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年」兢兢业业 ,「一座城,一张网」 连结着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林书博 孙海旭 杭州运政 2019-05-13

目前2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40年」

杭州市内交通靠什么?

△杭州电车

市区只有「400多辆」公交车

「步行」和「自行车」

是主要出行方式

△老城站街景

40年如白驹过隙

杭州交通沧海变桑田

群众出行化翻天覆地

现如今

杭州群众抬手可借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以下简称共享单车)

乘坐安静的「纯电动公交车」

享受准时便捷的「地铁」

这些以前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的交通工具

每天服务杭州数百万群众出行

不断添彩杭城

「品质出行、品质生活」




公交

- 兢兢业业 -

书写杭州公交赞美诗

1982

2018

从业36年,「孔胜东」投身公交大半辈子。迎着新风,1982年11月孔胜东进入杭州公交大修厂,成为一名机修钳工学徒。

上世纪90年代初,下海潮兴起,许多人开出租车、做生意,司机、乘务员招不到人,人员排班捉襟见肘,司乘基本一个月休一天。

「司机、乘务员」是公交公司四大工种里最苦最累的,那时流行一句话,「乘客有一股怨气,车厢里一股臭气」。意思是说,车少人多遇到不理解的乘客,难免对司乘有埋怨;车上没有空调,夏天时汗臭味难闻。再加上有时堵车吃饭、下班不规律,工作最难干。孔胜东回忆,维修钳工每周都有一天休息,上下班时间固定。

愈困难,愈前行。1993年孔胜东先后打了3次报告,领导找他谈了3次话,因其决心坚决,最终同意其请调成为「乘务员」

「1996年」杭州公交车推行「无人售票」,他为继续服务群众,又做了件让大家吃惊的事,报名参加公交车驾驶培训,花了一年时间学车。

几乎每天15个小时在车上、路上,他从事司乘「26年」,当了26年「反扒志愿者」,又当了26年「半个导游,每逢站点他都会介绍站点周边。他买来鲜花、彩旗、窗帘装扮车厢,每天烧8暖壶水提供「免费茶水,自备晕车袋、雨伞袋,购买报纸」......行车「22年」,他从未陪伴家人吃过一顿年夜饭,每次都申请开最后一班车,回到家已是大年初一;每月承诺义务加班行车「8圈」

「我待乘客如亲人,乘客待我如亲人。」还记得1994年11月23日凌晨,将已经见红的老婆送到医院后,他坚持上班。得知消息,一位乘客下车去了医院。一圈行车回来,乘客第一句话是:「孔师傅放心,母女平安。」

业余时间套上志愿者红马甲,「每周六晚上7点到10点」他义务为群众修车,「32年」来风雨无阻,即便遇上结婚、非典、家人去世,粗略统计他自费修车「近4万辆次」

一路走来,孔胜东收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无数荣誉,还被选为「十七大党代表」

而最让他自豪的是

杭州公交走在全国前列

从刚开始自制的公交车

△1974年,杭州自己制造的公交车。林云龙 摄

后来购买汽油、柴油车

再到现在「100%」的新能源公交车

率先全国实现城区公交「绿色化」

△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

从买票花,到购买公交卡

再到开全国先河的「移动支付」

最大程度方便群众

△2017年6月,杭州市主城区实现公交移动支付全覆盖

「礼让斑马线」

「排队上车,从我做起」

再到「斑马线互敬日」

倡导的文明之风蜚声海内

△杭州公交斑马线礼让率达到100%

「开一辈子公交车,做一辈子志愿者」

这是孔胜东的梦想

又是个周六晚上

戴上红帽子

穿上红马甲

又是个为民服务的夜晚




地铁

- 彻夜无眠 -

换来地铁安全运行

2012

2018

城市轨道交通是有公益属性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便民惠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发展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最佳选择。

2011年学校毕业后,「陈刚」进入杭州地铁工作,是杭州「首批轨道维护员」,相当于地铁轨道「全科医生」,为地下运行系统把脉、治疗。

△地铁轨道维护员

「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每晚十二点」列车回库后,陈刚需和同事们下轨检修至「凌晨四点」。为提高测量精度,「每隔3.125米」就要弯腰测量一次轨道轨距和水平,平均1公里弯腰「320次」;「每48小时」步行巡视一次,每次走「12000步以上」;线路上有「100多万套」扣件,需要他们每晚复紧。

