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米大讲坛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很荣幸成为“2017六合回家——我的学习之旅”的7月主讲人。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能够在学米大讲坛开讲,是半年前我想都不敢想的。7是我的幸运数字,希望今天我的故事能带您走上一段愉悦的旅程。
我喜欢走路,喜欢走在路上的感觉。于千万人中的擦肩而过,驻足回眸便是永恒的定格。就像走进学米大讲坛,遇见坛主——上海学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梁昌年博士,七星金服的钱朝晖博士、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理事、美国“天下”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创始人清瑕姐姐等等许多分布在世界各地,对学习、对教育有着自己思考的人。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有了看世界、看教育的第三只眼睛;给我曾经经历中的障碍、懈怠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次唤醒我学习的欲望,让我相信:这一切一定是我前世留下的足迹,我才可以如此贪婪地前行。
接到学米梁博士的邀请是早晨散步的时候,走在北方夏雨蒙蒙的路上,从和梁博网络结识走进学米大讲坛到现在,所走过的一幕幕在脑海里铺陈开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构成了我眼前最美的一幅水墨画。下面我就和大家讲讲画里的故事。
与自己的生命对话——我的网研之旅
和梁博结识是2016年10月。我是一个微信网研群的活跃分子,不知道哪句话被梁博听到认可相中,他加我为好友,我很少加好友的,还问了一个上海的朋友,他是谁?朋友说是做培训机构的,天生的好奇驱使我接受了邀请,我想看看体制外的教育天空是怎样的。结果通过后就没有了音讯,在我感觉到有那么点不舒服准备删除的时候,
10月20日梁博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很好奇,你是如何成长的?
我说,问我啊,为什么好奇?
他说,是的。作为一个基层工作的教师,如此大气!
我们的交流就此拉开了帷幕,现在想想还好当时没有冲动地删除,他认为我在网络交流中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我的成长有关。说实话,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人给我提出这个问题,让我回看自己的成长之路。于是我从自己成长的客观环境到内部因素和梁博进行了深刻的交流:我出生在农村,妈妈是一位小学教师,属于严母型。所以我从小是个很懂事,很好学的孩子,直到我完成学业。我有八年的农村任教、十年县城任教的经历,结识的朋友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我自己也是个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想去尝试的人,我享受那种追求美好的过程。可是即便如此交流,我当时也是认为自己工作稳定、衣食无忧、孩子也无需费心费力,还偶尔会在大众面前露一下脸,这就可以了。我想现在也有很多和我一样如此想法的人。接着梁博贴出了一篇《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佳的文章《你事业的上限究竟在哪》,他从一个知识工作者的角度来问我,你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你所能做的贡献是什么?这时我竟然说不出话来。之后在梁博的引荐下,我结识了远在美国的清瑕姐姐,一个迎着阳光走的人,听了她和我们的分享,我突然有了一种:生命旅程行至半途,发现自己身处茂密之林,路径不复清晰,猛地感觉固有的恐惧在心中沸腾。这是一种真实的本能的反应。这种被唤醒的本能让我开始了与自己的生命对话:我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我可以怎么做出自己的贡献?以后的日子就要这样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吗?作为一个女性,我要让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中丰盈起来,在生活中精致起来。于是我主动到学米大讲坛地去交流、学习,六合回家的讲座我场场必听、次次有得,梁博儿子梁宽鸿的讲座我是带着女儿一起听的,老公调侃我们说,我家也有两个学米。在学习中我和女儿一起体味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更感恩梁博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合适环境。因此,我和我女儿都是学习三原则的受益者。
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讨论交流让我四次不想说话!因为梁博说出的话太真实了!
有一次梁博问我,你是怎样学习的?
我说一直在各种培训,工作实践中学习,为了工作而学,因为我想工作中出色是我该做的。这样看,我是如何学习的似乎应该只是在接受,在认同,却缺少批判针砭的能力,所以我没有创新。梁博不断地发问、举例、引导,“逼”我说出真话,我的学习是被动的。当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者,我开始不想说话,而是静下心来去思考。
就是这样一次次地阅读思考,一次次地对话交流,让我看到了事物的本真,当梁博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不足的时候,心里没有不痛快是假的,毕竟有悖于我日常听到的话。但幸运的是,我开始慢慢转变,会问自己:我真的是这样吗?我原来是这样啊!我会由他说的一个点想到工作、生活中我的言行,我原来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于是,我开始转变我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特别是在思考问题思维停滞的时候,我会主动发出求救的信号;在我有自己见解的时候会从多角度考虑后提出,梁博的点化往往让我豁然开朗。在和他的学习交流中,我不断地认识自己、转变自己、走在做自己的路上!
