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昨晚打完坐后,我悟了

赵丹喵 爱予星球 2024-04-06


By 赵丹喵

读完需要

10分钟

速读仅需 4 分钟

大家好,我是丹喵。

昨晚共写营上线后,盯着小鹅通的订单数和企业微信,我能感受到左胃下方有一股低沉的压力。免费内测阶段只是想着怎么把产品和社群做好,天马行空搞创作,正式走出商业化这一步,我才发现——这件事比我想象的要有压力啊!

于是我立刻放下手边所有事儿去打了个坐。悠长呼吸,注意力回到身体,念头渐渐像云雾一样在头脑里散开,我又看到了内在世界那个清凉的太阳。内观两年,冥想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再大的情绪都只不过是身体的信息,回到身体,从呼吸进入,一种永恒的平静便如清泉一样涌了上来,等着我去觉察。

每次当内在世界重新变得清明时,我的念头往往“刷”的一声全都换掉。像太阳从一个新的角度照进了屋子里。

我们这次在内观营遇到的一个内观十几年的越南大哥也这样,他在温哥华开了素食餐厅和瑜伽馆。经常从内观营出去后,会有新的智慧涌上来,刷刷刷对自己的生意来几番大刀阔斧的新操作。

所以我越开始认真搞事业,越会花很多时间打坐。让大脑彻底的不思考,回到呼吸和身体。越能抽离,才能在做事里找到真正的智慧。






昨天打完坐后,我忽然觉察到自己在创作上的贪婪。

大概从今年开始吧,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井喷时期。没有详细统计过,但大体上 1-2 天一篇长微博,一个月 2-3 次公众号更新,做了很多期视频和播客,还浅浅开发了小红书。同时社群小伙伴和合伙人的文字我也都会仔细修改和编辑。

但昨天我忽然发现,我发力太猛了。多平台的旺盛创作欲背后,还是有一种想要被更多人看到的贪婪。

我看到我一直自欺欺人在跟自己说:流量是有意义的,有更多人看到我,不是就能宣传社群了吗?

所以我很感激上线共写营之后身体上的压力。它在跟我说,你拎拎清吧,现在你在做一个事业,不是去自我表达,给你自己吸引光环。搞事业要有清晰的主线,抓住目前最主要的去干。有全局思维,不要被短期的蝇头小利带走。

搞社群最重要的是啥?抓住核心用户,培养能够理解和认同你的理念,并愿意去尝试和改变的人。

我的核心用户长什么样?因为微信群大部分的沟通是文字主导的,我们的核心用户,是愿意去花时间用文字表达的人。那他们一定有阅读深度长文章的习惯。甚至相比起短视频和短平快的文字,更容易被走心的长文吸引。

这些人还是在公众号上。

醍醐灌顶。






公众号长文创作其实一直是我的舒适区。也是我的长板。我最早的互联网表达就是 2013 年从知乎开始,2015 年开了公众号,表达逻辑也差不多。就是用长文把一个完整的观点讲清楚,够深入,有系统。

最近几年却一直被一种朦胧的焦虑笼罩着。因为视频的崛起。我有时会有个限制性信念跟自己说,写长文没人看啦,短视频是未来发展方向,是核心赛道,5G 时代所有人都要成为视频创作者,我必须得跟上。

最近开始做小红书也差不多。完全就是被焦虑带走了,觉得不能被时代抛下。

但其实,首先,我自己并不是这两种内容的忠实受众。视频我看的很少,除了偶尔吃饭时点开老高和小茉。每次打开小红书都会觉得人家生活太好了,有点被卷到。一直刷也是被焦虑和贪婪吸引的。

但公众号上的长文,我一直有几个常常点开的订阅者,是看完后能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到有收获的。

一个我作为读者都无法喜欢上的内容形式,我怎么可能作为创作者真正做出好内容呢?

道理我都懂。可我之前想着,那就为了创作出好内容,我多看看短视频和小红书吧,带着轻松的,喜悦的状态去看。不是为了学习和模仿。就是调整自己的状态,去吸收。

确实有一些效果。终于找到了小红书的创作规律(居然还是写长文),账号有了一点起色。视频换了好几种风格,没什么流量,但好歹我自己玩的不错,还是一直在尝试。

但,怎么说呢,我花在琢磨这些内容上的时间,就是拿我的短板去够别人的长板。

有时这个念头会一闪而过——我如果把这些琢磨短视频的时间,拿来搞文字创作,写作能力应该能嗖嗖的提升吧?

