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山大学吴武强教授团队:埋底界面化学连接协同缺陷钝化,构建效率超22%且热稳定性好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导语
前沿科研成果
埋底界面化学连接协同缺陷钝化,构建效率超22%且热稳定性好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工作亮点: 中山大学吴武强教授团队通过在PTAA/钙钛矿界面间引入2PACz分子同时作为界面连接剂和缺陷钝化剂,克服PTAA疏水难题并增强其与钙钛矿层的界面接触,钝化作用大大降低钙钛矿体相和界面的缺陷态密度,显著提高了钙钛矿薄膜的质量。此外,2PACz的加入改善了能级排列,促进了空穴提取和传输过程,还能有效锚定钙钛矿并抑制PbI2的析出,使得后续器件性能、长期稳定性及热稳定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具有多官能团的2PACz分子作为双向桥梁与PTAA和钙钛矿进行化学偶联,可以提高PTAA的表面润湿性,并通过配位钝化钙钛矿缺陷,有利于促进界面电荷的萃取和抑制界面电荷的复合。
图1.(a-b)PTAA和2PACz的分子结构;(c-d)2PACz修饰前后PTAA HTL表面接触角;(e)FTIR分析2PACz与PbI2的相互作用;(f)2PACz作用机制示意图
图2、(a)倒置PSC器件结构示意图;(b-c)基于PTAA或PTAA/2PACz HTL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的正反扫J-V曲线及器件效率统计;(d)纯空穴器件暗电流曲线评估钙钛矿薄膜的缺陷态密度;(e-f)基于PTAA/2PACz HTL结合刮涂法实现冠军效率的器件的J-V曲线及EQE曲线。
引入2PACz界面层后,ITO/HTL/钙钛矿界面可以实现更匹配的能级排列和空穴转移。通过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致发光测试研究了2PACz修饰对HTL/钙钛矿界面载流子转移和复合动力学的影响,验证了2PACz中间层有效地加速了HTL/钙钛矿界面的空穴萃取的同时有效抑制了钙钛矿薄膜体相复合。通过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表征了2PACz修饰对于空穴萃取过程的影响,在PTAA/ 2PACz的钙钛矿薄膜表面收集到了显著增加的空穴电流,可视化地证明了2PACz在促进孔洞提取和收集方面的有利作用。
图3.(a)薄膜能级排列示意图;(b-c)基于PTAA或PTAA/2PACz HTL的钙钛矿薄膜稳态光致发光光谱及时间分辨衰减曲线;(d)导电AFM测试的装置结构示意图;(e-f)黑暗条件下ITO/HTL/钙钛矿薄膜的导电AFM图像。
图4.(a)瞬态吸收测试的入射方向及装置结构;(b-e)基于PTAA或PTAA/2PACz HTL的钙钛矿薄膜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f)不同钙钛矿薄膜样品在GSB峰处瞬态吸收的动态衰减。
器件稳定性是钙钛矿太阳电池能否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参数之一。稳定性研究证明,界面修饰对器件稳定性有明显提高。经过2000小时的环境老化试验后,界面修饰过后的器件效率与初始效率相比没有明显下降,显著优于参比电池的器件稳定性。与此同时,基于PTAA/2PACz的器件在85 ℃极端情况下连续加热200小时后,仍能保留82%以上的初始效率,热稳定性的增强归因于界面处2PACz的锚定作用抑制了钙钛矿中PbI2的析出,突出了稳健的界面连接和化学键合对于钙钛矿太阳电池维持长期持续稳定性能的重要性。
图5. (a-b)未封装器件在环境条件下及85 ℃情况下的稳定性测试;(c-d)2PACz界面修饰前后的钙钛矿薄膜热稳定性对比。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谭颖,通讯作者为吴武强教授。该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以及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的大力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吴武强教授团队简介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中科大杨金龙课题组胡伟团队JACS:二维铁电Rashba半导体材料的高通量逆向设计
●黑龙江大学许辉教授课题组:多重膦氧取向提升白光热激发延迟荧光器件功率效率超过100 lm W-1
●清华大学张正华团队ACS Catalysis:“铠甲”保护:突破非均相电芬顿催化过程中活性-稳定性的权衡效应
●温州大学杨植教授团队Adv. Mater.:右旋糖酐铁补血剂的H/Li键协同去溶剂化激发锂硫电池中硫的级联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