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材插图”的启示:没有审美能力,知识也救不了

先知书店 少数派悦读 2022-10-04


“教材插图”的启示
没有审美能力,知识也救不了
文、编:先知书店 

木心说,“没有审美能力,知识也救不了”。艺术,不仅是无用之大用;而且看看最近让无数人大跌眼镜的人教版教材插图就知道了,艺术真的有大用。审美能力一旦缺失,不仅不好弥补,还可能祸及他人。

曾经《新周刊》做过一个“低美感社会——我们时代的审美匮乏症”的专题。


文章列举了如今大行其道的低美感,比如土味家居、土味视频、奇葩建筑、网红脸、伪古风、难看的街道,等等。


当群体的审美水平倒退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整体性的悲剧——人们会错把丑的当成美的、坏的当成好的、恶的当成善的。可以说,美的毁灭,是我们正在遭遇的一场战争。培养并保护审美能力,成了全体国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人是有尊严、有灵魂的高贵生灵,我们的需求不应该止步于上学、工作、结婚、生育,不该止步于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物质享受——对丑的厌恶、对美的热爱,对超脱和永恒的精神追求,才是人类情感中不甘堕落、不愿受困于“当下”的真实写照。而,很多批评都止步于表象,对于“丑陋现实”背后的价值观,却极少触及。

于是批评变成了纯粹的发泄,甚至是“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的自嘲——他们只能被动地承受“满眼丑陋的绝望”,却无力去突破现实,追求“对美的永恒盼望”。

难道,除了绝望和自嘲,我们在审美上就真的无能为力吗?当然不是。

柏拉图可以从凋零的花朵中看见“美的永恒价值”,我们也可以找到“审美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限制”,然后对它进行不间断的革新和变化——或者说,回归美的本真。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辉煌就在于此。它是人文的辉煌,是美的复兴,是对功利的删除,它让美回到本真。“美的丧失”只不过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回归她诞生的源泉。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底部两个可爱的小天使

◎伟大的艺术,让人类重新认识自己

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画作中,神变得更像人,人也变得更像人。

我们在画作中看到了他人,也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

人不再只是蒙昧中的奴仆,而是一个有待探索的谜。艺术让人们去观察人、解读人,去发现人的内在。

以至于,卢浮宫的一个看守爱上了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天天对着她自说自话,嫉妒来看她的游客,最后在发疯的迷恋中被辞退。

▲达·芬奇《蒙娜丽莎》,她的微笑神秘而深邃,仿佛窥见人的内心

虔诚的基督徒米开朗基罗却渴望冲破肉体追逐自由,将人类被囚禁的理想气质重新解放出来,在人性中重新寻找神性。

他给了大卫一具完美的身体,又赋予了大卫内在的冲突,庄严的大卫仿佛随时可能爆发巨大的力量。

从此,信仰和人性握手言和——人对自身的超越,成为荣耀神的伟业——这是教会一千年来未能实现的伟业,也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前奏。

▲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塑的立体感让大卫的精神力量显得丰满而真实
 
拉斐尔真正理解文艺复兴,理解这个人类文明最为群星闪耀的年代。

在他的《雅典学院》中,不同时代、学派的思想家、学者齐聚一堂,柏拉图手指上天,那个象征着思想、智慧和理念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手指地下,那个象征着经验、科学和法律的现实世界。

那是拉斐尔心中的黄金时代——人类以追求智慧、真理作为最高的生活理想,这也是艺术家自己的宿愿。

▲拉斐尔《雅典学院》,中心的两位伟大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原型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也把自己画进了画里,在画面的右下角,眼神看向画面之外。

最伟大的复兴,是改造人类的文化基因

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扩散至全人类文化基因之中,那它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首先,最伟大的复兴来自于创造,而非破坏。

在历史上,一切以破坏为代价的复兴,最终都必将失败,剩下的也将是一片废墟。

试图将复兴希腊罗马作为旗帜的,不仅有中世纪君主,还有墨索里尼的“新罗马帝国”和希特勒的“第三帝国”: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破坏,共同结局是失败,共同留下的也都是灾难和恐怖。

