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巨星》:“做梦”还是“反抗”?
这个寒冷的季节因你的关注而变得温暖
你會成為巨星的,就像蘇打水裏的氣泡,他們浮上來完全靠自己。
——阿德瓦·香登《神秘巨星》
抛开书本
上街去
电影与你同在
全文字数: 1269
阅读时间:5分钟
坐稳了没?要开车了哦
《神秘巨星》:“做梦”还是“反抗”?
文/George
编辑/刘小黛
《神秘巨星》用故事诠释了周星驰的那句经典台词“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编剧对片中母亲何时在离婚材料上签字的设计,非常耐人寻味。当女儿第一次把离婚材料拿给母亲时,母亲没有签字,甚至有些生气。一方面,我们看到她已经对丈夫的家暴习以为常,甚至认为丈夫“只不过是脾气差了点”,这种“自甘沉沦”的女权现状何其可悲。
另一方面,从母亲的台词,“我已经在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就结婚,不能再在没有同意的情况下离婚”,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看到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母亲这一次对离婚的拒绝,体现了母亲这个角色的复杂性。
当母亲真正选择离婚的时候,是父亲在飞机场要求女儿把吉他扔进垃圾桶的时候。这时母亲的台词直白地表现出编剧的观点:“如果连做梦都不可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家暴、侮辱、繁重的家务甚至丈夫擅自安排女儿终身大事都没有促使母亲选择离婚,反而是女儿“做梦”的权利,是这个母亲最为看重的。
都说妇女的权益是一个透明的天花板,父亲的行径无疑是把天花板都刷上了黑漆。
《神秘巨星》里,女儿、父亲、男同学这三个人物都有些纸片人设的嫌疑。而母亲的人设却是丰满的、略显复杂的。她其实一早就知道一家人将要移民,可她仍然鼓励女儿追逐梦想,这种“已经知道结果却仍然坚持”的做法,体现了母亲对“做梦”的态度:
梦想不一定要实现,因为梦想可以疗伤,最不济,也可以麻醉,让原本捉襟见肘的现状变得好受一点。其潜台词是:我甘愿忍受丈夫对女儿命运的安排,但请保留她幻想另外一番人生的权利。
我们在历史课上都学过,对反动派抱有幻想的人,最终会被反动派所杀。母亲一直对丈夫抱有幻想,她没有女儿“革命的彻底性”,也正是她这样的所有母亲,与男人们促成了现今的印度女权现状。而母亲对父亲的“幻想”是在飞机场被打破的,丈夫的表现让她彻底清醒了,知道只有“反抗”才是解决知道,“做梦”没有用。故事在这里很精彩,人物有弧光。
可是,在我看来,《神秘巨星》对“梦想”的诠释也有“企图蒙混过关”之处。
对于“歌唱梦想”,《神秘巨星》仅仅停留在表面,给人的感觉是,“想出名”和“爱音乐”混为一谈,界限模糊。
有没有这样一类女孩,她们同片中女主角一样很有音乐天赋,可她们只喜欢把音乐演奏给自己或者家人呢?
对于女孩的梦想,编剧企图用阻碍来反证热爱。一方面,编剧把阻碍塑造得很丰满;另一方面,编剧又把终极梦想塑造得很肤浅。这种肤浅被导演的镜头暴露得很充分,一个场景是女孩第一次在电脑前弹唱的时候,歌曲后半段,导演把场景换到了一个大舞台,女孩仿佛在开演唱会,尽享崇拜;
另一个镜头是女孩的个人网页收到许多好评和回复之后,女孩走到学校,这时空中、墙上出现了许多网页上的回复和点赞,反应了女孩在得到肯定之后的满足感。
我始终认为,阻力再大,也不能证明被阻碍的事就是可贵的。女孩的“梦想”,显然和中国经历了“超女”之后,社会上一夜成名、消费大众的浮躁气质一脉相承。
《神秘巨星》里,很少涉及女孩从她所钟爱的吉他弹唱里获得了什么,或者她想要通过吉他弹唱表达什么,我们看清楚了“做梦”做梦这个动作,可“梦”的内容却很肤浅。影片极力塑造女孩“有天赋”,这就使故事的另一面变得索然无味,反正她有天赋,让她成名就是了。
另外,阿米尔汗饰演的巨星,在离婚官司里吃了败仗。给人的感觉是,小女孩母亲所面临的女权现状,似乎更多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如果她是孟买上流社会的名流,岂不是可以分分钟离婚。
因此,本片似乎也无法对印度复杂的女权状况进行全面反映,似乎只停留在“印度妇女社会地位低”的刻板印象层面。
原文首发“电影知何处”,授权刊登,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文章:
这部去年口碑一般的电影,却入选了《电影手册》2017年度十佳
书本映后记:
书本放映: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关注
而变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