2017年1月1日,梁博和我交流说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践行这样的三条目标:1)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2)自己要终身学习;3)能随时有准备接受学生的挑战。
我表示认同。于是,我结合学校教育的现状在自己带的班级里实践了学习三原则,让学生体验学习是人的本能,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为学生创造生生互学的合适的学习环境,收效明显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整理成了一篇微型研究报告;为了做好对幼小衔接学生的认知的了解,我第一次亲自走进幼儿部的学前班和孩子们在一起,蹲下身来向他们学习;聚集不同年限执教低年级的老师们就教材内容的整合进行主题研讨,做好了学情和师情调查;随时有学生家长来咨询孩子学习的问题,我现在都可以从一个学生成长的角度快速地分析并给出可行的建议,这点得益于学米屋的家长反馈和错题分析法。就在这样的实践中,在梁博士手把手的引领下,我在工作中可谓是如虎添翼,更清楚了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专注的惊人力量——我的教材情缘
梁博是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忠实践行者,我深受影响并因之受益。我曾经调侃说,在您的鼓励下,这样不断地行走,我一不小心成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么办?没想到这句话在之后的日子里竟然成真!我做了一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在梁博的启发和鼓励下,我用了54天的时间完成了人教版数学十二册所有知识点的说数学。我曾经和梁博说,如果我能坚持完成这件事,就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自己这段日子,可是到现在我也没敢写出来,倒是梁博,他在发布消息的群里说,“孩子,你太快了”让我着实感动了一把!其实就是到5.27晚上11:15我告诉梁博十二册内容全部录完,我也没有觉得这件事的意义何在,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可以做的事,因为作为一个从教十八年的教师来说,对教材的熟悉可是信手拈来。直到梁博将“说数学”的优惠码发给学米大讲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家长和同行们的积极领取和反馈让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惠及了这么多人,帮助了不了解教材的家长、为培训机构的老师提供了教材的知识脉络、让听数学的学生多了一种学习的渠道、还给新入职的老师们系统把握专业知识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平台。这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一个人内在的改变是因为遇到要改变的外因。梁博是怎么给我启发和鼓励的呢?回到说数学的那段日子,和大家分享几段小插曲——
事情的起因从一次偶然的说“自然数”开始的,我在学米大讲坛发过一篇《一线老师的自白:以小见大》里面有记录这个起因:即将毕业的学生,不能概括地说出自然数是什么,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要学生能说数学,老师就要有这样的素质。梁博鼓励我说,你来说数学吧,给大家做个示范,像刘兰芳说评书一样,这应该是你擅长的。好吧,有了之前的交流,我想挑战自己,我愿意尝试,整套教材12册,内容我是熟悉的,可是时间怎么安排,工具怎么使用都是需要学习实践的。从4月4日开始到5月27日结束,历经54天。这期间有两周在出差、老爸突然住院、单位的工作、家里的生活,从没有感受过的重担,所以我一直不敢回忆,现在想想是不是老天在考验我呵呵,清楚地记得梁博让我第一次试讲沪教版《小数乘整数》是老爸住院第一天睡着的时候,我在病房楼道的拐角处录完的,可是第一次没有通过,又录了一次,当时梁博也录了,他不知道我在哪里,让我对比学习,这就是他的教学方法——带着你一起学,他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一水平陪我一起走,他的眼里一直都有学生。然而这一切没有发自内心的想做,当时我一定会就此打住,就不会有现在的故事情节了,我也因此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人的本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需要有合适的环境。没有自己想做,没有梁博一路的鼓励与指导,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另外,千聊是我没有接触过的学习工具,梁博在我刚刚进入状态之后二话没说,就给了我千聊学米大讲坛的管理员号,这是除梁博和学米王志军老师之外的第三个管理员号,而我,并不是他们公司的员工!这是什么?这就是卓有成效的最简单的范例!也是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最佳范例!我开始了千聊的使用,短短几天内就从千聊的一般听众变成了千聊的资深使用者。从基本操作到临时故障王志军老师的随时在线解决,从教材图片的选择到录音时间的调整,这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否则就是一次次地重新来过。说数学不是讲数学,说给学生、家长、老师都要受益,语音语调的调整到语言的变换都需要不断地学习琢磨。幸运的是我这一路走来不孤单,有广东深圳的刘鹏老师亲自为我制作的教材图片,有梁博每一个章节的跟听鼓励,有来自学米屋老师们的研讨交流,更有试听小朋友、家长、老师的及时反馈,这些都要归功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没有互联网,这个起初觉得庞大和遥遥无期的项目根本就无从谈起!自主学习带来的内在驱动力让我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越来越强烈,我猛然发现,说数学会让我安静下来,那段繁忙的日子,我关在房间里一说数学就会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内心的平静!它甚至能帮助我屏蔽或缓解父亲生病住院给我带来的内心压力。
其实,这一切的发生,还要归功于时间管理。以往休闲松散的日子,需要被我规划出来,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因为千聊是要早上7:00才可以录制,一直到晚上11:00停止录制。所以我的工作生活时间就要被重新划分:要事为先,成了我行动的第一法则。于是工作日所有碎片化的时间被我整合利用起来,周末居然也成了让我兴奋的时间段,因为有大段的时间可以被我充分利用。于是就有了我一天录制14个小时的记录!这一切,在录制“说数学”之前,是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的。这也正是梁博口中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必要素质之一——学会掌握和安排自己的时间。
“白老师说数学”的公开发布,学米大讲坛公众号用了一次专刊。感谢所有朋友的支持、肯定、鼓励、宣传。至今还在感动于梁博对我“说数学”的评价,他说——
白金华老师的说数学,归根结底凝聚为一个字:爱!
