欢迎呢?这是因为这个游戏不仅有趣味性,还可以让长者获得自己需要的物品,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游戏是通过“让长者根据意愿(选择权)”来获得物品,这对于认知症长者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发挥选择权”获得自己所需的物品,可以增强认知症长者的“获得感”,既有“选择权”,又有“获得感”,会让长者们抬升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并因感到欣喜和满足,情绪趋向稳定。


但是,包括“套圈”活动在内的组织、开展,充足、合适的道具是必备的。


例如套环的准备。根据长者的人数,我们给每位长者都要准备和发放套环,不能只准备几个套环,让长者轮流使用。那样的话,非但游戏时间得不到保障,还可能会因为等待,或者长者觉得自己被怠慢,而引发情绪焦虑。 


其次还要准备好充足、齐全的物品供长者选择,要保障每位长者都可以选择到他们心仪的物品。设想一下,奖品中没有自己心仪的,谁还会参与呢?


综上,组织和设计游戏活动时,一定要规划和准备好相应的道具,保障长者的参与时间和参与程度。


那么,遵循了这几个原则,设计和准备好游戏活动之后,游戏的组织就进入了实施阶段。在游戏实施阶段,我们要考虑和注意些什么,来保障顺利实施呢?


03游戏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


1. 增加活动多样性,避免活动长期单调、乏味


2023年的秋天,爱知入住了一位血管性认知症的爷爷。他进入大厅后,看到书报柜上有一组拼图木板后,走过去拿起来说:“一片木板拼到死。”



通过家属了解到,爷爷在之前的养护机构里,每天都要拼图,一拼就是一下午。爷爷的案例反映了一个现象:很多时候,在普通的养护机构中,经常是为认知症(老年痴呆症)长者每天提供固定的活动内容,极少改变,也鲜少考虑个性化的需求。活动单调、刻板、形式化。


例如:

拿一块拼图让他们拆了拼,拼了拆;

准备一张纸,让他们在上面画画或者涂色;

带他们唱几句歌,念几首诗;

坐久了让他们站起来,走走路······


以上这些活动不是不好,也不是不对,而是相对单调、枯燥和适应性考虑不足,并且活动的种类和内容也比较有限。所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只有这几项活动的话, 认知症长者参与的意愿和程度会逐渐降低,长期以往下去,只要工作人员跟他们说“做游戏,搞活动”,他们就会认为仍然还是这些“千篇一律”的内容,因此参与的意愿低、精力投入的程度也低。也因此,无论是他们的身体能力恢复,还是情绪的稳定,也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认知症(老年痴呆症)长者的情感和感受是正常保有的。他们能够感知的到:什么样的生活是有趣的?什么样的生活是单调的?


所以,如果每天让他们做的活动是单调、无趣的,每天的生活是没有新鲜感的,那么他们很大概率会对现在所处的环境产生厌倦乃至于不满情绪,同时这会成为引发精神·行为症状(BPSD)中的“倦怠情绪”的策源点。这当然对长者和养护机构来说,都是不利的。


同样,增加游戏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实施和执行各类适宜认知症长者的游戏活动,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乐趣和信心,也可以一定程度避免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发生。


那么,常规之外,我们可以再增加些什么活动呢?


首先,在道具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很多物品。



例如塑料袋、矿泉水瓶、报纸等等,其中每一样物品都能延伸出多种类的游戏活动。这样一来,活动内容自然就丰富了很多。并且,这种“变废为宝”的感觉本身就是会让认知症长者燃起兴趣的。


除了生活用品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食材,组织“家务类的活动”。例如,每周六下午,我们爱知的机构都会组织相关活动。有时候,我们包饺子、包包子、包云吞,有时候,我们做饼干、做蛋糕、做蛋挞等等。制作的食物种类多了,老人参与的场景也就多了,所延展的活动内容也就多了。


 

其次,在每一大类的活动中,可以添加很多小类。例如,我们引导长者做体操来锻炼身体功能,那么除了让他们伸伸胳膊、踢踢腿之外,还可以增加手指操、口腔体操等等。这是通过一个事项实现多个场景,继而保持新鲜感的考虑。


