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衣冠大成

Emily 思迪爱逛博物馆
2024-11-26

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服饰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礼仪活动的重器之一。服装是华夏文明的载体,它不仅体现了外在的规范,它更反映了内在的素养。



朱元璋取得政权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皇室集权的措施,同时,又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礼仪制度,其中服饰制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服饰制度从明朝立国伊始开始初创,洪武三年初步确定规模,此后不断得到调整,洪武二十四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更定,至此,明代的服饰制度最终确立。此后,虽有小的修订,但基本是稳定的。



明代服饰摒弃了元代色彩单一、窄衣紧袖的着装风格,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全面恢复了中国传承了上千年的汉服传统,宽大飘逸,潇洒富丽,是服饰文化集大成的时期,成为华夏古代服饰艺术的典范,并对后世及周边国家服式、审美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声誉。



“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是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2020年联合推出的重要展览。明代衍圣公府即孔府服装是两家博物馆的特色藏品。由于丝麻等织物是有机质文物,衣物面料易损,难以保存下来,更由于清代推行满服的政策,明朝服装得以幸存的极少,大多为墓葬出土。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全球所存世的明朝传世服饰仅有一百余件。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代传世成衣实物,其体系之完整、色彩之鲜艳、款式之齐全、保存之完好、纹饰之精美,在国内甚至是世界博物馆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遴选山东博物馆与孔子博物馆馆藏明代服饰精品30余件,辅以古代书画、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瓷器等文物50余件(套)。设计思路以明代服饰为线索,结合馆藏明代家具、配饰等文物,实景复原了明代书画中的人物穿着场景布置,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



展览展出的服饰文物全部是山东博物馆与孔子博物馆馆藏明代服饰中的精品,一级文物和二级文物数量之多,可谓空前,更是明代传世成衣实物一次史无前例的集中展示。


展览共选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藏明代传世服装32件,展览辅以馆藏古代书画、青铜器、并借用济南市博物馆的玉器和济宁兖州区博物馆金银器等文物共48件套,主要展现明代服饰礼仪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孔府即衍圣公府,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宝藏了一批珍贵的明代服装。这些传世的衍圣公及夫人冠服,是研究和了解明代服饰发展、服饰艺术特点的重要标本,其色彩之鲜艳、材质之典型、纹饰之华美、工艺之精湛,款式之齐全、体系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展览由“垂衣天下治”“华锦庆嘉时”“香霭入长裾”三个单元构成,分别展示了明代官员服饰、嘉礼服饰和日常起居服饰,从礼仪文化、织绣技术、服饰多样化发展等角度表现了明代服饰的风采与魅力。



01
垂衣天下治
第一单元展示等级森严的官服,提取香色与靛青为主色调,布局亦遵循了服装本身的等级关系,空间中营造出循序渐进、规整、肃穆的秩序感。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在制定安邦治国方略时,始终将服饰制度的确立作为巩固江山社稷的重要举措。明代官员服饰,是明代服饰文化体系中礼文化的代表和典型,它上承汉、唐、宋、元服饰基本形制,又因时而变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突出了品秩有别、服饰有等的特点。


明代官服,是服饰文化体系中礼文化的代表和典型。它分为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等,突出了“见服能识官,识饰而知品”的特点。



--- 朝服 ---

朝服是等级地位较高的一类冠服,应用于比较隆重的礼仪场合。《明会典》载,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敕、进表、传制时,官员穿朝服。朝服定型于汉代,历代相沿。明代朝服承袭唐宋之制,但品级划分更为严格精细,以层次分明的七个等级,规定九品间的服饰规范。


明代不论文官、武官,一律着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等,以冠梁数量、大绶图案及带銙、组佩、绶环、笏的材质区分品级。山东博物馆收藏了一套现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朝服实物,这也是一千八百年朝服历史上唯一可确定的实物。



--- 公服 ---

明代规定在京文武官员每日早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之时穿公服,在外文武官员每日清早公座时穿公服。后来在京文武官员只在朔望日具公服朝参,外任官则初莅任望阙谢恩时穿公服。明代公服沿袭宋元形制,包括幞头、圆领右衽袍、笏、单挞尾革带等,以袍的颜色、带銙及笏的材质区分品级。