这是一种最原始最朴素的爱。她爱她的教材,她爱她的学生,她还爱她为之奋斗18年的教育事业。更美的是,这一切,她并没有意识到!
书,说完了;书,还没有说完……这半年来,我就是这样,走在学习的路上体味学习带给我的快乐。
静悄悄地变化——我的文字故事
我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名称是“学米大讲坛”,这里记录了我从结识梁博,走进学米大讲坛以来所有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50余篇,从1000字的短篇到4、5千字的长篇,大约有6万字。半年的时间,平均一个月就是1万字。其中有梁博引领我认识自己的文章,《带我“雾里看花”的人@梁博》《活出一团真气来》《写在2017.2.19的话》《被逼到墙角怎么办》;有听六合回家讲座的听后感,以文会友走近了钱朝晖博士、邵阳博士、清瑕姐姐、严平宜先生、梁博儿子梁宽鸿、谢刚博士、茅卫东老师,特别是听了严平宜先生《我从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学到了什么》我写了《心之所至,方能行之久远》的听后感;有更深刻地理解了梁博的教育理念的《我的思维停在了你的哽咽处……》《数学思维进行时》《求知在路上》;有对梁博课堂教学的思考《数数,不简单》《行走在求真的路上》《切磋琢磨话“课堂”》;有学米屋学米们学习视频的交流《孩子原来可以这样学》《还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老师,你可以这样教》;有和学米屋老师们的隔空交流《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有教材研究的记录等等,每一篇文字都是我心路成长的印记。特别是在学米大讲坛发文,梁博会一段段、一句句、甚至一字字地修改我的文字!如果不是我喜欢上了学习,这一切真是无异于“吹毛求疵”。但我把每一次修改都当作我学习的最佳机会,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梁博对问题研究的真知灼见、看到了梁博对文字记录的真实平和,更体会和经历了每一次发问带给我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原来写东西我属于快手,而且一气呵成的文字,几乎修改的不多,可是我居然和梁博因为一篇文章修改了近十稿!这期间的收获可想而知!我由原来感性文字记录慢慢转变为针对一点问题的理性思考,会因为一个问题查阅更多的书籍资料斟酌思考,再梳理成文。用清瑕姐姐的话说就是要通晓这个问题的“前世今生”,带着问题走进去,再将问题解决了走出来。
听起来,这一切似乎都是我的变化,我专注于说数学是不是疏于孩子的管理?其实不然。我的学习状态无声地成了女儿学习的榜样,女儿反而越来越优秀。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把学习三原则讲给她听,带她实践;告诉她时间管理的好处、方法,除了我记录女儿的《把正确的事做正确》一文在茅卫东老师“教育自由谈”引起热议外,我也一直坚持给女儿一直在记录她的成长——《成长的心态》《听故事,讲故事》,我的转变渗透到了我和女儿的亲子互动中,女儿的成长也因之受益!因为从梁博对我讲的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三条目标我悟到并践行了作为一个优秀家长的三条目标:1)要眼中有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陪伴孩子成长;2)要终身学习,也向孩子学习;3)要随时能接受孩子的挑战,帮她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也有身边的同事、朋友在我的影响下慢慢发生着变化……
我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我是故事里幸福的主人公。结识梁博,走进学米大讲坛,多元地接触让我看到了教育更为广阔的天空。作为一个还在成长中的我来说,太多的人给了我鼓励和帮助,现实中的领导同事、亲人朋友、学生家长;网络中专家教授、志同道合之人,正是有了这一路的相依相伴,我才可以脸上挂着微笑,心中充满阳光,步履轻盈地走在教育之路上,我愿意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坚守这份生命真实的向上,让教育回家!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我想说:“教育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我,是一个行者,您愿意与我一路同行吗?
谢谢大家!期待着和您在求真的路上邂逅!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