如果是一些球类活动,比如乒乓球,除了工作人员与长者打乒乓球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利用乒乓球来进行的活动。(后续文章会与大家分享,还有哪些活动)


总之,我们要根据认知症长者的身体及精神状况,尽量增加活动的内容和种类,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2. 由简到繁,且要与长者讲明活动的步骤


2019年夏天,爱知机构里来了一批实习生,这几位实习生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协助机构内的长者开展日常活动。实习生们虽然都很热情,但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爱知机构里的一位爷爷,既往病史中有脑梗塞的问题,所以爷爷左侧的肢体不是很灵活。从残存技能保护与复健的角度,我们需要帮助爷爷进行身体功能适宜的锻炼,尤其会特意锻炼左侧肢体的功能。



有一天,实习生小A精心准备了一个装了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想用它来帮助爷爷进行锻炼。他原本设想的活动组织与实施是这样的:他与爷爷两个人,组成一组,他将矿泉水瓶从上往下扔,让爷爷交替双手去快速抓住向下落的矿泉水瓶。


活动的结果可想而知,爷爷由于没有抓住向下落的水瓶,情绪受到了很大影响,发了脾气。他说:“他拿起瓶子就向下扔,什么都不说,我都不知道要干什么!”实习生小A向爷爷解释:他的目的是想让爷爷用左手抓住向下落的水瓶,来锻炼左手的灵活程度。爷爷又说:“我这左边基本都残废了,怎么可能抓得住!”


综上,实习生小A组织和实施的这个“快速抓瓶”的游戏活动,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游戏活动难度大,并不适合爷爷当下的身体条件和状况;第二,在开始游戏活动前,没有与爷爷充分沟通,向爷爷讲明游戏的步骤和过程。


这两个原因致使游戏活动不仅没有顺利开展,反而还影响了爷爷的情绪。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们现场进行了商量:


首先,我们对爷爷的活动内容进行调整,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因此,我们把锻炼力量、速度、灵活等集于一身的抓瓶子游戏,进行了破解和拆分:先从力量增强开始,即从胳膊和手掌的力量加强开始。


于是,从爷爷锻炼左胳膊的力量角度,我们仍然用装着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让爷爷用左手握住,再像“举哑铃”一样上下摆动。而手掌力量方面,我们让爷爷使用“握力器”来增加左手的力量。 


这样循序渐进地经过了半个月的锻炼,爷爷左侧上肢整体的力量明显增强了。


然后,目的在调整,内容也会随之调整。


我们继续利用矿泉水瓶开发新的活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同样增加了难度,来锻炼爷爷的肢体功能。我们用线绳的一头拴在装水的矿泉水瓶上,将水瓶放在地上,让爷爷抓住线绳的另一头,通过卷曲线绳,将水瓶提起来。刚开始,爷爷只能将水瓶提至小腿处。但经过两周左右的锻炼,爷爷可以将线绳全部卷起,将水瓶提到胸前的位置。因脑梗导致的左侧身体灵活性首先,也逐步获得改善。


通过这样由简到难的活动实施和开展,爷爷对于类似这样锻炼肢体的游戏活动带来的改变,感到了满意和充满信心,接受程度明显提高了。


与此同时,要注意到在协助爷爷开展活动时,对于活动的安排和步骤的说明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无论活动的内容简单还是复杂,我们都会询问爷爷是否愿意参与,并且也会将活动的步骤、内容和作用告诉爷爷。



这里我们想与大家强调一点:不要因为认知症(老年痴呆症)长者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出现障碍,而忽略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我们不在活动开始前征得长者同意,并且将活动内容清晰告知长者,不仅会让他们对这个活动“不明所以”,参与程度降低,还会带来不尊重长者意愿的问题和后果。所以,作为照护者,这一点一定要关注到。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注意事项中,我们提到过要“增加长者活动的多样性,避免活动长期单调、乏味”,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道具”来延展出很多游戏活动,以及“球类活动”的再延伸、再开发。


