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001: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博物馆(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
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最初作为军事堡垒,14世纪时演变为王室宫殿,18世纪逐渐成为承载着启蒙时期“百科全书精神”的卢博物馆。
在历经了大革命的洗礼与拿破仑时代的变迁之后,如今,它已经成为承载全球艺术精品、具备一流艺术眼光与保护能力的全球重要艺术博物馆。
卢浮宫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8万余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
01
场馆历史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王宫,居住过50位国王和王后。
1204年,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
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
在之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
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
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其中就包括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珍品。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长达300米的大画廊。
·1756 休伯特·罗伯特(HubertRobert))卢浮宫大画廊。©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
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
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1908年的卢浮宫。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卢浮宫改扩建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玻璃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金字塔。
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人们认为这样的设计“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02
场馆概况
卢浮宫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决定将收归国有的王室收藏集中于卢浮宫,并将其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命名为“中央艺术博物馆”。
1793年11月8日,博物馆正式开放,展出了587件艺术品。此后共和政府又用从教堂、贵族和地方政府等处没收来的艺术品源源不断地补充博物馆收藏。
拿破仑在征服欧洲各国的同时,将被征服国家的艺术品大量运往法国,送至已改命为拿破仑博物馆的卢浮宫展出,同时还增加了古罗马和古埃及艺术品展厅。
随着1815年拿破仑的第二次退位和终生放逐,卢浮宫藏品中约有5000多件艺术品被归还给原来所属国。
此后的100多年里,卢浮宫的收藏范围不断扩大,加入了东方、亚述、古埃及等时代的藏品。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展览空间越来越小。
·1940年的卢浮宫。
1981年,法国政府决定将卢浮宫建筑群的全部建筑划拨博物馆,并对卢浮宫实施了大规模的整修。由华裔美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筑。
整修后的卢浮宫于1989年重新开放,展出上至公元前7000年,下至19世纪中期大量的历史文物宝藏。其展览区域划分为三大展馆的上下五层展厅。
卢浮宫三大展馆的命名分别取自法国历史上三位杰出人士的姓氏:路易十三时期的红衣主教兼宰相黎塞留(1585- 1642年)、亨利四世的大臣叙利(1559-1641年)和卢浮宫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德农(1747-1825年)。
--- 黎塞留馆 ---
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 (1585年-1642年),著名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法王路易十三的铁血宰相。17世纪初法兰西王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法国波旁王朝第一任黎塞留公爵,法国专制制度的奠基人,因为实用至上外交思维和唯利主义政治手腕,被誉为“现代外交学之父”。黎塞留同时法国艺术的倡导与赞助者,他认为对艺术的崇尚资助与艺术家的提携褒奖,能够引导大众审美品味、提升国人审美情趣。伏尔泰曾说:“自从黎塞留将戏剧带入宫廷后,巴黎足可与雅典比美。”
黎塞留馆(Richelieu)建于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871年以来一直由财政部占据。1989年7月当时的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在再三请求下方才离开这里。
这个馆的收回及开放,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这个区域主要展出远东、近东、伊斯兰文物;雕塑;14世纪至17世纪的法国油画;德国、尼德兰和佛兰德斯油画;其他绘画和形象艺术。
--- 叙利馆 ---
叙利是指马克西米利安·德·贝蒂纳,第一代叙利公爵Maximilien de Béthune, Duke of Sully(1560-1641),法国首席大臣,亨利四世统治时期的权臣,深受亨利四世信赖的宠臣,对1562-1598年宗教战争后法国的经济好转、国家复兴作出巨大贡献,1634年9月18日被授予法国元帅的权杖。
叙利馆(Sully)包含了著名的卡利庭院,主要展出古埃及文物;近东文物;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文物及雕塑。
--- 德农馆 ---
