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子,一定要看看周边五个街区
朋友公司最近招聘了一些新人,为了让新人快速适应环境,公司的HR用心搞了不少迎新活动,聚餐、K歌、桌游。
不少新员工都在这些活动当中与老员工热络起来了,有趣的是,在大家的起哄下,还成功撮合了一对小情侣。
但每次聚会,总有两个刚毕业的小年轻,要么缺席要么早退,给人的印象不太好。一问才知道,住得远,一下班就得去赶楼巴,赶不上的话,就得花200块打车回去。
他们的房子,一个在南沙,一个在增城,虽说这两个区已经通了地铁,但他们的房子,离地铁站还有好几公里,所以一般会选择楼巴通勤。
楼巴站在天河,离公司倒是不远,走路过去15分钟,但一般要提前一个小时从公司出发,因为排队都得半小时。遇上高峰期,排半个小时队还不一定挤得上,排一个小时也不稀奇。
唉,没有等过楼巴的人,不足以谈论生活。
01
朋友公司是做文化创意的,办公地点位于珠江新城,广州最繁华的地段。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放眼望去就是高耸着的“小蛮腰”。
旁边摩肩接踵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仿佛是一个个巍峨的巨人。从高楼往楼下看,错落有致的商店、写字楼、居民房、鳞次栉比,整个广州的城市繁华尽收眼底。
不少员工选择这家公司就是觉得地理位置好,在这里上班才能零距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才不辜负这座城市用几千年、数万亿资金沉淀出来的城市资源啊。
其实,朋友公司那两个小年轻,也不是真的差钱,他们的房子,总价也超过200万了。这个价钱,在客村或者科韵路这种地段买个楼梯房,完全是够的。
当然,我非常了解她们的想法,年轻人嘛,对居住肯定会有一些矫情的幻想,落地窗、大衣帽间、大阳台、高脚浴缸、入户花园等等,而要买到这种房子,要么就买市中心的汇悦台,要么就买郊区的远大新。
02
镁姨不由地想起自己刚毕业那会,为了租房特别操心。到网上搜集了各类租房信息,下载了各类租房软件,为了研究广州的交通和城市建设,还特意买了一张广州市地图,算是把广州的租房市场研究的透透的。
由于刚参加工作没多少预算放在租房上,只能选择市中心的城中村,要么就得住得远一点。经过了艰苦的思想斗争,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公司近的城中村。
那时候每次回家都要走过长长的阴暗的潮湿小巷,一旦下雨,整条小巷布满黄泥土,雨水把没铺水泥的地都冲成泥拌酱了。穿着平底鞋还好,要是穿着高跟鞋几乎一走就要停一下。
虽然是在一线城市,我仿佛也像是住在了“城市的村庄”。
但我当时想,与其每天花两个小时在路上,还不如把这个时间用来加班,多挣钱早换房子,而且下了班也方便和朋友聚餐,生活也丰富得多。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并没有错,我总能第一个到办公室,在需要加班的时候我也特别从容,很快我就成了领导的得力助手,毕业三年后,我就买了一套市中心的小房子,虽然只有50平米,但总比住在城中村或者番禺要强。
后来我总结出这样两点心得:
1、房子小一点、旧一点,最多一个月就适应了,但是如果距离远的话,无论多长时间,都很难真正适应。
2、反过来,房子大一点、新一点,顶多半年就审美疲劳了,而房子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新奇,不容易厌倦。
一下楼就融入城市的海洋,这种感觉真的非常好,也非常持久。
03
我一直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最美的风景应该是城市里的灯红酒绿、花花世界,而不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李嘉诚说过,人年轻的时候要待在外面,到老了的时候,要多待在家里。
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年轻人,就应该时刻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啊!
所以,很多小年轻选择郊区的大美新,潜意识里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值钱,好看舒服胜于一切的观念在租房决策的一瞬间战胜了一切,却不知道自己最有价值的资本是时间。
听过一句特别鸡汤的话,你的未来就在你周边的五个街区内。
大致意思是,人和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力其实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之所以在财富积累和社会地位上千差万别,根本的原因是环境和际遇的不同。
环境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但其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地理位置。
所以,想知道你的未来什么样,就去你周边的五个街区逛逛吧,无论你看到什么,都不要不屑一顾,因为那是你的一部分。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而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买房子,不仅仅是买的房子本身,更重要的是购买了这个城市的一份资源包、一种生活方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