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淘尽王朝变 千古功过任评说 |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国篇】大结局(下)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第三部
英国篇
原创:嗔才人
往期回顾
埃塞克斯伯爵刚愎自用,终于在镇压爱尔兰叛乱的过程中遭遇惨败。但是他毫不悔过,反而冲回伦敦试图带兵劫持女王,抢夺朝政大权。老谋深算的伊丽莎白女王和她统治末期的头号重臣罗伯特·塞西尔早有防备,不费吹灰之力就捉拿了埃塞克斯,并且把他处以叛国罪。
女王天下卷
安然辞世女王传奇从今止
王权交替一代辉煌自此终
大结局(下)
埃塞克斯的背叛无疑对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好像她年老的父亲发现自己漂亮的第五任小王后背叛自己一样,她必须正视自己已经衰老,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的现实。
25岁加冕时与花甲年龄时伊丽莎白一世的画像
根据亨利八世的遗愿,如果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没有子嗣,英格兰王位要优先给他妹妹的后代继承。可惜,格雷家族及其他旁支的后人都资质平平,更得不到女王的欢心。于是,王位只可能传给亨利八世姐姐的唯一后代,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
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James Charles Stuart)画像
(画家 John de Critz 作于 1605 年)
这个选择,显然也更加符合罗伯特·塞西尔这个英格兰第一权臣的利益。如果国王对英格兰来说是 “外人”,那么就没人能跟他这个本地权臣的势力抗衡。虽然很多英格兰人依然无法接受自己未来将被 “野蛮人” 统治的这个可能性,但是,没有了埃塞克斯搅局,人们也不得不承认,詹姆士六世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王位继承者了。即使到了这个地步,伊丽莎白一世依旧不肯正式指定继承人。她绝对是个极度贪恋权力的女人,而纵观她这一生,没有母爱父爱的包容,没有可以仰赖的丈夫,没有孝敬她的子女,那么,除了权力,她又能依仗什么?
作于伊丽莎白一世生前但画家为避免受到惩罚而发表于1620年的画作
(伊丽莎白一世左边是时间老人,右边是死神,上方两个天使抬起皇冠,预示死亡临近)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有人说,她在临死前指定了苏格兰国王为继承人。那个时候,她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被问到王位传给谁,她只能用手在头上比了一个王冠,表示接受王位的人,已经是一位国王。也有人说,这根本就是罗伯特·塞西尔编出来的一个故事,是他自己想把王位送给苏格兰人,以保障他英格兰头号权臣的地位。也许,伊丽莎白一世真的一直到死都没有表达自己传位的意愿。说不定,聪明的她完全明白未来的形势,到底王位花落谁家,其实早已成为定数。而她,根本什么也不必说。“I see, and say nothing。”(我洞悉一切,却缄口不言)正是她遵循了一生的名言。
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又被译为西敏寺)
当伊丽莎白一世安详地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她手上的那枚作为信物的宝石戒指被侍女取下。接着,立刻有人带着它快马赶往苏格兰。到此为止,英格兰的都铎王朝终于在辉煌的顶点落下帷幕。
为什么都铎王朝能成为英国历史上不朽的传奇?因为它始于英格兰贵族仇杀内乱的终结,红白双色玫瑰的诞生,终于英格兰苏格兰的民族和解,岛国的真正统一。都铎王朝开始的时候,英格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它结束的时候,英国的国教再也没人敢挑战,欧洲列强都不能不正视这个岛国的崛起。都铎王朝的百年历史中,囊括了宗教的改革、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崛起、商业的兴盛。
都铎王朝与斯图亚特王朝
原图来自https://www.britroyals.com/tudortree.asp
接下来这一幕也是划时代的。虽然英格兰和苏格兰一直是名义上的联盟,但是,直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的时候,联合王国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玛丽·斯图亚特和伊丽莎白·都铎这两个不平凡的女人延绵了几十年的生死较量,竟然在联合王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身上得到最终的和解。詹姆士虽然是玛丽的亲生儿子,却必须尊重并延续伊丽莎白的宗教信仰和统治理念。而英格兰的红白双色十字旗,与苏格兰的蓝白交叉旗,终于在詹姆士登基后合为一体,大不列颠王国的米字旗从此开始在世间飘扬。
联合王国国旗的确立
之前说过,其实,斯图亚特(Stuart)是玛丽把家族姓氏给改成了法语的拼法,这个名字后来更多地被拼为:Stewart,也就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翻译的:斯图亚特王朝。它的统治,从一开始就有些先天不足。毕竟,他们来自苏格兰那个蛮荒之地,被英格兰人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而且,因为苏格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跟英格兰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差距,他们对王权的认识无法摆脱狭隘的局限性,一直无法做到跟议会融洽合作。而巧妙地处理和国会议院的关系,建立健康的合作气氛,让自己的旨意深得民意的支持,正是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行使王权时,做得最出色的地方。
可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很多统治者却一直把议会看成自己的敌人。到了那个被送上断头台的查理一世当政,更是荒唐地把议会停止了长达11年之久,难怪会造成民怨鼎沸,最终导致英国转为君主立宪制。而领导那次变革的奥利佛·克伦威尔,就是亨利八世时期促成英格兰政治经济往资本主义方向转型的最重要推手,“小指头” 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侄孙。
奥利佛·克伦威尔(左)与托马斯·克伦威尔(右)
也许,正是因为斯图亚特王朝的平庸,反而更加映衬出之前都铎王朝的传奇光彩。亨利七世巧夺王位,平息内乱,统一英格兰,之后克勤克俭,丰盈国库;亨利八世接受新思维,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纵横捭阖,展现国威;最后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手中,调和了宗教分歧,巩固了父亲的改革成果,并且让英格兰在全欧洲得到了尊重和肯定。
这个家族每一代都是人杰,却偏偏在最完美的一刻,戛然而止,不禁给人无尽遐想。而他们的个人生活,也是如此个性独特,在欧洲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从爱恨强烈得让人瞠目结舌,娶了六位王后的父亲;到心思深沉,一生未嫁却深谙男女调情之道的女儿,他们的生活看起来似乎截然不同。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亨利八世,好比熊熊燃烧的火焰,光明磊落。他的热情可以给一个地位普通的女人披上人世间最耀眼的光环,却也可以轻易地吞噬他最亲近的人的生命;而从三岁就历经世情凉薄的伊丽莎白一世,却如同一汪看不到底的深潭,不论是无情,还是长情,都令人无法捉摸。她看似优雅,波澜不惊,让敌人对她漫不经心,正是她最危险的一面。可是,这性格迥异的父女俩,又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接人待物的精明,敢做敢为的雄心,还有一份不畏世俗,我行我素的傲骨。
我不想在这里过多评论他们的历史功绩,以我的知识水平,也做不到。本文写的不过是些八卦琐事,只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历史的一点兴趣。有时候想想,历史还真是有趣,多少人的生命犹如白驹过隙,仿佛没有存在过,而有的人却能在历史上留下这么深远的影响。这些赫赫威名的人物,却也可能被哪怕身份再低微的人们,免费拿来作为茶余饭后嬉笑怒骂,调侃娱乐的谈资。
如此说来,又何必担心自己和自己的所作所为在人世间不过是渺小的沧海一粟,一晃眼便再也找寻不见。只要我的文字能在此时此刻博大家一笑,足矣。
小编:圈常在
往期回顾: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国篇】女王天下卷 (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大结局上
【无事生妃】MuchAdo_USA 原创文章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朋友圈
公众号及其他媒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合作请写邮件至
hougong888@outlook.com