德农指的是Dominique Vivant Baron Denon(1747年–1825年),法国作家、艺术家、外交官和考古学家。他曾为拿破仑时期的卢浮宫博物馆首任馆长,他的著作《上下埃及之旅》,为他挣得现代“埃及古物学”之父的桂冠,后世人常常在拉雪兹为他献上一支鲜花与无限敬意。
德农馆(Denon)紧靠从东向西流淌的塞纳河,自西向东延伸。这里主要展出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主要展出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雕塑;17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油画;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画。著名的《蒙娜丽莎》就在这个馆内收藏。
卢浮宫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三大板块由地下通道相互连接,以玻璃金字塔为入口,玻璃金字塔下面就是游客接待处。
卢浮宫按照展陈内容又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塑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
---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 ---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大约在1800年开始向公众展出,其藏品约有7000余件。该馆的藏品以法国王室的收藏品为基础。
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在意大利获胜后,劫获了许多意大利的古代艺术品,将之运回法国充实卢浮宫。后来,法国又从各方面不断丰富里面的收藏品。雕塑在该馆内占有主导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铜、象牙等。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馆中,有两件备受世人赞美的最瞩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二是爱神“维纳斯”。
--- 古埃及艺术馆 ---
古埃及艺术馆建立于1826年,早于东方艺术馆,共有23个展厅,收藏珍贵文物达350件。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罗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饰、装饰物、玩具、乐器等。这里还有古埃及神庙的断墙、基门、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头塑像等。
--- 东方艺术馆 ---
东方艺术馆建于1881年,共有24个展厅,3500件展品。这些展品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国。
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远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烧制的泥像等。其中带翅膀的牛身人面雄伟雕像(公元前8世纪)最为有名,曾在杜尔·沙鲁金(现为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守卫过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大门。
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来到法国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1843年,法国人保罗-埃米尔·博塔发现了这些雕像,冒着各种危险将它们运到巴黎。其中两个雕像于1847年陈列在卢浮宫内的世界上第一个亚述博物馆中,第三个雕像在浅盐湖的船舶失事中幸免于难,于1856年运到巴黎。第四个雕像则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个雕像是惟一的一头头部转向参观者的公牛。
在“东方古文博物馆”第四厅,陈列着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伦,共282条,以锲形文字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为282条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着的司法之神向站着的汉谟拉比国王亲授法律,国王则右手致答谢,以示对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 绘画馆 ---
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展馆内比较杰出的作品有:富凯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6世纪)、拉斐尔的《美丽的园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路易·达维德的《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世纪)等。
--- 雕塑馆 ---
雕像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27个,展品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
在这个场馆内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稣》、《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
--- 装饰艺术馆 ---
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位于巴黎第一区卢浮宫西翼,始建于1905年,藏品约56万件,展示了中世纪至今的装饰艺术品和时尚、广告、图像艺术作品。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建筑总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6000平方米区域为永久藏品区,3000平方米为临时展览区。
1882年哥伦比亚世博会闭幕后,法国装饰艺术协会成员开始筹备装饰艺术博物馆藏品,计划创办一所推广实用艺术、连接行业、文化、设计与生产的艺术收藏机构。
03
著名展厅
--- 拿破仑三世寓所 ---