--- 常服 ---

明代文武官员在常朝、视事时穿常服,包括乌纱帽、圆领、褡护、贴里、革带、靴等。明代常服参照唐代男子幞头、圆领袍形象而定,洪武元年(1368)二月,定官员常服“乌纱帽、圆领袍、束带、黑靴”,洪武二十四年(1391)又定“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并在衣身前胸后背处饰方形“彩绣花样”,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这类“花样”即大家所熟知的“补子”。“补子”的应用,是明代官服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它继承自前朝,又一直影响到清代。



--- 忠静冠服 ---

忠静冠服,明代文武官员的燕居之服,定于嘉靖七年(1528)。忠静冠服式样参酌古时玄端服之制,取“忠静”之名,意在勉励百官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包括忠静冠、忠静服、深衣、素带、素履、白袜等。




--- 命妇 ---

命妇,指有诰命封号的女性。品官命妇冠服分礼服和常服两种,礼服用于朝见君后、参与祭祀等大典,包括翟冠、大衫、霞帔、褙子等;其他礼仪场合则穿常服,用各色圆领袍,圆领袍缀有补子,花样随其夫或其子品秩。命妇冠服制定于洪武元年(1368),此后多次修改,自洪武二十四年(1391)以后基本未作修改,但在实际制作、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与制度不符的现象,体现在明代命妇容像、传世及出土的命妇服饰中。



02
华锦庆嘉时
第二单元展示华丽奔放的吉服,提取牙色、绯红、靛青为主色调,呈现工艺与纹饰之美,空间中弥漫着华美热烈的气氛。


明代,把用于时令、节庆活动、寿诞、筵宴等各种吉庆场合的服饰,称为吉服。明代吉服并未进入冠服制度之中,《明会典》记载:“凡正旦节,自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至正月二十日止、百官俱吉服。冬至前三日、后三日、圣节前三日、后三日、俱吉服。”


吉服还用于节日、寿诞、筵宴、婚礼等吉庆场合。吉服多绘蟒、飞鱼、斗牛、麒麟等图案,多使用大红等喜庆色彩,是展览中最华丽,图案最吉祥,工艺最精湛的部分,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典范。


久负盛名的“香色麻飞鱼贴里”便是展出吉服中的“佼佼者”。初见时,你一定会被它繁杂精美的纹饰吸引,袍身云肩处取片金线、红、白、黑、绿、蓝、黄、粉红等色彩绒丝为纹纬,采用挖梭技法织过肩飞鱼、海水江崖纹。整件观之,取贴里式,直领、大襟右衽、阔袖收口,衣身前后襟上下分裁,腰部以下如百褶裙状,质地与纹饰和谐统一,更显富丽堂皇。


虽然明代吉服未被纳入冠服制度中,但各类典章政书、文学作品中却屡屡提及。其种类式样繁多,有圆领、直身、道袍、曳撒、贴里、袄裙等;用色明朗,多用大红等喜庆色彩;纹饰繁缛,常采用吉祥图案或应景题材,文化意蕴深厚;工艺精湛,大量运用妆花、织金、刺绣等技艺,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被各式繁复纹饰吸引目光之余,观众还有机会亲手感受对比各式面料的质地手感。轻薄透亮的纱、纹理如冰的绫、凹凸有致的缂丝、光滑柔软的缎,往日书中被一笔带过的“绫罗绸缎”只有通过指尖细品,才能领悟各种精妙。



03
香霭入长裾
第三单元展示素雅内敛的便服,提取水色、月白为主色调,空间闲逸雅致,亲和宜人,表现明人的日常生活与情志。


在各种礼仪场合之外,是款式极为丰富的日常起居服饰,这类服饰淡化身份等差,追求流行风尚。明前期较为简洁,中后期经济繁荣促使人们审美观念趋向多元,服饰款式日趋繁多。男装款式主要有道袍、直身、贴里、曳撒、褡护、襕衫等,女装款式则以衫、袄、裙、比甲等为主。


一众素色服饰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一件加入春夏时装周也不会显得突兀的“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这条纱裙以平纹假纱组织为地,绞纱组织显花,用红、绿、蓝、黄、黑等彩色丝线绣山石、小桥流水、牡丹、石榴花、菊花、睡莲、荷花、蜀葵、牵牛花、竹子、梅花、蝴蝶、翠鸟、燕子、鸾凤等纹饰于裙摆,上部留大片留白,衬托素雅宁静之感。