这一刻终于来了。






昨天打完坐后,我跟乌龟说了我想放弃短视频和小红书的打算。

乌龟先是不太理解:“你一边做视频小红书,一边写长文也不影响啊。”

“但是我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天社群的事情那么多,我能够用来创作的时间就那么一两个小时,我没办法琢磨这么多的平台。”我有点着急的解释着。

几个回合后,他终于懂了。我说,我如果把琢磨其他这些平台的时间收回来,一周公众号 3-5 更不成问题。文字表达对我来说就像自来水龙头一样,拧出来就哗哗的流。

乌龟说那就干吧,我支持你。

我问他,你猜猜我做出这个决定这一刻,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乌龟歪着头,“兴奋?激动?”

我说不对,兴奋和激动往往是贪婪和妄想这种东西带来的,其实不是做事情的最佳状态。

他终于说对了:“如释重负?”

“Bingo!”我大笑,“还是你最懂我。”

我又有点想哭。我说,感觉身上有个沉重的担子被卸下来了,感觉我终于可以向前奔跑了,感觉我的肚子一下子呼出一口浊气,我终于把那些不属于我的东西丢掉了。

一想到我可以把所有的创作精力集中到公众号上,我只觉得轻松、自然、喜悦。

也不是要关掉其他的平台,只是一个我自身内部心态转变的问题。把优先级放在公众号的文字创作上,这种感觉是最顺的。如果写完了觉得好,可以顺便发一发微博小红书。至于视频,彻底的放下和无为,vlog 也不做了,如果时机到了,灵感会自己来找我的。






在内在探索这条路上走的越远,越能理解《太傻天书》里说的那一句,平衡生活中的分离,是一个相当精细和深入的工作。

任何一件事的选择,不管多小,背后肯定都融入一定的贪着和妄念,也一定有优化的可能性。这也是为啥越南大哥每次内观营出来,都会改变做生意的思路。

做事情,搞事业,更是一面照妖镜。流动起来的事情越多,变化和成长就越快。从今年做爱予星球以来,对这份事业的设想一变再变,好像一个不断在旋转的陶具,每一刻的形状都在变化。

我也在这种变化和重塑里,一次次觉察到我个人习性中那些越来越精微的分离。

从这次的故事里,总结出三条思路。其实都是以前书上看过的道理。只不过在自己身上走了一遭,才能内化的更彻底。

1


   

先做重要的而不是紧急的事,围绕核心道路不停调整主次方向

创业以来,总感觉能干的事太多了。所有方向都可以去尝试,怎么着都算是有用的。

但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当下最重要的。

就比如说我布局自己创作平台的事。以每日在微博和小红书上的产出为荣,因为几千点赞和转发而沾沾自喜。同时骗自己“做火了以后就在这些平台上带爱予星球”。

但在社群发展的初期,最重要的是培养核心用户,并设计出优质产品,增加他们对社群的粘性。同时激发核心用户的创作力和运营能力,一起投入到星球的成长中来。

共写营上线之后我就懂了。我能够影响和辐射的人群里,愿意为我的产品付款,愿意认真参与我设计的活动的,还是公众号的读者。

微博和小红书因为算法和转发机制,短期爆款看似红红火火,但因为平台读者习惯,和我个人风格特色等种种原因,目前捞不到太多核心用户。在这里投入时间和产出效果不成比例,在社群早期发展阶段,不是最重要的事。

布局短视频更是舍近求远。就算短视频长期是主流,目前我既不擅长也算不上喜欢,更吸引不了核心用户,做视频岂不是浪费时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的第三条“要事第一”讲的就是这个。能够根据自己核心的价值观和使命道路,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对分散自己精力的事情“大声说不”。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不要“穷忙”一大堆还感动自己“在做事”。

“紧急之事”背后有无穷无尽的陷阱。有些是推脱不得,不好拒绝,有些则是带着短期的蝇头小利,有趣、有虚荣心、有满足感。追逐“紧急之事”,其实还是小我的贪着和妄念,都是个人局限性的投射而已。

2


   

不要让自己处于“太忙”的状态,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定的抽离感

如何能及时判断自己是不是在“穷忙”,从紧急之事回归到重要之事?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定的抽离感。