自1852年开始,拿破仑三世便想要在卢浮宫留下自己的标记,并且渴望完成法国历代国王的“伟大计划”(Grand Dessein)。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建筑师路易斯威斯康提(Louis Visconti)设计了草图,并且由赫克托·莱加尔(Hector Lefuel)进行建筑工程。全新的卢浮宫将同时具备居住以及办公功能,从而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在卢浮宫的黎塞留(Richelieu)庭院,许多政府办公部门在此落户,并且在此建造了拿破仑三世寓所(Napoleon III Apartments)。
寓所的房间跨越了黎塞留馆的几个展厅,这个皇帝日常习惯的高端生活方式现在看来依然令人惊叹,特别是87号展厅壮观的大沙龙,里面有红色天鹅绒椅子、绘着壁画的天花板和镀金墙线,以及洛可可风格的国宴厅,里面的大桌能供将近100人用餐。
--- 方形大厅 ---
本展厅于在1661年卢浮宫大火之后,由建筑师勒沃(Le Vau)建造而成,位于大展厅(Grande Galerie)的东侧。这个展厅自1725年供皇家绘画雕塑学院(l’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使用,用来展出其成员作品。
1789年,这个大厅增添了玻璃屋顶并且与1793年卢浮宫博物馆首次公众参观在此举行。多年以来,这个大厅主要用来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在1849年至1851年间,天花板由杜班(Duban)重新进行了装饰,并且在那时这个大厅用来展示绘画名作。从12世纪至15世界,展厅主要展示意大利绘画作品。
--- 莫里恩阶梯 ---
本阶梯由建筑师赫克托·莱加尔(Hector Lefuel)建造而成。初期这个楼梯的建造工程是拿破仑三世寓所的一部分,从而来彰显皇室的形象。本阶梯在1857年正式投入使用。
这个阶梯位于莫里恩展厅(Pavillon Mollien)的中心,楼梯的下半部分比较阴暗,无法获得阳光的的照射。
这个阶梯连接意大利绘画展厅以及意大利雕塑展厅。楼梯的装饰艺术于1868年至1870年间完工,包括底部浮雕,雕塑以及天花板绘图。天花板的绘画由查尔斯·路易斯·穆勒完成。其余部分由皮埃尔·于勒·卡维尔(Pierre-Jules Carvelier)以及法国雕塑家杜瑟赛尔(Duchoiselle)共同完成。
--- 圆柱大厅 ---
圆柱大厅(Salle des Colonnes)位于卢浮宫博物馆二层。本厅的名字来源于建筑家封丹(Fontaine)1812年在该厅建筑的灰泥圆形支柱。
从展厅的建立以来,博物馆定期改造升级展厅的内饰,并且再次举办了多场重要的艺术盛会,其中包括在1819年的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1820年,本展厅被用作礼堂安放贝里公爵(Duke de Berry)的尸体。
1827年,法国国王查理十世(Charles X)宣布开放当时卢浮宫博物馆的前身—皇家博物馆( Musée Royal)中8个全新的展厅,其中便包括圆柱大厅。这些展厅主要用来展示古埃及以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品。展厅的天花板装饰以及藏品的展示区都体现出了19世纪博物馆的鲜明特征。自从建成以来,这个大厅进行了多次的博物馆技术改造。
--- 美第奇展厅 ---
美第奇展厅(Galerie de Médicis)位于卢浮宫博物馆黎塞留展翼(Aile Richelieu)。本展厅是一个皇家展厅,为了纪念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奇而建立(Marie de Médicis)。玛丽皇后是当时法国国王亨利四世(Henri IV)的妻子。1621年,玛丽皇后下令用24幅绘画作品用来装饰她在卢森堡宫(Palais de Luxembourg)的居所。
从1900年起,这一系列作品在美第奇展厅中展出。这些画作由画家鲁本斯(Rubens)在1622年至1625年间绘制而成。画作内容取材于玛丽皇后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其中的21副作品描绘玛丽皇后人生中的困难以及成就。剩下的三幅作品是皇后以及其孩子们的画像。
--- 大画廊 ---
卢浮宫大画廊(La Grande Galerie)建筑于1595年至1609年,本展厅最初建筑用来连接卢浮宫博物馆以及杜乐丽宫(Jardin des Tuileries)。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时期,建筑家佩里耶(Percier)以及封丹(Fontaine)用石柱将展厅的不同区块分割开来。在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期间,展厅的大小被缩减了将近三分之一,并且在展厅中间全新建筑了两个圆形大厅,建筑家阿尔伯特-欧内斯特·卡瑞尔-贝尔鲁斯(Albert-Ernest Carrier-Belleuse)用石柱对展厅进行了进一步的装饰。
现在,本展厅用来展示意大利绘画作品,已经成为了卢浮宫最具盛名的展厅之一,迎接着无数前来参观的游客。
--- 夏尔勒布伦展厅 ---
夏尔勒布伦是路易十四(Louis XIV)的御用画家,在其时代艺术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夏尔勒布伦展厅(Salle Charles le Brun)展出的绘画展示了路易十四敬佩的楷模人物: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一生。同时这些绘画在也对勒布伦所教授的绘画理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展厅的展品中包括四幅重要的油画,分别描绘了亚历山大大帝生命中重要的几个章节:进军巴比伦,格拉尼库斯河战役,高加米拉战役(如今伊拉克),亚历山大与波拉斯。这四幅画作自1673年开始在此展厅中展出,随后纳入了路易十四的私人收藏中。
--- 莫里恩展厅 ---
自1852年起,拿破仑三世对卢浮宫进行了历史记载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建筑改造工作,希望完成亨利四世提出的“伟大计划”(Grand Dessein)。在本次改造中最为卓越的两个成就便是黎塞留翼(Wing Richelieu)以及莫里恩展厅(Pavillon Mollien)。
在19世纪末期,规划者们认为十分有必要对卢浮宫的外墙艺术装饰进行重新的改造和工艺层次的升级。随着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在卢浮宫的外墙装饰中也体现着“机车头”“齿轮”等工业化产物,将科学和工业的元素带进卢浮宫中来。下面我们将带您欣赏1857年法国艺术家让·马塞林(Jean Marcellin)所制作的这座浮雕作品。
--- 南巴维特教堂 ---