04
知来处明去处

展览的第四部分“知来处,明去处”是本次展览的一个特色。配合整个展览理念与布局,博物馆与著名服装设计师楚艳合作,仿制了本展中的三件明代服装作为展品,同时,结合楚艳十几年间在中国色、创新面料、工艺等服饰美学方面的设计作品,将传统的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基于明代服饰的创新设计、符合当代审美的服装,将古代和现代,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在一起,进行一次跨越700年的服饰美学新连接。



在服装设计师的构思创作下,一件件承载了华夏衣冠文明基因的当代服饰作品一一排列展示。它们中有沿袭古法、力求还原的复刻作品,也有古为今用、大胆创新的新探索、新尝试。


展览中还设计有中华传统服饰创新延伸环节,结合当下流行的中国色、创新面料、工艺等服饰美学方面的设计作品,呈现了独特的“展中展”,让观众真正体会到传统服饰文化在当下的“活化与应用”。


展览中大量经典服饰文物以热点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信息植入,观众只需轻触展品的数字化模型,即可远程获取展品的高清图像、文字释义,听取语音讲解,还可以观看服饰文物的三维数据模型以及复原穿戴效果。

服饰文物属于有机质地的纺织品,极易受到光照、温度、湿度、生物(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得益于山东博物馆“小环境和微环境综合调控技术”的保障,丝织品保存环境被严格控制在温度20℃—22℃,相对湿度55%—60%,温度日波动不高于2℃,相对湿度日波动值不大于5%,文物安全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高达1.5亿像素的照相机、精确到0.01毫米的激光 3D 扫描仪,这些高科技设备将文物一丝一毫的细节都纳入“明代服饰文化展”大场景三维数字化系统。在“云展厅”的辅助下,实体展览的内容得以延伸,让数字技术在信息交互、分享方面发挥了更大优势,通过多维度、立体式的智慧导览服务,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知识获取和分享乐趣。



04
重点展品
--- 赤罗衣裳 ---


明代赤罗衣裳,山东博物馆藏。上衣身长118、腰宽62、袖通长250、袖宽73厘米。下裳身长89、腰围129厘米。明代文武官员朝服。衣直领、大襟右衽、大袖,领、襟、袖、摆处缘以四寸宽的青纱边。此件上衣按规定应使用罗,但实际质地为纱。裳分为两大片,每片均由三幅织物拼缝而成,左右相向各打四褶。侧缘、底边缘以青纱。此件下裳按文献规定应使用罗,但实际质地为纱。




--- 香色麻飞鱼贴里 ---

明代香色麻飞鱼贴里,山东博物馆藏,身长125、腰宽57、两袖通长252、袖宽49厘米,男服。直领、大襟右衽、宽袖,袖端收口,衣身前后襟上下分裁,腰部以下做褶,如百褶裙状。衣身左后侧开衩。此袍地部组织采用二经绞结构。云肩处取片金线、红、白、黑、绿、蓝、黄、粉红等色彩绒丝为纹纬,采用局部挖花技法织过肩飞鱼、海水江崖纹。袖襕和膝襕处亦采用局部挖花技法织流云飞鱼纹。


--- 梁冠 ---


明代梁冠,山东博物馆藏,高27、筒径18.5厘米,由颜题、冠顶、冠耳组成,颜题位于冠体下部,覆于额上,并延伸至脑后。颜题正中海棠花形金池内饰宝相花,两侧为金凤。冠耳位于冠体后部,其上部两侧凸起若蝶翅状。冠耳四周为金属制成的框架,中间嵌铜丝网,并缀有金质纹饰。冠耳左右两侧各有一八瓣花形簪纽,用以贯簪。冠耳下部左右边框外壁缀有条形穿扣,颜题两端由此穿过与冠耳接合固定。冠顶为一球面拱形突起,跨在冠耳前壁与颜题之间,黑色漆纱质地。冠顶上遗存五道皮质梁。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所存的唯一一件梁冠(进贤冠)传世实物。