▲墨索里尼 | 他对意大利错误的“爱”,反而带来伤害与破坏

而文艺复兴是美的复兴,是文学、艺术和思想的伟大创造,它有力地证明,创造远比破坏更能复兴人类的荣光。

它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甚至超越时间,因为它体现的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是美的复兴,这也是文艺复兴带来的最大贡献——人本主义。

因此可以说,最伟大的复兴,不是国力和军事的强大,而在于能否建立一种让全体人类为之效仿,让所有渴望进步的民族主动继承的伟大传统。

文艺复兴的伟大就在于,那些大师的文字、画作、雕塑,永久地启蒙了人类。

我们从艺术的美好中看见了强权之可怕,伪善之邪恶,虚假之丑陋,并因此坚定了对真理、智慧、人性之善的追求。

可以说,只要艺术之美不死,人性之善便不会昏睡,再黑暗的地方,也永远会有人坚定地寻找光明。

▲肖尔铁茨曾受希特勒之命炸毁巴黎,但是巴黎的艺术之美俘获了他的心,让他不惜背叛希特勒放弃了这一计划——美好的事物能感化心灵,唤醒人性,驱散权力带来的黑暗。

◎一切文明的复兴,都需人性之美的复兴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文明曾一次次在黑暗中湮灭,又一次次复兴。但不管文明如何演变,人性永远不变,人性对美的渴望永恒不变。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无法追求美的地方,就只能追求丑和罪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伪善和丑陋横行,导致文明的堕落和湮灭。
可以说,所有文明的湮灭,都是人性之美的湮灭,所有文艺的复兴,也都是人性之美的复兴。
西方15世纪的文艺复兴,看似是绘画、文学的“文艺复兴”,但其背后却是希腊之美的复兴、人性之美的复兴、创造之美的复兴。
人的尊严和高贵,就源自人对丑的厌恶、对美的热爱,这是人类情感中不甘堕落、不愿受困于“当下”的永恒的精神追求。
▲《家庭艺术馆: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系列》传承艺术之美
今天的我们,每当回溯美的源泉时,都不得不在文艺复兴时期停留下来,那是人类有历史以来,唯一一次用美战胜了统治千年的强权,一扫自身的灰暗和卑微,让人类有权利去做自己。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这套“致敬古典艺术经典”之作:《家庭艺术馆: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系列》。这套大部头的书本身就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


◎独家定制皮面包装:《欧洲文艺复兴大师》原版由欧洲最知名艺术出版社、意大利Scripta Maneant出版社历时11年精心打造。据说在欧洲,这套书本身就被视为艺术品,可以拿去银行做抵押,其分量由此可见一斑。先知书店联合东方出版社特别独家定制了精美皮面包装礼盒,让装帧更符合其内涵,也更适合作为礼物赠予友人,或者收藏打造个人“家庭艺术馆”。



◎五位文艺复兴大师全纪录:出版过程中,编辑们拜访了全球近100家博物馆、收藏机构,挖掘整理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卡拉瓦乔、博斯代表作,包括画作、手稿、草图、素描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2000多幅作品(真品实拍),其中有不少作品还是首次面世,收录之全,可谓前所未有。

◎国内首次手工制作,设计精巧优雅:欧洲古典图书的装帧工艺非常繁复,本书是国内首次尝试手工竹节装,采用最有代表性《圣经》装帧才会采用的六竹节装,设计精巧而优雅,无疑是家里图书的颜值担当。全程手工制作,品质保证,也让这套书更具收藏价值。硬核的内容,艺术品的制作标准,美术馆级别的原画还原,让这套艺术经典的中文版一经推出,不但重新还原了长达四百年“美”的定义,更成为彰显艺术眼光和品味的绝佳礼品。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让文艺复兴之美,注入自己的文化基因,从此百丑不侵。


▍延伸阅读

美的毁灭:我们正在遭遇的另一场战争

陈丹青:审美不是教出来的

人间再无贝聿铭 :最美的建筑,筑于时间之上

现代艺术为何让“审美”变成了“审丑”?

爱的极致是信仰,美的尽头是艺术

美是一种呼吸,他雕刻着人性的狂喜与剧痛

魔性、人性、神性:美的三重境界

陈丹青:艺术不是高不可测的门墙,而是审美的解放

审美的缺失,是一种新的无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