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2至3周後確診可降至三位數?

港青快線 港青快线 2022-06-08


感染新冠就夠鬱悶的了,沒想到一部分患者康復後,還出現了後遺症!



俗稱「長新冠」的後遺症,症狀主要有腦霧、容易疲勞、反應遲鈍、難以集中精神等,令一批康復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影響……


有不少國內外專家研究指出,有關後遺症從長遠角度來說對男性不太友好→《新冠患者康復後有「男言之隱」?治療方法是……




最近,再有研究指,部分患者康復後,眼睛部位出現不適。


有患者康復後出現乾眼症!


事實可見,Omicron絕非「大號流感」或「普通感冒」那麼簡單


大文記者早前追訪了香港本地20名康復者進行深入個案研究,當中,有五成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後遺症,還有人在康復後約兩個月,仍會持續出現一些身體問題或後遺症。


有市民一家三口染疫康復後,各人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大公文匯記者攝)


這些患者當中,較常見的後遺症是咳嗽、氣喘、失眠;也有部分康復者持續出現記憶力受損、心肌炎及肺功能衰退的症狀。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的研究團隊發現,每5名新冠康復者中就有1人出現最少一種與乾眼症相關的症狀,包括眼澀、疼痛或酸痛、灼熱感、流淚、畏光和視力模糊等。


而且,患者的新冠病情愈嚴重,其後出現乾眼症的風險亦會相應增加。


中大研究指,約兩成新冠康復者有乾眼症。(中大醫學院網站)


至於如何降低相關後遺症的風險?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莊金隆醫生表示:疫苗接種是目前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也是預防新冠後眼部症狀和所有其他後遺症的最有效措施。


莊金隆指,接種疫苗可以顯著減少患者感染後的病毒量,也會降低患上重症並需要氧氣補充治療的機會。



關於如何對付「長新冠」?大文記者早前已做過相關整理→《新冠患者康復後有「男言之隱」?治療方法是……》《新冠康復者運動能力受影響?恢復需要「面紅耳赤」……


如:可通過「康復八式」鍛煉調理↓


點擊可查看大圖。


也可通過湯水食療,來促進康復↓


點擊可查看大圖。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查看更多康復調理錦囊↓



專家料2至3周確診可降至三位數


香港今天(28日)新增7685宗確診個案,一連3日確診低於1萬宗;這波疫情累計逾112萬人染疫,共有7207人染疫不治。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出席政府高層記者會時表示,現時香港染疫人數應不止100萬。她指,預料香港大概四分之一的人已染疫,即約180萬人口,承認感染人數比每日公布個案數更多。



確診數字連日下降,港人出行指數亦上升,香港會否如期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全民檢測暫緩,4月1日起取消英美等9國禁飛令……


林鄭月娥表示,距離4月21日放寬措施只有3至4星期,期望能夠如期進行,呼籲市民要更加忍耐,如果一定要外出,亦必須要嚴守防疫要求,減少跨家庭聚會等。



林鄭月娥呼籲市民出行必須要嚴守防疫要求。(大公文匯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教授孔繁毅今天在電台節目表示,疫情整體趨勢向好,不過社區仍有相當多的感染者,回落速度將會放緩,預計2至3周後,單日病例才會回落至三位數。


他指出,若80歲或以上長者的疫苗接種率,能在4周內達到90%的話,再配合現時社交距離措施,相信能加快回落速度。


孔繁毅指長者疫苗接種率上升,能加快確診回落速度。(大公文匯資料圖)


孔繁毅續指,如果長者的疫苗接種率能超過90%,全港染疫人數亦達到約400萬至500萬人,相信到時市民在室外無須再戴口罩,康樂設施亦能重開,學校可恢復全日面授。


但他也強調,疫情不會完結,相信日後市民在每年冬季前都要接種加強劑。


須加快長幼接種率


這波疫情造成逾7000人死亡,當中96%為65歲以上長者,更有近九成人沒打或只打了一針疫苗。



慘痛的教訓指出:越早提升長者接種率,對減少重症及死亡率越有利。


那香港目前的接種率怎樣了呢?



據悉,香港已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口中,80歲以上長者只有40%,7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有70%,仍有20萬長者未接種;而3至11歲兒童的兩劑疫苗接種率則不足17%。


這「一老一幼」成為疫下最「脆弱」的群體。不過,長幼接種率低,原因不在於接種能力不夠。


事實上,現時香港的疫苗接種水平可做到每日10萬劑,但過去幾天每日平均只接種6萬劑左右,可以說,香港目前的接種狀況依然是「針等人」,亦說明加強接種的工作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提升長者接種率,對減少重症及死亡率越有利。(大公文匯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採取了「針搵人」的應對措施。




本周起為長者等人士上門打針


負責疫苗接種計劃的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今天表示,目前接種工作最重要的是針對「一老一幼」,當局將推出家居接種計劃,為行動不便的70歲以上長者及殘疾人士上門打針。


據悉,政府本周起就會在圍封強檢大廈試行新安排,為未打針的70歲以上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進行登記,當圍封行動完成後的翌日,提供上門接種服務。



聶德權表示,當局會先理順接種流程,逐步推展計劃,初期會每日先找一幢大廈試行以便熟習流程,再複製至其他圍封的大廈。至於醫護人手,他說長者打針後,可以由義工負責15分鐘觀察,未必要安排醫護留守。


聶德權指,目前已經有社福機構自行組織醫療團隊,提供上門服務,跟進約6000宗個案,政府會參考相關的經驗,下星期推出網上登記平台,由地區組織在派送物資時,留意有需要人士,協助報名打針,期望做到「一個不漏」。


聶德權表示,目前接種工作最重要針對「一老一幼」。(大公文匯資料圖片)


此外,聶德權昨天就表示,政府於3月18日已完成首階段院舍外展接種目標,為1100間院舍所有適合接種院友接種至少一劑疫苗,做到疫苗全覆蓋階段性成果。


而第二階段目標,是安排接種隊在4月18日前,為全港院舍安排不少於兩次外展服務,為所有合適院友打第二針,或為曾經確診後康復的院友接種第一針。



從「針等人」到「針搵人」,是一個積極的轉變,說明有關部門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但也要看到,這些工作只針對首兩針接種,相關人群的第三針接種工作仍然沒有全面啟動,目標也有待明確。


香港若要盡快戰勝第五波疫情,就要與時間賽跑,採取更有力的舉措,以提升接種率,而市民亦要積極配合,相信在全港齊心協力之下,香港終會走出疫霾!




本文資料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



往期 · 推介





750萬人想要緊握的一雙手!
若不是新冠闖進生活,這一周她不會這麼過……
朝8晚10!走進香港抗疫「女神」的一天……
美歐拋棄烏克蘭,「台獨」只是白日夢!

點個「贊」和「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