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人大:履职“三问”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已有一年。一年来,南通市人大牢记嘱托、感恩作为,带着无上光荣、强烈使命、真挚情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关怀转化为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为南通再来一个“沧桑巨变”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进入2021年11月,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水清岸绿,孩童嬉戏,到处欢声笑语。其实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工业“锈带”,过往群众怨声载道。倾听人民呼声,在市委领导下,南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作出《关于深入推进长江(南通段)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以重大事项决定权助推这一生态“秀带”打造建设,贡献人大力量。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这里,点赞南通“沧桑巨变”,并对现场的市民群众说,“这样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亲手建设出来的,是大家一起奋斗出来的”。
助力建设幸福美好生活,人大责无旁贷。南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旗帜鲜明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一心一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高点站位引领和推动区域人大立法、决定、监督和代表等工作高质量开展,在长江与黄海交汇之处浇灌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艳之花,有力保障南通高质量发展,并用依法履职的创新实践有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护航美好生活。
01
问需于民
履职选题依据群众意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视察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并勉励南通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作为第一使命,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需求导向和民意指向,把重点放在更好适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上,推动履职项目与民意诉求高度一致、紧密契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围绕人民对美好家园、优美环境的期盼,打好助力美丽南通建设组合拳。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以助力美丽南通建设为主题,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和市人大机关各委室创造性地开展生态法律宣贯行动、助力“清水乡村”行动、“美丽南通·最美代表”主题实践行动等创新创优“八大行动”,从强化法律学习贯彻、严格执法监督、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生态环境监督更具刚性、咬合有力,共同守护出江入海生态屏障。
据了解,南通市本届人大履职以来已立法11部,其中关于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等共6部,初步覆盖从养殖污染到建筑垃圾、从狼山到濠河等国家生态立法空白带。同时,加强生态环保方面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每年围绕一两部法律,以分组检查、委托检查等方式,压实执法检查责任。2021年,南通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上下联动方式,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各县(市、区)人大均形成自查报告,做到执法检查全覆盖。市、县两级人大共召开8次座谈会,听取地方“一府一委两院”情况报告和基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累计对134名政府部门负责人、基层执法人员、企业负责人开展法律知识问卷调查,深入到固体废物产生、收集、处置一线,现场检查了25个单位和项目。执法检查结束后形成了22个具体问题的清单向市政府反馈,督促其举一反三、限时整改。
紧盯农村河道整治,力求生态监督新成效。围绕“2021年底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要求,汇聚三级人大、五级代表力量,推动各县(市、区)人大开展“人大代表问河长”,以啄木鸟的盯劲和韧劲严监实督辖区黑臭河道整治情况。9月8日,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助力清水行动 建设水美乡村”工作推进会。各县(市、区)人大交流了“问河长”的经验和跟踪监督农村河道整治的做法和成效,共同助力描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画卷。
审议政府年度环保目标完成情况及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根据环境保护法要求,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市政府2020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重点审议了《南通市2019-2020年突出环境问题清单》整改销号情况,确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见效。为跟踪监督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的贯彻落实,审议市政府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有效推动落实各项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除了聚焦生态环保,围绕人民对所纳税钱怎么花、政府债怎么还的关注,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深化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政府债务化解专项督查。对政府预算开展全口径审查,让政府每一笔钱、全部家底都处在人民监督之下,不容任何一个账本暗箱作业;开展全过程监督,将“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有机贯通衔接,形成监督闭环;开展全方位监督,把218家市级部门预算单位和各类开发园区、高新区全部列为审查监督对象,做到有预算的单位就有人大的监督、人民的监督。2018年,江苏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工作座谈会在南通召开。
围绕人民对沿海地区发展的期盼,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助推“大通州湾”开发建设。不仅人大代表及时在2020年市人代会上提出相关议案,而且市人大常委会还邀请省人大领导和部分相关领域人大代表到通州湾视察,并形成关于加快通州湾开发建设的八点建议。协助在通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人代会提交议案建议,并得到国家发改委书面答复,明确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为国家重大项目。在市委领导下,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快推进“大通州湾”开发建设的决议》,把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全市共同意志。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数据显示,南通市本届人大以来共有议案59件,建议2662件,重点分布在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文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8个领域。市人大常委会近60%的重大事项决定、80%多的监督项目、100%的地方立法集中于这些领域。可以说,人民群众需要在哪里,人大履职就朝哪里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着什么,人大履职就向什么发力。
02
问计于民
履职行为依靠群众支持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眼睛向下、脚步下行、重心下沉,依靠770多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履职行权、开创新局。
