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勋:成长的宿命,就是超越你的原生家庭

蒋勋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3-05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蒋勋老师亲述音频  


中国的传统社会对个人没有什么尊重,个人常常附属于某个群体,所以评价一个人总是要考虑他的出身,或者他的背景,很少独立地去看他究竟是个什么人。

——蒋勋




01

 贾环的心结 


赵姨娘原是一个丫头,后来被宝玉的爸爸贾政收房,就变成了妾。女儿就是非常能干的探春,儿子是贾环,就是宝玉的弟弟。


探春非常优秀,诗写得好,管家管得好,可是赵姨娘常常跑去闹她,讽刺她说你跟我们不一样了。



贾环是宝玉的弟弟,也应该很尊贵。可是由于出身以及他妈妈的个性,他的性格在成长过程中变得非常扭曲。宝玉走出来永远漂漂亮亮、大大方方的;贾环永远是畏畏缩缩的、小里小气的。


如果前面有一个男孩表现非常杰出的时候,第二个男孩的个性会被压住,会有一个“结”,他会一直想要去突破,去对抗那个阴影。


贾环的第一次出场是这样的:“贾环也过来玩,正遇见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



“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然后就拿钱,说是个六点。”他不肯认输,还要作弊。


莺儿很看不起他这样,便拿他来跟宝玉比了:“前儿和宝玉玩,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莺儿拿贾环与宝玉比较,当然是无心的,但这却造成贾环非常大的痛苦。贾环尽管拿到了钱,可是他心里也很讨厌自己。



一个卑微者,你在侮辱他、骂他的时候,其实他比你还要讨厌他自己,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好像没有别的选择。


宝玉看到贾环在哭,问是怎么了,贾环不敢回答。宝玉觉得天地这么大,你自己要懂得怎么去相处。这里既不能取乐,你就到别处寻乐去。


“贾环听了,只得回来。”可是贾环回到家,问题才真正发生。




他母亲赵姨娘看他哭过,又一脸生气的样子,就问他:“又是在那里垫了踹窝来了?”


这是非常粗俗的话,意思是你没事跑出去,在哪里又被人家整了。


贾环赌博作弊抢丫头的钱,自己也不好意思讲,就说:“同宝姐姐玩的,莺儿欺负我,赖我的钱,宝玉哥哥撵我来了。”


赵姨娘对着他的脸吐了一口唾沫:“谁叫你上高台攀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这里包含着非常强的自卑感,她虽然在骂她的孩子,其实骂的是她自己。她讲话又那么粗,真的重要场合,不知又捅什么娄子,所以常常会被藏在角落里。


她越来越闷,闷到最后就变成酸,酸其实是一种委屈,生命没有得到伸展。这时她看到别人所有的幸福和美好,都会不舒服。



读了《红楼梦》的这个部分,在生活里你看到一个人有贾环这种反应的时候,就会猜到很可能他的成长曾经很艰难.


一定有什么样卑微的记忆使他没有办法开朗或者健康起来,没办法跟别人好好玩在一起,没办法表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特征。



02

 探春的悲哀 


这是《红楼梦》里很动人的一段,探春刚上任一个月,妈妈就跑到办公室里来闹了。


记得年轻的时候读这一段,很多朋友都觉得探春太过了,还口口声声地叫自己亲妈姨娘。


其实这其中有公领域和私领域的界限,探春是把公私分得很清楚的,这是一个好的管理者最该持有的态度。探春只要一徇私,整个管理就全乱套了。



所以单纯说探春怎么面对母亲是不公平的,应该说怎么样在办公室里面对母亲,因为这里有角色、时间跟空间的差别。


“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下。”非常有礼貌。


 “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便眼泪鼻涕哭起来。”



“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探春当然知道她在说谁,可是她必须冷静,她首先提醒她的母亲,我现在不是你的女儿,因为在公领域她就是姨娘。


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去!”已经有点不成体统了,母亲在女儿执政的经理大厅骂自己的女儿。