工作中最复杂的是焊轨,每次耗时「两三个小时」。根据规定,发现重伤轨要及时更换,而一根「7米」长的钢轨相当于「6个成年人」的重量,要「8个人」抬。更复杂的是,许多步骤要掐秒表。工作两年后,陈刚才首次上手焊轨。

「1号线,2号线,4号线」,陈刚在地下用脚步丈量着民生交通发展,「磨坏了3双劳保鞋」,几乎走遍杭州每一段铁轨。沿着他和同事走过的铁轨,杭州地铁日均客流量从十几万一路跃升至「178.7万人次」。

昼伏夜出,他戏称自己是「猫头鹰」。2017年1月,陈刚晋升为工程师,主要工作是技术指导、处理“疑难杂症”,并带着数十位新学员等,但夜间工作也不可少。陈刚带领的4号线轨道工班去年被评为「杭州市最美建设集体」,今年被评为杭州市「第五届最美杭州人」。

△杭州地铁规划图

父母在铁路上工作,从小他便觉得轨道特别神秘,现在他成为轨道守护者,格外珍惜和努力,「希望杭州地铁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自己30岁时结婚。」




共享

- 洗牌之后 -

遇见更好的共享单车

2016

2018

提起杭州最「年轻」出行方式,共享单车首屈一指。「2016年底2017年初」,共享单车进入杭州。共享单车给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因「随意停放」、「车子总量庞大」等冲击城市秩序,最多时杭州有「10家」共享单车平台企业、「88.27万辆」车,这一数字是杭州公共自行车的10倍左右。

最近,哈啰单车华东大区负责人「寇冠城」倍感压力。他2017年4月进入哈啰单车后负责运营,以前凭经验投车,现在则是思考如何「提高单车使用率」。工作内容的转变,折射的是杭州「交通管理」甚至城市发展之变。

△2017年4月,出台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秩序管理方案

多数平台运营人员人均管理「200-400辆」单车,车多人少,仅有的人手又用来保障重点区域。寇冠城记得,地铁站成为必争之地,最多时1号线西湖文化广场站有3-5家企业抢夺,运营调度车就有十几辆。一时间,「单车围湖」「单车围城」等批评声不绝于耳。

△2017年4月28日晚,多部门开展集中整治

对互联网新业态持「开放包容的杭州」,如何作为?

2017年在杭州市委市政府指导下,杭州交通运管等部门贡献智慧,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五个「领先」:对共享单车准确定性,提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名词,并被交通运输部采纳;搭建「行业监管平台」,实现对企业动静态数据实时监管;出台「《杭州市互联网自行车发展研究报告》」,为管理提供专业支撑;出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全面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最早开展总量削减。

疾风刮过,寇冠城认为这倒逼企业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发展,也带来一轮洗牌。市场上,各大单车企业纷纷上线「电子围栏」「免除押金」「回收报废车辆」「开展信用积分管理」等新措施......

如今杭州共享单车总量「减少至50余万辆」,然而日均单车订单量始终维持在「50万单」左右,「减量工作给城市,也给企业减了负」。乱象退却,新业态优势越发显现,东山弄社区、庆丰社区、天际大厦等原来对共享单车说「不」的场所,纷纷打开了大门。





一座城,一张网

高效通畅的公共交通系统

犹如城市血脉

连结着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叮叮,请上车。」天清晨上班,杭州的王润泽都选择刷手机乘坐90路公交车。像他一样,每天杭州有「400余万人次」采用移动支付。

「深夜0:25」,陈刚穿戴好安全帽、荧光衣、劳保鞋,背上近「20斤重」的作业巡视包,一如7年前地铁1号线开通时一样,和同事步入轨行区,又是「不眠夜」

尽管工作压力大,但寇冠城充满干劲,「希望行业更健康成长,也希望企业有更好发展。」对于个人,他也有一个小目标,刚刚完婚,他期待有个「猪宝宝」





稿源:林书博 孙海旭




往期精彩回顾

40年:出租汽车道路客运

表情包:运小萌、管小帅的哥老王

火爆视频 :杭州的哥有嘻哈运管青年

收视冠军:夜班的哥的深夜食堂

百千万:一颗水蜜桃留守儿童文化塘边

出租汽车:新杭客租约谈平台二季度黑榜

共享单车:又瘦了+-×÷指导意见

最多跑一次:跑改答卷两证合一网上年审20分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