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与科研】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含有Anion-π+相互作用的AIE光敏剂用于多靶向、时间分辨光动力抗菌、抗癌治疗

CBG资讯 CBG资讯 2022-06-22

导语


病原体感染和癌症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相比于传统疗法,光动力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具有创伤性小、毒性低、选择性好、可协同治疗等优势。因此,光动力治疗近年取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荧光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因其可视化的独特优点成为研究热点。光敏剂作为光动力治疗的核心,对治疗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传统的光敏剂在生理环境下易发生聚集,导致荧光量子产率下降、活性氧物种(ROS)效率下降,不利于临床开发和应用。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提出成功解决了这一聚集导致的荧光猝灭的问题。最近,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了题为“Time-dependent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Multiple Targets: A Highly Efficient AIE-active Photosensitizer for Selective Bacterial Elimination and Cancer Cell Ablation”的研究论文(DOI: 10.1002/anie.201909706),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含有Anion-π+相互作用的小分子AIE光敏剂,首次实现了具有时间依赖性、细菌细胞多靶向的光动力治疗


唐本忠院士简介


唐本忠,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香港科技大学张鉴泉理学教授、化学系与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座教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现为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以及中国化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联合期刊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主编。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先进功能材料研究,特别是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研究的引领者。已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总引约80000次,h影响因子为134,并于2014-2017年连续入选化学和材料双领域高被引科学家。  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中国化学会王葆仁奖和Elsevier杂志社冯新德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AIE纳米粒子被《Nature》列为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并是唯一一种由中国科学家原创的新材料;同年,美国CNBC电视台以“Year of Cancer”的主题,实况专访唐院士,向全球直播介绍AIE荧光探针在识别癌症细胞等领域的应用;2018年初,以第一项目完成人身份凭“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获得科技盛典-CCTV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前沿科研成果


含有Anion-π+相互作用的AIE光敏剂用于多靶向、时间分辨光动力抗菌、抗癌治疗


受Anion-π+作用构建AIE体系的启发(J. Am. Chem. Soc. 2017, 139, 16974-16979),作者合成了具有Anion-π+相互作用的AIE分子4TPA-BQ(图1)。实验结果表明,在聚集态下,由于其强的聚集诱导ROS增强效应(AIROSG),4TPA-BQ展现出97.8%的超高单线态氧产生效率,远优于常用的商业光敏剂。
图1. 分子结构及其特性示意图(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发现通过调控光敏剂4TPA-BQ与靶标的孵育时间,其可以实现对细菌、细胞的选择性识别与响应当孵育时间为15分钟,4TPA-BQ可以有效标记并杀伤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使是耐药性阴性菌仍能高效杀伤,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损伤(图2)。

图2. 抗菌实验结果(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了进一步证明其在抗菌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作者在小鼠背部皮肤上建立了耐药性大肠杆菌感染的三级烧伤模型(图3)。发现经过光动力治疗的伤口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当取伤口和内脏进行细菌计数,发现光动力实验组的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体外和体内实验充分体现了4TPA-BQ具有优异的光动力抗菌疗效。

图3. 抗药性细菌感染烧伤模型及治疗效果(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当孵育时间延长到12小时,作者发现4TPA-BQ可以识别并杀伤癌细胞,对正常细胞有很小的影响(图4)。通过研究,作者认为这种时间分辨的不同靶向的光动力治疗是静电作用和亲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光敏剂4TPA-BQ带有正电荷,光敏剂与不同靶标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为光敏剂的选择性识别提供了原始驱动力。鉴于表面电势绝对值大小顺序细菌>细胞,因此,光敏剂4TPA-BQ优先与表面负电荷较大的细菌相结合。另一方面,4TPA-BQ高亲脂性也为光敏剂插入细菌膜提供了便利。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光敏剂进一步与表面电荷较低的癌细胞相互作用,从而进行光动力癌细胞消融。
图4. 光动力治疗杀伤癌细胞(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结论:本工作基于Anion-π
+相互作用构建AIE分子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AIE小分子光敏剂,集易于制备、一定的水溶性、高的ROS效率、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靶向选择性、高的光毒性等突出特点于一身。通过调控光敏剂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成功实现了时间分辨、细菌细胞多靶向的光动力治疗。这种时间分辨选择性抗菌、抗癌光敏剂的开发为从分子本身出发设计新型光敏剂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为光动力治疗和传统疗法相结合提供了契机。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李琦瑶,共同第一作者为深圳大学副研究员李莹博士和南方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生闵天亮
通讯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与内蒙古大学王建国教授。该论文活体治疗部分由南方科技大学李凯教授课题组完成。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经费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关于人物与科研

在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化学领域,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非常优秀的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CBG资讯、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方微博、CBG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合力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他们的研究,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风采,发掘他们的科研精神。欢迎联系:editor@chembeango.com


相关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浙江大学钱骏教授合作新成果:AIE纳米晶体用于活体深层高分辨三次谐波成像

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onathan L. Sessler教授:AIE软魔方实现宏观组装动态化

唐本忠院士和丁丹教授Chem:分子内运动促进荧光-光声-拉曼成像并用于精确手术导航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含有杂原子的AIE体系的新机理模型

华南理工大学曹德榕教授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利用共轭聚合物超分子网络构建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芳香性翻转驱动分子内振动用于构建振动受限型聚集诱导发光体系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原位监测细胞凋亡过程的自报告光敏剂

唐本忠院士和丁丹教授团队最新JACS赏析:“反常规”策略——通过增强分子聚集态分子运动增强光热性能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合作新成果:分子内运动诱导的光热转化(iMIPT)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山东大学于晓强教授团队:新型超低浓度的AIE材料用于特异性双光子脂滴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山东大学于晓强教授团队:能够长程追踪线粒体的非反应型线粒体荧光探针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王树研究员:基于AIE分子构建一系列荧光传感器阵列用于快速准确鉴定病原菌

Adv. Funct. Mater.: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研发出一种可用于监测和杀死多药耐药菌的双功能AIE材料

Chem. Sci.: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提出从自然界寻找AIE材料的新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发展构建深红/近红外AIE材料新策略:更小的共轭体系得到更长的吸收和发射波长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拓展AIE材料新应用:荧光、DFM、CT多模态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简易多组分聚合方法制备非传统发光的多功能小杂环聚合物

Angew:唐本忠院士团队研发新型易获取离子型AIEgen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烷基链引入增强聚集诱导发光性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