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河南师范大学郭海明教授课题组:嘌呤与D-A环氧乙烷不对称去芳构化[3+2]环加成反应合成嘌呤并[3,2-c]恶唑化合物
导语
(图1,来源:Org. Lett.)
前沿科研成果
(图2,来源:Org. Lett.)
随后,作者在最优条件下对该反应的底物普适性进行考察。首先,2,6-二氯嘌呤化合物N-9位被不同丙烯酸酯取代的底物,在标准条件下都能很好地反应,给出较好的反应结果(3a-3d)。除此之外,各种官能团取代的D-A环氧乙烷化合物也都能很好地适应反应条件,给出较好的结果(3e-3t)。不仅如此,1-萘、2-萘和2-噻吩取代的环氧乙烷化合物,也都能以中等的产率和ee值获得目标化合物(3u-3w)。
(图3,来源:Org. Lett.)
最后,作者考察了嘌呤2-位和6-位,以及N-9位不同取代基在标准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当2,6-二氯嘌呤的N-9位取代基为苄基(1i)、苯基(1j)、Ts(1k)、Bz(1l)或Boc(1m)时,反应均没有得到环加成产物。当改变2,6-二氯嘌呤的N-9位取代基为Z-式丙烯酸酯(1n),或者α-取代的类似物(1o),反应都能很好地进行,只是所获得的去芳构化产物均是消旋产物(3na-3oa)。当使用不饱和酮类取代的底物时(1p),产物的收率为69%,ee为34%(3pa)。当使用饱和的丙酸乙酯类底物时(1q),没有检测到环加成产物的生成。
基于此,作者给出了在标准条件下,部分嘌呤底物不能如期发生反应的可能原因:(1)嘌呤环上的电子效应在去芳构化环加成反应中起决定性作用,适当的吸电子基团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嘌呤环上的两个卤素取代基(2位和6位)和N-9位取代基中的C=C键,是克服苛刻电子效应的理想组合。(2)由于E-式丙烯酸酯对产物的对映选择性有显著影响,因此该取代基的羰基可能参与催化剂的配位。
(图4,来源:Org. Lett.)
(图5,来源:Org. Lett.)
(图6,来源:Org. Lett.)
该项工作以“Highly Chemoselective Synthesis of Purino[3,2-c]oxazoles via the Asymmetric Dearomative [3+2] Cycloaddition of Purines with Donor–Acceptor Oxiranes”为题发表在Org. Lett.(DOI: 10.1021/acs.orglett.2c02773)。论文作者为:Meng-Cheng Zhang, Dong-Chao Wang, Hai-Ting Wang, Gui-Rong Qu, Hai-Ming Guo,郭海明教授和王东超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郭海明教授简介
郭海明,二级教授,博导,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与药物创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郭海明教授课题组致力于核苷化合物的结构选择性修饰,主要研究领域有不对称合成;核苷的选择性结构修饰;分子的荧光标记与荧光识别;核苷类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J. Med. Chem.、ACS Cata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受邀参编国际著作1章,并获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华中师大吴安心课题组:雕白粉作为栓系的C-S合成子参与的[1+1+1+1+1+1]环化反应合成四氢-2H-硫吡喃1,1-二氧化物
●华东师范大学余金生课题组Chem. Sci.:镍催化1,3-二烯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氢单氟甲(烷)基化反应
●青岛科技大学张林宝副教授课题组:电化学促进咪唑[1,2-a]吡啶与炔烃的[3+2]环化反应
●无金属可见光促进N-(酰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对Baylis-Hillman醋酸酯的脱羧烷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