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日不落帝国”
为何西班牙最后逐渐被英国赶超?
1492年,一名年已41岁的落魄中年男子终于碰到了他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并由此开始了他的“淘金”之旅。这次由女王支持的航海活动,虽然被后世史学家冠以“大航海”的美誉,但其实看上去一点儿都不气派,甚至有些寒酸——总共就三条舢板和几十名船员,而且其中一条舢板还有点损坏。这和七八十年前,由明成祖朱棣支持的郑和下西洋时“东方皇家式”的恢宏气度,有着天壤之别。然而,这位中年男子依然意气风发地出发了——他此行的目的是当时被很多人认为遍地黄金的中国和印度,结果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堪称不毛之地的新大陆,他在这里没有找到黄金,却发现了两项可以和黄金媲美的盈利“业务”——奴隶和烟草贸易。这个落魄的中年男子就是哥伦布,他发现的新大陆就是如今的美洲。哥伦布的意外发现,让对此次航海本没抱多大希望的女王喜出望外。随后,西班牙开始远渡大洋,开启了它的殖民扩张之路,并很快成为16世纪欧洲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强盛之时,其“无敌舰队”独步天下,所向披靡,西班牙拥有的殖民地横跨欧亚非美,是无可争议的欧洲霸主,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曾骄傲地说:“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然而,仅仅一个世纪,西班牙就从神坛上跌落下来,沦为西欧最贫穷的国家。西班牙之后,西方世界不断有大国崛起。然而,能再次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却只有一个国家——英国。自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迈出攫取世界海洋霸权的第一步,之后经历了长达300年的扩张,鼎盛时期,其统治的人口及陆地面积,达到了整个世界的四分之一,成为公认的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不仅殖民地遍布各大洲,而且还控制了全球海权,主宰着世界贸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解体,其霸主地位也被美国取代。西班牙和英国,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日不落帝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海洋国家;开始都是君主制,对内实行君主统治;早期都尊崇天主教;殖民扩张伊始都奉行“重商主义”;强大的军事力量所向披靡,并把国家推向鼎峰...然而,这些相同点,仅仅是表象而已,两种“日不落帝国”的背后,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帝国模式。
当观念和制度的更新,跟不上财富积累的速度,巨额的财富反而会让国家陷入一种更深层次的危机——西班牙就是最好的例证。16世纪的西班牙,仍然是个典型的君主专制的国家,国王大权独揽,围绕在国王身边的是封建主、奴隶主等贵族阶层,他们尚武好战、野心勃勃、胆量过人,历史上两次著名的“蛇吞象”征服就出自他们的手笔:1521年,科尔特斯率领600人的雇佣军,就征服了一个1500万人的大帝国——阿兹特克(今墨西哥)。1533年,皮萨罗仅率领180人,居然征服了当时人口大约有600万人的印加帝国,堪称奇迹。殖民掠夺为西班牙带来了大量金银,然而,这些金银不仅没有让西班牙变得繁荣,反而陷入了“金银的诅咒”。西班牙皇室和封建贵族主导了殖民扩张,他们几乎垄断了其中所有的经济活动,禁止民间参与。一夜暴富后,他们把钱都花在了奢侈品消费上,他们认为自己既强大又富有,想要什么或靠武力抢,或用金银买就可以了,从来没有想过将巨额财富用在投资,或者扩大再生产上。结果就是,皇室和贵族左手从美洲抢来的金银,右手就流入了能提供丰富制成品的、作为竞争对手的英国、法国、荷兰手中,财富只是在西班牙特权阶层倒了一次手而已,并没有变成资本,西班牙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漏斗”。更糟糕的是,大量金银的涌入,导致国内物价上涨,平民阶层不但没有从“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中得到任何好处,还要承受节节攀升的物价,生活困苦不堪。不止如此,发了横财的国王,为了维护天主教的权威,不惜一切代价肃清“异教徒”,结果很多人逃出西班牙,其中就包括擅长工商行业的犹太人、摩尔人。西班牙的农业、工商业本来就先天不足,国家税收基本靠畜牧业,崛起后的特权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不允许国内出现任何新兴力量,既不支持、也不允许民间经济的发展,再加上人才外流,民间经济雪上加霜,毫无活力可言。
在道格拉斯·诺斯所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对西班牙的财政政策对有效率财产权造成的后果,做了如下说明:
源头是农业方面,各种偏袒“羊主团”的法令严重阻碍了有效率的土地财产权的发展,例如,1480年的王室命令要求清除农民在公有地上圈占土地时设立的围栏;1491年王室敕令禁止在格拉纳达圈地;1539年,王室决定对小麦实行最高限价,这进一步削弱了耕作农业的发展动力。
在价格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世纪里,固定土地租金和对小麦实行最高限价的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乡村人口锐减,各地频繁饥荒。而西班牙驱逐“异教徒”又使其损失了一群精通农业灌溉的人,导致农业组织仍停留在以往的水平线上。
这些事件,不过是人民全部的财产权都没有保障的征兆而已,随着王室的挥霍导致财政困难的加剧,以上种种现象则更加屡见不鲜,最终影响了不光是农业,也包括商业、工业等所有民间经济群体。当他们的财产权得不到保障时,经济停滞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正如诺斯所总结的:这个君主专制国家,虽然掠夺了大量财富,然而却沉湎于争夺政治主导地位的斗争无法自拔,未能创建一套能够提高经济效率的财产权,结果使他们的经济陷入了停滞。
西班牙横行世界时,英国还只是一个地处亚欧大陆西北角的边缘岛国。当时的英国,无论人口、领土、资源,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国。然而,与西班牙不同的是,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并不是由皇族和贵族主导的,而是以动员民间力量为主。因此,涌入英国的财富主要流入民间,迅速转化为资本,并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诞生。同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构建和维系放大帝国的方式也和西班牙截然不同。英国不再是对殖民地的单向度掠夺和控制,而是以强大的军事势力做后盾,将整个世界作为它的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制成品销售市场,从而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扩张模式,到处挑战传统社会。
