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简要了解一下刘建军教授的这本大作!书名:《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作者:刘建军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时间:2021年10月
ISBN:978-7-300-29113-0
定价:86元
下滑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书店购买
上当当购买链接: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C2%ED%BF%CB%CB%BC%D6%F7%D2%E5%D0%C5%D1%F6%D1%D0%BE%BF%20%C1%F5%BD%A8%BE%FC&act=input
本书简介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种信仰?它如何区别于宗教信仰、世俗崇拜以及其他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哪些优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发展和人生指引中起着何种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怎样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要真正解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就必须从理论上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中对这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做出了系统回答。
本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信仰这一根本立场和方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展开系统研究,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革命”这一重要命题,正确回答了共产党人是不是一种信仰身份,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发展和人生指引中起着何种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怎样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目录
上篇
引言
第一章 新信仰的诞生
一、人类信仰史上的新课题
二、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共产主义信仰的证明
一、空想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
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的前科学论证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先知的超越
四、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证明
五、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证明和实践证明
六、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一、信仰及其分类
二、信仰对象上的区别
三、信仰心态与信仰方式上的区别
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宗教”吗?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及其组织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几种类型
三、共产党——实践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无产阶级先进组织
四、共产主义信仰与对共产党的信任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功能
二、革命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革命中的作用
三、建设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建设中的作用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个人崇拜问题
一、个人崇拜是一种社会历史性信仰现象
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个人崇拜
三、个人崇拜对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影响
四、反对个人崇拜的历史经验
五、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威信与共产主义信仰
第七章 走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共产主义信仰的命运所系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三、加强理想信仰建设,提升意识形态效能
下篇
引言
第八章 共产党人的信仰
一、共产党人有自己的信仰吗?
二、共产党人信仰的名称
三、共产党人信仰的基本信条
四、共产党人信仰的精髓
第九章 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渊源
一、原始社会在人类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共产主义的种子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回归故乡
第十章 共产主义理想的历史形态
一、作为历史回忆被安放在人类初期的“黄金时代”
二、作为幻化的目标因素潜存于宗教天国的向往中
三、作为社会想象被安放在文明社会的边缘
四、作为先进民族的现实要求被拉回到文明社会的中心
五、作为新的社会形态被安放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
六、作为终极性理想境界被安放在社会发展的未来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特征的科学立场与方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四、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第十二章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三、共产主义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追求
四、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
第十三章 新视角下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问题的提出:五种社会形态的时间比例
二、两种不同层级的社会形态
三、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不是单一的社会形态
四、共产主义社会内部可能包含多个社会形态
五、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社会形态
六、社会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的过渡问题
第十四章 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新阐释
一、从一个思维误区说起
二、共产主义追求是理想与信念的统一
三、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政治理想与个人道德理想的统一
四、共产主义理想追求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五、共产主义理想是终极性与非终极性的统一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问题
三、视域问题
四、狭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成
五、广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成
第十六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境界
一、世界视野下的社会关切
二、致力于人类解放的救世情怀
三、超越物质利益的道德操守
四、以“两个提升”为标准的人生境界
五、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五大优势及强大的生命力
第十七章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要求
一、信仰坚定性的检验标准
二、经常研读信仰经典
三、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四、密切关注社会政治
五、不断提高道德境界
后记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五大优势及强大的生命力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共产党人怀着虔诚而真挚的信仰情感来纪念马克思,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我们心目中,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是我们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奠基人,是代表着我们信仰形象的伟大人格和鲜明符号。因为正是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把人类历史上自发形态的共产主义信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信仰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并在当代世界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具有漫长信仰前史的历史性信仰,因而具有强大的传统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当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直接前提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当然也不会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当作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源点。这样的说法,如果不从学理上进行深究,似乎也没有大的问题。但如果因此而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当作是一种没有久远历史渊源的纯粹的“现代性”信仰,否认它与漫长历史中人类精神趋向和信仰遗产的联系,那就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前史,取消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根系,这将是十分不妥当的,而且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具有漫长信仰前史的历史性信仰。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共产主义信仰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了极为久远的时间。当然,这个过程中的共产主义信仰还是一种零散不成型的信仰现象,是一些信仰因素或片段,具有空想性质,有的甚至以宗教世界观为基础。但我们不能否认它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属性。不仅欧洲300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中包含着这种信仰成分,而且在更为古老和久远的过去,一直上溯到人类文明社会的初期即奴隶社会,都断断续续地存在着人们对于具有共产主义属性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共产主义信仰是源远流长的信仰,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久远的信仰,它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做了历史性的准备。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马克思创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因为共产主义信仰在马克思之前早已经存在,他只是将这种历史传承下来的不自觉不成型的自发共产主义信仰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样说并不会贬低马克思的功绩,因为马克思的功绩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而且我们也找不出漫长历史上最早的自发共产主义信仰“创立者”,因为这种信仰因素之所以自发,就是因为没有这种自觉的理论创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作为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创始者,是我们永远的偶像和信仰象征。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漫长前史,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们信仰的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力量是信仰力量的重要方面,缺少历史传统支撑的信仰是不完全的。信仰与科技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属性,对科技来说,最新的才是最好的,它并不需要传统力量的支持;但对人类的信仰来说则不是这样,古老的传统本身是人类自我认同的基础和重要部分,因而是信仰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一股顽强的信仰力量。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和现代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当然是一种崭新的世界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共产主义追求没有历史的渊源。