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谈一种全新的授信报告模式
逆流既是人生经历,也是经验财富,如果说“退步原来是向前”,那转身打破常规思维就是停止随波逐流,“未害怕抱着逆流,阔步走”。
由于工作调动,本人近期从基层支行又回到了分行。恰巧遇上两年一度的技术比武,便揽了一个出考题的活。
这活不好干。题出浅了干巴巴完全变成考记忆力,显示不出技术比武的层次要求,出深了人家说你故弄玄虚,奇技淫巧实际指导意义不大。于是出题的总体思路就变成了以大家日常涉及业务结合文件要求展开,先预设坑(确定考点),然后想办法把坑埋起来,又怎么着地露出点蛛丝马迹来,好让人有机会避开这个坑。
在与同志们探讨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埋坑”的过程最具难度,因为已知是“坑”的预设前提下,好像怎么“埋”都觉得别扭,总感觉题出来时就已经暴露了。事实上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出的题还是有一定“考力”的,其他人在不预知的前提下,多少是需要花一些心力去避开这些“坑”的。
这是考试,总有一个标准(参考)答案埋在题干里了。而在信贷实操中呢?答案并不确定,甚至连题干都没有,于是我们的授信过程只能通过不厌其烦地描述还原已知的企业信息,希望从中归纳分析出企业的优劣势,从而进行授信判断。这是传统正向思维——在对已获取信息的罗列加工中完成风险因素识别,进而进行授信判断——无论如何比考试要难太多。
这就相当于面对一道没有备选答案的不定项考题,而且题干还要求客户经理自己去摸索,因此这个授信报告经常搞起来五花八门的也就没什么奇怪了,这与获取、展示信息的能力(这点很难说有空间)、方向都有关联,甚至还需要很强的信息加工推导能力。最要命的是,如果客户经理故意隐瞒或者藏匿信息,信息的失真将直接影响最后判断。
但通过这次出题,我在思考,是否可以存在一种可行的反向风险识别授信模式——即预设企业存在某些风险(这几年主要爆发的一些个风险点+理论风险点)这样的前提出发,反过来要求客户经理逐个佐证、解释,并提出相应风控措施——就像我们的考试一样,它对答案的追求非常唯一和明确,于是参与人员就有了解题思路和方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说如果预设的风险不存在怎么办?这还有什么好说的的!肯定是对这个企业大力滋瓷啊!有相声段子说“你把所有其他的病都排除了不就剩下感冒了嘛”,如果一个企业连感冒都没有,那不就是绝对健康了嘛。
水平差,检查不出毛病来是另外一回事,但前面已经提过了获取展示信息的能力是很难是模式的问题。而且我倒是觉得,这种反向以明确风险点切入的模式,可能反而让调查及信息分析更有针对性,这就好比多个专科医生会诊总比一个全科大夫靠谱些吧。(我是这么认知的)
如果这种模式可行,那我想可能我们的授信报告的模板会是一个全新模样:以一种非常直接明确的,完全从风控角度出发对各种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一一进行数据罗列、事实分析,以及风控设置,一个点一个点地破局,最后串成报告的综合意见,直至给出授信方案。
如果在上述模板的不断丰富提升过程中,结合大数据信息,给出每个点的风险度(即量化指标),辅以人工经验判断不断调整参数,从而完成系统(半)自动审批。这可能也是未来大数据时代授信改革的一个方向。
以上内容完全来自于一激灵冒出来的一个想法,然后自己就顺着这个想法做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感觉呢……嗯,还行。大家觉得呢?
第一金融课堂为初入职场的银行、金融系统的人士方便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我们分系列发布了专业人士分享的经验、经历,希望能够给予些许帮助。现已发布第一系列:优秀客户经理成长系列文章、第二系列:贷前调查、第三系列:财务分析篇,从今天开始发布:授信产品系列。敬请关注!
贸易融资授信方案设计讨论(根据第一金融课堂学习故事会群友讨论整理)
财务分析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