诺斯解释说:英国早期在发展财产权以及将财产权应用于创新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它有适度集中的政治权利和中央权威,又有利于开发潜在的大市场。且各地的地方性小市场都受到了保护,可以防范特权的干预。集市和市场是经王室特许建立起来的。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王室授予专属特权就是将外部性内在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价值的,因为能够提高经济活动的潜在回报率。这也是英国与西班牙,两个“日不落帝国”的最大区别。二战后,大英帝国解体,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然而,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说 “我们至今还生活在由英国主导的世界里”。这让人感到奇怪,大英帝国明明已经瓦解了,甚至有人说,它已经是个二流国家了,为何影响力还这么大?通常来讲,一个国家影响世界至少可以凭借两种力量:一种是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另一种则是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软实力”,相较而言,“软实力”的影响力、吸引力更重要,也更久远。据《2018年全球软实力研究报告》显示,英国的软实力位居世界第一,远高于美国!
后发国家要跳出历史循环的怪圈,必须要告别法国、俄国式的激进主义,回到主要由英国开启的现代文明。那么,英国的“软实力”,或者对现代文明的贡献都有哪些?简单总结如下:以“王在法下”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为了保护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从1215年的《大宪章》开始,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英国人创新并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包括:“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有限政府”“代议制民主”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政治制度。英国的制度演进,为解决国家权力的两难矛盾创造一种机遇:如何控制控制者(或怎样控制国家权力)。通过最高水了平的政治竞技场上的制衡,合理而又强大的国家暴力能用来保护个人的权利。
现代国家财税制度。国家的财富来源于纳税能力。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进行了税收改革,彻底废除了当时欧洲普遍实行的“包税”制度,成立了一整套专职的国家税务机构负责征税,使税收制度化、专业化。
为了保证国家税收的合理利用,英国还创建了一整套先进的公共财政制度,并实行财政预算制度。今天全世界通行的国家财税制度,就源自英国。
现代经济金融体系。如果说洛克的“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是现代文明的灵魂,那么经济金融体系就是现代文明的躯体。
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完全私有化的股份制公司,也是首先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有限责任公司,并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这一套完善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使英国的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中央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鼻祖,它的发展和变化影响了中央银行的形态和职能,它的政策和职能影响了英国、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
1623年,英国议会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的专利法——《垄断法规》。这部法律确定的许多基本原则和定义沿用至今。专利制度的实施,保护和激励了技术创新,大量的发明创造问世,知识逐渐成为经济的驱动。
追求“程序正义”的普通法系。普通法极度强调对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它承认社会是多元的,没有谁能掌握绝对真理,一切意见都应该在思想市场中被检验,也因此,它更追求程序的正义;普通法让法律更有弹性,能够迅速适应新兴事物,自发创造了很多保护私有产权的规则
普通法源于英格兰,后来伴随着战争、贸易和殖民,普通法的精神被带到了美洲、澳洲,以及中国香港等地。
用妥协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范式。宗教改革过程中,宗教冲突和大规模的宗教仇杀遍布欧洲,英国却成为唯一的例外,因为它实现了新教和天主教的妥协——在宗教教义上采用了新教的教义,但在宗教仪式上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传统。
英国对待北美独立的态度,以及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和退出,都具有鲜明的妥协色彩。这种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不极端”“不追求最好,只追求最不坏的结果”的妥协精神,正是保守主义特有的智慧。
意外的遗产——美国。美国的诞生,是英国妥协智慧的产物。以当时英国的实力,完全可以用军事手段控制美国。但是受斯密、伯克等思想家的影响,英国选择了“与北美和解”。
美国独立后,英国不仅没有围堵封锁,相反,迅速调整战略,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大力开展贸易,展现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心智。这不仅让英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还赢得了美国的尊重,直到现在,美国总统在与英国女王会面时,都要按照英国皇家的礼仪排演一番。
独立后的美国,“继承英国,又超越英国”。美国在英国议会两院制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度。提供了一套公认的制度范本。
▌两种“日不落帝国”的启示:文明何以发端和维系?