--- 香色罗绣过肩蟒女长衫 ---

明代香色罗绣过肩蟒女长衫,山东博物馆藏,身长126.5、腰宽64、两袖通长220.5、袖宽91.5厘米。竖领、大襟右衽、阔袖,右侧腋下缀一对白色暗花纱绣蝴蝶纹垂带。前胸、后背处用平金绣等技法绣过肩蟒、花卉等纹饰,左右袖前后各绣一只侧蟒,蟒纹周围绣饰浪花、花卉、盘金线如意云头。


---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 ---

明代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山东博物馆藏,裙长88、腰宽60厘米,马面裙式。裙分为两大片,每片均由三幅织物拼缝而成,左右相向各打四褶。裙身衣料为暗花纱,纹样为折枝梅花。上部镶白色暗菱纹纱裙腰,两侧缀一对穿鼻。裙摆用红、绿、草绿、蓝、黄、黑等彩色丝线绣山石、小桥流水、牡丹、石榴花、菊花、睡莲、荷花、蜀葵、牵牛花、竹子、梅花、蝴蝶、翠鸟、燕子、鸾凤等纹饰。



--- 蓝色暗花纱袍 ---

明代蓝色暗花纱袍,孔子博物馆藏,身长143、通袖长252.5、腰宽60、袖宽70.5厘米,男服。道袍式。直领、大襟右衽、宽袖,衣身两侧开衩,有内摆。领部加白纱护领,腰间钉一对白纱系带。亮地纱地上织暗花纹,有仙鹤衔灵芝、寿桃、石榴、四合如意云纹。




--- 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 ---


明代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山东博物馆藏,裙长88、腰围104厘米,马面裙式。上部镶桃红色纱裙腰,两头各缀一条绿色丝穗系带。裙料为蓝色缎,上部织金缠枝四季花纹,下部织裙襕三道,最上为织金云鸾纹,中部为凤穿牡丹纹,裙摆处则以五彩丝线挖织凤穿牡丹和莲花璎珞纹。



--- 茶色织金蟒妆花纱道袍 ---


明代茶色织金蟒妆花纱道袍,山东博物馆藏,身长134、腰宽58、两袖通长250、袖宽67厘米,男服。直领、大襟右衽、宽袖。领部加白绸护领。主面料:在二经绞地子上以平纹组织显花,纹样为四合如意云纹、杂宝纹等。此件道袍采用云肩袖襕和膝襕的装饰手法,云肩处织饰四条飞舞的蟒、海水江崖及云纹、杂宝纹等,袖襕和膝襕处则织饰行蟒。




--- 大红色四兽朝麒麟纹妆花纱女袍 ---


明代大红色四兽朝麒麟纹妆花纱女袍,山东博物馆藏,身长122、腰宽50、两袖通长211.5、袖宽67厘米,女服。圆领、大襟右衽、宽袖,左右开衩。此件女袍采用云肩袖襕膝襕的装饰手法。主面料:二经绞地子上平纹组织显花,纹样为缠枝莲纹;云肩袖襕和膝襕处则以1:1平纹为地,以黄、蓝、绿、黑、白、红、片金等色彩绒丝为纹纬,采用挖花技法织麒麟、豹、虎、獬豸、花卉、祥云、海水江崖等纹饰



--- 大红色绸绣过肩麒麟鸾凤纹女袍 ---


明代大红色绸绣过肩麒麟鸾凤纹女袍,山东博物馆藏,身长120、腰宽59、两袖通长213、袖宽63厘米。圆领、大襟右衽、宽袖,左右两侧出摆。袍身面料为平纹组织。袍的前胸后背处用捻金线和彩丝线刺绣出的两条首尾相向的麒麟,是整件衣服中绣面最大的纹饰;袍袖正面饰一对飞翔的鸾凤,鸾凤翅膀用二至三晕色衣线刺绣而成,鸾凤头部、腹部和脚以衣线刺绣,这也是鲁绣的一个特点;袍袖背面则刺绣形态类似升龙的麒麟;袍的下部中段(膝襕处)的正面、背面各绣两条相对舞动的麒麟,下摆处绣饰精美的花朵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发现中医之美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

内蒙古文物菁华展——长城内外皆故乡

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华夏之华

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富贵长春

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福寿文化

故宫敦煌特展——敦行故远

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云想衣裳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文明的万花筒

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

故宫陶瓷馆——故宫博物院陶瓷馆

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万年永宝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山东博物馆、文旅山东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迪爱逛博物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