04可利用生活中的“小道具”延展的游戏活动


1. 利用“塑料袋”,制作气球


活动1:两人对抛游戏


活动步骤:参与者2人一组(一位员工,一位长者),准备1个“塑料袋”气球。两人相距1米、相向而坐。


其中一方击打出气球后,另一方将气球击回。可以尝试在气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连续击打10次。如果成功,则可以加大难度,挑战对击更多次······ 

活动2:用头顶球


活动步骤:为每位参与的长者准备1个“塑料袋”气球。工作人员把“塑料袋”气球向上抛出后,试着让长者用头去接住向下落的气球。能顺利接住算成功一次,然后可以看看10次中能成功几次。 


活动3:颠球


活动步骤:给每位参与的长者准备1个“塑料袋”气球。将气球放在长者的膝盖上,然后用膝部顶起,并用双手接住。能顺利接住算成功一次,然后看看10次中能成功几次。


也可以尝试着不用膝盖,用脚连续踢起气球。


2. 利用“矿泉水瓶”来锻炼


活动1:手部平衡


活动步骤:为每位参与长者准备1个矿泉水瓶。将水瓶倒置,用瓶盖的一端放在手掌上,尝试保持手部的平衡感。保持得越久说明手部平衡感越好。 


并且,左右手都可以尝试,还可以尝试用手背。



活动2:单手抓瓶


活动步骤:为每位参与长者准备1个矿泉水瓶。让长者将水瓶往上抛掷,在水瓶落下时,用双手尝试抓住。如果能够准确地抓住塑料瓶的话最好,可以看看10次中能够抓住几次。


并且,还可以试试用单手抓瓶(左、右手轮流交替)。


综上,仅仅一个用“塑料袋”制成的气球,还有平时用的矿泉水瓶就可以延伸出这么多的活动内容,所以在日常的照护中,我们一定要勤加思考,多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小道具”开发类似的活动。


另外,开展和组织这样的活动,除了保障内容丰富、有趣之外,还可以帮助长者维持、锻炼四肢的功能,舒展肢体,提升他们的专注度和注意力。因此,必须要认真执行。


05“球类活动”的延伸、开发


接下来,我们再以“乒乓球”为例,看看除了打球之外,还可以开发出怎样的活动。


活动1:水中捞起乒乓球


活动步骤:为每位参加活动的长者,准备一个小盆,放在面前。然后,在每个盆盛入水,并放入乒乓球。长者需要用手中的筷子,将水盆里的乒乓球夹起,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看看在规定时间内(5分钟),哪位长者夹出的乒乓球最多。



活动2:乒乓球弹入鸡蛋托


活动步骤:让参与的长者坐在桌前,将鸡蛋托放在桌子上。长者将手中的乒乓球顺利弹入鸡蛋托为成功1次。看看在一定数量(10个)的乒乓球中,哪位长者弹入的多。


以上,是利用“乒乓球”再延展的一些游戏活动。同理,这些活动除了增强丰富性之外,还可以锻炼长者的手部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在日常的照护中,也要经常组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 适合认知症长者的十余款益智游戏汇总,建议收藏

➤ 养老院失能半失能老人互动小游戏汇总,建议收藏

➤ 养老院老人互动小游戏汇总(共20个),建议收藏

➤ 视频+图文:认知专注力训练小游戏-玩转颜色字,适合老年人

➤ 视频+图文:认知专注力训练小游戏-水果大丰收,适合老年人 


以上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养老运营消消乐编辑。

图文来源:爱知介护,题图: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欢迎关注视频号:养老解忧杂货铺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1. 《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对应资料

2.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对应资料

3.  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创建-对应资料全套文件

5. 《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套对应资料

5、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与运营-对应资料

6. 2024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对应培训资料

7. 【养老行业证书】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招生报考

8. 【养老行业证书】职业化养老院院长 招生报考


养老院星级评定对应资料

养老标准化体系对应资料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对应资料

养老服务安全规范对应资料

养老护理视频、课件、系统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养老运营消消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