同为“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和英国留给世界的遗产,为何如此泾渭分明?保护私有财产权,是现代文明最基本的伦理。英国历史上,所有对国王的武装反抗、暴力革命,几乎都是因为征税,英国人把征税作为个人财产权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护栏。
保护财产权的核心,就是限制包括国王在内的政府权力。因此,英国所有的政治制度和法律,都是围绕如何保护私有财产权而制定的,包括1215年的《大宪章》、1689年的《权利法案》,以及两院制、代议制民主等。
可见,一个国家所有的制度和律法,不是为了其他什么更高的目的,而是保护国民财产权的工具。因为在所有权利中,财产权是最具体、最直接的,也是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保护私产是现代文明基本伦理,其应有之义还包括一国之财富应该留在民间,经济活动应由民间而非官方主导,显然,西班牙违反了这一基本伦理。
人类告别饥饿与贫困,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与富足,是现代文明一个最朴素的表征,而这也正是“经济增长”为何重要的根本原因。然而,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不过是最近250年的事情,其余时期,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才是常态。那么,经济增长如何发生?如何才能持续?诺斯给出了一个答案:财产权结构为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必要的激励,它们包括鼓励创新和随后的工业化所需要的各种诱因。
此外,国际竞争也提供了强大的激励,促使其他国家改变各自的制度结构,以便为经济增长和工业革命的展开提供激励。即成功的经济增长有赖于有效的财产权的发展。
正是“保护私产、约束权力”的制度安排,不断降低交易成本,大英日不落帝国的繁荣得以维系三百多年。
西班牙和英国,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帝国模式:前者代表传统,后者代表现代;前者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后者以市场和贸易为主;前者不过是皇室和贵族的游戏,因此日趋固化和封闭;后者则代表了一种开放的体系和可扩展的秩序。两种“日不落帝国”,却分别是野蛮与文明的代名词。
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实际上是两种经济体系的冲突,这种冲突并没有随着西班牙的衰落而终结,反而愈演愈烈。因此,从经济思想底层弄清文明何以发端,又如何维系,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在道格拉斯·诺斯的经济学代表作《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则解释、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核心洞见:西方世界之所以能后来居上的主因,不是技术变革、不是人力资本、也不是资本积累,而是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制度创新,尤其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明确的产权保护等要素的出现。
书中关于财产权等核心论点与《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不谋而合。不过,诺斯的贡献在于进一步弥补了亚当·斯密未能认识到的空白,这些案例与细节亦在书中得到丰富展现。
不过,由于书名极易被人误解,必须强调一句,本书研究的对象是“西方世界”,但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其解释力则是普适的。
上世纪80年代,本书引入中国后,迅速被奉为不可不读的社科经典,是国家兴衰、经济史研究者、 人文社科爱好者、关心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者的必读书。
《西方世界的兴起》目录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这本《西方世界的兴起》,理由有三:
1.重磅作者,经济学界的里程碑:本书译者说,这应该是一本不用写一个字推荐语的名著。本书作者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本《西方世界的兴起》就是他的成名作。
很多人强调,他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堪比社会学界的马克斯·韦伯、科学界的达尔文。与之相比,他诸如“新制度经济学奠基人”新经济史先驱者”、甚至“诺奖得主”等荣誉和称号压根不值一提。
当下作为中国经济学天花板的周其仁、张五常、吴敬琏、张维迎、韦森等知名经济学家,皆深受他的影响;华人世界“离诺奖最近的经济学家”杨小凯的“后发劣势”理论,亦从他那儿得到了启发和借鉴。2.观点深远,至今不衰:当年,诺斯有关“制度创新”的观点甫一问世,一石激起千层浪,并迅速登顶经济史学界新浪潮的最前沿,深刻地刷新、重塑了当时关于国家兴衰的认知,其影响力更横跨近半个世纪,并至今不衰。
美国前总统里根评价说:何谓制度自信?制度框架与经济增长是怎样一种关系?为什么一些国家发达,一些却长期落后?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能在经济学大师诺斯的作品中得到最完美的解答。
诺斯的理论在当年即属前沿,当下仍然受用,其精华都汇聚在了这本《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
3.全新版本,重译升级:对一部引进的经典而言,除了原作思想、内容无可挑剔,还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翻译、装帧。本书以往版本虽然也好评如潮,但也有无数书友呼吁“本书虽然不用写一个字的推荐语,但必须被重译”。
时隔几年后的今天,这一“重译升级版”终于问世,这在种种改革步履维艰的当下,可谓是“好书知时节”的最好注脚。
相比旧版,新译本逻辑更清晰、语义更晓畅、专业名词处理更严谨,几乎接近对原作精髓原汁原味地展示;在装帧和工艺上,新版本采用原脊精装装帧、磨砂质感等工艺,大大提升了用户品读、收藏经典的体验。
先知书店全网独家现货首发,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贯穿历史的三条思想之链: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历史、哲学、社会批评:一部独特的文明史
地图上的世界简史:让喜欢历史的朋友不再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