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思聪的“反人类”,已突破了四川人的底线 | 易小荷

易小荷 骚客文艺 2020-01-04


本       文       约      24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作为一个被东北人包围的四川人,我唯一一次和某东北朋友“撕破脸”,是因为他坚持要在东北菜馆点酸菜鱼——你可以认为北京的饭馆和上海的差不多,也可以常年在五星级酒店吃自助以为那就是最好的,但是,东北菜馆里点酸菜鱼,这就有点“反人类”了。还有更“反人类,就是王思聪。前几天,王思聪在某点评上晒出自己在成都某日料店消费一万五的账单,并给出一星差评,说这是他近两年吃过最难吃的日料,最后还补了一刀更狠的,说“心疼成都的朋友”。

我替成都朋友心疼这个不懂吃的吃货一下下。

 

1

 

几年前看过老六写陈晓卿,大概是说同样的饭店,他们怎么吃都觉得难吃,陈晓卿去点的菜,往往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那是第一次,我意识到,有追求和没追求的吃货之间,隔着一条很深的鸿沟。如果以《舌尖上的中国》为金线,我朋友之中,金线之上,是陈晓卿、沈宏非等著名吃货;金线之下,就是雪村、小山、曲飞他们这几位东北人,你给他吃四川回锅肉,给他吃我炒糊了的锅巴肉,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以我十几年呆在四川的经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成都之所以是美食天堂,是因为它作为省会城市,全四川最好吃的东西都在这里了。所以,它是一个来吃了两口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在成都还去吃日料的人,和说“川菜不就是放辣椒嘛”,本质上都是一种人。西方的一句谚语:We are what we eat.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反之亦然:你是什么,你就吃什么。个么不在乎钱多钱少,吃饱就行,这大概属于基本的生存需求,比较适合生活在原始社会;个么不在乎质量好坏,贵就行,这种,除了应酬讲排场,就是钱多人傻。


2

 

2008年,汶川地震后,余震不断,去灾区的人经常惊奇地发现:那些亭台楼阁的废墟里,依然传出络绎不绝的麻将声。四川人的乐观主义让人震撼。而这才是四川为何会有那么多美食的根本原因——热爱生命的人,自然也会热爱美食。热爱美食,自然就会有豁出命去也要把它做好的劲头。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肥猪肉的文章,里面提到我父亲对于食物的热爱,“时而用前牙喀嚓喀嚓地从头部开始一点一点地咬碎骨头,时而用舌头将手指缝里面残留的美味吮吸干净,时而又越过高山峻岭般的人群用叉子叉过去一块巴掌大的红烧肉,在他孔武有力的姿势里,充满了一种对食物的‘破坏’的喜悦感,我第一次看到作为人的身躯里某种可以称作生命力的东西。而这种热爱,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于生命的热爱。热爱美食,有时候也能上升到哲学层面:人如果只满足于一个莴笋炒兔丁的地方,老妈蹄花怎么办?魔芋烧鸡怎么办?家常葱葱鲫鱼怎么办?还有酸萝卜老鸭汤、粉蒸排骨怎么办?所以在四川的馆子必须努力,必须雄起,这是川人才能在自己故乡立足的原动力,也是努力的全部意义。

据说,有一个曾扬言一年吃遍中国美食的老外,第一站去了成都,结果,5年后的今天,他还在成都,而身体已经重了50斤。

这是不是段子,你去成都呆一年就知道了。


3

 

北京那些动辄排长龙的川菜馆子,已经给我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排过那么多次队,没有吃到过一家好吃的。那些馆子唯一能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麻辣,只是因为开在了不错的地段,人流量大,才造就了如此的“虚假繁荣”。后来每次路过这样的馆子,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恨铁不成钢”,特别想举个牌子:“这不是正宗四川饭店!昨天和朋友吃湘菜,还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都以辣为标识,川菜在全国各地就是比湘菜更红?晓跃老师不慌不忙地说:“这两年不是了。想起那些不讲究的馆子,我竟无力反驳。有一年回四川,陈晓卿给我推荐了一家馆子。这是一家完全不辣的苍蝇馆子,地方小,没装修,服务员舞舞渣渣的,咣当一下就把碗筷放到你桌上来,害得我以为进了东北菜馆。可菜一上来,我就知道,这是正宗得不能再正宗的川菜馆了。第一道菜是豆瓣鱼,肉质细嫩,类似婴儿肥的那种细嫩,芹菜、泡豇豆一颗颗点缀其中,周身淋满了豆瓣油汁,略有些鱼香肉丝的感觉,不辣,就是香、鲜,略带点甜,每一口都像听见白米饭在喊“快点办我”。瓣鱼,photo by 易小荷然后是芋儿白菜,夹起一块芋儿,入口粘糯,齿颊留香,还有一坨看上去像猪肚的东西,用筷子夹开,竟然是粉蒸排骨,完全不油腻,里面的花椒可以说是灵魂拌料。粉蒸排骨,photo by 易小荷

讲究的人遇到了讲究的馆子,就如同有趣的灵魂遇到了有趣的身体。

 

4

 

然而,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美食家,他们也很难告诉你,同样一道美食在他们舌苔上的味道。比如现在流行的网络直播,那些吃播只是在展现他们的胃容量,老实说那些食物堆积在一起的模样让人没有任何食欲。某种程度,享用美食如同和一道菜做爱,是这个世界最私己的感受,你和你的菜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微妙,奇妙,美妙,更妙的是,只有你的身体感受到,不足为外人道也。

所以我一直很好奇,永和九年,会稽山下,王羲之到底吃了什么美食,喝了什么美酒,那些汇聚天地灵气的食材水乳交融,互相成全,产生了和身体、大脑怎样的共鸣,最终才酿造出传颂千古的兰亭集序。还有张岱当年在西湖上,天与地白茫茫一片,他却能发现“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那么热爱美食热爱生命的他,和那个在湖心亭煮酒赏雪的“同痴者”,又是用什么佐酒的?如果说在这世界上,享用美食是人的肉身逃避的一种方式,那么,那些不写作、不看书,甚至不喜欢美食的人们,是如何设法逃避癫狂、忧郁和恐慌的?食物从来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掺杂了无数人的生命故事,在人类历史的缝隙中不断挤压、碰撞,枝叶生长得越来越复杂,直到长成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这些风花雪月、历史的色泽,和那些大树的纹理,让我对美食有了敬意,成为了一个有仪式感的食客。所以,在成都请吃川菜,在川菜馆里请点川菜,在火锅店里请点辣锅,这是一个四川人对外来食客的友情提示,也是我们最后的倔强。


-  推荐阅读  -

你不努力买房,养只猫都没有资格 | 易小荷

没有了婚姻,也许我们能爱得更纯真 | 易小荷

那些“不幸”生了女儿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 易小荷

 


动图来自《舌尖上的中国》

值班主编 | 余子野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754篇文章

- END-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