调查深接地气察实情,研究广集民智建良策。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行使人大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的前置程序、必经程序,每年围绕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议题开展大量调研活动,做到无调研不立法、无调研不决定、无调研不监督。针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重要工作,每年安排两三项重点课题开展大规模、深程度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努力贡献人大智慧。在今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大调研中,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所有委室横向分工协同,市县镇三级人大纵向联动,五级人大代表800多人广泛参与,走乡村、看现场、听汇报、访农户、召开座谈会讨论,梳理了400多条意见建议,形成11篇专题调研报告和1篇综合调研报告,印发给涉农各部门单位作为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
开门立法中畅通民意,民主立法中集思广益。立法项目正式确定后,均向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发送法律草案,同时有序赴全市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每项立法二审文本坚持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社会公告,公开征集修改意见,阅读点击量一般都过万人次。比如在《南通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条例》的制定过程中,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45次,向600多名人大代表书面征求意见,通过媒体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立法大讨论,努力找到全市百姓最大公约数、画出社会各方最大同心圆。该条例由南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9月18日通过,经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0年11月27日批准,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还被评为江苏省立法精品项目。
监督工作提高参与度,代表活动扩大覆盖面。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中,南通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下联动开展检查,以第三方评估实现有益补充,以视察录像实现直观展示,以问题清单实现量化整改,收集群众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712条,分门别类列出清单后移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大大促进安全隐患的整治。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2016年,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以决议的形式将张謇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试车生产的5月23日确定为“南通企业家日”。6年来,南通不断创优重商亲商安商的环境,助力企业发展。连续开展代表系列活动,先后组织500多名企业家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互动交流,叠加运用视察调研、建议督办、专题询问等方式,打好组合拳。今年的活动除了组织部分企业界人大代表、企业家和机关干部视察调研园区和企业,到张謇纪念馆进行张謇企业家精神现场学习教育以外,还举行了“议案建议督办暨政企面对面座谈会”,邀请部分人大代表、企业家和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互动交流。随着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覆盖人群越来越广,人大监督工作和代表活动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03
问效于民
履职答卷依托群众评判
强化问题导向,针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街道数量不断增多的新变化、新问题,把街道、开发区人大组织的薄弱点作为新时代人大组织建设的发力点,全市38个街道实现选民代表议政制度全覆盖,创新了基层民意收集力量和监督机制,填补乡镇改街道后人大监督制度空白,成为人大组织创新发展的新亮点。
有阵地便于提质增效,有机制才能常态长效。全市搭建代表多样化履职平台,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建立“代表之家”341个、“人大代表联络室”795个,市域内代表履职平台实现全覆盖,全面建成代表联系选民网络化体系,有效密切代表与群众的关系,在党和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便捷的“连心桥”“直通车”。持续完善代表联系群众机制、议案建议督办机制,推进代表工作平台、载体和服务创新,将线上与线下、请上来与走下去结合起来,激发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代表广泛参与常委会视察调研、审议讨论等履职活动,引导代表做人大工作热心人、联系群众贴心人。
让人民有序评判优劣,让结果有力发挥作用。支持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依法参与人大监督工作,专题询问中积极推进代表发问,让官员现场回答问题、公开作出承诺;部门评议、执法检查、满意度测评、干部人才推荐考察等工作中,将评议权力交给代表,发挥他们植根人民、知情知政的优势。加强述职考核,本届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8000多人次向选民或本级人大常委会作出述职报告。
今年南通市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双减”试点城市之一,这既是对南通基础教育的肯定,也是鞭策和考验。孩子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的“头等牵挂”,家长的“牵挂”就是人大的工作重点。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以调研并审议“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为契机,广泛听取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的意见建议,了解广大家长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对南通落实“双减”政策的评价和呼声。
座谈会上,县(市、区)教育局相关人员、学校校长和人大代表提出了学科类培训机构鉴定需进一步明确标准的问题;老师“弹性上下班制度”仍然缺乏统一操作办法的问题;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影响,能否对低年级学生的离校时间作灵活处理的问题,等等。基层学校和家长反映的问题被如实写进人大常委会会议调研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一并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各级政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双减”试点工作任务表示高度肯定,同时针对各方面问题,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坚持“放大优势”与“补齐短板”两手抓,推动义务教育迈向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优质量的新阶段。强调要把校外培训机构切实管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后延时服务的质效提起来,让“双减”情势下的南通教育能够持续高质量发展。
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项目办理落实情况如何?人大综合运用听取报告、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全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形势下,老百姓的“饭碗”端得稳不稳?人大跟踪监督就业服务不松懈,受到市民群众的点赞。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不安全?人大专题听取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集中整治和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情况的报告,推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控机制。
百年初心如磐,百年使命在肩。“又踏层峰望眼开”,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庄中秋同志表示:“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南通新篇章,助力开创‘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记者:王 萍、戴者春
编校:施 林
责编:舒 颖
往期回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记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首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