事实上,我们的信仰既是现代的,又是古老的;既呈现出先进本质和现代气息,也暗含着古老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力量。(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具有深层潜意识支撑的精神信仰,因而具有强大的心理力量把我们的科学信仰与人的深层心理特别是潜意识联系起来,可能显得有些另类,表面上似乎是贬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压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成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信仰只与理性意识有关,而与前理性意识和深层潜意识无关。事实上,通过对人类心理的分析,特别是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二者的关系很紧密,而且也十分重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的核心内容,而正是这一社会理想,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深深植根于人性深处,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深层潜意识的支撑。这是由人类的诞生史和成长史所决定的。人类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但不能完全归功于进化的生物原则,更重要的是社会性原因促进了类人猿向人类的转化。并不是某个猿类个体因为基因突变而成为人,并成为人类的祖先。事实上这样的祖先并不存在,人类的诞生应该是一种集体现象,是某一个类人猿族群在面临新的生存环境的时候,因为激发出了更大强度的集体合作和共同劳动,从而逐步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可以说,更加主动地进行合作劳动的“共产”性因素,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原因。由此也可以理解,何以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漫长的童年时期都处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共同体内部通行着无可置疑的共产主义原则。原始社会的共产主义生活塑造了童年时期的人类心灵,在人类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在原始社会,这种自发的共产主义意识不仅占据着人的思想观念,而且逐步沉淀到人的深层意识之中,成为人类的种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特别是随着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解体,随着日益强大的私有制观念对人的心灵世界的占领,人们的共产主义意识被日益压抑进深层的潜意识甚至无意识层次,被人们所遗忘。但这种意识是不可能真正被遗忘的,更不可能被清除。因为它是在极为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塑造的,而且是与人类心灵世界的最初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不论后来的私有制社会的影响多大,不论人们在显意识层次如何赞成私有制社会的原则,他们在深层意识中的原始共产主义因素是始终存在的。在一定时期或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这些无意识或潜意识中的东西,就会进入显意识层次,为人们所感知,成为人们的明确意识。揭示出人类心灵世界的潜意识层次中包含的共产主义信仰因素,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和理解共产主义信仰的性质和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社会性精神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不仅是理性层面的力量,还是深层意识的力量,这二者合在一起,才真正是最完全最强大的心理精神力量。(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具有坚实理性论证的科学性信仰,因而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从本能的共产主义信仰向自觉的共产主义信仰转变,包含着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比如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零星要素到形成系统、从虚幻到真实、从空想到科学等。其中,从空想到科学具有决定性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就是把这种自发的、不成型的、虚幻的信仰变成了理性的、系统的、科学的信仰,为这种信仰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吸取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系统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探索,创立了以“马克思主义”命名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共产主义信仰作为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核心结论和价值追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并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其他原理为支撑。这样,曾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共产主义信仰因素,被纳入马克思主义体系之中,并获得完备的理论论证和学理支撑。这时的共产主义信仰已经不再是历史上那种虚幻和空想性的自发信仰,而成为具有科学性的自觉信仰。从此之后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信仰已经不再是泛指历史上各种形式的共产主义信仰,而是特指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真理力量,这种力量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这是人类科学思想的最大成果,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这些理论是对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和科学价值。当人们掌握和认同这些理论,并以此作为自己理想信念和行为追求的时候,它就变成一股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相比宗教和迷信的“心诚则灵”式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力量是更坚实、更强大的。(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人民性信仰,因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科学的力量,而且具有道义的力量;不仅站在科学的制高点上,而且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的道义所在,就是它深刻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追求解放与发展的理论,是为人民谋利益和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成为不变的宗旨。从信仰的角度说,这就意味着“人民”是最高的信仰对象和献身对象。可以说,人民至上是我们的根本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标志性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可以称为“人民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之所以可贵,之所以值得追求,不仅因为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因为它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彻底解放之所在。离开了人民利益的实现,离开了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离开了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不能把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的实质和真谛。谈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会涉及三个不同的概念,即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全人类。这三个概念的所指当然有范围大小上的区别,但从性质上讲,它们是同一系列的概念。因而不论使用哪个概念,基本意思都是一样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他们主要使用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提法,使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提法,而不大用“人民”的提法,这是由当时的具体情况和语境决定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成为最核心的概念,它实际上把无产阶级包含在内,并具有某种人类性的意义。人民是我们的力量之源。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全体人民的力量则是无限的。马克思主义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信仰也能够成为人民所认同的信仰。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学习掌握它需要有较高的学养,但马克思主义从思想内容上说是朴实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完全能够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不在词句之中,不在复杂的理论操作之中,而在现实生活之中,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既可以折服知识者,也能够打动最普通的群众。我们虽然并不会要求普通群众都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我们也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能够为普通群众所认同的。(五)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具有强烈现实追求的实践性信仰,因而具有强大的行动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创造人间幸福生活为己任的学说。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名言刻在了马克思的墓碑上,也刻在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心灵和品格上。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形成起来的,服务于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性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不仅在于前者是以科学理性为基础的信仰,而且在于前者以改造外部世界为己任。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本质上也不同于宗教信仰,因为宗教信仰不是指引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信仰,而马克思主义信仰从它的根本功能上来说更在于指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外向性作用。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特别是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普罗大众的信仰力量以来,便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极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不论是旨在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是旨在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都有科学的指导作用,都能够发挥精神引领和精神动力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又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带领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所有这些,都表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和突出的实践价值,佐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优势。
作者简介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传》、《马克思主义信仰论》、《追问信仰》、《文明与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爱国主义教程》、《信仰的呼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仰问题研究》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多项。曾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吴玉章奖金一等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策划:朱晓霞 曹野
信息来源:“长江刘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