 “探春听说,忙站起来,说道:‘我并不敢。’”注意探春的动作是有礼貌的,赶快站起来,表示自己的尊敬跟礼貌。




赵姨娘道:“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


小时候常常听到有妇人边哭边说这种话,她们是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的。


她最在意的是:我原来是个丫头,可是如今生了女儿、儿子,是夫人了,怎么还把我当丫头看。这种人心里有一贯的卑微情结,总觉得所有人都在欺负她。


赵姨娘用亲族的关系掩盖了公领域的关系。


林语堂之所以喜欢探春,是因为她身上有很多现代因素。我就是我,我做的事情的好坏,跟父母、兄弟、姐妹无关,根本不该扯在一起。


林语堂

可在传统社会里,这一切是扯在一起的。妈妈如果丢了脸,你还能有什么脸面?这种互相间的牵扯导致社会没有办法体现对个人的尊重。


所以《红楼梦》带给我们很多的反省。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就坐了,拿帐翻与赵姨娘瞧,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的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这例不成?’”


意思是我们公司是有法的,不能因为你是我妈妈就去改这个法。


探春的思维全部是公领域的思维,她认为这里面没有什么脸面的问题。



她劝妈妈:“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里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意思是你应该少出来、少说话。


下面是探春真正要讲的话,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另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说的。”



探春最大的悲哀是因为她是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走不出去,换成男人她早就走了,什么地方混不了一碗饭吃。


读到探春这句话,你会感到很辛酸,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共同悲剧。



03

 探春的现代意识 


赵姨娘每天都在发生同样的事情,到最后又闹不彻底,不是那种真正会为自己争取权利的人。


母亲的见识太短,缺乏智慧来对事情做出恰切的判断,这才是探春最大的痛苦,她和母亲之间的冲突多因此而起。



探春并不觉得妈妈很坏,只是觉得她太傻,老是被人家利用去闹事情。


前面提到过,林语堂在谈《红楼梦》的书里,曾说十二金钗中他最欣赏的人是探春。当然,《红楼梦》塑造了这么多精彩的女性,每个人都是不可取代的,读者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我想林语堂喜欢探春的原因在于:探春年纪很小,这一回的故事发生的时候,她十四岁还不到,大概也就是现在初三的年纪,但她聪明、能干,头脑非常冷静。



最可贵的是,她的性格非常开朗,很少把自己置放在消极、沮丧、绝望的状态,这跟林黛玉有很大的不同。


探春最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她是庶出,封建社会很讲究出身,就像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可贾环在家族里的地位就非常低。


当然贾环自己也不争气,但庶出的身份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


探春最了不起的一点是,出身的卑微在她身上没有产生任何负面作用,她一直落落大方地实现着自己。



在大观园里最先发出结诗社倡议的是探春,她觉得生命就应该积极地追求美好的东西,不能虚度。


中国的传统社会对个人没有什么尊重,个人常常附属于某个群体,所以评价一个人总是要考虑他的出身,或者他的背景,很少独立地去看他究竟是个什么人。


林语堂当年之所以在十二金钗里会特别挑出探春来鼓励,还因为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那是个鼓励每一个人活出自己的时代。


在这一点上,探春是十二金钗里很有现代意义的一个人。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往期经典回顾


蒋勋解读 任志宏朗诵《前赤壁赋 》(上)
蒋勋解读 林如朗诵《前赤壁赋 》(下)
徐涛、蒋勋、濮存昕朗诵李白《月下独酌》
蒋勋、康震解读、李立宏朗诵苏轼《江城子》
《蒋勋说宋词》合集
蒋勋:放慢自己的步调,学会绕圈,找到生活美学的起点
蒋勋:为何人生万般苟且,苏轼却都一笑了之?
蒋勋讲“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上、中、下合集)
蒋勋:李白是我们困顿人生的一颗解药
蒋勋: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是怎样炼成的?蒋勋:什么样的李商隐,才会写出如此深情的无题诗?蒋勋:刘姥姥身上这5种智慧,读再多的书也学不到蒋勋:宝玉失意时读的这本书,适合每个陷入人生低谷的人
蒋勋:辛弃疾用一生诠释了“绝处逢生”这四个字
蒋勋 :如何靠“逆商”改变命运?他们的经历道出了真相
蒋勋:他顶着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换来影响后世的千古绝唱

蒋勋:薛宝钗幸好选妃失败,否则就是下一个武则天

蒋勋:命运是天注定,还是人选择?
蒋勋:人生最后的功课,就是跟自己的身体告别

蒋勋:如果人生也有四季,应该就是王维这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