有时候会有一种念头出来“我知道这个很重要,可是我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做 xx”。基本这个念头一出来,就可以判断做事情的心已经不对了。

仔细品一品,这句话背后是不是有很多恐惧?不能停下来的恐惧。一定要把某些事情做完的恐惧。对某种固定道路的执着。无法停下,无法放松。紧绷着。随时可能会失败。不能掉队。

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势如破竹和停不下来,并不是做事情的最佳状态。只会让小我的贪着和妄念不知不觉跑出来。

如果我就是习惯性的,一个视频又一个视频的做,把自己累的半死,那我可能要花很久才能意识到,方向错了。

最近我其实一直有意识的,给自己安排了每天最少 5-6 个小时的绝对抽离时间:早晚两个小时的打坐,白天出去溜达三个小时玩耍放风逛公园,晚上睡前一个小时读小说。跟乌龟也约定出去玩时不聊工作,就完全沉浸在当下里。

抽离绝对是一种能力和定力。与自己对话的空间,是需要极大的决心刻意创造的。

出去玩当然说走就走了,但脑子里的念头停不下来,在玩时也没有真的在玩,还是想讨论工作。不断的觉察呼吸,回到当下。内观大量的静坐练习,练的就是不被念头控制,通过呼吸和感受,与当下内在的沉静感连接。

时时刻刻给自己可以保持抽离的空间,才能觉察到目前道路选择中的偏差。抽离带来智慧。充分的休息后才能获得新的灵感。

真的不需要学习什么高效工作了,我们需要学习的是高效休息。

3


   

别死磕自己的短板了,真正能给你创造长期价值的,一定是你的长板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这几个月忽然陷入了工作上的瓶颈。原来是因为公司人事调动,不能按照以前习惯的方法做事了,短板被暴露出来,每天被迫处理自己不擅长的议题,开始过的很痛苦。

我们问她为啥不辞职,她愁眉苦脸地说,那还是发现了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嘛,想着正好可以自我提升一下。

当时我脑子里就有个问题——“自我成长”好像听起来没啥问题,但一定要在状态越来越糟糕的情况下,去训练自己的短板吗?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最近我好像忽然找到了答案。

人没有完美的,每个人的职业技能都有长板和短板,人的精力有限,本来就不可能把所有的短板都补齐成长板。

所以固守着一个“补齐短板一定没错”的信念,是会出大问题的。这种信念会让人不去问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补齐我这个短板?补齐了我能干什么?

还是要回到更底层的核心价值上来。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要创造怎样的价值?对实现我的长期价值而言,目前我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用底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眼下的状况,到底是要发展长板还是补齐短板。

我写了一下我的——

  • 我是谁?一个热爱自我探索,对人类的内在世界感兴趣的人。

  • 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对他人产生真正深刻影响的人,用我擅长的方式。

  • 我要创造怎样的价值?一个内在探索和自我成长社区,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学习、游戏、互动、创作、分享之中,获得内在世界的成长。

  • 对实现我的长期价值而言,目前我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回归到上面两条,就是抓住核心用户,拼命给核心用户提供价值。

对我的核心用户而言,我能提供最大的价值,就是我的文字创作。

所以我根本没必要去补齐我短视频创作的短板。

想明白这一点,爽啊!






于是,我要开始强势回归公众号的创作了。在这里小小立个 flag,一周 3 到 5 更,保 3 争 5。未必都是我自己的创作,帮社群小伙伴编辑文章,助力别人的创作,也是我文字提升实践的一部分。

给自己定个每周 3 到 5 更的目标,就是在无限游戏中,小小的创造一个有限游戏。

我一直就是个目标感很强,能够被具体的任务驱动的人。有段时间排斥自己这么“卷”,但接纳了之后,发现这是我特别可爱的优势。“能量永动机”的秘诀,就是找到激励自己的公式。利用它,夸奖它,最后,爱上自己,感谢自己。

完成这个目标,是为了让我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文字创作力,服务核心用户,扩大爱予星球影响力。这些更宏大的愿景,是我为自己创造的无限游戏。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也欢迎扫码报名我们 5 月即将开始的“释放心灵力量”共写营。我设计了 9 个冥想音频,结合冥想和自由书写的方式,探索“回到童年”、“接纳自我”、“感恩一切”、“自我价值”等议题。

谢谢一直以来关注我的朋友。继续在文字的世界里,相遇吧。

 关于作者

  关于我们



想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