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自由是独立
不依附、不恐惧
文: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1895.5.12—1986.2.16),印度哲学家、宗教学家。

克里希那穆提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萧伯纳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人类。” 

在二十世纪一度对西方哲学和宗教领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革命,其思想近年来才被中国大陆慢慢熟知,影响力也逐步慢慢扩大。

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被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

▌灵魂只能独行

1.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2.你总是依赖着别人给你快乐。这不止是外在肉体的依靠,而是内在的、心理上的依赖,从其中,你获得所谓的快乐。一旦你这样依赖着别人,你就变成了奴隶。

3.“有依赖,就不可能有爱。”灵魂只能独行,因为我们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方向,却没有能力控制别人的道路。如果偏要把别人拉到你的生活轨迹上,或者你又要强行的进入别人的世界,最终的结果无非只有两种,要么在自己的世界里等死,要么在别人的世界里被扯到四分五裂。


4.你必须亲自去发现什么是你爱做的事,不要从适应社会的角度来选择职业,因为那将使你永远无法弄清楚自己到底爱做什么。如果你真的爱做一件事,就不会有选择的问题了。


5.我们空虚、无聊、悲哀,在心理上我们都是乞丐,不断追求别人或别的事物来弥补自身不足,来给我们希望,来支持我们,这就是我们把一件极普通的事都弄得十分丑陋的原因。



▌善没有对立面


6.我执着于某人或某物,那种执着就是占有;哪里有占有,哪里就必然会有控制。


我们遇见了一个美人,爱情喷涌而出,很快,爱情变成了执着,所有这些苦恼就都开始了,然后爱就悄悄溜出了窗外。


之后,我们会问:“我们伟大的爱情到底怎么了?”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际发生着的事情。‍


7.善没有对立面。我们大多数人都把善看作恶的对立面,因此在整个历史中,在每一种文化里,善都被认为是野蛮的反面。


所以人类总是为了善而与恶进行斗争。但是只要有任何形式的暴力或斗争,善就永远不会到来。


8.头脑彻底安静时最高形式的敏感,是爱的品质。如果你内心拥有爱,你就会知道爱是最奇妙非凡的东西。爱不是快乐。爱与恐惧毫不相干,也无关于性。

它是自由、敏感、智慧的心灵具有的品质,此时头脑不根据过去做出反应,因而是安静的。此时心就会遇上被称为爱的芬芳。

9.失去这个人之后所感受到的寂寞、苍凉、痛苦,在你还没恋爱以前就存在了。你所谓的爱只是一种刺激,暂时掩盖你的空虚。你通过另一个人来逃避寂寞,利用这个人掩盖寂寞。


你的问题不在于这段关系,而是你自己的空虚。逃避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就像某种药,把真正的问题隐藏起来。


这是因为你心中没有爱,所以不断从外在寻找爱来填补自己。这种缺乏爱的表现导致你寂寞,等你看清楚这个事实,你就不会再靠外来的人事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10.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奖赏引诱他,或以惩罚威吓他,那么我们便是助长了他获得利益的观念和恐惧感。


由于我们自己所受的教养,是为了有所收获才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一种不含有获取利益之欲望的行动。正确的教育,鼓励孩子对他人尊重体谅,而无需任何的诱饵和威吓。




▌照着自己的本质而活


11.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12.如果你的心能够容纳无限的经验,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单纯,这才是朴素。‍


13.除非一个人觉悟出生活的意义,否则他的能力或天赋便会用来强调自我及其欲望。


14.如果你能开始了解自己,不刻意去改变而只是照着自己的本质而活,那么你就会开始蜕变。


我认为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野心和残酷。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非常快乐。


15.在我们追求知识、贪得无厌的欲望中,我们失去了爱,我们磨损了对美的感受,以及对残酷事物的敏感性;我们变得越来越有所专长,也越来越破碎不完整。


知识无法取代智慧,不论有多少的解释,聚集了多少的知识,都无法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知识是必须的,科学也有它的地位;然而,如果心灵被知识所窒息,如果借着解释而将痛苦的原因敷衍过去,则生活便是虚度而无意义。






▍延伸阅读

无知并不是没有学问,而是不明了自己

庸俗的心

卡内蒂: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就是自由的

岸见一郎: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德鲁克:自由是一种负责任的选择

周国平:智慧的诞生

罗素:让人生充满智慧的五种原则

知识总是在卖弄,智慧却深藏不露

善未必是保守的,但恶一定是激进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