南巴维特教堂(L’Église sud de Baouit)对于对于许多卢浮宫博物馆的游客而言并不为人熟知,但不可否认的是此展厅也是卢浮宫博物馆中最令人惊叹的展厅之一。巴维特教堂有着一段相对特殊的历史。巴维特修道院于4世纪由僧侣阿波罗创立(Apollo),并且持续发展至9世纪。然后于12世纪,该修道院受到了遗弃,随后便被破坏。
这座位于埃及中部的修道院在1902年被法国考古学家让·克莱达(Jean Clédat)发掘。在经过埃及和法国对于发掘物品的划分后,卢浮宫博物馆收纳了很大一部分位于南教堂中的雕刻装饰作品。
许多被运送至卢浮宫博物馆的文物碎片都已经按照其原位还原,并且在全新的现代化展出平台中展示给游客参观。本展厅在1997年经由博物馆古埃及艺术品部(Département des Antiquités Egyptiennes)重新修建而成,同时也成为了埃及修道院文化的宝贵见证者。
--- 阿波罗长廊 ---
阿波罗长廊(Galerie d'Apollon)是卢浮宫博物馆最具标志性,也是最华丽的长廊。它全长61.34米,高15米。最初由太阳王路易十四建造用作接待长廊,内部装饰了法国绘画大师的杰作,现在用来展出王室珠宝。
在阿波罗长廊中有三个全新的玻璃展柜,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依次展出了从法国大革命前的路易十五加冕王冠,到第一帝国的珠宝,再到第二帝国的珠宝和王后欧仁妮的首饰。此外,这里还存放了路易十四收藏的宝石瓶系列。
--- 杜乐丽花园 ---
杜乐丽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是位于巴黎第一区卢浮宫和协和广场之间的公共花园。
花园由亨利二世的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于1564年为兴建杜乐丽宫所建造,当时是设计成义大利文艺复兴式庭园。后来亨利四世曾在此种植桑树,希望能养蚕发展法国的丝绸工业。
1664年,路易十四命令园林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 (André Le Nôtre) 重新设计杜乐丽花园的花坛,这次设计将这里转变成了法国式花园。
1667年,路易十四开放杜乐丽花园,这是杜乐丽花园首次对外开放,也是法国首座对外开放的皇室庭园。
·1876 克劳德·莫奈 杜乐丽花园。
杜乐丽花园自 1914 年以来一直被列为历史古迹,位于塞纳河畔注册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的遗址内。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杜乐丽花园由国家古迹中心管理,目前已由卢浮宫博物馆建筑遗产与花园管理处接管。花园内有3000棵树、占地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花坛、6座水塘,还有约200个瓶饰和雕塑。这里是一座露天博物馆,也是一个休闲和交际的场所。
在19-21世纪,这里是巴黎人庆祝、聚会、漫步和放松的地方。它举办了多个活动,例如花园大庆典和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等。1900年夏季奥运会的击剑项目也是在杜乐丽公园里举办的。
04
镇馆三宝
讲到卢浮宫的收藏,不能不提最著名的是镇馆三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
--- 断臂维纳斯 ---
断臂维纳斯,大理石雕,高2.04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这尊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
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赞叹说:“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
“断臂维纳斯”能收藏在卢浮宫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腊爱琴海米洛岛上的一位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尊美神。消息传出,正好有一艘法国军舰泊在米洛港,舰长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想买下,却没有现金。结果,“维纳斯”被一位希腊商人买下,并准备运往君士坦丁堡。
·1939年,二战前期移至VALENCAY城堡存放,免于战火。
眼见宝物就要失去,法国人不甘心,立即驱舰前去阻拦。双方发生了混战,结果使珍品遭到损坏,雕像的双臂被打碎。双方争执不下,后由米洛地方当局出面解决,由法国人用钱买下雕像,贡献给法国国王。就这样,“维纳斯”被运到法国,在当时立即引起轰动。
·1940年10月7日,戈尔德将军到访卢浮宫。
--- 胜利女神 ---
“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时,该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
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德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富有质感。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部和双臂,但在人们的眼里它仍是完整的。胜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瞻仰,成为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作品。
大约在公元前190年,为纪念塞浦路斯海战的胜利,罗德岛的雕塑家创作了这尊胜利女神像,把它竖立在该岛上,《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便由此得名。
观众现在看到的胜利女神像虽然已经头手残缺,但从保存完好的躯干中,仍能感悟到女神英勇、飘逸的气势。两支张开的翅膀和轻盈飞扬的衣裙,让人感到女神在空中腾飞,有着一种强烈的运动感。丰满躯体在薄衫下透露出力量和健康,表现了胜利和与之而来的喜悦。
--- 蒙娜丽莎 ---
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被镶在墙壁内,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
《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在这幅名画之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观众。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louvre.fr、卢浮宫博物馆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